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3)
- 2023(10453)
- 2022(8756)
- 2021(7974)
- 2020(6483)
- 2019(14842)
- 2018(14024)
- 2017(26372)
- 2016(14083)
- 2015(15487)
- 2014(14810)
- 2013(14806)
- 2012(13565)
- 2011(12576)
- 2010(12252)
- 2009(11341)
- 2008(10984)
- 2007(9203)
- 2006(8279)
- 2005(7120)
- 学科
- 济(65002)
- 经济(64939)
- 管理(36043)
- 业(33571)
- 方法(29565)
- 数学(26148)
- 数学方法(26013)
- 企(24683)
- 企业(24683)
- 中国(21255)
- 农(16270)
- 贸(14633)
- 贸易(14628)
- 易(14295)
- 财(13057)
- 业经(12740)
- 学(11877)
- 地方(11551)
- 农业(11353)
- 环境(11068)
- 制(9661)
- 发(8940)
- 银(8711)
- 银行(8667)
- 技术(8548)
- 行(8370)
- 融(8334)
- 金融(8334)
- 出(8127)
- 产业(8075)
- 机构
- 大学(209570)
- 学院(207706)
- 济(94087)
- 经济(92620)
- 管理(78494)
- 研究(78477)
- 理学(69044)
- 理学院(68190)
- 管理学(67199)
- 管理学院(66833)
- 中国(57558)
- 科学(49004)
- 京(44696)
- 农(40471)
- 所(39505)
- 财(37604)
- 研究所(36840)
- 业大(33981)
- 中心(33658)
- 农业(32394)
- 财经(31758)
- 经济学(30685)
- 经(29377)
- 北京(28075)
- 院(28035)
- 经济学院(27862)
- 范(27344)
- 江(27161)
- 师范(26976)
- 科学院(25187)
- 基金
- 项目(149462)
- 科学(119165)
- 基金(113992)
- 家(103295)
- 国家(102553)
- 研究(100594)
- 科学基金(87000)
- 社会(70085)
- 社会科(66806)
- 社会科学(66789)
- 基金项目(61299)
- 自然(57358)
- 自然科(56130)
- 自然科学(56110)
- 自然科学基金(55171)
- 省(55081)
- 划(48253)
- 资助(46115)
- 教育(44231)
- 编号(35023)
- 重点(34290)
- 部(33549)
- 发(33176)
- 国家社会(31288)
- 创(31205)
- 创新(29443)
- 科研(29076)
- 中国(28644)
- 计划(28582)
- 教育部(28462)
共检索到289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晓龙 保继刚
对不同时期影响中国城市旅游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资源投入方式的优化和利用能力的提高。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DEA),在对1995、2000、2005年58个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进行计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对三个时期各分解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判定和度量。研究结果显示:规模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最大、技术效率和利用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弱,且这种影响关系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从我国城市旅游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出发,认为区域经济不平衡性,城市旅游资源投入规模的差异是导致以上特征的根本原因。文章最后讨论了不同区域提高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
旅游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演化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新越 芦雪静 朱文亮
以我国35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0、2013、201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不同区域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旅游内核因子、旅游交通因子、转型升级因子及经济支撑因子是影响我国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子;②从旅游业影响因子静态指数看,东部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普遍优于中西部旅游城市,旅游内核因子、旅游交通因子、经济支撑因子发展水平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特征,转型升级因子指数则与之相反;③从旅游业影响因子时空演变特征来看,各因子指数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特征,东部旅游城市驱动因子由旅游内核因子向旅游交通因子转变,中部旅游城市驱动因子由转型升级因子向旅游交通因子转变,转型升级因子始终是驱动西部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子。最后,就不同类型旅游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晓龙 保继刚
追求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是城市旅游发展的目标,城市旅游效率评价是城市进行旅游发展资源投入的依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DEA),以2005年中国58个主要城市为对象,对这些城市旅游效率的统计特征、分组特征、阶段特征和分解效率对总效率的贡献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时期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处于无效率状态,且总体水平较低,平均值仅为0.44;从旅游发展的阶段上看,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更容易进入旅游发展的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规模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和制约程度最强,其次是技术效率和利用效率。从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对上述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传开 汪宇明 杨牡丹
培育和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是城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科学评估城市旅游功能强度对于促进城市功能旅游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科学决策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城市作为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中转地功能的角度构建了测度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综合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地区36个主要城市的旅游功能强度进行了评估,讨论了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空间格局及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主导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城市旅游转型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旅游功能强度 空间格局变化 中国主要城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晓龙
从经营绩效角度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资源投入方式的优化和资源利用能力的提高。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在比较1995年、2000年和2005年58个中国主要城市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非增条件下旅游效率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旅游发展阶段的3个特征:(1)3个时期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发展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随着时间的演化,越来越多城市的旅游发展开始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3)在空间上,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的城市大多位于东
关键词:
