- 年份
- 2024(11284)
- 2023(16319)
- 2022(13970)
- 2021(12830)
- 2020(10755)
- 2019(24739)
- 2018(24045)
- 2017(46028)
- 2016(25195)
- 2015(28105)
- 2014(27618)
- 2013(27766)
- 2012(25490)
- 2011(23333)
- 2010(22783)
- 2009(20613)
- 2008(20021)
- 2007(17112)
- 2006(14801)
- 2005(12923)
- 学科
- 济(103336)
- 经济(103224)
- 管理(70385)
- 业(65771)
- 企(53095)
- 企业(53095)
- 方法(50339)
- 数学(44679)
- 数学方法(44257)
- 中国(28504)
- 农(26788)
- 财(24581)
- 学(23682)
- 业经(21484)
- 贸(21423)
- 贸易(21415)
- 易(20832)
- 环境(18981)
- 地方(18617)
- 农业(18131)
- 制(17043)
- 和(15996)
- 技术(15529)
- 务(15211)
- 财务(15147)
- 财务管理(15124)
- 理论(15079)
- 银(15050)
- 融(15026)
- 金融(15025)
- 机构
- 大学(364238)
- 学院(358560)
- 济(148328)
- 经济(145567)
- 管理(140515)
- 研究(126366)
- 理学(123444)
- 理学院(122050)
- 管理学(119916)
- 管理学院(119300)
- 中国(92662)
- 科学(80192)
- 京(77638)
- 农(65804)
- 所(64266)
- 财(63890)
- 研究所(59459)
- 业大(59045)
- 中心(55707)
- 财经(52908)
- 农业(52289)
- 北京(48969)
- 江(48893)
- 经(48537)
- 范(45925)
- 经济学(45769)
- 院(45442)
- 师范(45361)
- 经济学院(41562)
- 财经大学(39740)
- 基金
- 项目(255490)
- 科学(200168)
- 基金(187766)
- 研究(179482)
- 家(167255)
- 国家(165961)
- 科学基金(140818)
- 社会(114757)
- 社会科(108949)
- 社会科学(108922)
- 基金项目(99600)
- 省(97314)
- 自然(93614)
- 自然科(91464)
- 自然科学(91435)
- 自然科学基金(89831)
- 划(83577)
- 教育(81550)
- 资助(77678)
- 编号(69788)
- 重点(57816)
- 部(56754)
- 成果(55440)
- 发(54137)
- 创(52892)
- 科研(49754)
- 创新(49503)
- 国家社会(48245)
- 教育部(48178)
- 课题(48172)
- 期刊
- 济(150702)
- 经济(150702)
- 研究(103320)
- 学报(65967)
- 中国(63667)
- 农(58274)
- 科学(57779)
- 管理(48975)
- 大学(48895)
- 学学(46275)
- 财(45345)
- 农业(40683)
- 教育(34929)
- 融(27959)
- 金融(27959)
- 技术(27952)
- 经济研究(26082)
- 财经(25449)
- 业经(23358)
- 业(21889)
- 经(21787)
- 问题(19857)
- 科技(18346)
- 图书(17605)
- 版(17553)
- 贸(17433)
- 业大(17255)
- 技术经济(17077)
- 理论(16215)
- 资源(15851)
共检索到507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征华 彭迪云
以指数分解法、计量经济分析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三种方法为主线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现有研究存在理论模型适用性有待提高、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视角的单一性、研究变量的不一致性等问题,以期为后期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综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文章对我国30个省份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将其分为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三个不同区域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数据方法,文章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差异性不断扩大;不同区域人口、经济、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是不一样的,经济快速增长是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是要达到曲线的拐点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另外,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园 张传平 谢晓慧
本文利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采用面板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对中国工业39个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能源强度对节能减排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能源消费在所有因素中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大;工业分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产业结构也促使碳排放的增长。最后,文章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和建议,以适应中国的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经济之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体军 骆瑞玲 范耀东 张莉莉 常香云
本文基于因素分解方法(LMDI)研究了影响我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部门能源消费、化学工业化石能源比例、化石能源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化学工业产出比例、化学工业的部门结构、能耗强度等8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了经济活动和能耗强度下降是影响中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能耗强度的下降明显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仍无法抵消经济增长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化学工业能源结构的优化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了减量作用;能源结构及具体部门结构效应对碳排量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因素分解 化学工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学之 孙鑫 朱乾坤 尚玥佟
我国政府已确定于2017年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意味着我国将步入一个以市场化手段降低碳排放的新阶段。其中,如何选取适用的方法准确计算碳排放量是未来碳交易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石。文章将碳排放量的计量方法主要分为基于碳交易制度体系下碳排放量核算方法、估算方法和基于因素分解法的模型计量三类方法,归纳总结了各类方法及模型的适用范畴、优势和局限性等,最后提出评价和改进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学之 孙鑫 朱乾坤 尚玥佟
