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6)
2023(17805)
2022(14948)
2021(13909)
2020(11647)
2019(26970)
2018(26537)
2017(49850)
2016(26630)
2015(30433)
2014(30460)
2013(30264)
2012(28505)
2011(26003)
2010(26122)
2009(24151)
2008(23868)
2007(21412)
2006(18942)
2005(17022)
作者
(79110)
(66188)
(65927)
(62744)
(41815)
(31826)
(30301)
(25775)
(25197)
(23804)
(22530)
(22340)
(20990)
(20852)
(20492)
(20482)
(19929)
(19526)
(19021)
(18915)
(16583)
(16239)
(16065)
(15154)
(14953)
(14933)
(14642)
(14612)
(13497)
(13300)
学科
(120811)
经济(120686)
(73475)
管理(73287)
(55781)
企业(55781)
方法(50603)
数学(44584)
数学方法(44058)
(40655)
中国(36305)
(29210)
地方(28254)
业经(28089)
农业(26930)
(23368)
(23017)
贸易(23000)
(22545)
(22323)
(19644)
银行(19593)
(18846)
(18798)
金融(18794)
(17701)
环境(17586)
(17194)
(17162)
财务(17132)
机构
大学(390293)
学院(390110)
(165016)
经济(161692)
管理(148602)
研究(137298)
理学(126934)
理学院(125442)
管理学(123312)
管理学院(122561)
中国(105750)
(83518)
科学(82753)
(75006)
(70476)
(69397)
中心(64308)
研究所(62799)
(59454)
财经(59038)
业大(58186)
农业(54378)
(53571)
(53130)
北京(52938)
师范(52603)
经济学(50916)
(48696)
(47179)
经济学院(45863)
基金
项目(257879)
科学(203339)
研究(188731)
基金(187848)
(164218)
国家(162844)
科学基金(139096)
社会(121376)
社会科(114940)
社会科学(114910)
(99986)
基金项目(98776)
自然(88240)
自然科(86224)
自然科学(86199)
教育(86102)
自然科学基金(84694)
(84394)
资助(76877)
编号(76670)
成果(63187)
(59372)
重点(58199)
(57409)
(53104)
课题(52673)
国家社会(51035)
创新(49708)
科研(49271)
教育部(49165)
期刊
(186151)
经济(186151)
研究(115416)
中国(82056)
(68215)
学报(62259)
(58127)
科学(57612)
管理(53361)
大学(47301)
农业(46090)
学学(44286)
教育(41551)
(38893)
金融(38893)
技术(34365)
业经(32183)
经济研究(29721)
财经(29265)
(25266)
问题(24751)
(23631)
图书(22098)
(20352)
(19546)
技术经济(19435)
统计(19231)
世界(18856)
理论(18522)
国际(17556)
共检索到595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臻  张凤荣  陈松林  韦素琼  敖佳  高阳  伦飞  
分类推进、精准施策、规划先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思路,对乡村发展类型的科学诊断可有效服务于战略的分类实施。以中国9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代表构建乡村发展"成功案例"数据库,从中深度挖掘乡村发展内外性"要素-组合"信息,结合投影寻踪分类法构建乡村振兴诊断体系,以求对乡村进行科学分类。结果表明:①生计资源、工业基础、区位交通、文化/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等资源要素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禀赋基础,其中市场需求要素决定着乡村发展的外部性,生计资源要素在乡村发展内部性要素中最为关键;②要素组合的结构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潜能,"成功案例"识别出10类乡村振兴要素组合,其中生计资源优越-工业基础薄弱-区位交通优势-文化/生态环境优越的组合最具备振兴潜能;③基于"要素-组合"禀赋建立包含评价体系和分类体系的乡村振兴诊断体系,将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为优先振兴型、预备振兴型、保留维持型和衰落搬迁型。中国乡村振兴工作应尊重客观规律,分门别类有序推进,避免"就村兴村"和"村村谈振兴"的狭隘发展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琦  杨铭宇  
乡村空间治理一直是农村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转型的契机,尝试构建一个"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三维一体的乡村空间治理分析框架,对Q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进行深入考察。研究结论如下:(1)空间重塑、主体实践和文化势能的空间生产机制为乡村空间治理的资源重组、关系重构、价值重塑奠定了理论基础。(2)物质空间治理须坚持"人口-土地-产业"治理模式,治理的核心要点是通过资源重组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社会空间治理核心要点是关系重构,应注重培养民众内生动力,积极探索自上而下的建设逻辑与自下而上的需求实践相互融合的治理模式。(4)文化空间治理的核心要点是价值重塑,文化应当从经济逻辑和政治逻辑中剥离出来,作为乡村治理的对象,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去谋划文化空间治理,维护民众文化权益,布局文化产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琦  杨铭宇  
乡村空间治理一直是农村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转型的契机,尝试构建一个"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三维一体的乡村空间治理分析框架,对Q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进行深入考察。研究结论如下:(1)空间重塑、主体实践和文化势能的空间生产机制为乡村空间治理的资源重组、关系重构、价值重塑奠定了理论基础。(2)物质空间治理须坚持"人口-土地-产业"治理模式,治理的核心要点是通过资源重组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社会空间治理核心要点是关系重构,应注重培养民众内生动力,积极探索自上而下的建设逻辑与自下而上的需求实践相互融合的治理模式。(4)文化空间治理的核心要点是价值重塑,文化应当从经济逻辑和政治逻辑中剥离出来,作为乡村治理的对象,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去谋划文化空间治理,维护民众文化权益,布局文化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志贤   田宇   陆一轩   姚冠新   徐静  
数据要素发展与乡村振兴相互赋能、协调共进,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数据要素发展与乡村振兴互动耦合机理的分析,本文运用熵权法、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要素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研究二者的互动响应关系和耦合协调性,并分析数据要素发展对乡村振兴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据要素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综合水平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展示出“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度发展规律。2)数据要素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长期来看,两者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3)数据要素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其空间演变特征为“东部高协调跃升、中西部失调脱离”,三大地带区域间的差异是导致耦合协调空间不平衡的主要因素。4)单一的数据要素发展因子对乡村振兴空间分异的影响力较弱,但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大多表现出强烈的放大叠加效应,尤其是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为推进数据要素发展并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航  王跃伟  
[目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民生维度目标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是相呼应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该文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的测度体系。[方法]运用熵权法、TOPSIS、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潜力水平总体不高,且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与省域相比,上海、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潜力水平处于较高等级,高水平地区从点状分散向集聚分布格局转变,部分省域的等级呈现动态变化。[结论]经济、文化、社会维度是准则层的主要障碍因素,其中文化维度的障碍度呈降低趋势,环境、社会维度的障碍度呈增大趋势;环境治理、绿化覆盖、客源市场消费能力、产业规模、居民消费水平是指标层的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邓生菊  陈炜  
