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0)
- 2023(14767)
- 2022(12683)
- 2021(12020)
- 2020(9888)
- 2019(22947)
- 2018(22605)
- 2017(42725)
- 2016(23111)
- 2015(26299)
- 2014(26344)
- 2013(26110)
- 2012(24032)
- 2011(22159)
- 2010(22161)
- 2009(20607)
- 2008(19894)
- 2007(17291)
- 2006(15441)
- 2005(13156)
- 学科
- 济(96652)
- 经济(96544)
- 管理(60811)
- 业(60671)
- 企(45921)
- 企业(45921)
- 方法(43812)
- 数学(37643)
- 数学方法(37179)
- 农(35387)
- 中国(28280)
- 农业(23390)
- 业经(22850)
- 学(21822)
- 财(21306)
- 地方(19017)
- 贸(18319)
- 贸易(18308)
- 易(17835)
- 制(17486)
- 理论(15235)
- 环境(14963)
- 和(14582)
- 银(14456)
- 银行(14410)
- 行(13847)
- 融(13804)
- 金融(13802)
- 发(13728)
- 技术(13270)
- 机构
- 大学(341097)
- 学院(338384)
- 济(135913)
- 经济(133031)
- 管理(132533)
- 研究(119129)
- 理学(115106)
- 理学院(113738)
- 管理学(111704)
- 管理学院(111095)
- 中国(88651)
- 科学(75183)
- 京(73662)
- 所(59826)
- 农(59687)
- 财(58949)
- 研究所(55206)
- 中心(52903)
- 业大(52017)
- 财经(48029)
- 江(47762)
- 范(47357)
- 北京(47032)
- 师范(46919)
- 农业(45912)
- 经(43847)
- 院(42749)
- 经济学(41238)
- 州(38790)
- 师范大学(38290)
- 基金
- 项目(235099)
- 科学(184899)
- 基金(172025)
- 研究(170754)
- 家(151088)
- 国家(149865)
- 科学基金(127615)
- 社会(108463)
- 社会科(102561)
- 社会科学(102534)
- 基金项目(91460)
- 省(89300)
- 自然(82659)
- 自然科(80714)
- 自然科学(80692)
- 自然科学基金(79247)
- 教育(77004)
- 划(76346)
- 资助(71116)
- 编号(68380)
- 成果(56070)
- 重点(52561)
- 部(52203)
- 发(50740)
- 创(47926)
- 课题(47171)
- 国家社会(45211)
- 科研(44818)
- 创新(44768)
- 教育部(44446)
- 期刊
- 济(150261)
- 经济(150261)
- 研究(98225)
- 中国(62151)
- 农(58760)
- 学报(56845)
- 科学(53625)
- 管理(46232)
- 大学(43197)
- 财(41029)
- 学学(40673)
- 农业(40399)
- 教育(34649)
- 融(27528)
- 金融(27528)
- 技术(27489)
- 业经(25609)
- 经济研究(23375)
- 财经(22685)
- 问题(19918)
- 经(19398)
- 业(18911)
- 图书(17822)
- 版(17540)
- 科技(16420)
- 资源(16357)
- 技术经济(15689)
- 理论(15670)
- 世界(15314)
- 业大(15140)
共检索到489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杨军
我国乡村旅游系统主要由城市居民、农民、旅游业、政府4个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在乡村旅游中的基本诉求,形成了乡村旅游的需求动力、供给动力、营销动力和扶持动力,构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系统。文章通过对乡村旅游动力系统中8个驱动因子的分析,认为各个驱动因子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影响系统效能的发挥,并给出了相应的系统优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苏衡 刘春
文章以武汉城市圈27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为样本,建立乡村旅游驱动力12项指标,运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立国 贾国栋 秦乾翔 黄志萍 胡明文
旅游活动是乡村旅游地景观变化的重要干扰因素,研究旅游干扰下的休闲农业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休闲农业景观是婺源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之一,论文从旅游驱动的视角,利用景观转移矩阵及景观指数法研究分析了2000—2020年间婺源县休闲农业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并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及旅游因素等驱动力。研究发现:(1)婺源县的休闲农业景观与旅游地分布高度契合,休闲农业景观面积呈先增后减特征,但总体上休闲农业景观面积减少。(2)在景观尺度上,景观破碎度与分离度呈“N”型波动起伏特征,景观优势度与干扰度呈先增后减特征。在类型尺度上,水田景观破碎度、分离度较为稳定,草地和沼泽地破碎度、分离度呈先增后减特征,其余休闲农业景观总体呈增长特征;旱地、有林地及其他林地最大斑块指数(LPI指数)呈先增后减特征,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景观LPI指数总体呈上升特征,其余休闲农业景观总体呈下降特征。(3)旅游综合收入、游客接待量、门票收入、A级景区数量、农家乐数量、旅行社数量等旅游因素是各项景观格局指数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景观优势度与干扰度产生重要驱动影响,自然因素驱动力较弱。研究结果可为婺源县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优化布局及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这将有助于推动婺源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沈伟丽
[目的]淮安市乡村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动力学的角度探索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对提高淮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方法]文章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对淮安市乡村旅游驱动力进行分析,找到乡村旅游的驱动因素。在分析驱动因素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互融发展水平进行估测,了解淮安市产业融合的发展水平。[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总收入与12个指标都具有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旅游业总收入与空气质量优良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指数为-0.707,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指数都为正值,说明除空气质量优良率外的11个指标对淮安市乡村旅游都具有驱动作用。层次分析法结果表明,淮安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的权重最高,分别为0.353 7和0.326 5,产业融合水平较低(0.199 0),工业发展水平最低(0.120 8)。[结论]淮安市农业发展较平稳,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水平,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弱,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今后,应该注重旅游业与农业、工业的协调发展,协调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淮安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陆书建 黄永兴
