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1)
2023(12879)
2022(11077)
2021(10532)
2020(8586)
2019(20129)
2018(19954)
2017(38001)
2016(20277)
2015(23037)
2014(22986)
2013(23055)
2012(21294)
2011(19608)
2010(19385)
2009(17915)
2008(17169)
2007(14776)
2006(13010)
2005(11173)
作者
(58244)
(48507)
(47963)
(45820)
(30768)
(23068)
(21784)
(19108)
(18393)
(17137)
(16520)
(16406)
(15268)
(15087)
(14845)
(14733)
(14245)
(14155)
(13749)
(13522)
(11945)
(11902)
(11460)
(10984)
(10803)
(10691)
(10631)
(10493)
(9695)
(9561)
学科
(86841)
经济(86743)
(54599)
管理(53513)
(41072)
企业(41072)
方法(38733)
数学(34037)
数学方法(33727)
(33083)
中国(25860)
农业(21736)
业经(20681)
(19515)
(17616)
地方(17183)
(17118)
贸易(17109)
(16704)
(15869)
(13041)
银行(13009)
环境(12931)
(12913)
(12675)
(12620)
金融(12619)
(12525)
理论(12294)
技术(11778)
机构
大学(294615)
学院(291085)
(123323)
经济(120856)
管理(117277)
研究(102697)
理学(102234)
理学院(101103)
管理学(99590)
管理学院(99064)
中国(77057)
(63155)
科学(61453)
(52531)
(50578)
(48772)
研究所(46369)
中心(45774)
业大(43030)
财经(42746)
北京(40463)
(39590)
(39384)
(39182)
师范(39112)
经济学(37523)
农业(37094)
(36766)
经济学院(33836)
(32177)
基金
项目(202533)
科学(159955)
研究(150850)
基金(149032)
(129286)
国家(128200)
科学基金(109874)
社会(96868)
社会科(91596)
社会科学(91574)
基金项目(79252)
(75749)
自然(69499)
自然科(67880)
自然科学(67866)
教育(67578)
自然科学基金(66645)
(64362)
编号(61189)
资助(60905)
成果(50145)
(45973)
重点(44679)
(43482)
(41525)
课题(41388)
国家社会(40432)
教育部(39678)
创新(38702)
人文(38498)
期刊
(135531)
经济(135531)
研究(88725)
中国(54487)
(49663)
学报(45385)
科学(43695)
管理(40735)
(36347)
大学(35154)
农业(34182)
学学(32912)
教育(30748)
(25161)
金融(25161)
技术(23108)
业经(22853)
经济研究(21370)
财经(20257)
问题(17785)
(17307)
图书(15984)
(15561)
理论(14330)
世界(14129)
(14082)
科技(13915)
技术经济(13811)
(13791)
现代(12958)
共检索到424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谷甜甜   戴雅楠   车瑞昱   杜佩佩   邓勇亮   崔鹏  
[目的]乡村振兴对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通过对乡村振兴已有研究回顾梳理,从文献特征、演进路径、主题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方法]将2007-2022年中国知网(CNKI)期刊中文数据库发表的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3 532篇论文作为样本,借助科学计量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对中国乡村振兴研究主题脉络和研究热点进行全面剖析。[结果]乡村振兴文献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研究历程可以分为起始发展期和蓬勃发展期2个阶段,核心研究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交流,但学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不大,尚未形成联系紧密的学术共同体和高产作者集群;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治理体系的转型与创新、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联动发展机制等方面;关键词聚类呈现出4个核心主题,包括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发展模式、成效测度和发展对策。[结论]完善乡村振兴理论体系构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改革创新、精准测度乡村振兴成效、共助乡村振兴持续高速发展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承财   秦珊   戴湘毅   吕君  
文化和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933篇中文文献及71篇英文文献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研究概况,分析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中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结果显示,中国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研究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特征,研究热度逐年增高;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论文提出了乡村文旅资源与景观、乡村文旅融合、乡村文旅富民、乡村产业发展与融合、乡村生态旅游、文旅乡村治理等研究热点内容;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缺乏对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占比低;研究区域较为分散,集中在西南地区,大多基于村落和乡寨等区域、省和县的尺度。最后,论文结合现有文献内容提出未来研究要从研究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等维度进行创新,以期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廖嗨烽  王凤忠  高雷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之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和基础。文章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归纳为三类:一是基于区域差异性的产业发展实施路径,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水平选择内生型发展模式或外部诱发型发展模式;二是基于要素资源利用的产业发展思路,即充分激活产业发展所需各类要素资源,包括人才振兴、土地资源利用、产业技术升级和完善资金保障等;三是基于产业发展方向的实施路径,既可以从产业提质增效角度出发,也能从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融合角度来进行,其中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已渐成共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廖嗨烽  王凤忠  高雷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之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和基础。文章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归纳为三类:一是基于区域差异性的产业发展实施路径,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水平选择内生型发展模式或外部诱发型发展模式;二是基于要素资源利用的产业发展思路,即充分激活产业发展所需各类要素资源,包括人才振兴、土地资源利用、产业技术升级和完善资金保障等;三是基于产业发展方向的实施路径,既可以从产业提质增效角度出发,也能从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融合角度来进行,其中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已渐成共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褚晓  
