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53)
- 2023(8357)
- 2022(6860)
- 2021(6257)
- 2020(5070)
- 2019(11682)
- 2018(11175)
- 2017(21121)
- 2016(11020)
- 2015(12789)
- 2014(12526)
- 2013(12810)
- 2012(12286)
- 2011(11532)
- 2010(11408)
- 2009(10524)
- 2008(10122)
- 2007(8772)
- 2006(8095)
- 2005(7468)
- 学科
- 济(76570)
- 经济(76518)
- 方法(27085)
- 管理(26634)
- 数学(25132)
- 数学方法(25009)
- 业(24291)
- 中国(19169)
- 地方(16975)
- 企(15998)
- 企业(15998)
- 农(15547)
- 财(12980)
- 贸(12596)
- 贸易(12589)
- 地方经济(12572)
- 学(12487)
- 易(12242)
- 业经(12075)
- 农业(10987)
- 环境(10229)
- 制(9625)
- 收入(9300)
- 融(9261)
- 金融(9261)
- 发(8900)
- 银(8634)
- 银行(8617)
- 行(8460)
- 关系(8336)
- 机构
- 大学(176963)
- 学院(173524)
- 济(95414)
- 经济(94186)
- 研究(69845)
- 管理(62752)
- 理学(54053)
- 理学院(53375)
- 中国(53066)
- 管理学(52710)
- 管理学院(52368)
- 财(38492)
- 科学(37959)
- 京(37382)
- 所(35016)
- 经济学(33041)
- 研究所(31903)
- 财经(31162)
- 经济学院(29627)
- 中心(29075)
- 经(28642)
- 农(27594)
- 北京(24350)
- 院(24291)
- 江(23607)
- 财经大学(23201)
- 业大(23001)
- 科学院(22130)
- 范(21859)
- 师范(21702)
- 基金
- 项目(112946)
- 科学(90683)
- 基金(86835)
- 研究(81740)
- 家(76341)
- 国家(75810)
- 科学基金(64294)
- 社会(58265)
- 社会科(55598)
- 社会科学(55583)
- 基金项目(44723)
- 省(39333)
- 自然(38117)
- 自然科(37276)
- 自然科学(37264)
- 自然科学基金(36678)
- 资助(36128)
- 教育(35917)
- 划(34017)
- 编号(28949)
- 部(26973)
- 国家社会(26886)
- 发(25986)
- 重点(25810)
- 中国(25290)
- 成果(23673)
- 教育部(23623)
- 创(22619)
- 人文(22374)
- 发展(21895)
共检索到269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柏培文 杨志才
本文度量了1995—2014年中国各省份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要素错配程度,重点分析了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省份要素错配整体上呈现以2006年为拐点的"U"形趋势;起初东部地区的要素错配程度最低,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上升速度最快,2014年超过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本错配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且二者都有先收敛后发散的趋势。2014年劳动力、资本错配可以解释全国省份间、产业间、农业内部、非农业内部收入差距的12.6%、51.9%、36.9%、11.2%。
关键词:
二元经济 要素错配 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王玥蕊 张伯超
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需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为重要抓手,而二元经济要素错配则是解析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视角。通过从二元经济要素错配视角展开对收入分配的研究发现:各省农业与非农业部门间存在要素错配问题,但错配水平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相较于中共十八大期间,十九大期间多数省份的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投入问题有所好转;要素错配影响收入差距存在空间差异,且在不同阶段错配对于收入差距的作用不尽相同;此外,降低要素错配程度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西部地区这一效应尤为明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颂吉 白永秀
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奇迹相悖,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具有滞后性,这不仅对"三农"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而且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之谜。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及其相关制度安排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对于生产要素配置存在明显的非农偏向,由此造成的要素错配可能是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城乡部门生产要素配置的视角下,探讨城乡要素错配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城乡部门生产要素配置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密切相关;全国和省际层面的非农部门配置了过多资本和过少劳动力,农业部门则配置了过多劳动力和过少资本,城乡要素错配显著阻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叶裕民
一、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特征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在一国一地区的经济结构中,现代化经济与传统的非商品经济并存,并且二者之间存在有很大的断层,这种两重的非同质经济结构是落后国家、落后地区的基本特征之一。二元经济结构最明显地表现为现代化大工业与传统的农业并存,现代城市与落后的乡村并存。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并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差距,远远大于一向为人们所关注的东、西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卫国 祝言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具有波动性,我国生产要素市场二元性表现为城乡生产要素市场之间的"独立性"和"差异性",这样的特性制约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生产要素市场二元性阻碍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机理;为了稳步推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打破生产要素市场的二元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孙亚南
