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50)
- 2023(17395)
- 2022(14542)
- 2021(14058)
- 2020(11587)
- 2019(26856)
- 2018(26337)
- 2017(49983)
- 2016(26957)
- 2015(30228)
- 2014(30078)
- 2013(29699)
- 2012(27730)
- 2011(25105)
- 2010(25118)
- 2009(23512)
- 2008(23133)
- 2007(20412)
- 2006(17890)
- 2005(16018)
- 学科
- 济(115658)
- 经济(115547)
- 业(76010)
- 管理(69841)
- 农(52888)
- 企(52872)
- 企业(52872)
- 方法(48898)
- 数学(44088)
- 数学方法(43538)
- 农业(34849)
- 中国(33737)
- 财(28857)
- 业经(27508)
- 地方(23643)
- 贸(23267)
- 贸易(23257)
- 制(22887)
- 易(22715)
- 学(21913)
- 银(18072)
- 银行(18041)
- 策(17580)
- 行(17358)
- 融(16897)
- 金融(16894)
- 发(16445)
- 务(16023)
- 环境(16014)
- 财务(15970)
- 机构
- 学院(379797)
- 大学(376407)
- 济(165256)
- 经济(162054)
- 管理(145878)
- 研究(134226)
- 理学(125449)
- 理学院(124081)
- 管理学(121971)
- 管理学院(121261)
- 中国(104876)
- 科学(79770)
- 京(78634)
- 农(75772)
- 财(74291)
- 所(67229)
- 中心(63037)
- 研究所(60989)
- 农业(58266)
- 财经(58161)
- 业大(58081)
- 江(57279)
- 经(53123)
- 经济学(50590)
- 范(50011)
- 师范(49549)
- 北京(49276)
- 院(47881)
- 经济学院(45608)
- 州(44638)
- 基金
- 项目(253706)
- 科学(201160)
- 研究(187043)
- 基金(186208)
- 家(162422)
- 国家(161048)
- 科学基金(137944)
- 社会(120544)
- 社会科(113991)
- 社会科学(113963)
- 省(97617)
- 基金项目(97598)
- 自然(87692)
- 自然科(85624)
- 自然科学(85600)
- 教育(84984)
- 自然科学基金(84096)
- 划(82592)
- 资助(76041)
- 编号(76027)
- 成果(61723)
- 重点(57456)
- 部(57358)
- 发(56070)
- 创(52351)
- 课题(52218)
- 国家社会(50712)
- 创新(49034)
- 教育部(48985)
- 科研(48748)
- 期刊
- 济(184334)
- 经济(184334)
- 研究(113124)
- 中国(76160)
- 农(76015)
- 学报(58105)
- 财(56416)
- 科学(55702)
- 农业(51688)
- 管理(50145)
- 大学(45120)
- 学学(42685)
- 融(39528)
- 金融(39528)
- 教育(36973)
- 业经(33868)
- 技术(32989)
- 经济研究(28992)
- 财经(28260)
- 业(26033)
- 问题(25205)
- 经(24395)
- 贸(20600)
- 世界(20303)
- 版(19801)
- 技术经济(18725)
- 统计(18567)
- 资源(18255)
- 国际(18194)
- 理论(17008)
共检索到575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梦然 贺超
全面振兴乡村的根本在于系统地破除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基于此,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完善”的六维乡村振兴政策内容考察框架,并以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发布的658份涉“三农”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软件进行文本量化,对2018年以来涉“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的供给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政策结构的调整与破解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需求相符;(2)乡村振兴政策内容广泛而全面;(3)乡村振兴政策目标阶段性特征明显,并已初具现代化的特征;(4)乡村振兴政策越来越重视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最后,给出了乡村振兴政策展望。
关键词:
乡村振兴政策 量化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梦然 贺超
全面振兴乡村的根本在于系统地破除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基于此,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完善”的六维乡村振兴政策内容考察框架,并以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发布的658份涉“三农”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软件进行文本量化,对2018年以来涉“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的供给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政策结构的调整与破解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需求相符;(2)乡村振兴政策内容广泛而全面;(3)乡村振兴政策目标阶段性特征明显,并已初具现代化的特征;(4)乡村振兴政策越来越重视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最后,给出了乡村振兴政策展望。
关键词:
乡村振兴政策 量化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向书坚 轩媛媛
本文在厘清乡村产业振兴内涵的基础上,从政策主体、客体与工具三维视角,系统性研究了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治理结构框架。通过搜集与整理2013—2022年国家相关政策文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LDA主题模型与扎根理论进行政策三维视角的实证分析,以揭示乡村产业振兴中政府治理的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1)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治理主体呈现出多层次结构化特征,各主体间联系紧密,协同治理。(2)政策治理目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作用领域重点以农业为中心“横”“纵”向延伸融合;具体内容上具有明显的递进和重组特征。(3)政策治理工具的使用以环境型为主,供给型和需求型搭配使用,虽然侧重于内生动力的培养与激发,但是金融、技术等服务保障不够健全,法规管制尚不完善。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索了我国乡村产业振兴过程的治理逻辑,为乡村产业振兴治理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焱
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水平的提升需要稳定和高效的家庭农场制度来支撑。以2013—2022年我国家庭农场绿色生产的政策法律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对我国家庭农场绿色生产的制度数量、强度、内容等现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家庭农场绿色生产制度供给存在规制强度不足、内在结构不均以及主体联动性较差等问题。据此,提出优化我国家庭农场绿色生产制度供给的几点建议:一要加强家庭农场绿色生产制度的规制强度,二要补齐家庭农场绿色生产制度的内容短板,三要加强家庭农场绿色生产制度的主体联系。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绿色生产 制度供给 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强 李冬 徐生霞 周佳蓉
[目的]在全面梳理“三农”政策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整体及不同维度下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并探讨了乡村振兴各子维度间的结构性关联。[方法]文章融入投影寻踪思想,引入PP-IPM模型,测度了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藏)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使用莫兰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四大板块乡村振兴发展差异,构建VAR模型并使用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方法探究了乡村振兴子维度间的结构性关联。[结果](1)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相关政策由“工业为主带动农业”逐步发展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10年以来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增速横跨了“高速—平缓—高速”3个阶段。(2)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2013年前后差异明显增大,中部板块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最高。(3)乡村振兴以产业兴旺为中心发展,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互促互进,而乡风文明独立于其他维度,始终保持匀速增长。[结论]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应重视各区域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发展速率一致,不断缩小区域差异;应重视乡风文明与其他子维度的连接,各维度间共同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祥宇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维度驱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呈现出交互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乡村振兴予以支撑,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将有效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创新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予以保障。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燕凌 苏健