在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渐成学术热点。通过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其研究可归纳为互动关系、动力机制、多元功能、现实困境、经验引介、路径创新六个关键主题。已有研究呈现出主题丰富且备受关注、密切联系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研究方法初步呈现多元化趋势等特征。未来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研究,建议创新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理念研究,加强新兴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完善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实习研究,推进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文琦  郑殿元  施琳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途径。论文系统回顾了乡村发展的历程,将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分为:人民公社为主体的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城市反哺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阶段4个发展时段。从时间序列深入刻画了乡村振兴的主体分化、产业演变、环境整治、文化重构、乡村治理5个振兴主题及乡村规划的演化过程与研究趋势。最后,着眼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与研究热点,从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提质增效研究、乡村"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研究、乡村跨区域协作与联动研究5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未来研究趋势展开了讨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骞   祝辰辉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本文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基本特征,深刻阐释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系统梳理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历程,真实立体地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就。乡村振兴为中国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实践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继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设数字乡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完善乡村振兴法治体系、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谱写建设农业强国新篇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震宇   盛家润   侯冠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又要统筹协调城乡共同富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变成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基于Ucinet、Cite Space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热点进行梳理总结。研究发现,乡村振兴的关注热度与国家政策、区域发展紧密相连。然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互动有待提升,核心研究团队正逐渐形成。当前,乡村振兴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区域差异与动态评价等方面。未来应围绕多学科交互的乡村振兴理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乡村地区三次分配机制等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经纶   杨梦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学术探索的焦点。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与依据,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等思想是理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现实依据;二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与特征,学者们主要围绕产业要素、产品结构、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体系等方面探讨其内涵,并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经营主体利益关系的协同性、产业经营体系的现代性等角度揭示其特征;三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与路径,学界认为资金投入、现代化技术供给、城乡产业融合、乡村人才、规划、协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不足是当前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应从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推动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开展乡村产业品牌创新等方面进行破解;四是国外乡村振兴有关经验与借鉴等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进路对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制度、经验、问题和启示等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边界,聚焦问题与对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经纶   杨梦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学术探索的焦点。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与依据,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等思想是理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现实依据;二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与特征,学者们主要围绕产业要素、产品结构、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体系等方面探讨其内涵,并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经营主体利益关系的协同性、产业经营体系的现代性等角度揭示其特征;三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与路径,学界认为资金投入、现代化技术供给、城乡产业融合、乡村人才、规划、协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不足是当前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应从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推动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开展乡村产业品牌创新等方面进行破解;四是国外乡村振兴有关经验与借鉴等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进路对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制度、经验、问题和启示等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边界,聚焦问题与对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司浩婷  李晓冬  