[目的]文章选取主成分分析法,首次对安徽省的精准扶贫的乡村旅游的驱动力进行分析,以期对安徽省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选择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合SPSS22.0对安徽省基于精准扶贫的乡村旅游驱动力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基于精准扶贫的安徽省乡村旅游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驱动、城市环境驱动和健康卫生驱动。其中空气可吸入颗粒年均值对于安徽省精准扶贫的乡村旅游呈负向驱动,乡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性文件发布数量呈正向驱动,这几个因素是安徽省乡村旅游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今后安徽省基于扶贫的乡村旅游要注重乡村环境的维护、卫生质量的提升、设施设备的完善以及督促各地区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引起高度重视为入手点,着重提升乡村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以及相关政策数量等,以促进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成效和带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正琴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基于精准扶贫背景对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四川省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方法]文章对四川省旅游扶贫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括,并总结出了目前四川省乡村旅游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弊端,然后根据问题和专家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精准扶贫的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指标评价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四川省旅游扶贫主要问题和专家意见归纳出影响四川省乡村旅游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政府推广力、乡村旅游吸引力、游客需求力等3个方面。从上述3种驱动不同指标的权重值分析得出,3种驱动力中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最为重要,其次为游客需求性,最后是政府的推动作用。而乡村旅游吸引力中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完善度是影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游客旅游动机和信息来源是影响游客需求的主导原因;政府的监督管理与科学引导是实现推动力的主要体现。[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前景无限,潜力巨大。由于四川省乡村旅游经济与发展动力不足,应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努力提升驱动力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海彬
[目的]从空间角度分析郑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同时深入探讨其驱动力,全面推动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法]以郑州市为例,通过洛伦兹曲线、最邻近指数、地理联系率和基尼系数等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情况,进而选取24个驱动力指标,通过计算相关性系数对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1)郑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惠济区、登封市、二七区等市区;(2)但各市区的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管城区、上街区的最邻近指数大于1,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均匀型,巩义市、新郑市、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中牟县、经开区、高新区、郑东新区、航空港区的最邻近指数小于1,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凝聚型;(3)郑州市各区的地理联系率均在94%以上,基尼系数均小于0.300,说明郑州市整体上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较为均衡。(4)郑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24个驱动力指标均正向相关,其中乡村特有的景观、距离市中心的距离、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村的数量、农民人均收入、民宿、停车场数量、道路标识系统的完整性和互联网覆盖率与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受多个驱动力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发展时期有所差异,因此有必要优化调控驱动力系统,促进区域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合理化以及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丽敏 蔡丽伟 陈昱霖 史彦军
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上,低碳旅游发展已经从概念萌芽逐步发展到模式探讨,进而经过局部实践阶段。任何社会事物的运动与变化都是以一定的利益追求或价值追求为基本驱动力。通过对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动力进行分析,总结出低碳旅游的外驱力和内驱力。外驱力主要有: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是低碳旅游发展最"核心外驱力",次一级"二级外驱力"包括中国国际环境责任、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环境考核等等。内驱力主要有: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最核心内驱力",提高旅游产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构成了低碳旅游发展的"二级内驱力"。对低碳旅游发展进行驱动力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低碳旅游发展的力量源泉,为更好地发展低碳...