文章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二元经济转型中收入分配演变的原因,认为收入分配倒U形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二元经济转型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直接原因则在于劳资双方博弈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政府制度安排与政策选择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与此相适应的人力资本投资、固定资本比重的提高促进了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文章对中国农业就业比重与全国基尼系数、城乡差值基尼系数分别进行二次曲线拟合,结果显示,收入分配差距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倒U形演变轨迹。这说明近年来中国基尼系数回落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与刘易斯转折区间相关的长期趋势。文章建议政府应顺应这一趋势,把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二元经济转型 倒U形假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燕 佟家栋
"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现象引起较多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议。本文从开放经济与二元经济关系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开放过程的并存。同时,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仍未到来,工资差距仍在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并吸引剩余劳动力向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而外部冲击、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匹配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剩余劳动力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基于284个地级市宏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上述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来晨霏 田贵良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及水资源在工农业两部门间的结构性短缺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之一。如何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工农业两部门的"双赢"是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对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水资源流转过程进行系统性的经济学阐述,进而得出水资源在工农业两部门中的流转是从无限供给状态到体现稀缺性的过程。并结合1949-2009年中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对中国水资源在两部门经济中的流转进行了阶段识别和趋势研究,即"余水"流转、"低效水"流转和"竞争性用水"流转,从而为水资源流转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学理性解释,并据此提出通过建设引水工程基础设施、完善用水额度和税费标准法律规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白积洋
传统的二元经济理论只考察了资本因素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中的作用,并没有把金融发展因素纳入其中进行分析,而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对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重视不够。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城乡金融发展差距是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均衡城乡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诚
与刘易斯模型预测的“拐点”不同,中国经济中出现了伴随着高达60%比例农村人口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现象,文章称之为“准刘易斯拐点”。尽管有多方面因素促成这一现象,但中国经济中仍然存在一些潜在力量促使这一冲击现象尽快结束。文章认为,面对伴随“民工荒”而出现的中国“拐点”问题,中国政府政策需要做出一系列调整,以建立良性循环和互信互利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及劳资关系。经过政府、企业与新生代劳工之间的调适和努力,中国经济很可能会较好地渡过“民工荒”冲击阶段,回到正常的二元经济转型轨道。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刘易斯拐点 核心就业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本文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FD I)促进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揭示了FD I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FDI 二元经济转型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强 辛宝海
对于仍处于二元结构转换过程中的中国来说,消除工农和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的首要工作是从理论上搞清楚中国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据此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出有的放矢的对策。该文从经典二元经济理论的二元结构形成思想出发,比较分析中国学者的观点,从理论上厘清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真正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枝茂 张璐琴
我国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二元经济转化为一元经济的过程就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差距依然严重,转换过程并不顺利。进一步分析了造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刚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刚性 改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静霞
二元性的状况和程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农业和非农业的角度界定了中国的二元经济 ,然后依据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对比系数两个指标将中国二元经济的演化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并进而分析了这两个阶段的成因 ,最后指出了二元经济进一步转换的障碍所在及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丹容
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一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并且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这一二元结构会逐渐的消失。这一结论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中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二元结构也出现过缩小的趋势,但是其缩小的程度越来越缓慢并且有再度扩大的迹象,这说明我国的二元结构具有一定的刚性。本文通过考察中国经济是否具有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特征,探讨了我国二元结构的历史逻辑以及形成刚性的一些原因。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刚性 剩余人口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