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2)
2023(8172)
2022(6588)
2021(6079)
2020(4784)
2019(11232)
2018(10674)
2017(19818)
2016(10707)
2015(12293)
2014(11767)
2013(12164)
2012(11710)
2011(10990)
2010(10631)
2009(9532)
2008(9460)
2007(8113)
2006(7234)
2005(6592)
作者
(32953)
(28181)
(27886)
(26581)
(17767)
(13420)
(12223)
(10829)
(10778)
(10070)
(9713)
(9311)
(9221)
(9085)
(8972)
(8581)
(8258)
(8228)
(8062)
(7777)
(7134)
(6877)
(6796)
(6351)
(6315)
(6272)
(6139)
(5768)
(5739)
(5630)
学科
(52508)
经济(52459)
管理(29946)
(26700)
方法(23629)
数学(21379)
数学方法(21221)
(18828)
企业(18828)
中国(16238)
(14492)
环境(13420)
(12949)
贸易(12939)
(12701)
(11947)
(10179)
业经(9882)
农业(9445)
(8402)
(8355)
(7825)
(7746)
金融(7745)
(7736)
银行(7713)
(7559)
(7552)
(7533)
地方(7246)
机构
大学(168775)
学院(164817)
(81706)
经济(80730)
研究(67671)
管理(60032)
理学(52412)
理学院(51774)
中国(51064)
管理学(50999)
管理学院(50716)
科学(40236)
(36455)
(35064)
(34180)
(33278)
研究所(32575)
中心(28270)
经济学(27801)
财经(27560)
农业(27315)
业大(26221)
(25613)
经济学院(25253)
(23899)
北京(23238)
(22289)
科学院(22203)
财经大学(20937)
(20743)
基金
项目(115848)
科学(92377)
基金(89241)
(81427)
国家(80916)
研究(80580)
科学基金(67182)
社会(55566)
社会科(53034)
社会科学(53026)
基金项目(46116)
自然(42740)
自然科(41800)
自然科学(41782)
自然科学基金(41110)
(40316)
资助(36740)
(36491)
教育(35106)
编号(27870)
(27783)
重点(27344)
(26014)
中国(25901)
国家社会(25845)
(23831)
教育部(23453)
创新(22646)
科研(22615)
成果(22199)
期刊
(82200)
经济(82200)
研究(50841)
中国(30842)
(30795)
学报(30693)
科学(28815)
大学(22820)
(22748)
农业(22206)
管理(21891)
学学(21827)
经济研究(15047)
财经(14131)
(13892)
(13831)
金融(13831)
(12642)
(12451)
世界(12147)
问题(11677)
技术(11543)
国际(11394)
教育(11280)
业经(10704)
资源(8918)
技术经济(8825)
(8382)
统计(8019)
业大(7823)
共检索到243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灿强  王莉  华春林  金书秦  刘鹏涛  
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前提下,减少化肥不合理使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测土配方施肥是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科学施肥方法,本文在中国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施肥数据的基础上,系统测算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投入的削减潜力及其碳减排效应。结果显示,满足当前粮食产量水平下,全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化肥投入可削减814.1万t/a,占主产区三大粮食作物化肥使用量的27.6%,小麦、水稻和玉米化肥使用可分别削减36.9%、28.1%和16.7%;三大粮食作物化肥使用削减可减少碳排放1 045.9万t/a。建议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建立配方肥生产服务中心,出台配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明君  邓俊杰  刘佳宇  
研究区域农作物化肥施用的碳排放趋势演进规律与减排潜力对于合理制定农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和农业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中各地区的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化肥投入类型及其数量等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并分析2005-2013年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碳排放时空演变与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江苏、安徽、宁夏、甘肃和山西的玉米,湖北、陕西和宁夏的小麦,辽宁、山东、江苏、浙江、陕西和湖南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下降明显;2黑龙江、吉林和新疆的玉米,云南和河南的小麦,吉林、广西和云南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永喜  张叶  宋世雄  
科学预测技术进步推动下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其节能减排潜力,对于农业“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构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系统模拟模型,从技术进步视角设计模拟情景方案,系统性模拟2022—2035年粮食作物生产的能耗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节能减排潜力。研究发现:(1)如果缺乏足够有效技术进步,粮食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较长时期将处于较高水平;(2)能源增进型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粮食生产节能减排潜力优于产出增进型技术进步,而协同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3)技术进步推动下各种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玉米等三大主粮的节能减排潜力较大。未来要协同推进多种类型技术进步,尤其重视能源增进型技术的研发推广,并基于作物种类制定针对性粮食生产节能减排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周应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巨大增长,但农业化肥过度施用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理清造成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的根源,有助于制定相应措施实现农业化肥"减量化"目标。