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42)
- 2023(19472)
- 2022(16837)
- 2021(16037)
- 2020(13249)
- 2019(30517)
- 2018(30149)
- 2017(57623)
- 2016(31507)
- 2015(35962)
- 2014(35980)
- 2013(35577)
- 2012(33320)
- 2011(30238)
- 2010(30416)
- 2009(28256)
- 2008(28246)
- 2007(25433)
- 2006(22292)
- 2005(19702)
- 学科
- 济(129871)
- 经济(129653)
- 管理(86737)
- 业(86283)
- 企(69133)
- 企业(69133)
- 方法(58977)
- 数学(50420)
- 数学方法(49830)
- 农(42728)
- 中国(37454)
- 财(33415)
- 业经(30337)
- 学(29092)
- 农业(28036)
- 制(26129)
- 地方(25504)
- 贸(24712)
- 贸易(24699)
- 易(24034)
- 理论(21292)
- 和(20790)
- 银(20612)
- 银行(20553)
- 务(20029)
- 财务(19945)
- 财务管理(19896)
- 融(19640)
- 金融(19636)
- 行(19627)
- 机构
- 大学(459191)
- 学院(456142)
- 济(183944)
- 经济(179901)
- 管理(174401)
- 研究(159017)
- 理学(150536)
- 理学院(148771)
- 管理学(146070)
- 管理学院(145253)
- 中国(118945)
- 科学(99086)
- 京(98437)
- 财(84388)
- 所(81295)
- 农(81027)
- 研究所(74076)
- 中心(71958)
- 业大(69465)
- 江(67371)
- 财经(67359)
- 农业(62904)
- 北京(62718)
- 范(62538)
- 师范(61960)
- 经(61191)
- 院(56977)
- 经济学(55995)
- 州(54123)
- 经济学院(50447)
- 基金
- 项目(306223)
- 科学(239501)
- 研究(223644)
- 基金(221657)
- 家(194208)
- 国家(192388)
- 科学基金(162906)
- 社会(141412)
- 社会科(133213)
- 社会科学(133176)
- 省(118016)
- 基金项目(117027)
- 自然(104656)
- 教育(102637)
- 自然科(102168)
- 自然科学(102137)
- 自然科学基金(100329)
- 划(100066)
- 编号(91297)
- 资助(91258)
- 成果(76180)
- 重点(68735)
- 部(68289)
- 发(65468)
- 课题(63244)
- 创(62482)
- 科研(58490)
- 创新(58301)
- 教育部(58209)
- 国家社会(57983)
- 期刊
- 济(206103)
- 经济(206103)
- 研究(135982)
- 中国(89992)
- 农(77747)
- 学报(77709)
- 科学(70272)
- 财(64521)
- 管理(61573)
- 大学(58696)
- 学学(55111)
- 农业(52767)
- 教育(52361)
- 融(40373)
- 金融(40373)
- 技术(37556)
- 业经(33888)
- 财经(33367)
- 经济研究(32603)
- 经(28658)
- 问题(27071)
- 业(26439)
- 版(24147)
- 图书(24046)
- 技术经济(21834)
- 贸(21561)
- 科技(21362)
- 理论(21036)
- 世界(20149)
- 现代(19680)
共检索到677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涛 王震
中国乡村治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在治理模式和路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也在不断变化,从人民公社的全能型模式到目前真正的"乡政村治"模式,从对"民主"的探求到目前"乡村治理"模式的完善。在这个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退民进"的过程。但是,国家与乡村社会在这个过程中的地位是交替的,从实际治理情况看,"国退"并不理想,国家与社会的交锋是不可回避的。而且,新时期学术研究的关注重心也有所转移,新的治理问题出现,研究路径也在变化。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国退民进 国家介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光
当前学术界讨论国家政权介入乡村治理有诸多维度,其中治理、文化、制度、这三个维度值得重视和研究。治理维度是国家政权介入乡治的根本内涵,文化维度规定了特定的介入形式,制度维度则为国家政权介入提供了另一些可能。
关键词:
国家政权 乡村治理 文化 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光
当前学术界讨论国家政权介入乡村治理有诸多维度,其中治理、文化、制度、这三个维度值得重视和研究。治理维度是国家政权介入乡治的根本内涵,文化维度规定了特定的介入形式,制度维度则为国家政权介入提供了另一些可能。
关键词:
国家政权 乡村治理 文化 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许远旺 陆继锋
现代化是当今社会一大趋势。国家转型既是现代化的结果,也是其条件。与现代化相伴随的国家转型体现在现代国家的建构。本文通过总结比较传统与现代国家乡村治理结构的几种模式,考察不同时期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及其绩效,同时指出,民主合作模式代表了未来乡村治理结构变迁的理想目标与根本方向。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建构 乡村治理结构 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海薇
国家与公民的责权利是一一映射的,在县域治理环境下,国家管理控制与基层村民自治的对接是通过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来拟合实现,而国家管理与基层自治在乡村治理中各有优势与不足。通过分析乡村治理中政府代表的公共权利与农民代表的私人权利之间的博弈互动发现,由于公私权利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同是"理性经济人"的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在序贯重复博弈过程中是倾向于选择合作策略的。现实情境中确实存在导致"不合作"的干扰因素,但只要按照善治理念与现代管理方法,改革乡镇政府、培养各级干部、教育提升农民就可以促进国家管理控制与基层社会自治的良好对接,实现基层社会民主管理与国家管理基础稳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建
通过对L乡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的案例分析发现,贫困治理场域的国家自主性呈现一种嵌入式自主的形态。在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践过程中,通过贫困治理目标、贫困治理动员机制以及扶贫项目的分类嵌入,国家在贫困治理中体现出明显的自主性,提升了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由于国家自上而下嵌入的刚性的贫困治理体系无法有效适应多元化的乡村社会,其认证能力、动员能力及扶贫资源分配能力存在有限性,国家自主性的嵌入遇到一定程度的障碍。应从国家在乡村社会的认证能力、在贫困治理场域中的动员能力及扶贫资源分配的公共性等方面着手,提升国家在贫困治理中的权威及政策执行能力。
关键词:
嵌入式自主 农村精准扶贫 国家自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德文
