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3)
2023(12125)
2022(10354)
2021(10039)
2020(8371)
2019(19624)
2018(19277)
2017(37785)
2016(20691)
2015(23405)
2014(23403)
2013(23494)
2012(22389)
2011(20426)
2010(20703)
2009(19598)
2008(19701)
2007(17925)
2006(15887)
2005(14336)
作者
(58934)
(49678)
(49431)
(47383)
(31601)
(23765)
(22549)
(19347)
(18739)
(17720)
(17012)
(16436)
(15833)
(15676)
(15628)
(15277)
(14934)
(14509)
(14431)
(14161)
(12444)
(12369)
(12108)
(11385)
(11356)
(11274)
(11071)
(10880)
(10140)
(10126)
学科
(90677)
经济(90588)
(60240)
管理(52014)
(48155)
(37436)
企业(37436)
方法(37385)
数学(33881)
数学方法(33559)
农业(31547)
中国(26854)
(21160)
(21143)
贸易(21135)
业经(20879)
(20726)
(19467)
地方(17191)
(16369)
(15645)
银行(15619)
(15198)
(15061)
(14301)
金融(14299)
(13533)
(12903)
环境(12649)
及其(12482)
机构
学院(299801)
大学(297837)
(136973)
经济(134404)
管理(113766)
研究(108831)
理学(97247)
理学院(96191)
管理学(94774)
管理学院(94202)
中国(86430)
(65479)
科学(62863)
(62800)
(60794)
(55843)
中心(50472)
农业(50436)
研究所(50362)
财经(47471)
业大(46528)
(45717)
(43288)
经济学(42596)
北京(40108)
(39393)
师范(39103)
经济学院(38495)
(37749)
(35518)
基金
项目(191363)
科学(150983)
研究(144034)
基金(140074)
(121252)
国家(120190)
科学基金(101753)
社会(92947)
社会科(87808)
社会科学(87784)
基金项目(72787)
(72762)
教育(64971)
自然(62722)
(61497)
自然科(61227)
自然科学(61208)
自然科学基金(60167)
编号(59343)
资助(58183)
成果(49447)
(44934)
(43144)
重点(42999)
课题(40564)
(39235)
国家社会(38943)
教育部(38273)
(37585)
人文(36959)
期刊
(156341)
经济(156341)
研究(92791)
(67249)
中国(61061)
农业(45501)
(44490)
学报(44373)
科学(42553)
管理(37806)
(35224)
金融(35224)
大学(34318)
学学(32375)
教育(29431)
业经(28755)
经济研究(24404)
技术(24346)
财经(23288)
(22890)
问题(21982)
(20096)
(19003)
世界(18621)
国际(16663)
技术经济(15618)
农村(15420)
(15420)
(15297)
农业经济(14736)
共检索到462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学峰  杜锐  杨军  
本文基于标准政策偏好函数,测算了小麦、大豆和棉花进口贸易政策对于消费者、生产者、贸易商和政府4个经济主体的偏好权重。研究发现:在总体上进口贸易政策偏好的优先序为消费者、生产者、贸易商和政府,即进口贸易政策更加关注消费者的利益。相比之下,政策对生产者及其他经济主体的重视程度较轻,甚至会倾向于减少其福利。在贸易开放进程中,农产品生产者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冲击,亟需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此外,通过比较不同阶段政策偏好权重,本文还发现,农产品进口贸易政策偏好具有阶段性特征,对各经济主体的关注程度处在不断调整之中,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各经济主体形成稳定政策预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陆文聪  
本文通过构建“中国农产品区域市场均衡模型”并基于两种不同情景下的模型模拟分析 ,对全国和各地区 2 0 0 6年和 2 0 1 0年小麦、玉米、稻谷、大豆等 1 2种 (类 )产品的产需形势进行了量化估计。结果表明 ,未来几年我国农产品市场在总体上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但不同产品的产需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为实现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长期稳定尤其是保证粮食安全 ,政府应该加快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 ,重视价格回升信号 ,合理配置国家储备 ,有效保护耕地资源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扩大国内供给空间 ,并提高前瞻性科学决策能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丁来强,郑劲  
韩国加入 W T O 后,农产品外贸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体制,使韩国农业在这场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免受了更大损失,这对中国的外贸政策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渠鲲飞  左停  
在中国的农业供给侧中,农户处于事实上的主体地位。研究发现,农户在农产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着供给效率悖论现象,即农产品在生产阶段中供给效率提高的同时,总体利润实现阶段的供给效率却出现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大提高了生产阶段中自然资源的转化率,这个阶段的供给效率得以提升。而生产结构的调整却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升级,生产出的农产品却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营销阶段的供给效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总体阶段供给效率的研究表明:人均土地面积、农产品价格与供给效率呈正相关,而生产性投资与供给效率呈现反向变动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错配情况。此外,人力资本的低质量、生产经营的组织性不足,也造成总体阶段的供给效率低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勋  李先德  
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国稳定与发展和国际贸易秩序。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基于2016—2018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农产品消费量、农业数据及相关参数,采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评价方法,在只考虑食用和再生产消费且不考虑地区耕地质量差异的条件下,核算各省份农产品自给的水土资源需求,评价中国省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状态。结果显示:(1)中国现有耕地资源总量可满足自身耕地总需求(前者是后者1.81倍),但省际差异大,东部沿海省市耕地不足。(2)农业可用水资源总量亦可满足农业可持续生产需求,但区域严重不平衡,华北平原与宁夏水资源赤字严重,而青藏高原地区、长江以南省份农业可用水资源丰富。(3)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粮食生产潜力,不考虑环境净化用水,水土资源匹配状态可满足全国粮食自给需求;但考虑环境净化用水,中国粮食难以实现自给,承载力赤字达33715.50万人。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导向,未来中国应从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产业与人口转移、农产品进口和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解决中国农产品需求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孔维升  薛桂霞  麻吉亮  
