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1)
2023(13219)
2022(11413)
2021(10978)
2020(9080)
2019(21205)
2018(20876)
2017(39550)
2016(21450)
2015(24330)
2014(23956)
2013(23811)
2012(21896)
2011(19935)
2010(19606)
2009(17685)
2008(17057)
2007(14326)
2006(12480)
2005(10914)
作者
(62040)
(51665)
(51249)
(49025)
(32927)
(24801)
(23208)
(20412)
(19716)
(18143)
(17754)
(17605)
(16435)
(16338)
(16005)
(15869)
(15286)
(15138)
(14833)
(14591)
(12853)
(12749)
(12307)
(11643)
(11502)
(11476)
(11408)
(11066)
(10248)
(10135)
学科
(86973)
经济(86885)
管理(56917)
(51789)
(41487)
企业(41487)
方法(39788)
数学(34985)
数学方法(34631)
中国(24677)
(22871)
(21374)
地方(18550)
(18508)
业经(17820)
(17563)
贸易(17552)
环境(17425)
(17081)
农业(15294)
(14691)
(13799)
(12680)
理论(12664)
技术(12313)
(12162)
银行(12122)
(11880)
金融(11877)
(11654)
机构
大学(304404)
学院(300500)
(122422)
经济(119936)
管理(118144)
研究(109377)
理学(103035)
理学院(101770)
管理学(99960)
管理学院(99437)
中国(80629)
科学(69903)
(66430)
(55160)
(52046)
研究所(51208)
(49254)
中心(48056)
业大(46043)
财经(42904)
北京(42617)
(41432)
师范(41094)
(40616)
(40444)
(39326)
农业(38641)
经济学(37052)
师范大学(33989)
经济学院(33530)
基金
项目(216255)
科学(170505)
基金(159208)
研究(155164)
(140912)
国家(139869)
科学基金(118971)
社会(98053)
社会科(92975)
社会科学(92951)
基金项目(85453)
(80716)
自然(78785)
自然科(76862)
自然科学(76841)
自然科学基金(75426)
(70324)
教育(69329)
资助(65204)
编号(61312)
重点(49148)
成果(48981)
(48100)
(46519)
(44190)
课题(42074)
科研(41681)
创新(41371)
国家社会(41010)
教育部(40631)
期刊
(128819)
经济(128819)
研究(88932)
中国(53450)
学报(50366)
科学(47807)
(43610)
管理(41150)
大学(37211)
(35524)
学学(35095)
农业(31262)
教育(30006)
技术(23082)
(21715)
金融(21715)
经济研究(21043)
财经(19894)
业经(19444)
(17373)
资源(17202)
问题(17125)
(16967)
图书(15643)
科技(15253)
理论(14015)
(13951)
技术经济(13709)
(13483)
世界(13349)
共检索到429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跃彬  樊仙  毛均  李如丹  余翔凌  
【目的】研究分析中国主产蔗区气候生态特征,为甘蔗产业规划发展、选择甘蔗优良品种、应用科学栽培技术、提高甘蔗糖料生产能力提供科学基础。【方法】根据甘蔗的生态适应性要求,以中国甘蔗主产区(广西、云南、广东)的69个县(市、区)的自然气候特征指标,进行空间分布的生态聚类分析研究,以气候相似性原则进行蔗区气象生态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中国广西、广东和云南的69个甘蔗生产县(市、区)被划分为6组生态蔗区,即亚热带湿润少光照蔗区,亚热带湿润低蒸发蔗区,热带湿润蔗区,亚热带半湿润蔗区,亚热带高湿蔗区,亚热带湿润多光照蔗区。【结论】广西蔗区主要属于亚热带湿润少光照蔗区和亚热带湿润低蒸发蔗区,年平均气温高,降雨量丰富,但日照时数少,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相对湿度大;云南蔗区分为滇西为主的亚热带湿润多光照蔗区和滇南为主的亚热带半湿润蔗区;广东蔗区以粤西为主,属于热带湿润蔗区,具有高温多雨高湿的特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家文  张跃彬  余凌翔  赵培方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崔雄维  张跃彬  刘少春  郭家文  赵丽萍  
通过对建水蔗区92份土样的分析研究表明,建水蔗区土壤大部分呈微酸性和酸性,有机质含量适中;氮、磷含量偏低,速效氮含量适中,有效磷含量极为缺乏,钾含量适中,有效钾含量较高;有效铜和有效锰含量丰富,有效锌极为缺乏。依据建水土壤基础养分,分析提出两类甘蔗专用复混肥配方模式,既基肥型N∶P2O5∶K2O=12∶18∶10,新植蔗底肥施用复混肥600 kg/hm2;追肥型N∶P2O5∶K2O=28∶12∶5,追肥施用750~1050 kg/hm2,其中高产田施下限,低产田施上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鹏  杨晓霞  杜梦珽  
我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为优化其空间布局提供参考。文章利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和核密度,对我国112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最邻近点指数为0.83,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省际分布较为集中,半数分布在11个省级行政区内;在七大地理分区的基尼系数为0.96,呈集中分布的态势,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分布的高密度区域为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建议改革和完善我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评选机制,完善评选标准,加强西部、北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洪斌  吴克宁  赵华甫  夏敏峰  刘巧芹  
