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4)
- 2023(8184)
- 2022(7114)
- 2021(6630)
- 2020(5739)
- 2019(13862)
- 2018(13522)
- 2017(26007)
- 2016(14050)
- 2015(16433)
- 2014(16413)
- 2013(16622)
- 2012(15886)
- 2011(14482)
- 2010(14337)
- 2009(13553)
- 2008(13690)
- 2007(12185)
- 2006(10467)
- 2005(9538)
- 学科
- 济(67528)
- 经济(67472)
- 管理(37169)
- 业(35393)
- 方法(33424)
- 数学(30662)
- 数学方法(30481)
- 企(26804)
- 企业(26804)
- 中国(19481)
- 农(17251)
- 财(15723)
- 贸(15212)
- 贸易(15207)
- 易(14869)
- 学(12385)
- 制(11816)
- 业经(11642)
- 农业(11049)
- 地方(11023)
- 环境(10226)
- 银(10152)
- 银行(10129)
- 融(9717)
- 金融(9715)
- 行(9713)
- 和(9403)
- 务(9018)
- 财务(9002)
- 财务管理(8974)
- 机构
- 大学(214324)
- 学院(210124)
- 济(100351)
- 经济(98715)
- 管理(79355)
- 研究(78457)
- 理学(68321)
- 理学院(67550)
- 管理学(66629)
- 管理学院(66230)
- 中国(60294)
- 京(45800)
- 科学(45603)
- 财(42785)
- 所(40225)
- 研究所(36749)
- 农(36734)
- 中心(35125)
- 财经(34722)
- 经济学(33055)
- 经(31795)
- 业大(30804)
- 经济学院(30023)
- 北京(29666)
- 江(29627)
- 农业(29267)
- 院(27641)
- 范(26475)
- 师范(26248)
- 财经大学(25908)
- 基金
- 项目(138323)
- 科学(109036)
- 基金(103131)
- 研究(100157)
- 家(90319)
- 国家(89687)
- 科学基金(75547)
- 社会(66154)
- 社会科(62875)
- 社会科学(62854)
- 基金项目(54057)
- 省(50620)
- 自然(47119)
- 自然科(46046)
- 自然科学(46030)
- 自然科学基金(45263)
- 教育(45253)
- 划(43971)
- 资助(43232)
- 编号(38550)
- 部(32978)
- 重点(31701)
- 成果(31621)
- 发(30646)
- 国家社会(28790)
- 中国(28395)
- 创(28287)
- 教育部(28194)
- 科研(26896)
- 创新(26737)
共检索到311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菊 权瑞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定量测度了中国主要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冗余度。研究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我国各主要工业部门中,诸如通信设备等技术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能源效率比较高;而石油加工等资源密集型或能源密集型行业的能源效率较低;工业各部门中,大多数部门的能源效率偏低,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技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张超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本文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及减少CO2排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阿伦 滕飞
能源和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节能减排和水资源优化管理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制订的宏观能源政策中,没有考虑对于水资源的影响,而有关水资源的政策中也没有考虑到对能源消耗以及GHG排放的影响,缺乏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分析。本文从中国能源-水的关系入手,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评价模型,建立能源部门和水供应部门的关联系数,分析工业节能政策对于节水的效果,对选定的重点部门如黑色金属行业、石化行业、建材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和轻工重点行业,测算"十一五"期间以上部门实现节能而带来的节水效益,揭示节能与节水之间的内在联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安岗 郁培丽 石俊国
能源利用效率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工业部门2003年至2010年3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各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各行业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最低。各行业能源效率都有提高的趋势,节能潜力因行业而异。针对不同行业的节能潜力,政府应采取不同的节能激励政策。本研究可以为识别行业节能潜力差异性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能源利用技术效率提高和经济的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青松
迄今为止尽管中国工业改革,特别是国有工业部门的改革仍不尽人意,但改革前经济生活中那种令人窒息的死气沉沉的懒散状态已经被沸沸腾腾的商海潮一扫而光。城市里一幢幢花样翻新的写字楼和贸易大厦高悬着醒目的商业广告,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货架。这一切不仅令俄罗斯人,而且今西方人赞叹不已。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确实正在结出硕果。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估改革以来中国工业效率变动的走势以及不同所有制工业部门之间效率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效率走势和造成差异的原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根福 刘军虎 徐志霖
本文认为,既有的许多有关中国工业部门研发行为的研究文献是从市场结构的角度进行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即从效率的角度,重新设计了量化中国工业部门研发行为的指标与变量,并对中国35个工业部门的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上述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若干提高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工业部门 研发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庞瑞芝 王卢羡 张泉
