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6)
- 2023(7292)
- 2022(5868)
- 2021(5639)
- 2020(4366)
- 2019(10104)
- 2018(9519)
- 2017(18064)
- 2016(9384)
- 2015(10376)
- 2014(10038)
- 2013(10206)
- 2012(9778)
- 2011(9286)
- 2010(9293)
- 2009(8733)
- 2008(8473)
- 2007(7369)
- 2006(6682)
- 2005(5802)
- 学科
- 济(48192)
- 经济(48153)
- 农(25725)
- 业(25615)
- 管理(21427)
- 方法(18708)
- 数学(17321)
- 数学方法(17266)
- 中国(17195)
- 农业(16848)
- 企(15351)
- 企业(15351)
- 业经(12674)
- 制(11710)
- 财(11170)
- 贸(10354)
- 贸易(10348)
- 易(10212)
- 发(9017)
- 地方(8798)
- 体(8507)
- 银(7811)
- 银行(7804)
- 发展(7761)
- 展(7754)
- 行(7630)
- 农业经济(7571)
- 学(7478)
- 融(7467)
- 金融(7466)
- 机构
- 大学(141349)
- 学院(140731)
- 济(71242)
- 经济(70206)
- 研究(55178)
- 管理(51760)
- 理学(44832)
- 理学院(44328)
- 管理学(43850)
- 中国(43602)
- 管理学院(43574)
- 财(30417)
- 京(29605)
- 科学(29212)
- 所(26429)
- 农(26237)
- 经济学(24623)
- 财经(24587)
- 中心(24225)
- 研究所(24105)
- 经(22752)
- 经济学院(22238)
- 院(19503)
- 农业(19183)
- 北京(19120)
- 江(18691)
- 业大(18626)
- 范(18541)
- 师范(18413)
- 财经大学(18310)
- 基金
- 项目(94566)
- 科学(76558)
- 基金(72918)
- 研究(71718)
- 家(63642)
- 国家(63117)
- 科学基金(53615)
- 社会(51353)
- 社会科(48551)
- 社会科学(48539)
- 基金项目(37604)
- 省(32874)
- 教育(31271)
- 自然(30582)
- 自然科(29896)
- 自然科学(29889)
- 自然科学基金(29411)
- 资助(29294)
- 划(28390)
- 编号(26849)
- 部(23421)
- 国家社会(23355)
- 成果(22466)
- 中国(21922)
- 发(21744)
- 重点(21620)
- 教育部(20500)
- 人文(19305)
- 创(19067)
- 制(19039)
共检索到212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贺雪峰 董磊明
本文通过对构成乡村治理基本结构三方面的要素,村庄基本秩序状况及其维系机制、村干部的角色与动力机制以及乡村关系状况的考察,区分出四种可能的乡村治理类型:原生秩序型、次生秩序型、乡村合谋型和无序型,然后讨论了乡村治理类型的区域分布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实证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分解乡村治理的结构,为抽象的乡村治理制度研究具体化、为可以实证展开的经验研究提供了可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晓山
本文从中国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背景、形势、改革的走向及制约因素、改革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近年来以精简机构人员、撤乡并镇为标志的乡镇行政机构的改革并未收到预期效果,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方面的矛盾凸显出来。乡镇与行政村的治理模式要想由从统治型转向服务型,由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型转为群众参与的自治型,由全能型转向有限功能型,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上级布置任务的减少,二是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改变,三是有其他类型组织来接手乡镇与行政村组织的一些功能。为此要建立乡村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
关键词:
乡村治理结构 乡村公共财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祖华
通过对当前乡村治理必须处理的供给与需求、控制与自治、一元与多元、传统与现代四大对称关系的梳理与释读,本文指出,乡村治理结构的现代转型应在四大基本逻辑基础上进行构建:在空间结构上要以农民的公共需求与乡村有效治理为主线来确定其适度规模;在权力结构上要以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来实现官治与民治的合作互强;在制度结构上要根据乡村具体境域来进行多元化制度安排;在资源结构上要注重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与和谐。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结构转型 现代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阮梦晨
乡村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乡村治理结构的演进史,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深刻的历史与实践逻辑。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对乡村治理结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推进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创新发展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为乡村社会结构的未来发展提高政治保障;营造良好的乡村法治文化环境,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聚焦乡村治理问题,找准乡村治理重点,最终实现乡村治理结构的科学发展及社会管理的和谐有序。
关键词:
乡村治理结构 演进逻辑 机制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许远旺 陆继锋
现代化是当今社会一大趋势。国家转型既是现代化的结果,也是其条件。与现代化相伴随的国家转型体现在现代国家的建构。本文通过总结比较传统与现代国家乡村治理结构的几种模式,考察不同时期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及其绩效,同时指出,民主合作模式代表了未来乡村治理结构变迁的理想目标与根本方向。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建构 乡村治理结构 变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毅
乡村振兴既不是重新回到乡土社会,也不是重复原有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道路。乡村振兴要探索一条中国特有的农村发展之路。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推动中国探索城乡共同发展;实现乡村经济与市场充分融合;并且有农民高度参与。因此在村庄层面的国家弱化、市场缺位和农民参与不足的问题亟待克服。本文建议推动行政权力向村级延伸、培育多样化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强化村委会的村民自组织性质,从而通过国家、市场和农民在村庄层面上的协同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乡土社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申明锐 张京祥
