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2)
2023(15085)
2022(13003)
2021(12318)
2020(10201)
2019(23727)
2018(23425)
2017(45027)
2016(24143)
2015(27428)
2014(27235)
2013(27102)
2012(24856)
2011(22671)
2010(22313)
2009(20740)
2008(20403)
2007(17687)
2006(15587)
2005(14011)
作者
(68876)
(57473)
(56959)
(54128)
(36566)
(27309)
(25810)
(22507)
(21721)
(20399)
(19548)
(19425)
(18218)
(18110)
(17715)
(17604)
(17075)
(16818)
(16405)
(16314)
(14176)
(14035)
(13602)
(12947)
(12735)
(12685)
(12655)
(12432)
(11531)
(11222)
学科
(99486)
经济(99347)
管理(72373)
(65759)
(54817)
企业(54817)
方法(46098)
数学(39924)
数学方法(39562)
中国(28363)
(27125)
贸易(27110)
(26460)
(26383)
(25349)
(21951)
业经(21586)
(19348)
地方(17562)
农业(16196)
(16094)
银行(16051)
(15863)
财务(15793)
环境(15783)
财务管理(15763)
(15430)
金融(15427)
(15355)
理论(15338)
机构
大学(351755)
学院(346848)
(149962)
经济(147110)
管理(136859)
研究(119568)
理学(118870)
理学院(117584)
管理学(115801)
管理学院(115174)
中国(90158)
(74662)
科学(70170)
(68425)
(58958)
财经(55046)
研究所(53638)
中心(52660)
(51843)
(50271)
业大(48988)
(48570)
北京(47590)
经济学(46897)
(43994)
师范(43633)
(43413)
经济学院(42388)
财经大学(41248)
农业(40632)
基金
项目(236400)
科学(187059)
基金(174723)
研究(174612)
(151697)
国家(150535)
科学基金(129381)
社会(112782)
社会科(107097)
社会科学(107074)
基金项目(92227)
(88255)
自然(82491)
自然科(80562)
自然科学(80546)
教育(79326)
自然科学基金(79101)
(75001)
资助(72196)
编号(69649)
成果(57087)
(54140)
重点(52555)
(49531)
(48887)
课题(47590)
国家社会(47535)
教育部(47084)
(46389)
创新(45784)
期刊
(160005)
经济(160005)
研究(107327)
中国(65929)
学报(52806)
(51031)
管理(50561)
科学(49272)
(47290)
大学(40881)
学学(38448)
教育(34994)
农业(33114)
(30052)
金融(30052)
技术(27964)
财经(27354)
经济研究(27290)
业经(24291)
(23430)
(22418)
问题(21858)
国际(19223)
(17436)
世界(17072)
理论(16973)
图书(16362)
技术经济(16307)
科技(15894)
现代(15341)
共检索到511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亚东  李翠霞  
本文基于全球乳制品贸易网络模型,模拟了中国乳制品进口需求下降10%的初始冲击对全球主要乳业经济体、不同洲际以及“一带一路”和非“一带一路”地区的外溢效应,并对乳业经济体如何有效应对冲击以使“外溢效应最小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一些乳业发达经济体的直接外溢效应和间接外溢效应最为明显;外围国家的外溢效应在乳业发达经济体和参与度较高的小型乳业开放经济体中表现突出;反向外溢效应使中国奶业生产总值在下降0.875%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0.052%的降幅。(2)外溢效应扩大者面向冲击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刚性冲击,外溢效应吸收者则表现为持续性的柔性冲击,四轮冲击后前者总外溢效应要小于后者。选择与全球乳业经济体中的外溢效应扩大者合作可以有效分散乳制品贸易风险,但并不适用于小型乳业经济体。(3)大洋洲地区的直接外溢效应最大,欧盟在其他外溢效应中均最为明显。非“一带一路”地区在各种外溢效应中均最显著,“一带一路”奶业联盟的成立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较小。中心国家乳制品贸易伙伴的外溢效应基本呈现逐轮递减的趋势,但直接贸易伙伴国和间接贸易伙伴国也可能出现外溢反复的现象,其外溢影响要低于平均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睿  
2008年以来,由于国内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导致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产生信任危机,乳制品进口需求明显扩大,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呈现新的特点:进口量和进口额激增;鲜奶、奶粉和乳清是主要进口种类;奶粉超过乳清成为进口最多的品种;进口市场进一步集中。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艳骄  朱晶  
文章引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从"质"的视角系统探讨了乳制品进口贸易对国内乳制品加工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在测度中国主要来源国乳制品进口技术含量与中国乳制品加工业技术进步指数的基础上,以技术差距模型思想为指导构建模型。得出结论为:中国与乳业大国开展乳制品进口贸易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进口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及法国、丹麦等欧盟成员国的乳制品技术含量产生了正向技术溢出效应;但中国干乳制品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限制了与新西兰和美国的乳制品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发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艳骄  朱晶  