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工业部门35个行业1994-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经济转型期间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工业部门增长以能源低效为特征,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和技术效率都偏低,工业增长模式依旧粗放,重化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为此,应建设节能降耗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将能耗与环境污染指标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变政府垄断的能源定价方式,改革能源管理体制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邵军 管驰明
本文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全要素能源使用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部样本行业的能效均值基本维持在50%至60%水平之间,能效水平总体不高。能源使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行业间差异,采掘业能效水平均值要高于轻工业和重工业。总体能效水平以2002年为拐点,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轨迹。采掘业能效水平在考察期内有所波动,但基本能够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重工业呈缓慢上升态势,而轻工业则在2002年以后出现了大幅下降。通过计算标准差,我们也未发现能效出现行业趋同。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强度的降低、外资规模的增加对行业能效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国涓 郭崇慧 凌煜
本文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为基础,通过在能源要素份额方程中增加能源价格的非对称影响约束,将MES模型与能源价格非对称影响结合起来,建立了测算能源消费反弹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和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经济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的反弹效应为39.48%,虽然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提高整体呈现出能源节约的特征。
关键词:
反弹效应 替代效应 价格分解 能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新刚 刘平阔
选取1987—2009年中国工业部门能源需求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修正的AES模型和MES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工业部门中生物质能对化石能源的内部替代问题。结果显示:中国对生物质能的需求量会随其自价格弹性的降低而增加;传统化石能源(石油、煤炭)的价格和需求量的同向变化表明,不能依靠价格诱导降低其需求,但价格诱导可促进生物质能对石油和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据此得出:中国的石油和煤炭两类化石能源呈现出"吉芬物品"或"低档物品"的特性,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的生物质能则表现出"正常物品"的特性;生物质能是传统化石能
关键词:
能源替代 生物质能 化石能源 能源安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光晓 林伯强
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有关中国工业部门资本能源替代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我们采用元回归模型对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来估算Morishima替代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的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研究者对诸如规模报酬、技术中性等模型假设前提的设定差异是造成研究结果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在对这些影响模型估算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后,我们重新估算了中国工业部门的资本能源替代弹性,结果表明两者的替代关系是确定的,长期而言,通过加大资本要素的投入可以减少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息禾 顾强
入世后,降低进口关税,取消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对我国某些行业的冲击会较大。但是,入世对工业部门而言,有利有弊,经过努力,总体上可以做到利大于弊。请看入世对我国不同行业的具体影响及应对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廉水 周勇
由于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存在的回报效应,使得衡量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变得复杂。本文以35个工业行业为样本,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方法分解广义技术进步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个部分,然后采用面板技术估算了这3个部分对能源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科技进步的贡献相对低些,但随着时间推移,科技进步的作用逐渐增强,技术效率的作用慢慢减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申 李可爱 鞠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贸易结构不断变动,对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首先建立了一个简明的理论框架,探讨贸易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然后运用投入产出法和偏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2007年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化的就业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偏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结构变动不利于就业,并导致我国的就业结构偏向熟练劳动。
关键词:
贸易结构 就业效应 就业结构 工业部门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险峰
利用2001-2014年间中国工业39个行业消费8种主要能源和电力数据,运用对数平均指数分解法对各年工业部门能源消耗活动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估算。研究表明:产出增长是导致工业部门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原因,能源强度是碳减排最重要的因素,能源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工业部门碳排放水平,部门结构的变化在大多数年份增加了碳排放量,且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LMDI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