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2)
- 2023(13222)
- 2022(11321)
- 2021(11083)
- 2020(9056)
- 2019(21439)
- 2018(21448)
- 2017(39683)
- 2016(22318)
- 2015(25476)
- 2014(25611)
- 2013(24804)
- 2012(22999)
- 2011(21051)
- 2010(20987)
- 2009(18809)
- 2008(18182)
- 2007(15608)
- 2006(13829)
- 2005(12175)
- 学科
- 济(84316)
- 经济(84230)
- 管理(58427)
- 业(52130)
- 企(42499)
- 企业(42499)
- 方法(39667)
- 数学(34907)
- 数学方法(34527)
- 中国(29257)
- 教育(22448)
- 农(21494)
- 学(20323)
- 财(19049)
- 业经(16989)
- 贸(16750)
- 贸易(16741)
- 理论(16391)
- 易(16369)
- 地方(15259)
- 和(14470)
- 农业(14247)
- 制(14152)
- 环境(13964)
- 技术(13523)
- 发(12890)
- 银(11888)
- 银行(11851)
- 划(11598)
- 行(11363)
- 机构
- 大学(316336)
- 学院(308227)
- 济(121513)
- 管理(119016)
- 经济(118856)
- 研究(110886)
- 理学(103427)
- 理学院(102184)
- 管理学(100416)
- 管理学院(99837)
- 中国(77914)
- 京(70121)
- 科学(67964)
- 所(55626)
- 财(52585)
- 研究所(51335)
- 范(49676)
- 师范(49363)
- 中心(47980)
- 农(45965)
- 北京(45773)
- 业大(44114)
- 财经(43184)
- 江(43076)
- 师范大学(40739)
- 院(39987)
- 经(39636)
- 教育(37764)
- 经济学(36880)
- 农业(36184)
- 基金
- 项目(213158)
- 科学(168869)
- 研究(160889)
- 基金(154006)
- 家(134149)
- 国家(132999)
- 科学基金(113095)
- 社会(99902)
- 社会科(94519)
- 社会科学(94493)
- 基金项目(81096)
- 省(80496)
- 教育(79109)
- 自然(72464)
- 划(70893)
- 自然科(70687)
- 自然科学(70671)
- 自然科学基金(69402)
- 编号(66630)
- 资助(63766)
- 成果(56267)
- 部(49684)
- 重点(48703)
- 课题(47834)
- 发(46031)
- 创(43789)
- 教育部(43018)
- 国家社会(40757)
- 大学(40717)
- 创新(40666)
- 期刊
- 济(126856)
- 经济(126856)
- 研究(98651)
- 中国(64957)
- 教育(59661)
- 学报(47798)
- 科学(44897)
- 管理(41913)
- 农(40571)
- 财(36884)
- 大学(36322)
- 学学(32491)
- 农业(29445)
- 技术(28522)
- 融(21557)
- 金融(21557)
- 经济研究(20704)
- 财经(20687)
- 图书(19216)
- 业经(18539)
- 经(17713)
- 问题(16645)
- 业(16106)
- 资源(15547)
- 理论(14294)
- 贸(14213)
- 职业(14194)
- 科技(14030)
- 技术经济(14017)
- 坛(13729)
共检索到453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曾满超 丁延庆
本研究利用1997年到2000年的全国县级数据对中国义务教育的资源利用和配置不均衡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不同地区之间资源利用模式相近,但地区之间的生均支出水平差异很大,特别是农村与城市之间、沿海省份与其它地区之间的支出差异非常明显。虽然非民族地区的支出水平高于民族地区,但差距相对较小。本研究计算的生均教育支出的不平等指数一致反映,2000年小学和初中阶段生均支出不均衡程度非常高。塞尔系数分解发现,省内不平等占到总不平等指数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之间,省间不平等占到总不平等指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城乡不平等占省内不平等的比重全国平均为三分之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因地区间差距过...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生均教育支出 不均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莉红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辞海》中对"均衡"一词的解释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一般分为动态的平衡和静态的平衡,两种形态均与运动相联系,在绝对的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暂时的、相对的静止和平衡。在经济学中对均衡的概念通常也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均衡即产品或要素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均等或者说变量均衡;另一种认为均衡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和山
在全面完成"普九"任务的基础上,追求教育公平,实现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施高水平义务教育的必由之路。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决定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艳 刘彦伯 王雪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一即为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对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配置应追求一种动态的均衡,这种动态均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环节,即教师任用时的首次配置、能力再提升的培训环节以及结构调整的流动环节。以辽宁为例,着重从教师的任用、培训与流动三方面分析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动态配置情况,以及在配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动态均衡配置的对策,以期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师资源 动态均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兴国
现有有关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制订,多着眼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随着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这种仅仅立足于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观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与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提高和促进公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政策设计层面,都需要在关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同时,更要关注对已有存量教育资源的激活。
关键词:
均衡发展 资源激活 资源配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静漪 袁桂林
本文将教育经费配置机制的研究纳入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首先分析城市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社会和政策背景,以实证数据揭示校际资源严重不均,优质教育供给短缺,弱势群体子女就学集中于薄弱学校的现实。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义务教育经费配置机制的改革思路,即政府应成为城市义务教育经费配置主体,保证底线公平,兼容市场机制,扶持薄弱区和薄弱学校教育发展,逐步推进校际均衡。根据这个思路具体设计城市义务教育经费配置机制,包括对于低于办学标准的区和学校进行倾斜投入,对各区实行公式化转移支付,由优质学校来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以及将区域内教育均衡程度纳入政绩考核等。
关键词:
