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3)
- 2023(15725)
- 2022(13474)
- 2021(12796)
- 2020(10731)
- 2019(25054)
- 2018(24934)
- 2017(47808)
- 2016(25789)
- 2015(29589)
- 2014(29705)
- 2013(29411)
- 2012(27223)
- 2011(24928)
- 2010(25174)
- 2009(23458)
- 2008(22848)
- 2007(20087)
- 2006(17899)
- 2005(16018)
- 学科
- 济(124043)
- 经济(123922)
- 管理(74024)
- 业(66219)
- 企(54961)
- 企业(54961)
- 方法(52961)
- 数学(46464)
- 数学方法(45703)
- 中国(31054)
- 农(27616)
- 学(25688)
- 地方(25123)
- 业经(24182)
- 财(23729)
- 贸(20988)
- 贸易(20974)
- 易(20359)
- 制(19491)
- 理论(18929)
- 和(18567)
- 农业(18364)
- 环境(17578)
- 银(16052)
- 银行(16013)
- 融(15974)
- 金融(15972)
- 行(15361)
- 技术(15311)
- 地方经济(15269)
- 机构
- 大学(382533)
- 学院(378313)
- 济(160151)
- 经济(156871)
- 管理(148174)
- 研究(131636)
- 理学(128018)
- 理学院(126566)
- 管理学(124114)
- 管理学院(123437)
- 中国(99223)
- 京(82711)
- 科学(80714)
- 财(69572)
- 所(66735)
- 研究所(60833)
- 中心(58210)
- 农(58079)
- 财经(56235)
- 业大(54294)
- 江(53989)
- 北京(53132)
- 经(51119)
- 范(50203)
- 师范(49785)
- 经济学(49305)
- 院(47263)
- 农业(45380)
- 经济学院(44094)
- 州(43923)
- 基金
- 项目(253020)
- 科学(198600)
- 基金(184572)
- 研究(183814)
- 家(160951)
- 国家(159708)
- 科学基金(136715)
- 社会(116658)
- 社会科(110646)
- 社会科学(110612)
- 基金项目(96551)
- 省(95892)
- 自然(88557)
- 自然科(86488)
- 自然科学(86469)
- 自然科学基金(84896)
- 教育(84389)
- 划(81140)
- 资助(78369)
- 编号(73847)
- 成果(60541)
- 部(56456)
- 重点(56275)
- 发(53803)
- 创(51208)
- 课题(50959)
- 国家社会(48575)
- 教育部(48555)
- 科研(47942)
- 创新(47887)
- 期刊
- 济(179188)
- 经济(179188)
- 研究(114386)
- 中国(72814)
- 学报(59697)
- 管理(56382)
- 科学(55534)
- 农(52949)
- 财(50973)
- 大学(45277)
- 学学(42295)
- 教育(41120)
- 农业(37164)
- 技术(34293)
- 融(30718)
- 金融(30718)
- 经济研究(29389)
- 财经(28180)
- 业经(26179)
- 经(24291)
- 问题(22896)
- 图书(21504)
- 技术经济(20333)
- 业(19864)
- 统计(19472)
- 贸(18782)
- 世界(17925)
- 理论(17752)
- 资源(17646)
- 科技(17259)
共检索到564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来晨霏 田贵良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及水资源在工农业两部门间的结构性短缺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之一。如何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工农业两部门的"双赢"是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对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水资源流转过程进行系统性的经济学阐述,进而得出水资源在工农业两部门中的流转是从无限供给状态到体现稀缺性的过程。并结合1949-2009年中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对中国水资源在两部门经济中的流转进行了阶段识别和趋势研究,即"余水"流转、"低效水"流转和"竞争性用水"流转,从而为水资源流转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学理性解释,并据此提出通过建设引水工程基础设施、完善用水额度和税费标准法律规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叶裕民
一、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特征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在一国一地区的经济结构中,现代化经济与传统的非商品经济并存,并且二者之间存在有很大的断层,这种两重的非同质经济结构是落后国家、落后地区的基本特征之一。二元经济结构最明显地表现为现代化大工业与传统的农业并存,现代城市与落后的乡村并存。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并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差距,远远大于一向为人们所关注的东、西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康金莉
中国自20世纪初期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之后存世长达百年之久,模式几经变迁,对中国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以20世纪以来二元经济模式发展的演变史实为基础,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三农视角对20世纪三种二元经济模式之成因、结构特征及其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三种二元经济结构均导致城乡分化、三农衰败的共同结局,但在具体路径选择及影响程度等方面又有不同,具体表现为:(1)20世纪初期形成的市场诱发型二元经济结构通过城乡不平等贸易、资金市场性流动等市场机制作用,导致社会阶层与城乡严重分裂、社会失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制度变迁 城乡关系 农村经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康金莉
中国自20世纪初期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之后存世长达百年之久,模式几经变迁,对中国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以20世纪以来二元经济模式发展的演变史实为基础,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三农视角对20世纪三种二元经济模式之成因、结构特征及其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三种二元经济结构均导致城乡分化、三农衰败的共同结局,但在具体路径选择及影响程度等方面又有不同,具体表现为:(1)20世纪初期形成的市场诱发型二元经济结构通过城乡不平等贸易、资金市场性流动等市场机制作用,导致社会阶层与城乡严重分裂、社会失控的局面;(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制度约束型二元经济结构通过统购统销、户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等刚性制度约束,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与农民收入的过度平均;(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的复合型二元经济结构则由于制度刚性约束与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三农在城乡贸易、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劣势地位。文章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当前二元经济结构的复合性质及其内卷化发展特征,为如何依靠市场驱动和制度改革来破解当前二元经济的困局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制度变迁 城乡关系 农村经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振富
