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81)
- 2023(8577)
- 2022(6870)
- 2021(6594)
- 2020(5181)
- 2019(11874)
- 2018(11272)
- 2017(21094)
- 2016(11116)
- 2015(12372)
- 2014(12269)
- 2013(12481)
- 2012(11825)
- 2011(11087)
- 2010(10977)
- 2009(10184)
- 2008(10002)
- 2007(8823)
- 2006(7756)
- 2005(6716)
- 学科
- 济(52844)
- 经济(52708)
- 业(29010)
- 农(26889)
- 管理(24640)
- 方法(21386)
- 数学(19779)
- 数学方法(19636)
- 中国(18309)
- 农业(17636)
- 企(17180)
- 企业(17180)
- 业经(13271)
- 财(11778)
- 制(11508)
- 贸(11209)
- 贸易(11203)
- 易(11048)
- 学(10237)
- 发(9462)
- 地方(9192)
- 银(9055)
- 银行(9047)
- 行(8816)
- 融(8626)
- 金融(8626)
- 发展(7972)
- 展(7966)
- 农业经济(7726)
- 策(7508)
- 机构
- 大学(167571)
- 学院(166509)
- 济(78288)
- 经济(76938)
- 研究(65639)
- 管理(58876)
- 理学(51095)
- 中国(50634)
- 理学院(50375)
- 管理学(49540)
- 管理学院(49210)
- 科学(38349)
- 京(35257)
- 农(34538)
- 财(34038)
- 所(32900)
- 研究所(30222)
- 中心(29261)
- 财经(27474)
- 经济学(26581)
- 农业(26128)
- 经(25383)
- 业大(24938)
- 经济学院(23998)
- 院(23055)
- 江(22723)
- 范(22697)
- 师范(22498)
- 北京(22453)
- 财经大学(20567)
- 基金
- 项目(114373)
- 科学(91682)
- 基金(87626)
- 研究(82517)
- 家(77997)
- 国家(77384)
- 科学基金(65145)
- 社会(57286)
- 社会科(54175)
- 社会科学(54163)
- 基金项目(45494)
- 省(40734)
- 自然(40014)
- 自然科(39141)
- 自然科学(39130)
- 自然科学基金(38494)
- 教育(36179)
- 划(35663)
- 资助(35417)
- 编号(30074)
- 部(27242)
- 重点(26236)
- 国家社会(25889)
- 发(25568)
- 成果(25175)
- 中国(24306)
- 教育部(23281)
- 创(23158)
- 性(23035)
- 科研(21969)
共检索到249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彩丽 闫绪娴
提升乡村韧性水平,建设韧性乡村,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经济—社会—生态—工程”四维评估框架构建乡村韧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障碍度模型对中国乡村韧性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区域异质性,揭示其空间相关性特征,并诊断其障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在时序变化上,中国乡村综合韧性水平逐年提高,空间差异先减后增;生态韧性是影响区域均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空间分布上,东部地区乡村韧性高于中西部;较低韧性和低韧性区域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区域内不均衡是导致中国乡村韧性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空间关联上,中国乡村韧性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全局Moran’s I指数值呈“W”型波动态势;乡村韧性的正向集聚程度增强。在障碍因子上,准则层平均障碍度依次为经济>社会>工程>生态,人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每千人农村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是制约乡村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关键词:
乡村韧性 时空分异 障碍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武婷燕 尹玉林
[目的]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主要考核指标,系统剖析31个省(市、自治区)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及其障碍因子,对掌握乡村发展实绩、发现乡村发展短板,纠正乡村发展偏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熵权TOPSIS评估当前背景下乡村发展现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影响乡村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①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州等地区的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高的农业省,产业兴旺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省生态宜居。尽管全国乡风文明水平并不高,仅上海、北京为理想状态,但全国乡村治理水平较好,生活富裕水平与城市经济和乡村农业发展水平关联紧密。②主要障碍因子分为4类。产业类:农业技术贡献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生活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信息化程度、农村恩格尔系数;生态类:农村公共厕所卫生情况、村生活污水处理程度;治理类:农村家庭美德覆盖率、乡村治理参与程度。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障碍因子主要为产业类与生活类。[结论]基于上述结果,各地区各部门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评估乡村振兴的实施绩效,及时发现乡村振兴的短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每一步高质有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韶清 夏安桃
运用综合评价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近1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与阻碍该地区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环长株潭城市群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武汉城市圈则最低;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总体差异在逐渐扩大,且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各地市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城市群城市韧性各阶段的变化较为显著,经历了"中高水平集聚""中低水平分散",最后演变为"中等水平聚集";阻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由经济—基础设施方面逐渐过渡到了基础设施—社会—生态方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洁
