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7)
2023(11205)
2022(9522)
2021(8781)
2020(7357)
2019(17325)
2018(16762)
2017(32030)
2016(17173)
2015(19830)
2014(19799)
2013(20322)
2012(19225)
2011(17743)
2010(17835)
2009(16849)
2008(16808)
2007(15093)
2006(13233)
2005(11685)
作者
(50844)
(42974)
(42930)
(40943)
(27227)
(20725)
(19582)
(16677)
(16211)
(15202)
(14769)
(14518)
(13675)
(13614)
(13372)
(13262)
(13168)
(12466)
(12459)
(12261)
(10812)
(10509)
(10345)
(9808)
(9773)
(9707)
(9517)
(9356)
(8839)
(8707)
学科
(79396)
经济(79326)
(45264)
管理(41213)
方法(35379)
(32475)
数学(31121)
数学方法(30925)
(28663)
企业(28663)
中国(24546)
农业(21342)
(18026)
业经(17956)
(17162)
贸易(17152)
(16752)
地方(15940)
(15773)
(14961)
(12258)
银行(12238)
(11898)
(11844)
(11485)
金融(11483)
环境(10828)
工作(10256)
(10210)
(9606)
机构
大学(259165)
学院(258060)
(113870)
经济(111554)
管理(97565)
研究(93099)
理学(83454)
理学院(82424)
管理学(81224)
管理学院(80706)
中国(71907)
科学(55682)
(55134)
(50186)
(47909)
(46943)
中心(42978)
研究所(42730)
财经(39790)
(38422)
业大(37101)
农业(36709)
经济学(36555)
(36363)
(36203)
师范(36077)
北京(35309)
经济学院(33129)
(32542)
(30451)
基金
项目(170004)
科学(133973)
研究(125618)
基金(125231)
(109070)
国家(108184)
科学基金(91563)
社会(83092)
社会科(78563)
社会科学(78542)
基金项目(66430)
(64247)
自然(55909)
教育(55226)
自然科(54578)
自然科学(54560)
(54373)
自然科学基金(53621)
资助(51152)
编号(50626)
成果(41921)
(38728)
(38665)
重点(38262)
国家社会(35613)
(34323)
课题(34181)
教育部(32992)
科研(32537)
中国(32416)
期刊
(128772)
经济(128772)
研究(75666)
中国(50595)
(48536)
学报(40075)
科学(38357)
(36620)
农业(32438)
管理(30276)
大学(30243)
学学(28311)
(24367)
金融(24367)
业经(22584)
教育(21349)
经济研究(20694)
财经(19475)
技术(19090)
问题(17930)
(16947)
图书(16689)
(15758)
(15374)
世界(13853)
(13348)
国际(12958)
资源(12598)
技术经济(12527)
统计(12341)
共检索到387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新成  
加快补齐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短板,是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选取全国30个省(区、市)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为研究对象,运用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探究2006—2018年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借助定性比较分析法解析了引致热点区、温点区和冷点区3种类型的构型组合,并进一步探讨了各子系统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整体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呈现阶段性上升态势,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递减格局,且西部地区发展活跃度更高。(2)三大地区线性变化速度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东部呈现正负交替的周期性,中部多数地区进入平缓周期,西部则进入上升周期。(3)软、硬环境对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共同作用,硬环境是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旅游基础设施系统是内部支持因子,旅游交通便捷服务系统是敏感因子,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是潜在因子,旅游公共环境系统是显性因子;软环境则是充要条件,旅游安全保障系统是非敏感因子,旅游人力资源系统是基础因子,旅游文化娱乐系统是消费需求因子,旅游行政服务系统是外部支持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文娟  熊元斌  
随着旅游公共服务的快速发展,建立科学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已经成为理论与实践上的共同要求。文章以效力、效率和公平性为评价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旅游公共服务复杂的内容进行逐层分析,尝试性地建立了一套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完成了对其在2003~2012年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纵向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兴磊  吴田军  葛咏  
[目的]不同区域的乡村因自然禀赋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呈现出异构的变化脉络和发展态势。掌握其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化情况,有益于探寻因地制宜的乡村发展对策。[方法]文章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表征乡村发展水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模型解析影响县域乡村发展要素的主导因素,分析其时序变化和影响区域分布。[结果](1)陕西省乡村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该特征随时间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各要素影响力排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靠前5个因素保持一致;(3)目前乡村发展尚未克服地形因素的阻碍,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差异可能继续影响乡村的发展,县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乡村发展差异的主要矛盾;(4)不同地区所受的主导要素不同。[结论]加强县区自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以及发挥乡村的能动作用并努力提升乡村劳动力质量水平,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陕西省各区域乡村发展限制条件有所差异,陕北地区应当注重人力资本的发展,加大教育投资或许是其发展之路;关中地区地区经济总体较好,应当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陕南地区利用其生物与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乡村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丹巴  陈楷健  朱思颖  