我国是一个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对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以调整城乡关系为目标的农村十年改革,使我国农村二元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双轨运行,使我国农产品开始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城乡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矫正,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始出现繁荣和活跃的局面。然而,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双轨运行还没有摆脱二元经济结构的牵导和束缚,难以形成农产品流通的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因此,培育我国理想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就必须从根本上触动我国原有的二元经济结构,重塑新型的城乡关系,实现工农产品等价交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生
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的二元社会保障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显,构建多元过渡社会保障模式势在必行,实施我国社会保障的"五驾并驱"战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多元 过渡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芳,程茂金,王红
我国二元经济状况下,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更加显著,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从农村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经济状况、疾病特征、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等影响因素出发,探索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医疗保险模式。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农民 医疗保险模式 二元经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根明
中国在实现其历史性变迁的漫长征途中,面临着一系列不容置疑的制约性因素。如何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及其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条件,选择适宜的组织机制,实施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一、传统二元结构理论的缺陷荷兰经济学家博克通过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状况的长期考察,提出了二元社会结构的概念,从而考虑到具有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二元性,但是直到阿瑟·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才被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燕 佟家栋
"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现象引起较多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议。本文从开放经济与二元经济关系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开放过程的并存。同时,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仍未到来,工资差距仍在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并吸引剩余劳动力向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而外部冲击、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匹配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剩余劳动力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基于284个地级市宏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上述结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白积洋
传统的二元经济理论只考察了资本因素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中的作用,并没有把金融发展因素纳入其中进行分析,而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对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重视不够。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城乡金融发展差距是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均衡城乡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诚
与刘易斯模型预测的“拐点”不同,中国经济中出现了伴随着高达60%比例农村人口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现象,文章称之为“准刘易斯拐点”。尽管有多方面因素促成这一现象,但中国经济中仍然存在一些潜在力量促使这一冲击现象尽快结束。文章认为,面对伴随“民工荒”而出现的中国“拐点”问题,中国政府政策需要做出一系列调整,以建立良性循环和互信互利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及劳资关系。经过政府、企业与新生代劳工之间的调适和努力,中国经济很可能会较好地渡过“民工荒”冲击阶段,回到正常的二元经济转型轨道。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刘易斯拐点 核心就业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本文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FD I)促进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揭示了FD I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FDI 二元经济转型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强 辛宝海
对于仍处于二元结构转换过程中的中国来说,消除工农和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的首要工作是从理论上搞清楚中国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据此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出有的放矢的对策。该文从经典二元经济理论的二元结构形成思想出发,比较分析中国学者的观点,从理论上厘清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真正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枝茂 张璐琴
我国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二元经济转化为一元经济的过程就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差距依然严重,转换过程并不顺利。进一步分析了造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刚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刚性 改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静霞
二元性的状况和程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农业和非农业的角度界定了中国的二元经济 ,然后依据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对比系数两个指标将中国二元经济的演化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并进而分析了这两个阶段的成因 ,最后指出了二元经济进一步转换的障碍所在及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