文章结合灰关联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主要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整体、东中西段及11省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均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除江西、湖南一直处于中级水平外,其余各地均由2007年的中级水平升为2016年的良好水平,但提升压力与潜力俱在;2007-2012年东中西段土地综合承载力基本呈西高东低阶梯状空间格局,2013-2016年基本呈东高西低阶梯状空间格局;4个子系统承载力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经济社会系统基本呈线性增长态势,土地资源和科教管理系统上升幅度小,生态环境系统波动频繁,子系统不一致性变化制约了土地综合承载力快速提升;土地资源承载系统是首要障碍系统,人口密度、土地集约化程度、地均废水负荷等是主要障碍因子;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应重点突破与系统治理相结合。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豆 聂艳 焦文轩 王华 郑浩然
江汉平原自然环境优越,乡村生态韧性的提升是江汉平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研究基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维度构建了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法、重心-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模型评估2005—2021年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水平,诊断时空演变特征,挖掘影响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在时序特征上,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水平呈现波动起伏的上升趋势,生态韧性差异逐渐减小。2)在空间分布上,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呈现“低值分散、高值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上呈西南—东北走向,整体向西南推移。3)在影响因子上,地表起伏度、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变化率、归一化植被指数、环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制约江汉平原乡村生态韧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且影响因子由抵抗力向适应力和恢复力转变。研究结果能为江汉平原乡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成军 李晓琴 程远泽
协调度的评价是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PSR模型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突变决策的熵权改进进行指标权重确定,并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都江堰市近6年的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2—2017年,都江堰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障碍因子是从经济、环境类向社会、文化和管理类转变;农村风貌改造率、乡村景观与农村建筑的协调率、村庄规划编制及执行率、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以及区域文化原真性保护投入度等是影响二者协调的重要障碍因子;二者协调度提升要通过促进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方面共同协调发展来推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莹 谢媛媛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GIS方法分析武汉市1996~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特征并对其进行障碍因素诊断。研究结果表明:1996~2010年武汉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稳步上升。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土地结构表现为汉口—武昌—汉阳—郊区圈层式递减分布特征,生态效益总体上表现为北高南低的特征,土地集约利用的投入水平呈现以江汉区为核心的圈层式递减分布特征,土地集约利用可持续指标表现为江北片-江南片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障碍因素诊断得出具体影响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的因素。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时空分异 障碍因素 武汉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瑾 赵辰 韩苗
[目的]开展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耦合研究有利于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并为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太谷区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关系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剖析了影响其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1)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发展指数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分布;平川区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整体优于山地区。(2)不同耦合作用系数的取值,对城乡建设用地转与乡村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的影响十分有限。2010年以来,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的协调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逐渐由明星镇向周边乡镇圈层蔓延式提高。平川区的耦合协调水平优于山地区。(3)2010—2018年,影响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经历了2个阶段:第1阶段(2010—2016年)以乡村转型发展的影响为主,第 2 阶段(2017—2018 年)以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影响为主。影响平川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以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系统为主,山地区则以乡村转型系统为主。[结论]太谷区可通过推进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双轮驱动,达到两者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忠平 李雄军
