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7)
- 2023(11169)
- 2022(9244)
- 2021(8580)
- 2020(6617)
- 2019(15202)
- 2018(14672)
- 2017(27593)
- 2016(14572)
- 2015(16130)
- 2014(15971)
- 2013(16153)
- 2012(15698)
- 2011(14766)
- 2010(14986)
- 2009(13802)
- 2008(13533)
- 2007(12055)
- 2006(11149)
- 2005(10190)
- 学科
- 济(75577)
- 经济(75510)
- 业(38420)
- 管理(34289)
- 农(31572)
- 中国(27515)
- 企(24609)
- 企业(24609)
- 方法(23854)
- 地方(22100)
- 数学(21185)
- 数学方法(21097)
- 农业(20860)
- 业经(18798)
- 制(16099)
- 财(15060)
- 贸(14829)
- 贸易(14813)
- 发(14547)
- 易(14396)
- 银(13327)
- 银行(13313)
- 融(13101)
- 金融(13101)
- 行(13082)
- 学(12254)
- 地方经济(11636)
- 发展(11512)
- 环境(11511)
- 展(11486)
- 机构
- 学院(215658)
- 大学(214098)
- 济(102193)
- 经济(100371)
- 研究(86100)
- 管理(77467)
- 中国(67433)
- 理学(65379)
- 理学院(64550)
- 管理学(63786)
- 管理学院(63348)
- 科学(47715)
- 京(46889)
- 财(45038)
- 所(42991)
- 农(39250)
- 研究所(38734)
- 中心(37924)
- 财经(34917)
- 经济学(33292)
- 江(32373)
- 经(31898)
- 北京(30765)
- 范(30706)
- 院(30701)
- 师范(30448)
- 经济学院(29910)
- 农业(29260)
- 业大(28613)
- 科学院(25996)
- 基金
- 项目(138320)
- 科学(110530)
- 研究(105896)
- 基金(101652)
- 家(88213)
- 国家(87422)
- 科学基金(74043)
- 社会(72064)
- 社会科(68182)
- 社会科学(68169)
- 基金项目(52424)
- 省(51976)
- 教育(46559)
- 划(43988)
- 自然(42462)
- 编号(41536)
- 自然科(41448)
- 自然科学(41439)
- 资助(40965)
- 自然科学基金(40724)
- 发(36926)
- 成果(34847)
- 部(32247)
- 重点(31844)
- 国家社会(31267)
- 发展(30824)
- 展(30321)
- 课题(30024)
- 中国(28680)
- 创(28376)
- 期刊
- 济(125268)
- 经济(125268)
- 研究(73741)
- 中国(50812)
- 农(43101)
- 科学(32098)
- 财(31332)
- 学报(31211)
- 管理(29230)
- 农业(29005)
- 融(26368)
- 金融(26368)
- 大学(25090)
- 学学(23612)
- 教育(23195)
- 业经(22353)
- 经济研究(20675)
- 财经(17951)
- 技术(16840)
- 问题(16828)
- 经(15756)
- 世界(14199)
- 贸(13854)
- 业(13397)
- 国际(12587)
- 经济问题(11140)
- 农业经济(10822)
- 技术经济(10712)
- 农村(10575)
- 村(10575)
共检索到348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阮梦晨
乡村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乡村治理结构的演进史,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深刻的历史与实践逻辑。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对乡村治理结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推进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创新发展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为乡村社会结构的未来发展提高政治保障;营造良好的乡村法治文化环境,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聚焦乡村治理问题,找准乡村治理重点,最终实现乡村治理结构的科学发展及社会管理的和谐有序。
关键词:
乡村治理结构 演进逻辑 机制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建嵘
本文认为 ,新时期中国乡政村治体制是国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农民个人权利承认 和保护的制度性承诺 ,是一种基于市场、民主和法制理念的新的行政管理结构和乡村治理 方式 ,它改变了建国以来乡村组织经济化的进程 ,标志着国家行政权与乡村自治权的相对 分离、国家与社会的边界的重新确定 ,这将为中国乡村政治现代化和社会民主化奠定坚实 的社会基础并积累宝贵的技术经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乔富强 刘梦菲
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主旨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最终实现园区农研教的有机结合与产学研的协同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北京农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北农科技园)以国家大学科技园要求,聚焦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优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孵化培育科技创业企业,立足北京辐射全国。文章采用“地瓜”理论,先分析科技园自身的优势,再探索北农特色的国家科技园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最后研究具体对策,为发展农业特色科技园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产业 科技支撑 人才培育 智力要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Judith Mair 王骏川
在世界范围内节事活动的举办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传统上主要为与宗教、季节以及重要生命阶段有关的一些庆典活动。最近几年,节事活动已成为全球性的巨大产业,是地方、区域、国家政府和公司企业吸引游客、创造利润的一种重要工具①。虽然以往人们更多地关注节事活动的经济影响②③,但是研究者们也开始理解了从社会维度展开节事研究的同等重要性,如阿卡迪亚和威特福德(Arcodia&Whitford)、威尔克斯(Wilks)等关于节事活动和社会资本形成的相关成果④⑤。其他较为热门的节事活动研究领域还包括:节事活动与旅游的联系、节事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杞人
生态城市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概念,对于其含义,不同学者有各自的看法。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秦伟新
金融实践异化、金融结构失衡、金融风险集聚是当前我国金融在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金融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性不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公共金融体系迫在眉睫,而金融的公共性研究是其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论述、货币发展的四个阶段、铸币权"分散——集中——统一"的演进史、以及国内外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均表明公共性是金融的本质特征。公共金融是中国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国际金融未来的演进方向。为此,第一,要以金融公共性为核心,运用新分析范式,在吸收并借鉴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普惠金融和社会企业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金融学术体系;第二,要从金融的公共性视角重新审视和优化金融改革,完善公共金融,促进新时代金融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金融实践体系;第三,中国推动设立的新型国际金融组织要推行以全球公共战略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发展战略,采取兼顾公共战略、公共治理、公共效率及动态调整的经营和服务方式,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参与和引领全球化公共金融体系建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宗胜 徐刚 刘书祥