关键词:
低碳旅游 驱动力 中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学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区蓬勃兴起,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旅游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中国乡村旅游主要有5类别10种型态,分布范围遍及全国各个省区;乡村旅游开发充分利用了各地区的乡村资源和游客市场,区位选择较为科学,产业集聚度较高,空间结构规划比较合理;乡村旅游空间分布有四个特点: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处于初级形态;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形态差异显著;全国有三个乡村旅游相对发达的区域;东中西部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优化中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对策思路主要有:宏观层面——形成全国性乡村旅游空间网络;中观层面——构建区域性乡村旅游空间体系;...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空间分布 空间结构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安乐 杨承玥 明庆忠 张红梅 陆保一
从产业融合视角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值法、协调度模型、空间索数据分析法和空间回归模型SEM,运用ArcGIS10.2和GeoDa工具,测算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其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并探究其协调度的动力机制。结果发现:①2008—2017年中国31省市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均值经历了以2011、2013年为节点上升—下降—缓慢上升的三个阶段,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政府政策条件有显著关系。空间差异上看,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从沿海到内陆的递减规律。②2008—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整体协调度等级水平相对较低,以失调—协调过渡等级、轻度协调等级为主;协调度省际差异随时间推移呈现波动性缩小态势,均衡趋势有所显现。③2008—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度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均十分显著。其中,局部自相关格局呈随时间推移演化特征,H-H区省区范围扩大,但其区域重心依然在长三角地区,L-H区分布较为分散且范围有所缩减,L-L和H-L区省区范围长期保持稳定不变。④消费需求、市场供给、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均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的重要驱动力,消费需求是文化旅游产业协调的最强劲动力源。但政策环境的调控驱动作用尚未发挥,基础设施发展呈现出负向催化驱动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梅华
近几年,乡村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但迅猛发展的背后仍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我们把乡村旅游从开发方式和发展阶段进行分析,以实际调研结果为依托,归纳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大众需求作为切入点,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现状与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峰 欧名豪
利用江苏省1996年-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江苏省耕地、牧草地明显减少,交通用地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总体呈增长态势,用地结构不断趋于均质化;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用地效率明显提高。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旅游总收入作为LUCC变化的旅游驱动因子,借助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江苏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旅游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对其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制定有关土地利用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旅游驱动力因子,以更好促进...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旅游驱动力 江苏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广智
乡村旅游作为我国高速发展的旅游业与面临转型升级的农业相融合而发展出的一种新型业态,在解决我国欠发达的乡村经济发展方面确实的起到巨大的发展促进作用。而乡村旅游带来的高经济收益,市场对于乡村旅游产业的新需求以及政府政策导向成为了驱动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原动力。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转型升级 驱动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广智
乡村旅游作为我国高速发展的旅游业与面临转型升级的农业相融合而发展出的一种新型业态,在解决我国欠发达的乡村经济发展方面确实的起到巨大的发展促进作用。而乡村旅游带来的高经济收益,市场对于乡村旅游产业的新需求以及政府政策导向成为了驱动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原动力。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转型升级 驱动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亚芬 俞万源
[目的]以客家核心区梅州市为例,探讨客家乡村旅游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以其为客家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运用计量地理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对客家乡村旅游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客家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性特征鲜明,经历了萌芽、兴起和蓬勃发展3个阶段。空间维度上,客家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类型由均匀型向凝聚型演变,并呈集中分布,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中程度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客家乡村旅游时空演变的动力机制,其主要来源于外生和内生动力两方面;外生动力包括市场驱动力、政策驱动力和交通驱动力,内生动力包括资源驱动力、品牌驱动力和村落拯救驱动力。针对研究结果对客家乡村旅游发展从市场挖掘、政府支持和保护性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启示性建议。[结论]客家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对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做好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促进客家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