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借助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等方法,对435份建设数字乡村的地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偏好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且所使用的政策子工具数量不均衡,存在明显的注意力分配差异;从时间视角看,不同时期地方政府注意力分配特征不同;从地区视角看,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注意力分配差异较大,且政策存在区域扩散;从内容视角看,政府会将数字乡村与其他议题叠加形成综合政策。政府注意力分配差异驱动政策扩散的政策逻辑为“双维扩散-议题叠加”:政策环境与政策体系相互影响;政府层级维度存在政策“压力-反馈”的“垂直效应”;空间区域维度存在政策“学习-扩散”的“邻近效应”;在政策议题维度,地方政府会将多种议题协同推进,追求“叠加效应”。文章从加大数字惠农政策力度、优化工具使用结构、优化激励机制和增强政策协同度四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文
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了农地流转的现实样态及其形成逻辑,并引入多源流理论阐释农地流转政策的议程设置过程。研究发现,在农地流转政策的议程设置中,焦点事件促使农地流转问题得以显化,政治精英相互博弈形成政策方案,党政力量主导政策选择偏好,政治精英推动政策议程的发展走向。研究结果表明,多源流理论是解释我国农地流转政策的新视角,但其解读过程还需从拓宽焦点事件的信息来源、丰富社会公众的参与渠道、引导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以及重视政治精英的推动作用四个维度来进行优化,以提高我国政策议程设置的透明化和科学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治菊 陈香凝
建党100年以来,我国在减贫治理中采取了许多独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积累了一系列可复制、能推广的减贫经验,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为梳理总结建党100年来中国的减贫经验与特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1921~2021年间与扶贫密切相关的中央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命令性工具、激励性工具、象征及劝诫工具、能力建设工具出发,运用NVivo11软件,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央颁布的扶贫政策进行文本挖掘与分析,探索中国减贫治理的历史变迁,分析各阶段扶贫政策的模式特点,并对这些政策工具在乡村振兴阶段的应用与启示进行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昕 孙远太
文章借助科学的编码方法,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与政策效力的三维量化评价框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政策工具法与PMC政策效力评价模型,对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央部委发布的135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进行文本挖掘,以实现对乡村振兴政策的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政策主体呈现核心聚集、协同分散特征;政策类别中,生态与社会类政策占比较低,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限制了政策效力的有效发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建华 卢文凤 赵福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重任在肩。面对时代之问,"村校合作、共生育人,产教融合、共生兴村"是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逻辑。要实现村教共生,则需要通过人才、文化、产业的"共生介质"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产教赋能。通过专业与产业同发展、学生与"乡贤"共进步、教师与村民齐增收、校园与村庄成一体的"四元驱动"实践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村校协同共生,为乡村振兴添彩。
关键词:
涉农高职 乡村振兴 村校共生 产教赋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家庭 舒居安 赵一帆
农村土地流转是盘活农村土地资产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文本,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进行分类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得到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演进特征,具体表现为:(1)农村土地流转由农户自发转向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日益规范;(2)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始终强调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变、保护农民权益以及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3)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日益明确,逐步实现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4)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与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家庭 舒居安 赵一帆
农村土地流转是盘活农村土地资产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文本,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进行分类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得到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演进特征,具体表现为:(1)农村土地流转由农户自发转向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日益规范;(2)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始终强调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变、保护农民权益以及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3)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日益明确,逐步实现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4)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与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联系日益密切;(5)土地流转政策施行日益强调市场的作用,突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闫婷
脱贫攻坚的如期完成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是乡村振兴财政政策发挥成效的有力体现,乡村振兴财政政策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支撑。本文选取63份中央级别财政政策文本为样本,采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从基本政策工具和战略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欣悦 陈春霞
基于政策工具—目标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以及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关系三个维度,对乡村振兴战略中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职业教育政策主要存在着政策工具运用不均衡、政策目标偏向性、政策工具与目标之间错位等问题。据此,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职业教育政策优化路径,主要包括强化需求型政策配置,激发人才培养市场需求动力;完善现有供给型政策工具,构筑人才培养坚实推动力;深化环境型政策工具,创建人才培养适宜土壤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