文章引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从"质"的视角系统探讨了乳制品进口贸易对国内乳制品加工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在测度中国主要来源国乳制品进口技术含量与中国乳制品加工业技术进步指数的基础上,以技术差距模型思想为指导构建模型。得出结论为:中国与乳业大国开展乳制品进口贸易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进口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及法国、丹麦等欧盟成员国的乳制品技术含量产生了正向技术溢出效应;但中国干乳制品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限制了与新西兰和美国的乳制品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发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佳佳   张庆萍   翟荣花  
数字经济降低了贸易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了贸易风险与不确定性,成为提高贸易效率的新引擎。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构建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检验了中国乳制品进口效率与东道主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乳制品进口的发展潜力巨大,同时贸易双方人均GDP和文化距离、乳制品出口国人口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自由度有利于促进乳制品进口效率。而中国的人口、双方首都间的地理距离、乳制品出口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价格水平指数波动不利于乳制品进口效率的提升。为确保国内乳制品供应安全,中国应加强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乳制品产业相融合,促进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自贸区谈判,以消除贸易壁垒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乳制品贸易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希颖  郑春霞  
近期乳制品国际价格变动频繁,尤其是我国乳制品进出口严重失衡,进口量激增而出口量急剧下滑。作为世界上第三大产奶国和重要的乳品消费市场,对我国乳制品贸易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国际乳制品市场价格竞争加剧、国内市场恶性竞争等五个方面对我国乳制品贸易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乳制品贸易以及如何提升我国乳制品国际竞争力提出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舒晓婷  
中国乳制品消费需求增长较快,新西兰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乳制品进口来源国。《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简称中新自由贸易协定)于2008年正式生效,中国逐步对新西兰乳制品实施降税直至免税优惠,进一步促进了新西兰对中国的乳制品出口,对中国乳制品企业产生了重大冲击。本文着重分析了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签订以来,中新乳制品贸易的变化及特征,并对中新乳制品贸易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啸  余洁  刘芳  何忠伟  
中国奶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乳品安全得到保障,但中国乳制品贸易逆差却持续增长。本文运用CMS模型分析中国乳制品,以2008年奶业危机为分界,点进行成因分析。研究表明,出口方面,中国出口市场单一,出口过分依赖中国香港等单一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扩张;中国奶业竞争力虽明显提升,但在国际市场仍旧处于弱势。进口方面,国内乳制品供需缺口持续扩大;进口国竞争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乳品进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芳  白燕飞  何忠伟  
中国是乳制品生产大国,也是乳制品消费大国。乳制品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对中国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世界乳制品贸易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乳制品贸易呈现出贸易逆差大,出口品种单一,以奶粉为主的乳制品进口数量激增,对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乳制品出口大国的依赖度不断增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奶业的发展和产品结构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基于此,本研究从强内功、调结构、增服务、重预警、树品牌和有取舍6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琬  孙晓蕾  李建平  
本文利用CMS模型将中国原油进口分成多个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原油进口增长是受进口引力因素,世界原油总需求与世界原油出口结构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相比之下,来自中国自身的原油进口引力是我国原油进口贸易波动的核心因素。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在加强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同时,稳定油源,使进口市场结构更加合理是未来石油进口应着力关注的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健  赵迪  郑丹青  