文章利用指标分解法分析了中国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原因,并探究了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削减潜力。结果显示:(1)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增加是引起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高达67.5%;而播种面积扩张、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贡献率依次为28.9%和0.7%;(2)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存在巨大的削减潜力,降低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耕地轮作休耕均能降低农业化肥施用量。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降低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颖  叶林  李芳  
[目的]不合理的化肥施用不仅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还产生大量碳排放。削减化肥过度施用产生的碳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测算小麦化肥碳减排潜力并总结其时空分异规律,可以为削减化肥碳排放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04—2020年10个小麦主产省份面板数据,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小麦化肥投入效率以及化肥可削减比例作为化肥碳减排依据,并使用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Markov链分析方法分析与总结小麦化肥碳减排潜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征。[结果]10个主产省份小麦化肥平均碳减排潜力达到251.1 kg CE/hm~(2),其中西部地区碳减排潜力最高,总体碳减排潜力空间分布不均衡,分布差距扩大并且差距主要来自地区间差距,碳减排潜力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在空间分布上仍较稳定。[结论]为促进小麦绿色生产,需要明确西部地区为小麦化肥碳减排重点地区、重视小麦低碳生产中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发挥测土配方施肥对促进化肥碳减排的作用、利用多个要素替代措施推动化肥碳减排。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军伟  张锦华  吴方卫  
文章利用空间面板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设置空间邻接权重矩阵,以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测算了我国粮食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规模和强度,估算了碳减排的潜力,然后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分析了碳减排的可能路径。结果表明:各省(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有显著空间依赖性,各省(市、自治区)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大异质性。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全国有34.5%的碳减排潜力。从碳减排路径看,全国绝对趋同下的碳减排对粮食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俱乐部趋同下的碳减排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希柏  李菊梅  
应用中国各地区1990~2000年化肥总施用量、粮食总产量及播种面积等统计数据,以粮食生产为主要对象,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化肥的最大施用量、施用量增长空间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等。结果表明,中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最大施用量为225~375 kgha-1;其中高施肥量地区最大施肥量为300~375 kgha-1,平均达306.8 kgha-1;而施肥量225~300 kgha-1的县主要分布在中施肥量地区,平均达262.4 kgha-1;此外施肥量150~225 kgha-1的县则主要分布在低施肥量地区,平均为217.2 kgha-1。这3类施肥区通过施肥所能获得的单位面积粮食最高产量分别为6 0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文兵  邓明君  向国成  
采用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和"2014年棉花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中的棉花施肥数据等,运用排放系数法和情景分析法,研究2004—2012年我国14个主要棉区棉花种植化肥施用的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每亩棉花种植化肥施用的实际碳排放量整体上升,2008—2011年湖南一直最高,新疆不断攀升;2棉花种植实际施肥的碳效率,江苏、湖南和陕西波动幅度较大,河北不断上升,主要棉区的平均碳效率经历了上升、下降和上升的过程,由2004年的每千克棉花排放2.79kg CO2e下降到2012年的2.46kg CO2e;3棉花种植实际化肥施用碳排放总量,山东、河南、江苏和河北下降最多,新疆不断上升,这种演变主要源于棉花种植往西北棉区转移;4湖北、安徽、湖南、新疆和江苏5个地区的棉花种植施肥总碳减排潜力较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宗达  田蕙  甘昉  袁建龙  刘灿  王璐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和碳减排潜力,为广西乃至全国制定差别化农业低碳政策和可行路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借鉴化肥碳足迹计算模型测算2005—2019年广西南宁市县域(武鸣区、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和横州市)的化肥碳足迹和碳负荷,利用碳减排潜力模型分析科学施肥条件下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减排潜力。【结果】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在2005—2019年间呈单峰变化,在2017年达峰值(74.54×10~(4 )t CO_(2)eq),但2019年降至61.70×10~(4 )t CO_(2)eq,下降17.23%,氮肥使用是化肥碳足迹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在6个县(区、市)中,武鸣区的化肥碳足迹最高,但土壤碳固存最大的区域也是武鸣区。