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81)
- 2023(19578)
- 2022(16646)
- 2021(15683)
- 2020(12986)
- 2019(29488)
- 2018(29186)
- 2017(54950)
- 2016(30020)
- 2015(33719)
- 2014(33562)
- 2013(32991)
- 2012(30676)
- 2011(27957)
- 2010(28158)
- 2009(25997)
- 2008(24845)
- 2007(21705)
- 2006(19383)
- 2005(17560)
- 学科
- 济(121143)
- 经济(121006)
- 管理(81151)
- 业(76455)
- 企(61359)
- 企业(61359)
- 方法(47346)
- 中国(41537)
- 数学(40740)
- 数学方法(40288)
- 农(33919)
- 地方(31740)
- 财(29855)
- 融(29388)
- 金融(29379)
- 银(28745)
- 银行(28696)
- 行(27755)
- 业经(27498)
- 学(26853)
- 制(25685)
- 贸(23846)
- 贸易(23822)
- 易(23109)
- 农业(22847)
- 理论(19959)
- 环境(19682)
- 和(18947)
- 务(18065)
- 财务(17983)
- 机构
- 大学(415828)
- 学院(415523)
- 济(168174)
- 经济(164406)
- 管理(155935)
- 研究(151298)
- 理学(132966)
- 理学院(131349)
- 管理学(129022)
- 管理学院(128286)
- 中国(119015)
- 科学(93286)
- 京(91355)
- 财(77501)
- 所(77321)
- 农(70741)
- 研究所(70336)
- 中心(68752)
- 江(62301)
- 业大(60968)
- 财经(60849)
- 北京(58775)
- 范(57719)
- 师范(57119)
- 院(55363)
- 经(55284)
- 农业(55240)
- 经济学(50901)
- 州(50831)
- 师范大学(46164)
- 基金
- 项目(279732)
- 科学(219005)
- 研究(205983)
- 基金(200863)
- 家(176168)
- 国家(174691)
- 科学基金(148180)
- 社会(128704)
- 社会科(121840)
- 社会科学(121812)
- 省(108556)
- 基金项目(105523)
- 自然(95053)
- 教育(94190)
- 自然科(92787)
- 自然科学(92761)
- 划(92684)
- 自然科学基金(91035)
- 编号(84482)
- 资助(82984)
- 成果(69656)
- 重点(63673)
- 发(63425)
- 部(61315)
- 课题(59607)
- 创(57914)
- 创新(54138)
- 科研(53023)
- 国家社会(52994)
- 教育部(52115)
- 期刊
- 济(190709)
- 经济(190709)
- 研究(129339)
- 中国(90645)
- 学报(66852)
- 农(65199)
- 科学(62167)
- 管理(58544)
- 财(57742)
- 教育(52365)
- 大学(49982)
- 融(49056)
- 金融(49056)
- 学学(46777)
- 农业(44764)
- 技术(35484)
- 业经(31223)
- 经济研究(31121)
- 财经(29404)
- 经(25291)
- 问题(24586)
- 业(23882)
- 图书(22443)
- 贸(20296)
- 科技(19702)
- 理论(19370)
- 资源(19169)
- 世界(18866)
- 版(18852)
- 技术经济(18808)
共检索到641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谭波 邓远建 黄鹂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对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举措,直接影响金融支持的方式和效率。本文回顾了中国金融支持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变,指出中国金融支持的趋势和特点、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观念转变、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差异服务四个方面提高主体功能区规划下金融支持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玉文 李慧明
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和演变对未来我国国土空间格局的形成、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生态系统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长期和重大的影响。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以系统论的方法,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背景和依据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开发区的发展侧重以稳态经济思想为指导,重点开发区发展侧重以生态经济效率理论为指导,限制开发区发展侧重以生态经济和自然资本投资理论为指导,禁止开发区发展侧重以生态环境价值论和公共物品及外部性理论为指导的理论框架及对应的发展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圣云 马仁锋 沈玉芳
随着发展观的演进,区域发展范式也在不断转向,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范式、伦理公平发展范式和民生福祉发展范式3种区域发展主流范式。主体功能区理论的提出及在国家级省级层面的实施便是当今中国区域发展在此趋势下的理论创新和重要实践。研究认为,区域发展范式转向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3个方面的启示:(1)主体功能区在理论上虽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却对人的发展和民生福祉、社会保障等关注程度不够;(2)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方法论上以空间规划为主,但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融入民意、赋权于民;(3)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目标取向上重视国土空间开发秩序,但在规划编制及实践中对影响空间秩序的社会空间结构的考虑和研究不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富佳 韩增林 王利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制定和落实是一个长时间跨度的复杂过程。其中,各区域由传统发展格局向主体功能区划所建立的新格局过渡的时期,可以称为过渡期。在过渡期,需要解决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模式变更等重大现实问题,是主体功能区划落实的关键一环,这一阶段限制开发区所面临的过渡、发展问题最为突出。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为例,分析了过渡期省内限制开发区的发展难点:传统产业与环境保护政策的调和问题、过载人口安置问题、资源匮乏型区域产业替代问题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限制开发区周边建立工业聚集园区,促进传统工业合理转型;在区内发掘特色产业,走生态经济道路的发展模式设想和完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健全与区划配套的地方政绩考核体系和法规体系等保障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金鹤 崔登峰
以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规划法律、规划机构、规划体系都在不断完善。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明确区域规划的目标与重点,倡导规划编制主体的多元化,健全区域规划运作体系,创新协调与合作机制,完善法律与政策保障,适度控制区域开发强度,鼓励区域规划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国土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鹏 曾刚
文章用新区域主义的发展理念和内涵来解读或考量我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探讨新区域主义在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治理方面的主导思想,旨在给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开展以及今后的治理提供相关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新区域主义 主体功能区规划 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广西社科联课题组 姚兵 刘俊