本文在以往社区利益相关者博弈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重新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三元演化博弈模型,从动态的视角探讨了不同条件下各均衡点的稳定性以及不同利益主体的策略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的限制条件下各博弈主体策略的演化稳定格局不同;第二,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都是序贯理性的;第三,各利益主体的策略演化趋势受自身对其他博弈主体行动倾向的先验信念的影响;第四,旅游地新居民是否愿意前往一个旅游社区从事商业行为,主要受投资商策略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佳琳  王菁彤  方天宇  
乡村在线旅游对培育服务业新增长极、带动农村经济造血式升级和推进"资源-文化-技术-治理"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是服务模式的聚合和内容的优化。本文基于黑龙江省海林雪乡在线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乡村在线旅游游乐动机与乡村在线旅游环境、游客间信息互动与旅游体验等因素的关系,并通过模型检验游客乡村在线旅游游乐动机与乡村在线旅游服务体验的正向影响关系。对此,提升游客间信息的互动效果、加大乡村旅游服务建设力度和借助新三网融合提升新奇动机等,对提升乡村在线旅游体验具有实际效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华强  邹安琼  姚沁  
乡村旅游产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生态环境受损、利益分配不均等原因,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冲突。文章重点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构建出"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等主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的策略选择受监管成本和非保护性开发造成损失的综合影响,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能够提高企业采取保护性开发策略的概率;通过完善乡村旅游开发的全流程监管机制,增强当地居民的合法利益保障,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度,有助于建立对旅游企业的多方监督机制,实现乡村旅游开发的有序推进和整体效益的提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郝丹璞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中国和新西兰均是乡村旅游大国,但两国乡村旅游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是新兴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国家,而新西兰是传统的乡村旅游强国。因此,本文通过对中新两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中国乡村旅游业与新西兰的差距,主要包括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单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淡薄以及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等,并根据新西兰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开发多元化和特色化旅游产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加强旅游产品品牌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倩  赵林  于伟  
在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新业态,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亟须破解日益突出的乡村旅游用地问题来保障其稳步发展。基于对乡村旅游用地概念的界定,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层面的乡村旅游用地政策进行梳理并展开量化研究,分析现行政策的合理性并为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出一定的建议。结果表明:(1)在政策数量方面,基本上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9年的1项演变为2018年的10项;(2)在政策构成方面,目前形成以国务院、农业农村部为核心的多部门协同管控的体系,但政策效力,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的核心地位仍有待进一步提高;(3)在政策内容方面,中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广泛用地类型和用地管理措施的乡村旅游用地法规政策体系,但具体实施型政策相对较少,宏观指导政策较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少癸   韩佳钰   陈思榕   Rob LAW   章牧  
乡村旅游精英在乡村振兴、消除贫困、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中国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乡村旅游精英的动机研究却往往被简单化和边缘化。因此,文章基于中国乡土文化背景,聚焦乡村旅游精英这一特定群体,利用扎根理论对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的结构维度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由乡土情结、公共利益承诺、社会认可与支持、自我奉献精神和政策制定吸引力5个维度组成。其中,公共利益承诺、自我奉献精神和政策制定吸引力3个维度具有普适性,乡土情结和社会认可与支持则是文章基于中国乡土社会背景发现的新维度。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体系,各维度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的驱动因素。以上结论对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同时也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管理、评估乡村旅游精英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新成   高楠   王琳艳   宋晓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作为文旅事业层面的融合,能够为产业层面融合提供有力支撑。文章将整体性治理理论引入乡村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协同发展研究,以2006—2020年30个省(区、市)为例,运用哈肯模型对文旅公共服务对象融合、服务主体融合、服务空间融合、服务功能融合之间的协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QCA定性比较分析法,识别融合子系统不同协同发展水平下的组合路径。研究发现:(1)全国乡村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子系统发展可划分为“尝试融合”和“局部融合”两大阶段。子系统中,服务功能融合水平最高,服务主体融合水平最低;(2) 2006—2012年,服务功能融合作为序参量,发挥主导作用,是融合协同朝更高级演进的必经阶段。时空演化上,全国整体融合协同水平偏低,存在极差化特征,且东中西三大地区整体波幅差异明显;(3) 2013—2020年,服务功能融合和服务对象融合共同作为序参量,显著提升了整体融合协同发展水平,但仍旧缺乏极高融合协同发展等级类型,还出现了地区差异加剧和分化发展现象;(4)由路径识别可知,由低级向高级融合协同演化过程中,每一个阶段融合协同发展的重心存在显著差异,呈现由设施、组织融合向区域融合、供需要素匹配发展演化的规律,且愈趋向于融合协同发展的高级阶段,愈侧重“软件”环境的优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洪学婷   黄震方   贾文通   沈伟丽  