中央高层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触发了各级政府项目在乡村领域的持续投放,之前深陷"中空"危机的乡村治理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简要回顾了海外经验中政府层面发起的乡村项目对乡村治理的促动,以南京市江宁区的三个典型乡村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类型特点进行了评述。文章认为,政府项目引发了一系列关乎乡村治理改善的"链式反应",这一由政府先行推动、带动市场、农民参与的乡村运动,可以视作中国特色治理模式在乡村地域中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我们同时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界定乡村治理当中政府的干预边界是实践的当务之急。市场因素是这一过程更为根本的动力,乡村善治的达成更有赖于村民归属感与社群参与力的提高。
关键词:
乡村项目 治理结构 乡村规划 善治 江宁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苏建 王鹏翔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村治理精英在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宏观制度安排的不断推演和乡村地区的不断发展,不同时期的乡村治理精英类型也有所不同。当前,国家进入了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乡村治理精英在原有"内生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驻村"第一书记"为代表的"嵌入型乡村治理精英"。各类乡村治理精英的行动逻辑表明,"能人型乡村治理精英"与"嵌入型乡村治理精英"的长期组合,能够有效地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治理精英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国胜 彭科 王伟强 焦胜
在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宏观背景下,如何理解存在于当前与历史中的各种乡村建设实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乡村建设者的视角,对中国乡村建设实践展开类型学考察,将它们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政府主导型乡村建设、农民内生型乡村建设和社会援助型乡村建设,并从乡村建设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对各类型乡村建设的特征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各类型乡村建设的历史发展情况及现实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未来应走向一种合作治理的乡村建设模式,鼓励政府、农民和社会的相互合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曙光 王彬
为破解传统乡村治理和集体主体乡村治理"双重消解"的现实困境,中国农村正在探索基于"多元共治"治理理念的新型乡村治理。余姚"道德银行"作为地方普惠金融信贷机制深刻改变了当地乡村治理面貌,在微观自治单元、激励约束机制、多元治理理念、信用评价体系内容等方面对传统士绅社会的传承与改造创新,并借助村社内置金融创新对新型集体乡村组织进行了有效的重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飞 邱尔发 王成 董建文 吴永曙 汪瑛
乡村水岸林是指在村庄居住区及其附近的河岸、溪流、水渠、池塘、水库等水岸沿线所有林木总和(邱尔发等,2008)。近年来,我国正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水岸林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乡村人居林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
关键词:
新农村 乡村人居林 乡村水岸林 结构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培刚 庞荣
本文通过考察美国阿拉斯加州具有多元文化与充权色彩的乡村治理方案、加拿大纽布朗斯维克省充满实验性质的"新乡村地区治理模式"以及欧盟研究中心对欧洲乡村治理经验的比较,归纳出中国当前乡村治理所要强调的落实地方分权、尊重多元文化、增加地方居民参与基层政策决策机制以及凝聚力与动员乡村社区资本等建议。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国际视野 基层组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景熙
本文依据经济学、社会性分工原理分析了二元社会结构演进的一般过程及中国的特殊性,并着重回顾和考察了改革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与机制。研究显示,中国二元结构演进具有曲折和迂回特征。其演绎路径是:(1)城乡分工扩展一分工受阻一乡村自给自足状态与城市高度分工并存→恢复分工→城乡分工网络扩展;(2)社会分化→反分化(城乡同质化)→社会重新分化;而改革后乡村社会结构的正向演进是在城乡分工链条重新链接,分工网络逐步恢复之后乡村制度、组织和人的行为质变的结果。为了保证今后分工、专业化有序发展和社会结构正向演进,避免曲折迂回,必须推进制度改革,创造国家长期和谐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关键词:
分工 社会结构 演进 社会分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正峰 张阿曼
全国尺度下以县级行政区划(市辖区除外)为单元,划分乡村发展类型并探索其空间分布和变迁规律,不仅可以丰富乡村发展的实践研究,还对因地制宜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年和2015年为研究时点,以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依据,将中国县域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以及均衡发展型4种乡村发展类型,探讨各乡村发展类型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类型转换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年与2015年,中国均有50%以上的县域属于均衡发展型,其余类型按照数量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工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和商旅服务型,对比两个年度各县域乡村发展类型的数量,占比都没有大的变动。②2000年与2015年各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呈现不同的区域分布规律,15年间,4种乡村发展类型的分布都呈现出由比较分散到相对集中的变化过程,其中最突出的是农业主导型和工业主导型,由2005年的多个分散带转变为2015年的5大集中带。③2000—2015年,多种乡村发展类型发生了转换,按照数量比例,前6种转换类型分别为工业→均衡发展型、均衡→工业主导型、均衡→农业主导型、农业→均衡发展型、商旅→均衡发展型、均衡→商旅服务型,各转化类型在中国均有较为集中的分布区域。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地方资源条件的变化以及地区比较优势的转变使中国的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在空间分布、变化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转换趋势上呈现出不同的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