绩效差异 旅游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立 雷燕燕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EBM模型、GIS技术和Tobit回归方法对旅游资源绿色转换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资源绿色转换效率经历了初步发展期(2000—2006年)、粗放式增长期(2007—2015年)和高质量转型期(2016—2019年),旅游资源绿色产出能力由30.4%提高至55.3%,处于中等水平;(2)研究期间,三大经济带效率水平显著提升,中部地区效率增速最快,居于首位,西部地区效率水平落后于东中部地区;(3)从空间分布看,效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天津、江苏、上海等东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宁夏、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存在马太效应;(4)旅游资源高阶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交通水平、科技水平和市场化水平显著促进了旅游资源绿色转换效率的提高,而旅游产业接待规模、碳排放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对效率的提升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树强 朱佩娟 吴小双 曾伟平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将协同的思想引入旅游发展的研究,运用城市引力模型,隶属度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旅游经济、旅游等级和旅游空间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演变情况。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整体趋向协同,但协同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各次级城市群内部差异较大。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呈现单核式发展格局,旅游等级差异变大;环长株潭城市群三个方面的协同程度都有提高,但处于发展的瓶颈期,亟待突破;环鄱阳湖城市群旅游等级和空间则始终保持低水平的稳定协同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进而分析影响其协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旅游协同发展 影响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佳 陆菊 刘宁
"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明确"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战略部署。本文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99-2012年沿海11省市区旅游产业效率进行测度,揭示其时序变化与空间差异特征,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该时间段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而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99-2012年,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综合效率整体上呈螺旋状上升态势,其中长三角地区呈现出领先优势,环渤海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不相上下,呈平稳变化态势;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晓龙
历时性绩效分析可以对一定时期决策单元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城市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载体和基本行政单元,评价城市的旅游发展效率水平对不同类型城市选择针对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DEA)的相关模型,以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为指标,对中国58个主要城市2000-2011年期间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时期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变化以增长为主要特征,但效率变化以下降为主要特征。且效率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但从影响程度上看,技术变化对全要素生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覃小华 李星明 时朋飞 唐明贵
旅游环境效率表征绿色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基于中国西部地区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阐释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西部地区的旅游环境效率平均水平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表现出曲折式上升态势,并且西部地区各省(区、市)旅游环境效率均值具有显著差异,效率均值极差较大,呈现高离散性现象;(2)研究期内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西低东高,北低南高,东西陡峭,南北亦陡”的空间趋势特征,并且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冷热交替现象,热点区聚集南部地区,冷点区分布西北地区,同时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发生了明显空间层级变化,高效率区和次高效率区占比逐渐增加;(3)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环境自净能力、产业支撑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人力资本、科技发展水平是旅游环境效率的重要影响因子,不同的交互因子驱动力均高于单独因子的力度,而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旅游资源相对丰度、环境规制水平等因子对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的解释力度较小。为此,本文建议根据重要影响因素大力提升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并优化空间分异格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芳如 吴晋峰 吴潘 李佳丽 杨春华
提高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性是延长入境旅游者,特别是入境外国旅游者在华停留时间,进而增加我国入境旅游业收入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距离度量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家旅游局重点统计的28个入境旅游城市之间的航空通达性和铁路通达性进行对比研究。主要结论为:(1)中国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交通通达性整体水平较高,且航空通达性优于铁路通达性,主要入境旅游城市间的航空网络结构和铁路网络结构都呈现围绕少数几个核心城市集聚或发散的特征。(2)与时间通达性和成本通达性相比,便利通达性是度量交通通达性的更好指标。(3)主要入境
关键词:
通达性 入境旅游城市 航空网络 铁路网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丽华 俞金国
基于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初步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格局动态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其演化机理。结果表明:京、沪、穗、深四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三大旅游核心地带没有显著变化;其它城市旅游发展变化明显;东部城市旅游发展综合优势胜于中西部;从位次升降值变化可见各区域城市旅游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过程:90年代初南方城市旅游发展快,此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及北方城市旅游发展相对较快。成因不仅在于旅游资源禀赋、区位和交通等因素影响,还表明其空间动态过程与国家宏观的空间发展战略安排、外商投资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1990,1996,2000,2002年FDI与城市旅游综合实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2,...
关键词:
旅游城市 格局演化 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冰洁 赵彦云 李倩
文章通过构建全域旅游下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我国各省份旅游业发展得分,分析其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动,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随时间推移空间效应逐步加强;经济水平、交通水平、科技水平和文化市场能够促进旅游业发展,投资水平则有抑制作用;经济水平、交通水平和文化市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水平呈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冰洁 赵彦云 李倩
文章通过构建全域旅游下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我国各省份旅游业发展得分,分析其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动,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随时间推移空间效应逐步加强;经济水平、交通水平、科技水平和文化市场能够促进旅游业发展,投资水平则有抑制作用;经济水平、交通水平和文化市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水平呈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白凯 李天顺
本文从影响旅游者出行的隐性相关因素角度,以2003年截面数据为准,选取了17个国家和6项同旅游者出境旅游及花费相关的隐性相关因素进行了因子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旅游者出境人数和花费主要受客源国人均GDP、国民教育水平、消费水平和稳定的消费环境、民用航空业发达程度因素的影响;我国17个主要客源国因隐性相关因素的影响而聚合为5大类;其来华旅游人数和其总体出境旅游人数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短期内我国入境游客源国的开发重点应该是1—4类国际客源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