从不同空间尺度识别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等别的分布特征,为制定适合区域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对策及耕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中部6省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成果和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分省卷作为本研究的基础数据,将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通过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应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数据处理,探讨耕地等别在不同空间尺度的数量结构分布特征,分析了省际之间、土地利用区、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及区域资源本底要素即耕作制度与耕地类型之间的耕地等别特征与平均等别状况。研究表明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分布在1~15等,其中以6-10等为主;在省际之间对比分析发现湖北、湖南和江西的耕地等别较高,集中在5~8等;从土地利用区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光进  周全斌  赵晓丽  张增祥  
该文在 90年代初至 90年代末期TM遥感图像获取的全国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基础上 ,提取新开垦耕地资源数据。利用ARC INFO的迭加功能将其与自然区划的地貌单元数据、坡度数据、降雨量数据及温度带数据迭加 ,分析了新开垦耕地资源的地理单元分布、坡度条件及水热条件。研究表明 ,新开垦耕地资源以草地、林地为主 ,主要位于东北平原及内蒙古草原地区。从降水条件来看 ,主要分布在湿润、干旱和半干旱区 ;从热量条件来看 ,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和暖温带。耕地资源有向东北、西北偏移的趋势。在新开垦耕地中 ,同样存在坡耕地甚至陡坡耕地的问题 ,应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森林  周亮  滕堂伟  庄良  
开发区作为塑造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力量,其空间布局的外部特征和内在机理亟待研究。运用最邻近点距离指数、核密度估计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中国2 52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开发区总体上呈"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胡焕庸线"和三大自然区划高度耦合。(2)开发区在空间上具有以"城市群—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多核心连片集聚特征,且存在着显著的级别、类型异质性。(3)开发区整体空间分布是自然本底、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开发区空间分布的因子因开发区级别、类型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和差异性。城市劳动力资源和行政级别是影响开发区分布最为重要的因素;城市经济实力、信息化、地方政府竞争是次级核心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炽   马翔   胡巍耀   宋鹏飞   刘彪   徐济仓   闫辉   赵新梅   付斌   陈兴位  
【目的】为深入了解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养分特征与供肥能力,科学指导施肥,确保地力水平稳步提升和作物稳产。【方法】2019—2022年在云南主要温带气候类型的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采集了1880份耕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养分含量,以分析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的土壤养分及肥力现状,明确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差异。【结果】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属于丰富水平以上,平均含量分别为39.86 g/kg、2.09 g/kg、29.17 mg/kg和166.31 mg/kg,丰富水平以上占比分别为66.85%、73.19%、54.11%和40.25%。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较好的线性正相关,且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养分变化趋势相似。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棕壤最高,其次为黄棕壤、水稻土等,紫色土、燥红土较低。滇西北耕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及pH值显著高于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P<0.05),且滇中北部区域耕地土壤全氮、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也显著高于滇东北。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土壤速效钾缺乏,缺乏比例分别达36.99%和45.69%。【结论】滇西北需注重平衡施肥,确保作物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利用;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应增施有机肥,并根据作物类型适当增施钾肥,稳步提升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慧娟  刘云根  侯磊  王书锦  詹乃才  