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问题引发学界的高度关注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有必要全面梳理与系统总结“新时代五年”(2018~2022年)乡村振兴审计的有关研究成果。为此,首先结合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介绍了核心期刊文献发表的总体概况,发现高质量乡村振兴审计的理论研究并不丰富,但热度却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然后对已有文献从乡村振兴审计的基础理论、乡村振兴审计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以及基于不同侧面和视角的乡村振兴专项审计四个方面进行了划分、梳理与回顾,最后在评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旨在对国内学者了解和掌握乡村振兴审计的研究进展有所裨益,同时为审计机关开展乡村振兴审计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参考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震宇   盛家润   侯冠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又要统筹协调城乡共同富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变成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基于Ucinet、Cite Space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热点进行梳理总结。研究发现,乡村振兴的关注热度与国家政策、区域发展紧密相连。然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互动有待提升,核心研究团队正逐渐形成。当前,乡村振兴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区域差异与动态评价等方面。未来应围绕多学科交互的乡村振兴理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乡村地区三次分配机制等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陈小锋  
新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人口与劳动力外流带来的结构与形态的巨变,乡村"空巢社会"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乡村社会的新常态。乡村振兴虽是在城镇化、现代化大背景下推进的,但需要跳出城市中心主义及现代性的陷阱,重新认识乡村的社会生态价值,修复和重建乡村社会文化系统的功能。振兴乡村不同于城市化,因而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复制,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地探寻和发现多样性的道路,但可以朝着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方向努力。在振兴乡村的路径选择问题上,还需要处理好国家意志与农民主体性、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等方面的关系问题,既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国家"三农"发展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让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着恰当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娟  张森  卜斯源  
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大量学术研究随之涌现。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社会研究领域关于此主题的代表性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已有研究集中于乡村振兴的历史脉络与政策阐释、现实问题与主要挑战、城乡关系与要素关联、模式探索与行动研究、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等维度,并围绕农业转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土地制度、绿色农业发展、乡土文化风俗、乡村治理转型、人才振兴等焦点议题开展了广泛的学术讨论与争论。这些研究和讨论为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较为广泛的文献基础,但也存在大量反复证明阐释或流于问题表象的分析。以农村社会现实与实践为基础的深入调查仍较为稀缺,由此导致一些研究既未能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关键现实问题,也未能有效回应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农政转型等重大理论问题,乡村振兴研究、政策与行动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本文认为,农村社会研究者应致力于丰富乡村振兴研究中的农民视角以增强对乡村现实的了解,通过强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优化问题取向来发现并阐释乡村振兴中的真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扬学术研究的实践品格,构建“研究—政策—行动”一体化的学术实践框架,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研究通向更广阔的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娟  张森  卜斯源  
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大量学术研究随之涌现。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社会研究领域关于此主题的代表性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已有研究集中于乡村振兴的历史脉络与政策阐释、现实问题与主要挑战、城乡关系与要素关联、模式探索与行动研究、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等维度,并围绕农业转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土地制度、绿色农业发展、乡土文化风俗、乡村治理转型、人才振兴等焦点议题开展了广泛的学术讨论与争论。这些研究和讨论为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较为广泛的文献基础,但也存在大量反复证明阐释或流于问题表象的分析。以农村社会现实与实践为基础的深入调查仍较为稀缺,由此导致一些研究既未能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关键现实问题,也未能有效回应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农政转型等重大理论问题,乡村振兴研究、政策与行动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本文认为,农村社会研究者应致力于丰富乡村振兴研究中的农民视角以增强对乡村现实的了解,通过强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优化问题取向来发现并阐释乡村振兴中的真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扬学术研究的实践品格,构建“研究—政策—行动”一体化的学术实践框架,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研究通向更广阔的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