推动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选取了相关指标,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40个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分析其阻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良好且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通过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横向对比发现,江苏省各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各维度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不同城市的差距较大。同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保险深度、人均村卫生室数量和城乡收入差距是阻碍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秀亭 姜钰
文章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等级动态度模型、Markov链模型、GIS空间分析方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5—2015年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先下降后上升,森林生态安全等级由风险级下降到恶劣级,之后上升到比较安全级;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等级存在跳跃式发展,"两极分化"现象日益显著;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有林地面积和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是影响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
关键词:
森林生态安全 时空格局 障碍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时朋飞 曹钰晗 龙荟冰 田子业 李星明 耿飚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从“量”与“质”两个方面构建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文章测度了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区、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然后借助绝对β收敛、核密度估计、NICH指数与Hurst指数叠加等方法分析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与发展趋势,最后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向好且具有收敛特征,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地区为高值聚集区;(2)未来全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东西差距有缩小趋势,而南北差距有扩大风险,同时西南地区及中部地区增长趋势较强,而青海有弱反持续发展趋势;(3)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具有动态性,主要来自创新驱动、环境效应、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效率4个方面,以及服务质量与文旅协调度,还需特别关注旅游业发展稳定性与旅游业效应发挥。为此,文章从强化增长极溢出效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破除主要障碍因子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艳洁 秦烨 康耀武
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背景下,提升乡村韧性有助于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本文采用熵值法从经济韧性、文化韧性、生态韧性、治理韧性4个维度测度2010-2020年我国乡村韧性指数,并使用莫兰指数刻画乡村韧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乡村韧性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在区域格局上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梯度递减分布态势;各省(区、市)乡村韧性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指数相近省(区、市)的空间集聚效应处于波动状态。未来,应从经济、治理、文化、生态四方面着力提升乡村韧性,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韧性 乡村振兴 经济韧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勋平 Robin Qiu
文章基于农村居民满意度视角,建立农村低保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安徽铜陵、黄山、蚌埠和合肥的4个乡镇21个村庄371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铜陵SA镇、黄山TK镇、蚌埠XX镇和合肥SH镇低保政策绩效指数分别为:0.2798、0.2484、0.2178和0.2540,对应的绩效水平分别为良好、一般、较差和一般,低保政策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影响4个地区低保政策绩效前5位障碍因子分别是:对农村低保民主评议会是否满意(X7)、对农村低保执行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是否满意(X9)、对农村低保发放形式是否满意(X6)、对农村低保账务公开是否满意(X8)和对农村低保政策与制度是否满意(X1)。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勋平 Robin Qiu
文章基于农村居民满意度视角,建立农村低保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安徽铜陵、黄山、蚌埠和合肥的4个乡镇21个村庄371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铜陵SA镇、黄山TK镇、蚌埠XX镇和合肥SH镇低保政策绩效指数分别为:0.2798、0.2484、0.2178和0.2540,对应的绩效水平分别为良好、一般、较差和一般,低保政策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影响4个地区低保政策绩效前5位障碍因子分别是:对农村低保民主评议会是否满意(X_7)、对农村低保执行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细归 吴黎 吴清 周勇
利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旅游生态安全进行测度和分析,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究影响旅游生态安全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在空间分布上的"核心—边缘"结构较为明显,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拓展的梯度等级分布规律;中国旅游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表现出波动减弱、稳步提升的趋势,正处于由低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2)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的空间集聚分布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程度整体表现出先减缓后增强的趋势;在局部空间集聚格局中,HH集聚类型省份呈现显著的"沿海化"分布特征,LL集聚类型省份表现出明显的"内陆化"分布特征。(3)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旅游外汇收入、园林绿地面积、旅游从业人数、游客接待量与人口数量比、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是影响2004—2013年中国旅游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 时空格局 障碍因子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