【目的】研究生态修复区重金属砷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为重金属污染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州内跨境河流小白河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沿水流方向设置A、B、C、D、E 5个断面,其中A断面位于生态修复区上游,为背景断面;E断面位于生态修复区下游,为削减断面;B、C、D断面位于生态修复区内,均为控制断面,采集5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小白河生态修复区表层(010cm)、中层(1020cm)和底层(2030cm)沉积物总砷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运用Hakanson方法对沉积物中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东方  山红梅  
文章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01~2011年五个公共文化行业数据Theil熵的计算,得出中国各省区文化行业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不同程度受到周围省区的影响,空间集聚度与周围地区间联系存在逆相关。文化基础设施行业具有空间分布均衡和集聚度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系数的特征,文化娱乐消费行业具有空间集聚且集聚度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系数的特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臧良震  张彩虹  郝佼辰  
利用中国公布的28个省份2012年林下经济产值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下经济的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微弱的离散分布特征;林下经济高值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区域,低值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林下经济政策均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因此,各省市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加强与周边林下经济发达或核心省份的分工与合作,通过生产资料的完善与关联机制的不断强化带动林下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逸群  刘冰洁  赵彦云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文章综合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和PAM聚类方法,对我国地级及以上290个城市的流动人口心理融入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分布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心理融入水平的高低不仅受流动人口自身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还与流入城市的规模以及公共服务水平有关;且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呈现空间聚集特征,不同区域的异质性明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尚延超  
耕地作为国家发展和农民生存之本,探讨耕地等别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借助GIS空间分析法对比2010年和2015年全国耕地等别数据,得到结果:(1)2015年较2010年,耕地质量有所提升,其中1等地占比增加最多,增长1.91%。(2)2015年优等地面积5 960.63万亩,占比2.94%;高等地面积53 768.98万亩,占比26.53%;中等地面积107 077.80万亩,占比52.84%;低等地面积35 838.73万亩,占比17.69%。(3)2015年全国16个省份耕地平均等别值低于全国平均值(2010年为9.8),15个省份大于全国平均值,说明耕地质量有所好转。(4)分区结果显示,2015年中部地区耕地等别平均值为7.89,为最高地区;东部地区为8.19,位居第二;东北地区为11.25,位居第三;西部地区为11.33,位居第四。因此,后续应借助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耕地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保驾护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天顺  范业赓  牙禹  杨玉霞  何洁  廖洁  朱俊杰  莫磊兴  
利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果蔗地土壤中的镉和铅含量,验证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与精密度,分析果蔗地土壤中重金属Cd和Pb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果蔗地土壤中Cd和Pb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果蔗地土壤中Cd的含量范围为0.154~1.48 mg·kg-1,平均值为0.81 mg·kg-1;Pb的含量范围为11.5~51.8 mg·kg-1,平均值为30.4 mg·kg-1。Cd元素在土壤中变异系数较大,而Pb元素在土壤中变异系数较小。频数分布图显示,土壤中Cd元素含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含量大多在0.36~1.25 mg·kg-1之间,土壤中Pb元素含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含量大多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天顺  牙禹  范业赓  莫磊兴  廖洁  杨玉霞  闫飞燕  朱俊杰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