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25)
- 2023(17107)
- 2022(14716)
- 2021(13817)
- 2020(11654)
- 2019(27124)
- 2018(26382)
- 2017(50701)
- 2016(27310)
- 2015(31020)
- 2014(30536)
- 2013(30282)
- 2012(27550)
- 2011(24951)
- 2010(24449)
- 2009(22528)
- 2008(21884)
- 2007(18661)
- 2006(16122)
- 2005(14018)
- 学科
- 济(112265)
- 经济(112112)
- 管理(78626)
- 业(74823)
- 企(60949)
- 企业(60949)
- 方法(55688)
- 数学(49533)
- 数学方法(48944)
- 农(30519)
- 中国(30337)
- 财(28517)
- 业经(23699)
- 学(23114)
- 贸(21856)
- 贸易(21847)
- 易(21274)
- 制(20157)
- 农业(20126)
- 地方(19766)
- 务(17956)
- 财务(17881)
- 财务管理(17843)
- 和(17122)
- 环境(17112)
- 理论(17015)
- 企业财务(16781)
- 技术(16745)
- 银(16068)
- 银行(16022)
- 机构
- 大学(391374)
- 学院(386870)
- 济(161473)
- 经济(158419)
- 管理(154888)
- 理学(135659)
- 理学院(134204)
- 管理学(131874)
- 管理学院(131177)
- 研究(129658)
- 中国(97317)
- 京(82598)
- 科学(79093)
- 财(71705)
- 所(63542)
- 农(62907)
- 中心(58853)
- 财经(58810)
- 业大(58661)
- 研究所(58398)
- 经(53912)
- 江(53003)
- 北京(51994)
- 经济学(50069)
- 范(49816)
- 农业(49427)
- 师范(49340)
- 院(47127)
- 经济学院(45320)
- 财经大学(44133)
- 基金
- 项目(272157)
- 科学(215332)
- 基金(200926)
- 研究(197345)
- 家(175847)
- 国家(174473)
- 科学基金(150243)
- 社会(126777)
- 社会科(120303)
- 社会科学(120274)
- 基金项目(105986)
- 省(102850)
- 自然(97794)
- 自然科(95543)
- 自然科学(95519)
- 自然科学基金(93843)
- 教育(90440)
- 划(87852)
- 资助(83331)
- 编号(78788)
- 成果(63084)
- 部(61160)
- 重点(60743)
- 发(56961)
- 创(56199)
- 课题(53534)
- 国家社会(53388)
- 教育部(52780)
- 创新(52538)
- 科研(52264)
- 期刊
- 济(165323)
- 经济(165323)
- 研究(111033)
- 中国(68715)
- 学报(61994)
- 科学(56943)
- 农(56049)
- 管理(54802)
- 财(53808)
- 大学(47813)
- 学学(44729)
- 农业(39484)
- 教育(38890)
- 技术(33115)
- 融(30028)
- 金融(30028)
- 财经(28511)
- 经济研究(27487)
- 业经(25899)
- 经(24400)
- 问题(21799)
- 业(21109)
- 图书(20464)
- 技术经济(18767)
- 统计(18262)
- 理论(18145)
- 版(18050)
- 贸(17881)
- 科技(17832)
- 资源(16935)
共检索到549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文轩
2004年以来我国主粮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一些主粮主产省份的成本优势趋于减弱,甚至转为劣势,对种粮效益、粮农增收和粮食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基于要素成本贡献度分解法,从全国与主产省份两个层面,分作物实证分析了我国主粮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之源。结果发现:就全国主粮生产平均成本来看,劳动力成本是对生产总成本上升贡献度最高的要素成本,而劳动力价格特别是家庭用工机会成本的提高,是推动劳动力成本以及粮食生产总成本持续上升的主因。但是,由于各种主粮作物要素投入结构不同、各地粮食生产方式和条件也有区别,要素成本贡献度结构存在作物间和省际间差异。就不同作物和不同主产省份来看,主粮生产成本上升的主次成因不尽相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元贵 聂靓
文章利用2002~2006年的部分中国汽车企业集团的数据,通过建立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汽车产业各投入要素对我国汽车产业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研发投入及相关政策扶持其发展起一定作用。相对而言,人力资本因素影响较小。在此实证研究基础上,作者给出了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汽车产业 投入要素 贡献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基于1985-2014年中国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生产成本的省级宏观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模型对三种作物生产成本上升之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要素价格调整效应是驱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生产规模效应,而技术进步效应和效率改进效应均能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但技术进步效应降低成本的作用更明显。2)劳动、化肥和其他要素价格均表现出正的价格调整效应,其中劳动价格影响最大。3)三种作物均存在规模经济性,但稻谷的规模经济性有所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规模经济性有略微的提升。4)技术进步效应能降低生产成本,其中,稻谷的技术进步效应对成本的降低作用要高于小麦和玉米,但效率提升对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较小。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我们认为进一步深化规模化种植、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推进小麦、玉米机械作业等均能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与此同时,考虑到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避免,可以尝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如套种)、延长农产品产业链等来增加土地收益,从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安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基于1985-2014年中国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生产成本的省级宏观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模型对三种作物生产成本上升之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要素价格调整效应是驱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生产规模效应,而技术进步效应和效率改进效应均能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但技术进步效应降低成本的作用更明显。2)劳动、化肥和其他要素价格均表现出正的价格调整效应,其中劳动价格影响最大。3)三种作物均存在规模经济性,但稻谷的规模经济性有所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规模经济性有略微的提升。4)技术进步效应能降低生产成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培友 魏明浩
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基于绿色经济的视角,选取我国五省2004-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构建了环境代价经济贡献度、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经济贡献度和能源结构四者之间的量化模型。分别对OLS模型、FE模型、RE模型、FGLS模型和变系数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影响环境代价经济贡献度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环境代价经济贡献度以实现绿色经济的健康发展,合理地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主要战略方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浩 陈昭