全球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及其蕴含的创新知识,构成了开放条件下知识外溢的又一重要源泉。本文基于跨服务行业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行业研发知识源异质性前提下,经研究证实: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下的研发知识外溢效应是存在的,经由外溢结构分解,其不仅表现在产业内知识外溢效应方面,更体现在产业间知识外溢效应方面;由于技术禀赋差异和更高的协同生产要求,服务产业间知识外溢相对服务产业内知识外溢具有更显著的效率水平提升作用;研究最后亦证实,服务产业内、产业间知识外溢效应均存在明显的非线性作用规律,而这并没有妨碍两者的互补效应及其正向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翠霞  苏甜甜  许佳彬  
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世界乳制品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特征,并运用QAP分析法探究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世界乳制品贸易联系依然较为松散,呈现出明显的“小世界”和核心枢纽辐射的网络格局,出口贸易两极分化严重,进口贸易逐渐均衡化。(2)从局部来看,荷兰、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是世界乳制品主要出口国,同时也是贸易网络的枢纽节点和“桥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南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运输设施也发挥着最重要的“桥梁”作用,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了内外联动的四大社团。中国处于全球乳制品价值链的低端,独立性和中介性均较低。(3)国家间是否接壤、区域贸易组织和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会较大程度地促进两国之间的乳制品贸易规模,各国的GDP差异、城镇化率差异、经济自由度差异、奶牛养殖规模差异、乳制品产量差异也会对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间的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却未对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产生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亚东  李翠霞  
运用2001—2019年进出口数据,对我国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水平进行测算,尝试区分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兼具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以及无优势四种类型的乳制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表明:第一,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乳制品整体来看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足,具有比较优势的乳制品是鲜奶和乳清,具有竞争优势的乳制品有奶油、干酪、婴幼儿奶粉及奶粉,两种优势兼具的乳制品是酸奶,无优势的乳制品是炼乳,比较优势变化对两种优势兼具乳制品的竞争优势水平提升作用最显著。第二,本国GDP对奶粉进口促进作用明显,仅对奶油出口有促进作用;国外GDP对各类型的乳制品进出口均有促进作用,对乳清的促进作用最大,对除鲜奶之外的其他类型乳制品出口有正向作用,尤其是炼乳;国外人口对进口影响显著,尤其是干酪;距离对各类型的乳制品进出口有阻碍作用,但对具有比较优势的乳制品进口无影响。第三,关税对炼乳出口影响最为显著,对乳清进口影响最为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鲜奶进出口促进作用最明显;签订自贸协定对竞争优势乳制品促进作用明显;是WTO成员对鲜奶出口和婴幼儿奶粉进口促进最为明显。第四,各类型乳制品进出口主要和潜在贸易伙伴所属洲际基本趋同,但对具体国家潜力差异显著。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希颖  彭苗  
2014年11月17日,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完成实质性谈判,这标志着继新西兰之后,澳大利亚也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乳制品进口来源地之一,这对我国乳制品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避免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对国外乳制品进口呈现出激增态势,为什么在国内乳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会出现乳制品过亿的激增?本文对乳制品进口快速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艳骄  朱晶  
本文首先分析了乳制品进口对中国奶牛养殖效率及不同规模养殖主体养殖效率差异化影响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4—2014年中国28个原奶主产省区面板数据,通过技术差距模型,实证检验了乳制品进口对中国不同规模奶牛养殖主体养殖效率水平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乳制品进口增加从总体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奶牛养殖业产业整合,具体而言,乳制品进口增加对散养户养殖效率产生负向冲击,加速其退出奶牛养殖业;对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奶牛养殖主体的养殖效率则产生程度不同的正向影响。其中,对小规模养殖主体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中规模养殖主体其次,大规模养殖主体的正向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因此,应科学审视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形势,实行合理的乳制品贸易开放政策,推进建立多元化的适度规模养殖主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养殖业总体效率水平不断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