我国政府已确定于2017年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意味着我国将步入一个以市场化手段降低碳排放的新阶段。其中,如何选取适用的方法准确计算碳排放量是未来碳交易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石。文章将碳排放量的计量方法主要分为基于碳交易制度体系下碳排放量核算方法、估算方法和基于因素分解法的模型计量三类方法,归纳总结了各类方法及模型的适用范畴、优势和局限性等,最后提出评价和改进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杨芳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炳南 林基
在传统的EKC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建立了一个包含腐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扩展EKC模型,利用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腐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腐败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碳排放量,腐败程度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外资在中国存在"碳光环"效应,而贸易开放会增加碳排放量,存在"碳泄露"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碳排放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腐败 二氧化碳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炳南 林基
在传统的EKC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建立了一个包含腐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扩展EKC模型,利用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腐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腐败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碳排放量,腐败程度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外资在中国存在"碳光环"效应,而贸易开放会增加碳排放量,存在"碳泄露"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碳排放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腐败 二氧化碳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牛海霞 胡佳雨
本文通过对我国28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FDI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正相关,FDI提高1%,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增加0.09%左右,即FDI通过规模效应显著增加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FDI二氧化碳排放弹性系数最大、能耗强度最低。而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进一步分析得出,FDI与我国能源结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费强度呈长期的负向协整关系,FDI引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规模负效应大于结构和技术正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栋
本文基于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STIRPAT模型测算消费结构升级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时间段内,消费结构升级对二氧化碳减排有正向促进作用,消费结构升级会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引入能源效率的交乘项后,发现消费结构升级和能源效率提升的协同推进能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文章指出,积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系统推进能源消费提质增效和消费结构转型,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均可促进二氧化碳减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大鹏; 刘天森; 李一军;
作为世界重要的工业经济体,金砖五国温室气体排放对区域环境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而现有文献对五国碳排放的比较研究不足。本文运用LMDI模型,探究1992-2012年影响五国CO2排放成本的主要因素,并比较分析了五国关键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结论为:1单位CO2排放成本和人均GDP增长显著提高了五国CO2排放成本;能源强度下降有助于降低俄罗斯、南非、中国、印度CO2排放成本;2油气消费量上升提高了巴西和南非CO2排放成本;煤炭和石油消费量下降有助于降低俄罗斯CO2排放成本;而大规模的化石能源消费对提高中国和印度CO2排放成本的作用更明显;3综合对五国CO2排放成本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升减排技术水平、完善工业减排机制、优化能源结构是降低单位CO2排放成本、CO2排放量和能源强度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控制CO2排放成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子豪 代迪尔
通过估算中国内地30个省区的二氧化碳(CO2)排放数据,构造包含外商直接投资(FDI)碳排放的规模、结构、技术和管制效应的联立模型,本文对FDI与中国各地区CO2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多渠道的综合考察。结果表明,通过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FDI显著地增加了各地的CO2排放;技术效应渠道,FDI则有效降低了各地的CO2排放;而管制效应方面,FDI对各地CO2排放的抑制作用则很不明显。
关键词:
FDI 省际经验 CO2排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籍艳丽 郜元兴
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减排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因素分解法对中国1997-2007年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既测度了直接CO2排放,也测度了间接CO2排放;并考虑了各类不同种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的差别,因此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的转变是CO2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强度;而需求模式的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生产领域的减排,更应重视培养清洁需求的模式。
关键词:
能源消费 CO2排放强度 结构因素分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亚东
在进行国际环境责任分担时,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不仅符合责任分担的公平性要求,也能够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国际环境合作的达成。本文在Rodrigues等人指标模型基础上,利用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数据库,实际测算了在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原则下,2004年中国、美国、日本等全球十个主要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现中、俄、印三国当年的碳排放责任被高估,而美、日等其他国家当年的碳排放责任被低估。
关键词:
碳排放责任 生产者责任 消费者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