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短板和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新时代甘肃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遵循,而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和着力点。整体看,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已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优化、文化提升、社会和谐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不解决意识本源这一根本问题,不突破产业发展这一核心难点,不改善社会发展环境,不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不加强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就难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为此,必须着力破解发展的瓶颈制约、核心要害和重点难点,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郝文武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振兴乡村必须振兴乡村教育、建设美丽书乡;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尊重、提升村民主体性;高度正视、积极解决乡村教育的现实问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阿迪拉·艾尼瓦尔江   谢臻   林小睿   张茜茜  
乡村振兴成效评价已由期初的单一维度逐渐转向系统融合,多维度诊断评价成效及其之间的耦合协调特征是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本研究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维度,通过投影寻踪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8—2021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各维度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人、地、业、财”因素对其产生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各维度在时间上呈现波动变化,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先增后减,其他维度缓慢上升;在空间上,闽北及沿海地区相较于闽西及闽南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2)整体耦合度保持较高水平,高耦合地市占比达88.5%;耦合协调度上,福州市、厦门市、龙岩市等地市相对稳定,漳州市、南平市有所下降。3)“地、财”因素对耦合协调性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人、地”,“业、财”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尤为显著。研究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并促进财政支持与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以推动乡村振兴向高质量协调发展迈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韦恒  
202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支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有力促进了乡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乡村生态振兴新示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22年以来,象州县筹措资金3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戈大专  周礼  龙花楼  乔伟峰  李裕瑞  
城乡转型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转型成为解析区域乡村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窗口。科学诊断中国传统农区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及其存在的核心问题,可为调控农业生产政策和完善乡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论文以中国传统农区黄淮海地区为例,以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划分为突破口,系统诊断不同农业生产转型类型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方案。研究发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尺度分析法是分析农业生产转型阶段差异的有效手段;空间弹性视角下,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转型类型可以划分为传统农耕型、现代市场型和城郊休闲型3类;传统农耕型地区耕地利用转型与农业劳动力转型的失调、缺乏核心产业支撑及实际城镇化率较低是限制乡村有序转型的关键问题;现代市场型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状态和小农户的有效组织是当前亟需突破的难题;城郊休闲型地区完善农户的市场参与方式和降低资本风险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各转型类型的差异化问题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殷清眉  栾峰  
大都市地区乡村更容易获得政府的强力推动以及市场的青睐而引入多元行动者,因此更具振兴发展条件。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上海探索大都市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概述示范村创建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多元行动者参与情况及介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多元行动者介入模式主要包括三类,分别为通过股份等方式引入外来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下的平台合作型、政府引导下的集体内部主导型,他们在行动者关系及资源投入的主体关系特征上有着明显差异。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永强  王芳  范文涛  
2017年以来,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国网黑龙江电力)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先后向黑龙江省抚远市浓江乡生德库村派出四批帮扶工作队,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和服务提升工程、风光储“零碳”综合能源示范工程、上中下游“零碳”循环经济工程,将产业扶贫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杨汗青  
近年来,乡村振兴已然成为农村发展中的一大“主旋律”。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乡村产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中国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发展》(许涛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调查和研究了我国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产业的建设发展现状,调查覆盖了多样化的农村地区,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千村调查”结果。整体来看,该书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产业研究凸显了以下特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景新  支晓娟  
中国农村全面复兴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推进中国乡村振兴进入地域空间重构和综合价值追求的新阶段。农业产业多元价值追求拓展到农村地域空间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现代化推向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同步规划建设新阶段,农民与市民的收入水平、生活品质、权益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全面缩小;农村地域空间内同时嵌入了"四化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等多重愿景,伟大复兴中国梦赋予"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使命将逐步实现。下一步,应该以县域为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