2019年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普遍较低,平均为10.28×10~(4 )t CO_(2)eq,但武鸣区、隆安县和宾阳县的化肥碳足迹较高,分别为31.48×10~(4)、9.26×10~(4)和9.82×10~(4 )t CO_(2)eq。在土壤碳固存方面,武鸣区、横州市和宾阳县的土壤碳固存较大,分别为-8.43×10~(4)、-8.01×10~(4 )和-7.08×10~(4) t CO_(2)eq;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平均化肥碳足迹强度(1.72 t CO_(2)eq/hm~(2))高于我国碳足迹负荷上限(1.22 t CO_(2)eq/hm~(2)),其中,武鸣区和隆安县的化肥碳足迹强度较高,分别为3.64和2.83 t CO_(2)eq/hm~(2),而马山县、上林县和横州市的化肥碳足迹强度(分别为0.64、1.09和0.73 t CO_(2)eq/hm~(2))处于中低水平。广西南宁市县域尺度的化肥施用碳足迹和碳足迹强度在空间上分布趋于一致,化肥碳足迹增加是由于碳足迹强度增加所致;从总体上看,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减排潜力总计25.95×10~(4 )t CO_(2)eq,其中,最高的是武鸣区,化肥减排潜力为20.21×10~(4 )t CO_(2)eq,其次为隆安县和宾阳县,化肥碳减排潜力分别为4.49×10~(4)和1.25×10~(4 )t CO_(2)eq,而马山县、上林县和横州市粮食种植的实际施肥水平基本达到农业农村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给出的建议,无化肥碳减排潜力。【结论】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在2017年达到峰值,化肥施用碳足迹强度的增加是碳足迹增加的重要诱因;总体上广西南宁市县域的碳减排潜力较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珍彩  
化肥费用是粮食生产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为识别化肥价格波动会对粮食生产产生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2002-2018年面板数据,重点分析化肥价格波动对小麦、玉米、水稻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单位产量和种植面积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价格波动对水稻、玉米的单产和种植面积都有负向影响,而对小麦的单产有负向影响,对其种植面积却有正向影响;三种粮食自身价格对其单产和种植面积都有正向影响。因此,在化肥减量使用背景下,要建立化肥价格波动预警机制,提高我国化肥生产技术,鼓励粮农使用绿色化肥或提高化肥使用效率,控制化肥价格波动风险,因势利导,分品种施策,这对稳定粮食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礼连  程名望  夏经霖  
采用环境方向距离函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2011—2016年江西省54个贫困县域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特征及其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但贫困人口和发生率加速下降,且在片区和非片区、国家贫困县和非国家贫困县、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之间形成明显的区域差异。(2)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减贫效应显著正向,且非片区、非国家贫困县或农产品主产区的脱贫效应明显高于片区、国家贫困县或生态功能区。(3)农民人均收入在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减贫效应中发挥直接和间接作用,以保障粮食安全的直接脱贫为主,通过提高农民收入的间接脱贫发挥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背景下,提高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对破解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及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曙东  赵明正  陈康  肖宵  
本研究利用FAO的GAEZ数据库资料测算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潜在耕地数量及分布,探讨主要粮食出口国潜在耕地开发限制因素,通过分析确定具有较大粮食出口潜力的合作国,并在各国土地开发法律政策限制、土地复种等条件下测算这些国家的潜在粮食产量、生产波动性、投资政治风险,归纳不同国家的收获季节差异和粮食禁止出口风险。研究发现,阿根廷的大豆和玉米、澳大利亚的小麦、法国的玉米和小麦、巴拉圭的小麦和大豆、乌克兰的玉米和小麦、美国和南非的玉米生产波动性较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骞  司祥慧  王珏  
考虑粮食生产中的净碳汇和面源污染排放,构建全局EBM模型测算200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及三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效率,借助分布动态模型考察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总体水平不高,样本期间呈现先降低后增长的态势,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高于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2)三大功能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分布动态存在差异,主产区由"多级分化"趋向于"两级分化",地区差距逐渐缩小;主销区分化程度有所加剧;产销平衡区"多级分化"逐渐加强。(3)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总体上存在向中高水平聚集的趋势。相比高效率省份分布流动性较强,低效率省份存在明显的"贫困陷阱",粮食低水平发展的恶性循环不易突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静  李晶瑜  
粮食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低下是影响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不仅推升了生产成本,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本文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度量了我国主要粮食主产区2006-2009年三种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效率,并对化肥利用效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作物的化肥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分别为0.37、0.26和0.37;教育水平、收入状况、化肥价格、财政支持、种植规模等是影响化肥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