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82)
- 2023(16013)
- 2022(13110)
- 2021(12041)
- 2020(9838)
- 2019(22184)
- 2018(21718)
- 2017(41244)
- 2016(22228)
- 2015(25079)
- 2014(24756)
- 2013(24866)
- 2012(23238)
- 2011(21245)
- 2010(21372)
- 2009(20086)
- 2008(20022)
- 2007(18228)
- 2006(16596)
- 2005(15424)
- 学科
- 济(108753)
- 经济(108626)
- 业(94312)
- 企(75978)
- 企业(75978)
- 管理(71790)
- 农(51399)
- 方法(38785)
- 业经(35624)
- 中国(34462)
- 农业(34233)
- 财(31656)
- 数学(30253)
- 数学方法(30092)
- 地方(25114)
- 制(22466)
- 务(20835)
- 财务(20816)
- 财务管理(20790)
- 贸(20013)
- 贸易(19994)
- 企业财务(19760)
- 技术(19487)
- 易(19478)
- 策(18565)
- 发(17991)
- 和(17052)
- 体(16904)
- 划(16497)
- 银(16237)
- 机构
- 学院(328932)
- 大学(321342)
- 济(148903)
- 经济(146303)
- 管理(127116)
- 研究(117627)
- 理学(108197)
- 理学院(107062)
- 管理学(105801)
- 管理学院(105180)
- 中国(94253)
- 农(69162)
- 京(68877)
- 科学(67711)
- 财(66586)
- 所(59806)
- 研究所(53618)
- 中心(53004)
- 农业(52900)
- 江(52000)
- 财经(51796)
- 业大(50445)
- 经(47136)
- 经济学(45627)
- 北京(43795)
- 院(41569)
- 经济学院(41073)
- 范(40685)
- 州(40486)
- 师范(40267)
- 基金
- 项目(210549)
- 科学(168007)
- 研究(156766)
- 基金(154704)
- 家(134773)
- 国家(133441)
- 科学基金(114732)
- 社会(104897)
- 社会科(99151)
- 社会科学(99128)
- 省(82657)
- 基金项目(81130)
- 自然(70491)
- 自然科(68861)
- 自然科学(68842)
- 教育(68710)
- 划(68050)
- 自然科学基金(67682)
- 编号(62560)
- 资助(62090)
- 发(51248)
- 成果(49911)
- 部(47509)
- 重点(47240)
- 创(46256)
- 业(44770)
- 国家社会(44487)
- 课题(43066)
- 创新(42593)
- 发展(42093)
- 期刊
- 济(181323)
- 经济(181323)
- 研究(101478)
- 中国(75445)
- 农(71926)
- 财(52730)
- 管理(50589)
- 科学(49779)
- 学报(49230)
- 农业(48834)
- 大学(38994)
- 学学(37305)
- 融(35577)
- 金融(35577)
- 业经(34791)
- 教育(29681)
- 技术(28855)
- 经济研究(27856)
- 财经(26669)
- 业(25518)
- 问题(24104)
- 经(23237)
- 世界(19905)
- 技术经济(18737)
- 贸(18450)
- 版(16985)
- 国际(16349)
- 农村(16239)
- 村(16239)
- 经济问题(16113)
共检索到520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桂华
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涵义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可以从农业部门抽走,而不至于影响农业总产量的那部分农业劳动人口,也就是超出种植一定数量的耕地所必需的劳动力数量的劳动人口供给量。这是广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称农业剩余劳动力。狭义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文礼
乡镇企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佳途径──甘肃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张文礼(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一、乡镇企业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主渠道作用甘肃乡镇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较快,到1993年底,全省乡镇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保江
在中国农村巨大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下,发展乡镇企业被主流观点看成是这种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器”,因为城镇部门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是极其有限的。从全国情况来看,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总量中,大约只有12%的劳动力转移到各类城镇部门,而约有88%的劳动力是在农村工业、商业及服务部门实现就业转移的。因此,要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点放在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上(陈吉元,1994)。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农村乡镇企业的“大推进”式扩展已近极限,原有模式的“离土不离乡”对剩余劳动力的容量愈来愈小(陈东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楚庆锋 刘艳婷
本文从把农村家庭作为一个类似企业那样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进行农产品生产和劳动力需求决策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以及转移的途径问题 ,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农民收入 “三农”问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乐新
本文试就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几点看法。 (一)立足于农村,加快发展农业,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基础,在农业内部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 1.农村劳动力的稳健转移必须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任何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必须保证粮食自足或基本自给,保证在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所必需的人力和物力的基础与前提下进行。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实现在转移了劳动力以后,仍能保证有足够的农产品供应,劳动非农化才能从农业中得到足够的原料。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农业生产规模狭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则是实行农业的规模经营,只有实行农业规模经营,才能把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泽炯
现阶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诸多困难 ,如乡镇企业吸纳能力减弱 ,城市难以再大规模吸纳 ,农业内部吸纳能力有限。笔者认为 ,大力发展小城镇 ,走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道路是一种最佳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小城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长勇 谢云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的进一步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加速增长,预计每年新增13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是影响城乡经济发展的全局问题,更是影响到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辉 刘日星 马靖芳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非农产业较高收入的吸引和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为什么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以及如何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建设等问题作出分析,认为走城镇化道路是吸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团虎 姚慧琴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吸收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对制度变量的讨论,建立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市场与二元劳动力"模型,并用以解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本文认为,政府的强制性制度障碍导致"S型的人力资本投资曲线"的产生,从而使城市居民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政策和人力资本优势;作为对福利制度缺失的替代,"隐形补贴"等诱致性制度创新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成本优势。这一模型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中的特殊现象有较好的解释力,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和我国一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列伟 崔和瑞 李晓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实现合理、健康、持续地转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系统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提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勇
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剩余现象十分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一方面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就业结构的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城镇化转移并非是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最佳手段。本文认为商贸流通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劳动力技能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
商贸流通 农村经济 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治邦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农业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中国21世纪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主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尚平 张涛 曹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合理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职业教育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的相关对策:转变办学观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专项培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平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