中国的经济学过去所以不能成为一门科学,不能融入国际经济学界,也不能恰当地指导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学中已经形成的规范,来研究中国活生生的现实,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规范包括这样一些内容:针对实践从现实中提出问题,以假定条件限定所研究经济现象的范围;建立说明经济现象关系的理论模型;从模型推导出理论假说;进行统计事实检验;得出明确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完成改造世界的任务。以这样的思路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 研究规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翁媛媛
券商直投基金的获准设立,将开启券商直投业务的"自有资金+第三方资金"时代,可以预见,未来直投基金管理模式将成为国内券商直投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先就券商直投基金目前的整体布局、投资方向等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以此总结出当前直投基金设立的三大模式,并作出各自优劣对比。同时,文章将借鉴高盛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经验,给出中国券商直投基金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方向。
关键词:
直投基金 多业务投资平台 价值创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彬
共享经济发展坚持人民共建共享,本质体现为改善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并保障其利益实现。乡村体育旅游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优化生态环境,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性和丰富性。面对现实中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不力、游客乡村体育旅游体验效果降低等问题,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要解决好地方居民的就业、收入和相关利益保护问题;发挥地方社会成员主体作用,构建多方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增强乡村体育旅游体验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以人民为中心 乡村体育旅游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彬
共享经济发展坚持人民共建共享,本质体现为改善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并保障其利益实现。乡村体育旅游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优化生态环境,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性和丰富性。面对现实中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不力、游客乡村体育旅游体验效果降低等问题,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要解决好地方居民的就业、收入和相关利益保护问题;发挥地方社会成员主体作用,构建多方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增强乡村体育旅游体验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以人民为中心 乡村体育旅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深入研究乡村振兴面临的理论前沿问题,准确回答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之问,为全面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对于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现实性意义。文章系统梳理阐述党的新时代“三农”工作创新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并以此为指导从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和脱贫攻坚精神、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理论思考、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意涵、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议题、乡村振兴的动力论、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框架、国际乡村发展理论与战略的演进、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论纲等分析了共同富裕视野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深化研究的10个理论前沿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理论认识,从10个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璐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作为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应从把握内涵、策划规划、合作发展、农民增收四个关键环节着手,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休闲农业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六大乡村休闲旅游区域发展模式,为促进辽宁省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添砖加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深入研究乡村振兴面临的理论前沿问题,准确回答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之问,为全面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对于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现实性意义。文章系统梳理阐述党的新时代“三农”工作创新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并以此为指导从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和脱贫攻坚精神、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理论思考、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意涵、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议题、乡村振兴的动力论、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框架、国际乡村发展理论与战略的演进、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论纲等分析了共同富裕视野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深化研究的10个理论前沿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理论认识,从10个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肖佑成
一、农村卫生经济结构的内涵和外延 农村卫生经济的含义,就其广义来说,是指生产方式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所以。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两点:一是农村卫生经济结构的本质属性,即这个概念的内涵;二是由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所决定,并反映这一本质属性的全部要素或全部方面的集合即外延。其次,明确农村卫生经济结构在同国民经济结构和整个卫生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农村卫生事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什么是合理的农村卫生经济结构;合理的农村卫生经济结构的标准;以及什么是适应型(正态型)经济结构;什么是偏离型(离异型)经济结构;生产方式与生产结构的关系等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立强 卢进勇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迅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由以"引进来"为主快速发展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阶段。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要求的新一轮对外开放以及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带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