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8)
2023(5648)
2022(4726)
2021(4636)
2020(3680)
2019(8687)
2018(8277)
2017(15464)
2016(8176)
2015(9414)
2014(9151)
2013(9325)
2012(8881)
2011(8431)
2010(8313)
2009(7830)
2008(7585)
2007(6300)
2006(5765)
2005(5160)
作者
(24403)
(20591)
(20538)
(19524)
(13279)
(9989)
(9112)
(8002)
(7879)
(7236)
(7059)
(6981)
(6672)
(6563)
(6432)
(6413)
(6184)
(6057)
(5855)
(5850)
(5099)
(4963)
(4933)
(4636)
(4575)
(4560)
(4379)
(4238)
(4189)
(4108)
学科
(42508)
经济(42474)
方法(17514)
管理(16753)
中国(16531)
数学(15217)
数学方法(15165)
(13472)
(9673)
贸易(9668)
(9469)
(9340)
地方(8329)
(8306)
企业(8306)
(7810)
环境(7669)
(6790)
业经(6660)
农业(6425)
城市(6296)
(5848)
关系(5805)
(5636)
(5580)
(5317)
银行(5299)
(5239)
(5158)
金融(5158)
机构
大学(126234)
学院(124530)
(59176)
经济(58171)
研究(53533)
管理(43302)
中国(40588)
理学(36965)
理学院(36336)
管理学(35845)
管理学院(35587)
科学(32358)
(29299)
(27073)
研究所(25081)
(23639)
中心(21975)
经济学(20223)
财经(19674)
(19620)
(19396)
北京(19393)
(19102)
师范(18960)
(18261)
经济学院(18227)
科学院(17670)
师范大学(16085)
业大(16030)
(15977)
基金
项目(85457)
科学(68737)
基金(66222)
(59680)
国家(59312)
研究(59298)
科学基金(49842)
社会(41369)
社会科(39399)
社会科学(39393)
基金项目(35221)
自然(31864)
自然科(31112)
自然科学(31106)
自然科学基金(30562)
(28456)
资助(27818)
(26259)
教育(25243)
编号(20247)
中国(20174)
(20039)
(20018)
重点(19929)
国家社会(19002)
教育部(16942)
(16447)
发展(16359)
科研(16196)
(16178)
期刊
(63334)
经济(63334)
研究(40070)
中国(21959)
科学(20967)
学报(19213)
(17113)
(14956)
管理(14377)
大学(14206)
学学(13564)
农业(12416)
经济研究(11234)
问题(10613)
财经(9931)
(9713)
(9615)
金融(9615)
资源(9152)
世界(9013)
(8836)
国际(8755)
业经(7874)
(7870)
(7266)
技术(7037)
教育(6874)
城市(6862)
(6622)
旅游(6622)
共检索到185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传开  汪宇明  杨牡丹  
培育和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是城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科学评估城市旅游功能强度对于促进城市功能旅游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科学决策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城市作为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中转地功能的角度构建了测度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综合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地区36个主要城市的旅游功能强度进行了评估,讨论了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空间格局及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主导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城市旅游转型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晓龙  保继刚  
追求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是城市旅游发展的目标,城市旅游效率评价是城市进行旅游发展资源投入的依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DEA),以2005年中国58个主要城市为对象,对这些城市旅游效率的统计特征、分组特征、阶段特征和分解效率对总效率的贡献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时期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处于无效率状态,且总体水平较低,平均值仅为0.44;从旅游发展的阶段上看,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更容易进入旅游发展的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规模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和制约程度最强,其次是技术效率和利用效率。从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对上述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晓龙  保继刚  
对不同时期影响中国城市旅游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资源投入方式的优化和利用能力的提高。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DEA),在对1995、2000、2005年58个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进行计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对三个时期各分解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判定和度量。研究结果显示:规模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最大、技术效率和利用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弱,且这种影响关系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从我国城市旅游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出发,认为区域经济不平衡性,城市旅游资源投入规模的差异是导致以上特征的根本原因。文章最后讨论了不同区域提高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芳如  吴晋峰  吴潘  李佳丽  杨春华  
提高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性是延长入境旅游者,特别是入境外国旅游者在华停留时间,进而增加我国入境旅游业收入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距离度量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家旅游局重点统计的28个入境旅游城市之间的航空通达性和铁路通达性进行对比研究。主要结论为:(1)中国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交通通达性整体水平较高,且航空通达性优于铁路通达性,主要入境旅游城市间的航空网络结构和铁路网络结构都呈现围绕少数几个核心城市集聚或发散的特征。(2)与时间通达性和成本通达性相比,便利通达性是度量交通通达性的更好指标。(3)主要入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晓龙  
从经营绩效角度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资源投入方式的优化和资源利用能力的提高。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在比较1995年、2000年和2005年58个中国主要城市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非增条件下旅游效率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旅游发展阶段的3个特征:(1)3个时期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发展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随着时间的演化,越来越多城市的旅游发展开始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3)在空间上,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的城市大多位于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晓龙  
历时性绩效分析可以对一定时期决策单元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城市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载体和基本行政单元,评价城市的旅游发展效率水平对不同类型城市选择针对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DEA)的相关模型,以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为指标,对中国58个主要城市2000-2011年期间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时期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变化以增长为主要特征,但效率变化以下降为主要特征。且效率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但从影响程度上看,技术变化对全要素生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邹永广  