本文运用非稳定的分省面板计量方法,对1949—2005年我国农业增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力受政策影响严重,有效的政策措施对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生产物质投入因素中化肥和农机的使用对产值的贡献度最大;我国农业发展以粗放型为主,某些时间段集约化较高;合理的农村经济制度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
制度 农业生产率 面板单位根 面板协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勇 朱信凯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粮食生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2003年开始,中国粮食生产连续九年获得丰收,这为稳定粮食总产量、保障粮食供给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指数分解法,深入研究了影响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因素以及其要素贡献率。结果表明,单产和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率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具体来说,单产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率逐年增加,而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率则逐年递减。影响单产的显著因素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灌溉面积)、受灾面积、化肥施用量,影响播种面积最显著因素为农产品价格。在未来时期,为了增加粮食产量,稳定粮食供给,需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合理使用化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
关键词:
粮食总产量 贡献率 播种面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利俊 侯鑫鑫 张嵬
[目的/意义]科学研究通常会涉及众多研究机构的合作,如何构建一个多维度的机构合作贡献度测算指数,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方法/过程]从学术贡献角度,以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单元,以高校或科研院所作为评估对象,综合考虑活跃度、影响度、智力度多个维度,构建基于多个评价要素的融合贡献指数模型。并且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人类表型组”大科学计划相关583篇学术论文作为实证分析样本数据集,开展面向科研机构这一实体的学术贡献测度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当评估机构活跃度突出,单一指标就基本能稳定表示其贡献度;多维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展示各个机构在不同维度的贡献度差异;去除“学术兼职”因素后,智力度层面评估有助于识别一些“虚假贡献”;融合贡献指数作为一个复合评价指标,与其他科学计量指标相比,既能稳定揭示贡献度有绝对优势的机构,也能筛选出被严重低估贡献度的机构,还能准确识别出一些被夸大贡献度的机构,为多维度、客观评价学术机构在科研合作中做出的实际贡献提供一个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福夺
粮食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而区域粮食生产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做好区域粮食生产量度分析,不仅为科学评价区域粮食生产状况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对建立健全我国区域粮食生产体制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文章提出了粮食安全贡献度的概念,并以东北三省为个案,通过对该区域1994—2014年粮食生产状况进行分析,验证了粮食安全贡献度作为区域粮食生产量度指标的科学性。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鲍宗客 陈艳莹
研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赢利能力的差异性及其来源的产业效应和企业效应,探讨在具有不同行业行政进入壁垒的行业和市场化差异较大的各地区间产业效应和企业效应是否产生较大波动,以2008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统计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利润率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基于回归的夏普里值分解框架对利润率差异来源的产业效应和企业效应的贡献度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赢利能力差异存在不可忽视的强产业效应特征,其主要由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张和市场结构引起;在企业效应中,企业所有制、非生产性支出和融资渠道的贡献度排在前三位;在行政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中,赢利能力差异的产业效应较大;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光才 赖汪湾
民航业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民航运输能力的提升,取决于民航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运用修正的CES生产函数模型构建民航运输的生产函数,并计算影响民航运输生产能力关键要素的贡献值,以此分析并提出相关理论建议。
关键词:
民航运输 CES生产函数 要素贡献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梁维全
文章对广东工业结构变化与升级,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内资工业与外资工业的贡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分析与研究。发现自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广东工业结构变化较快,结构升级效应显著,第三类产业占全部工业的份额显著提高,并且都领先于全国同期水平;外资工业在广东工业结构变化与升级中居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广东全部工业结构变化中,工业化后期代表行业对工业结构变化的贡献度主要是外资工业引致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育霞 张红丹
通过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拓展,并将其引入到微观经济的企业收益分配中,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测定各生产要素的贡献度。选择江苏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中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其生产要素贡献度进行测定。发现江苏主导产业的典型企业呈现资本以及技术要素贡献度大,但劳动要素和管理要素贡献度小的现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群 张有望 柯杨敏
测度了1978—2013年国内糖料作物产量变化特征,并运用LMDI模型对主要贡献因子展开时空分解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来看,由科技进步等因素促成的单产提升是糖料总产增长的根本原因;2具体到品种,糖料总产显著增加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甘蔗生产面积的扩大、甘蔗与甜菜单产的提升,而甜菜播种面积的缩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糖料总产提升的速度;3从区域布局来看,糖料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并呈现出"西移"趋势,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且各省糖料总产变化与分品种因素分解效应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文章提出要依赖现代化科技提升糖料单产水平、重点推动甘蔗规模化生产、优化区域布局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