70年来的乡村治理实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治理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形成了人民公社、乡政村治和"三治"结合三种乡村治理模式。这三种乡村治理模式,都是国家在特定时期根据治理的目标、任务而建构的,它们因治理主体、内容和方式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治理特征。然而,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机制,如压力型体制、运动式治理机制得以延续下来。当前,乡村治理实践面临国家与农民关系失衡、乡村治理内卷化和去政治化等挑战,构建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乡村治理问题的必由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玉
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社会组织是乡村多元治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治理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政策渊源,通过调查研究,提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在认可度、发展现状、参与度、服务形式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通过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大力发展内生型乡村社会组织、引导外生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大力推进乡村志愿服务发展等手段激活社会组织活力,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郑卫东
本文梳理了“国家—社会”框架下中国乡村研究的三个方向,认为“市民社会”研究方向已经逐渐淡出乡村研究者视野。“国家政权建设”研究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多,产生的纷争也最多,很多争论其实是因为人们在不同的概念层次上使用国家与社会概念所致;尽管“国家政权建设”研究方向已经注意到国家与社会的非均质特点,但其整体论与实体论的理论品格成为其致命的缺陷。“社会中的国家”研究方向注重关系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件”过程,试图摆脱社会学传统的结构与行动的二元对立;该研究方向虽面世不久,但已经显示出超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分析框架 乡村研究 综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孟倩倩
本文以农村税费与乡村治理的关系作为出发点,具体分析了欧洲发达国家英国、法国,亚洲发展中国家韩国1及印度的农村税费基本结构及比例,揭示了这4国乡村治理的财政基础来源,进而分析了农村税费与乡村治理之间的互动绩效以及这些国家农村税费的改革趋向,提出了中国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与走出乡村治理困境的具体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建
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关系到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与水平。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发现,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先后历经政治驱动的文化更新、经济导向的文化建设、服务取向的文化供给等阶段,并在国家与社会层面分别表现为整合与接纳、悬浮与消解、下沉与重塑等不同状态。因此,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应围绕国家与社会的互适合作,以农民为中心调和行政化与乡土化逻辑、以政府职责为重点催化国家与社会合作,进而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传统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政府合法统治的重要基础。传统国家乡村治理以乡里制度为载体,历经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的乡官制时期、隋唐的轮差制转折时期以及两宋到清朝的职役制时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和普通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四大主体,并非静态的命令服从关系,而是上下互动博弈与合作配合的关系,其中,士绅精英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科举制度、宗族制度和乡规民约共同编织成制度网络,贯穿于传统乡村社会治理过程始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传统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政府合法统治的重要基础。传统国家乡村治理以乡里制度为载体,历经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的乡官制时期、隋唐的轮差制转折时期以及两宋到清朝的职役制时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和普通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四大主体,并非静态的命令服从关系,而是上下互动博弈与合作配合的关系,其中,士绅精英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科举制度、宗族制度和乡规民约共同编织成制度网络,贯穿于传统乡村社会治理过程始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传统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政府合法统治的重要基础。传统国家乡村治理以乡里制度为载体,历经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的乡官制时期、隋唐的轮差制转折时期以及两宋到清朝的职役制时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和普通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四大主体,并非静态的命令服从关系,而是上下互动博弈与合作配合的关系,其中,士绅精英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科举制度、宗族制度和乡规民约共同编织成制度网络,贯穿于传统乡村社会治理过程始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毅
农业税费的征收不仅是国家权力的表征 ,同时也是国家汲取资源的一种方式 ;而税 费上缴既是农民对国家治理权力的认可 ,同时又是对这种认可的一种经济表达。然而 ,在 一些地方 ,部分农民却把税费的上缴视为一种用以保护他们自身权益的工具 ,即运用经济 方式来达成非经济的目标。当乡村组织失去了强行征收税费的能力时 ,面对农民的这种 非经济诉求 ,便转而运用非正式的权力方式与那些尚未完成税费上缴任务的农民展开博 弈。在这种博弈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 ,随着农民“社会契约”意识的日益增长 ,一些 地方的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正面临着缺失治理资源的困境。
关键词:
乡村权威 税费征收 干群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