本文测度和分析了"一带一路"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空间结构,并阐述了"一带一路"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合作空间结构和合作格局,主要研究发现:(1)2011年和2015年"一带一路"中国沿海和内陆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不高,但呈现增长趋势,旅游经济关联较高的节点城市优势地位较为稳定,节点城市间的区位和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经济联系度。(2)上海、深圳、厦门、重庆、武汉等节点城市点度中心度较高,同时接近中心性较高,中心地位稳定,且不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邹永广  
本文测度和分析了"一带一路"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空间结构,并阐述了"一带一路"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合作空间结构和合作格局,主要研究发现:(1)2011年和2015年"一带一路"中国沿海和内陆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不高,但呈现增长趋势,旅游经济关联较高的节点城市优势地位较为稳定,节点城市间的区位和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经济联系度。(2)上海、深圳、厦门、重庆、武汉等节点城市点度中心度较高,同时接近中心性较高,中心地位稳定,且不受其他节点的控制;上海、宁波、天津、深圳、西安、重庆、成都、兰州等节点城市占据较高的结构洞,最具有控制能力;上海、宁波、深圳、广州、湛江、兰州、重庆、西安等节点城市的中间中心性较高,处于核心位置,发挥中介作用。(3)"一带一路"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合作空间具体布局为两板块、七圈发展格局。主要节点城市间旅游要素互动,促进旅游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实现沿海和内陆节点城市板块间的协同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姬宸宇  张含宇  
中国民航业发展正面临关键时期,协调旅游业和民航业的发展或将有助于民航业实现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帮助其发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文章使用中国主要旅游城市2003—2017年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探索旅游业和经济增长以及民航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总体层面,存在民航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但将经济增长区分为城镇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增长、将旅游业发展区分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后发现,首先,民航业发展促进了入境和国内旅游;其次,国内旅游和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但城镇地区只存在城镇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的推动作用;最后,国内旅游发展对民航业存在较长期的或者间接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关系,考虑城乡差异和国内、入境旅游差异则有助于深入分析三者关系,从而得出更准确、更具有实践价值的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新越  芦雪静  朱文亮  
以我国35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0、2013、201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不同区域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旅游内核因子、旅游交通因子、转型升级因子及经济支撑因子是影响我国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子;②从旅游业影响因子静态指数看,东部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普遍优于中西部旅游城市,旅游内核因子、旅游交通因子、经济支撑因子发展水平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特征,转型升级因子指数则与之相反;③从旅游业影响因子时空演变特征来看,各因子指数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特征,东部旅游城市驱动因子由旅游内核因子向旅游交通因子转变,中部旅游城市驱动因子由转型升级因子向旅游交通因子转变,转型升级因子始终是驱动西部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子。最后,就不同类型旅游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丽华  俞金国  
基于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初步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格局动态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其演化机理。结果表明:京、沪、穗、深四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三大旅游核心地带没有显著变化;其它城市旅游发展变化明显;东部城市旅游发展综合优势胜于中西部;从位次升降值变化可见各区域城市旅游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过程:90年代初南方城市旅游发展快,此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及北方城市旅游发展相对较快。成因不仅在于旅游资源禀赋、区位和交通等因素影响,还表明其空间动态过程与国家宏观的空间发展战略安排、外商投资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1990,1996,2000,2002年FDI与城市旅游综合实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璐璐  虞虎  周彬  
基于改进TOPSIS法和熵权赋值法,分析了中国25个旅游城市的协调水平、空间格局和差异机制。结果表明:125个案例城市可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占总数的4%、8%、32%、40%、16%,协调水平得分的层次结构具有首位度较高,呈两头少、中间多的"橄榄球状";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和珠三角呈现中心城市高、外围城市低的分布特征,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高、其他城市低的特征,东北地区城市之间表现较为一致;3区位条件、城市类型、城市旅游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是四个主要因素,影响城市旅游的客源市场规模、旅游经济收入、城市产业结构、旅游投资收益,使得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水平出现较大差距。鉴于此,不同区域应根据城市性质、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选择合理的城市旅游发展模式,为城市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深化旅游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建辉  毕燕  张颖  
时空差异及变化是我国旅游需求差异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该研究是以我国旅游抽样调查主要的39个城市近10年来居民旅游需求变动数据为依据,通过旅游需求差异的测度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空间差异及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①各城市间旅游需求的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在较高的差异水平上下波动,这主要源于旅游人均花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及出游率出现σ分异;②旅游需求差异来源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大集中性,但随着极大偏离均值城市的差距减小,集中度也逐渐降低;③大部分城市旅游需求水平呈较平稳的增长趋势,一些城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现代旅游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的旅游作用更加突出,城市旅游开发已日益成为投资者和政策决策者们的关注热点,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但是,在城市旅游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戴维丽  
构建了SVBI指数,以多时相、多波段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1990—2010年中国62个主要城市的建成区,通过测算各城市的紧凑度、形状指数及分维数,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形态演变趋势。结果发现,20年间我国主要城市的扩张速度与城市的级别成正比,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1990年和2010年两个年份城市空间形状趋于稳定,集中于正方形与矩形之间;城市的空间紧凑度总体提升,分维数呈下降趋势;城市扩张方向往往趋向于少数几个方向,"摊大饼"式的扩张不多见;39个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合理;H形和星形形态对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城市化推进、交通区位条件变化、城市新空间要素出现和政府调控力度加大是影响62个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