乡村旅游地精准把握乡村性特征,能有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南京市世凹桃源村、大山村和漆桥村为案例地,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刻画了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表征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乡村性表征的核心范畴包括乡村物质环境、社会行为和精神文化。旅游发展前的表征与农业密切相关,旅游发展后,旅游特征强化。时间演化方面,不同案例地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和变化方向具有差异,世凹村和漆桥村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呈下降态势,而大山村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呈增长趋势。物质环境和社会行为维度呈现降低趋势,而精神文化方面的感知明显增强。空间演化方面,物质环境维度的乡村性表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小集聚、大分散”为特征,社会行为维度的乡村性表征表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特征,精神文化维度的乡村性表征具有“小集聚”的分布特征,在旅游发展后,乡村性表征空间格局均呈现更为集聚的演化趋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斯琪   史春云   钱月祥   冯亮   岳梦凡  
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不仅可供村民们日常生产生活所用,而且还是外来游客观光休闲的行为空间。作为主客共享的重要场所,乡村公共空间愈发受到学界的重视。文章基于乡村主客共享公共空间概念的界定与用地类型的梳理,从旅游发展视角出发,以徐州市汉王村和南京市傅家边村作为研究案例地,通过网络数据搜集、实地考察调研和空间数据解译的方法,对两地拥有的主客共享公共空间类型及其时空演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两村的主客共享公共空间类型丰富,表现各有千秋;(2)乡村主客共享公共空间的规模在两村均有所增加,并且旅游介入背景下汉王村的表现更为突出;(3)汉王村和傅家边村的耕地和居住用地面积占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随之增加的是公共用地。文章在乡村公共空间分类体系中提出“主客共享公共空间”概念及其分类标准,旨在丰富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同时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朝娟  贺高祥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借助改进的TOPSIS法、冷热点分析法、趋势面分析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和灰色预测模型探索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但增幅有限,表现出下游、中游、上游依次递减的态势。(2)热点和冷点格局相对稳定,中游和下游地区是研究期内稳固的乡村振兴发展次热点区和热点区,而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上游。(3)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呈现“U”型特征,且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东西方向上比南北方向更加明显。(4)重心迁移呈现向西南方移动倾向,表现为先快后慢的趋势,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较南北差异更大,更容易产生不均衡现象。(5)2021—2030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上延续了2010—2020年的演化特征,呈现持续提升趋势,但下游与上游和中游仍存在显著差距,中游与上游差距逐渐缩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提升,各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可能会更加突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治伟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需要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变化的研究。本文运用区位熵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京津冀20042014年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部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不均衡。京津冀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的集聚程度除北京外处于较低水平,且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文章还分析了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变化的原因,并为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的深入发展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治伟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需要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变化的研究。本文运用区位熵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京津冀2004~2014年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部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不均衡。京津冀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的集聚程度除北京外处于较低水平,且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文章还分析了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变化的原因,并为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的深入发展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