日本在农产品市场调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政策演进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日本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分析政策形成的相关背景;其次,将日本目前所采取的市场调控政策工具分为直接调控工具和市场化调控工具两类进行细致总结;第三,对2015年以来日本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的最新改革进展与趋势进行分析;第四,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未来农产品市场改革的经验启示。研究表明,减少对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干预,削减扭曲性政策;注重农户经营性风险的防范管理,强化收入保险支持;调控目标清晰,政策可操作性强并且以法律作为政策实施的制度保障是日本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的重要特征,值得中国今后在农产品市场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喻漫  
美国农产品的价格政策及其启示喻漫美国的农产品价格政策经过几百年发展,经历了从歧视性政策,经中立性政策,最终到支持性政策这一转变过程。它目前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很值得借鉴。一、支持性政策的制定与形成本世纪二十年代,乔治.约翰逊等人率先提出了价格支持政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岑剑  
2014年中国启动了大豆、棉花的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工作,这将改变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农产品补贴制度。目标价格政策是美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稳定美国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农场收入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详细梳理了美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演变过程,重点介绍了目标价格的政策目标、实施要点及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颂东  
欧美农产品最低价格和目标价格在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进出口政策和政府财政能力等约束之下,长期密切配合,共同促进了欧美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保护性收购方式下的最低价格干扰了市场价格的形成,非保护性收购方式下的最低价格对市场价格的形成没有影响,目标价格有效维护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市场机制。最低价格和目标价格的使用与农产品供求状况没有必然联系,而最低价格的执行方式由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产品供求关系决定。我国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抬高了市场价格,但其"拖市"功能有利于稳定农产品生产,而目标价格的反周期功能可稳定农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俊红  孙东升  
源于安全不确定性及背后潜伏的巨大商业利益,转基因技术及产品从其诞生之日起贸易摩擦云起,政治纷争不断,本文通过对WTO历史上首例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案的产生背景、争论焦点、专家组裁决等调查研究,提出我国必须加强转基因产品风险评估管理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砚文  马国群  岳瑞雪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农产品最低支持价格政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各国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背景、政策内容、政策效果和演变趋势。研究表明,为解决农产品供不应求、农民收入过低等问题,部分国家以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为参考标准,制定并实施了最低支持价格政策,对于鼓励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导致了粮食生产过剩和市场价格扭曲等问题,为避免市场扭曲并保证农民收益,各国逐渐将最低支持价格政策转变为直接收入补贴,辅之以限产休耕、农业保险和绿色发展等配套措施。我国在当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过程中,应当吸取世界各国经验,对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进行改革时,应实施"脱钩化"和"半脱钩化"设计,以利用"蓝箱"空间和非特定产品支持的"黄箱"空间;同时通过限产休耕和定向直接补贴等方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通过农业保险和政府一般服务等政策措施,保障农民收益和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冯鹤  陈秧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并降低主要农产品进口风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市场贸易、流通运输、政治经济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了2001年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风险水平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进口风险总体趋于增加,进口来源高度集中、进口规模巨大;五大主要品种中,谷物、肉类的进口风险趋于下降,奶类进口风险波动较小,油料、糖料进口风险处于高位;进口风险种类包括高对外依存度风险、价差驱动风险、进口来源集中风险、政治经济风险与运输风险;进口风险受金融危机全球贸易网络传导、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与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建议从立足大食物观优化农产品进口布局与政策设计、注重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治理、积极推进自贸区及全球农业经贸合作、强化对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运行风险的监测与调控等方面综合施策,切实降低农产品进口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