城市义务教育 均衡 经费配置 机制设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李廷洲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配置的均衡。我国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经过初步确立之后,逐步形成了政策体系,包括增量配置、存量调整、质量提升三个方面的核心规定。分别选取数量、质量指标,对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进行评估发现,城乡教师数量差距改善微弱、结构差距依然明显,质量差距呈现恶化态势,政策执行失真问题严重。政策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障碍以及由此导致的制度约束。完善政策亟须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教师待遇保障体制,加大特殊地区教师岗位津补贴力度,科学修订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优化制度环境。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师资城乡均衡配置 政策评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松林
现阶段,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不均衡,主要源于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内城市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缺乏科学性。应制定标准、完善制度,明确资金投入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重要前提,标准化学校建设是加快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关键环节,定向培养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有效途径,资源共享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长效机制,特殊政策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保证。
关键词:
教育政策 义务教育师资 区域均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雁
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在当前教育资源总量短缺、结构失衡的大背景下,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有效配置,不仅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实践探索。浙江省湖州市的现状和做法对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城乡师资 均衡配置 原因 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赖秀龙
政策工具是实现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可选择性、动态性和合法性等三个重要特征,包括命令、激励、能力建设、权威重组以及劝告五种不同的类型。在选择政策工具时要使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相适切、与政策环境相适应,并注意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协调一致。
关键词:
义务教育师资 均衡配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梁文艳 杜育红
省际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在基于生均经费指标的剖后发现我国省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相当严重;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笔者认为,省级政府的投入努力程度不高、"省级财政不中立"是省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为促进省际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央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制定制度激励省级政府投资义务教育的努力程度,出台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充足性标准,重视公用经费的专项拨款。
关键词:
不均衡问题 生均经费指标 财政中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义务教育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惠及全民,能否实现公平,为全社会广泛关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义务教育城乡间、地区间、学校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有些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缩小义务教育差距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是当务之急。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高度关注教育公平。许多国家都把缩小教育差距和推进义务教育公平,作为政府最关注的社会及政治问题,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落实政府投入责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国际组织也长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邹琪
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均衡,而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重大。本文选取了苏北一个很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县区样本为个案,分析其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做法,探索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策略,相信对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区域均衡 教育资源 有效配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丽英
研究认为我国现行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仍是一种弱势倾斜取向,不能从根本上起到缩小教育发展差距的作用。要从根本上扭转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政策设计还必须做出更大调整,从弱势倾斜走向弱势补偿,这是缩小教育资源配置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损害补偿与正义维护是教育补偿的两个基本要义。政府不仅是教育补偿的道义责任主体,而且是教育补偿的法律责任主体,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是政府的责任而非恩惠。建立教育补偿制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政府为主建立教育补偿的责任机制;以权利复位为重心建立教育补偿的表达机制;以弱势群体发展为根本建立教育补偿的实现机制;以实效性为指针建立教育补偿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教育补偿 教育资源 均衡配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振改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从初步均衡到基本均衡、再到优质均衡的有序推进,师资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不断地调适着其目标。作为连接政策目标与结果的桥梁,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工具随着不均衡问题的改变、目标的变化、效果的评估等不断调整着其优势选择,是多种特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上,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工具遵循着“创造性的渐进主义”,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优势组合的工具选择以解决相应的师资不均衡问题。第一个阶段,以命令工具与能力建设工具为主初步确立政策工具体系,解决师资存量不均衡问题;第二个阶段,以命令工具与权威重组工具为主,攻坚师资增量不均衡问题;第三个阶段,以命令工具与报酬工具为主,巩固和提升城乡师资一体化发展的效果。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工具在演进中呈现系列鲜明的特征:政策“工具箱”中的命令工具强势主导;双向促进的工具组合策略;政策工具以权威和财政为支撑,且以能力建设工具贯穿始终;在坚守与创新的渐进式发展中,彰显政策工具选择的中国思路与中国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