主体功能区规划框架下,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应在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及其模式有所突破,逐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培育形成多圈层、多极化、开放性的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新格局,促进泛珠三角区域东中西部省区互联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陈伟 张颖
人口均衡发展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现的最关键因素。利用ArcGIS软件为分析工具,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内的县为分析单位,结果表明:主体功能区中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最大,人口密度重点、优化开发区最高;主体功能区人口素质优化开发区最高,限制开发区最低;人口年龄结构以优化开发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迁移方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冲突,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差距,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聚集在优化开发区与规划初衷相背离。只有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人口和产业政策,并注重优势互补;人口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多管齐下,相互协调;充分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的人口再分布规律,未雨绸缪,才能促进区域人口均衡的实现,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人口均衡 区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瑞霞 张莉 闫丽洁 冯德显 匡在谊 张颢
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是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从区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角度,将区域划分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不同空间单元的过程。对省域国土空间的划分和规划,指标体系和划分对象具有显著的空间特性。利用GIS技术建立规划支持系统,可以将数据管理、模型计算、区划和规划结果可视化显示集成在一起,为区划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以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技术规程为指导,围绕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对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数据库内容、功能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开发了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规划 区划 支持系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晓雯 曾刚
文章介绍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探讨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探索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从规划理念、规划内容和方法上,浅议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乡规划的影响。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城乡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曼秋
运用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对中越边境地区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越边境地区区域功能特殊,自然资源丰富,但空间结构还存在着不少无序现象。应根据区域主体功能理论,在明确以自然资源开发与边贸等为区域主体功能的基础上,确立个旧、百色和防城港三市的区域功能,以大型资源型国企和主要交通线为"点与线"建立相应的集聚区,加强与东盟国家、珠三角和大湄公河等经济区的联系,推动整个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桐 岳文泽 夏皓轩 熊锦惠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中国区域发展管理的重要创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充分践行主体功能区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践面临科学支撑不足、尺度深化不够、实施保障不强等问题。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基于“要素—空间—功能”的思路构建了一个科学性、精细化和可操作的省级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框架:首先,建立了一个“双评价—三类空间划定—主体功能权衡”的分区方案,强化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科学性;其次,在空间尺度上,将传统县级单元深化到乡镇(街道)尺度,满足差异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再次,统筹了上位规划功能定位、三类空间结构、区域协调的综合考量,提升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可操作性;最后,在此基础上,依据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结果提出未来区域发展差别化引导与管控的政策指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钱海章 张强 李帅
研究目标:探究我国“十四五”时期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方法:围绕供给能力,分析美、德、日等国智能制造领域的政策重点及战略意图,结合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我国智能制造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机器人和工业软件领域,以发那科、ABB和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为例,对比分析我国在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等方面的成果及差距,提出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的发展建议。研究发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上仍存在较大劣势。机器人产量和集群方面在“十三五”期间已达成目标,但核心零部件和稳定性方面的缺陷仍未解决。国产工业软件技术更为薄弱,市场基本被国外垄断,在研发设计、核心技术和商业化程度上差距明显。建议从政策精准扶持、鼓励头部企业推行自研加并购、深化产业集群效应、培养复合尖端人才等角度综合提升供给能力。研究创新:从业务变革、市场竞争、技术研发和资本并购等视角,综合研究供给能力的发展路径。研究价值:为“十四五”时期提升我国智能制造供给能力提供经验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妍 朱建民
基于生态城市规划理念,本文提出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概念,运用综合合项思维方法,依据绿色发展理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从绿色生产、绿色治理、绿色产业、绿色社会与绿色环境五准则构建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绿色模型"。本文对天津、北京、上海、重庆四城市发展实际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验证了"绿色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合理性。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衡量方法确定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对天津市2011—2016年绿色发展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天津市绿色发展竞争力发展
关键词:
城市生态规划 绿色发展竞争力 绿色模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