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9)
- 2023(10778)
- 2022(8749)
- 2021(8143)
- 2020(6322)
- 2019(14565)
- 2018(14091)
- 2017(26466)
- 2016(14102)
- 2015(15770)
- 2014(15624)
- 2013(15716)
- 2012(15161)
- 2011(14146)
- 2010(14103)
- 2009(12776)
- 2008(12722)
- 2007(11134)
- 2006(10053)
- 2005(9542)
- 学科
- 济(70198)
- 经济(70134)
- 业(34997)
- 管理(34821)
- 中国(25326)
- 企(25177)
- 企业(25177)
- 方法(23939)
- 数学(21220)
- 数学方法(21083)
- 农(19185)
- 地方(19049)
- 业经(15257)
- 贸(15052)
- 贸易(15038)
- 易(14631)
- 财(13265)
- 银(13136)
- 银行(13122)
- 农业(13102)
- 制(12945)
- 融(12938)
- 金融(12938)
- 行(12885)
- 学(12732)
- 发(12295)
- 环境(11086)
- 地方经济(10880)
- 技术(9959)
- 发展(9293)
- 机构
- 大学(206951)
- 学院(206424)
- 济(96071)
- 经济(94437)
- 研究(83713)
- 管理(72635)
- 中国(64930)
- 理学(61248)
- 理学院(60424)
- 管理学(59588)
- 管理学院(59178)
- 科学(48402)
- 京(45980)
- 所(43082)
- 财(42724)
- 研究所(39059)
- 中心(36326)
- 农(36090)
- 财经(33517)
- 经济学(31464)
- 经(30787)
- 江(30415)
- 北京(30239)
- 院(29988)
- 范(28829)
- 师范(28543)
- 经济学院(28229)
- 农业(28082)
- 业大(27929)
- 科学院(25827)
- 基金
- 项目(134196)
- 科学(106632)
- 基金(98895)
- 研究(98880)
- 家(87499)
- 国家(86788)
- 科学基金(72889)
- 社会(65906)
- 社会科(62703)
- 社会科学(62692)
- 基金项目(50678)
- 省(49706)
- 自然(44238)
- 教育(44064)
- 自然科(43247)
- 自然科学(43236)
- 划(43085)
- 自然科学基金(42496)
- 资助(40694)
- 编号(37355)
- 发(35119)
- 成果(31211)
- 重点(31059)
- 部(30864)
- 国家社会(29024)
- 发展(28723)
- 展(28257)
- 创(27908)
- 中国(27484)
- 课题(27418)
共检索到331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钢 陆易
2020年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在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值得骄傲的,是人类包容性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可以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初步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原因。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的发展理念具有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国能够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原因;但理念要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引。正是由于指导中国实践的理论不断地自我扬弃,中国70年的经济实践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也正是中国经济70年巨大的发展,才为实现包容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潜质,使中国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得以落实。除了宏观层面的因素,中国文化更加注重从微观层面激发扶贫者与帮扶者的内在动力,是中国包容性发展实现的个体层面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邸玉娜
新常态下的中国选择的发展方式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本文以"包容性发展三角:机会平等、生产性就业、可持续发展"为框架对包容性发展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三个维度的指标进行了测度,得到了中国动态及区域包容性发展指数。测度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包容性稳步提升,但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可持续性方面的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约束;东部地区发展的包容性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未来应注重改善区域差异,着力提升中西部地区平等地获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机会。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机会平等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少红
中国银行从1984年开始办理中国境内居民外币存款,当年个人外币存款余额为1.07亿美元。4年后的1988年,个人外币存款余额突破1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2.5亿美元。到1990年,中国银行个人外币存款余额达到32.7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10亿美元。到1992年,个人外币存款余额达到60.97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14亿美元。 1994年4月,中国银行个人外币存款余额突破100亿美元,仅1年零4个月,增加40亿美元,平均每个月就增加2.5亿美元。 这种增长速度令人惊讶不已,一位外国报社记者觉得这是一个迷。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泓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建国初期的二十九年相比、与同时期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为什么中国的发展更快呢?本文的研究发现,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中国摒弃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左"倾主义发展道路,并大胆探索了一条共产党领导下的共同富裕之路;其二,是积极对外开放,全面与国际接轨,深入融合到世界经济之中。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徐建 姜广省
基于绿色治理的实践背景,本文在梳理绿色治理演进脉络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绿色治理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之后从绿色治理的核心入手,论述了有效践行绿色治理不仅要识别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更要构建协同治理和网络治理等治理机制。最后分析了从实践层面制定全球性绿色治理准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介绍由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绿色治理准则课题组"研究完成的绿色治理准则的内容及特点。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徐建 姜广省
基于绿色治理的实践背景,本文在梳理绿色治理演进脉络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绿色治理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之后从绿色治理的核心入手,论述了有效践行绿色治理不仅要识别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更要构建协同治理和网络治理等治理机制。最后分析了从实践层面制定全球性绿色治理准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介绍由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绿色治理准则课题组"研究完成的绿色治理准则的内容及特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继国 李艳 贺文瑾
我国自从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大学差异化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教育转型,就成为构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议题。那么,什么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何要转型、转型发展的为何主要是地方本科院校等问题就成为教育理论界必须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文章从概念上厘清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型"的变化,而非"类"的变化。因为转型后的教育仍是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仍具有高等教育专业性、高等性等特征,但同时还具有了职业教育实践性的特征。从世界高等教育功能演变的历史,推证了高等教育面向区域和地方、针对行业和企业,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必然性。从高等教育分类理论出发,分析并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型教育...
关键词:
地方院校 本科高校 转型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翼
在全球化语境中,一方面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同时各种发展"瓶颈"也日益显现,如何在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下处理好发展与和谐的平衡关系,从而公平合理地让最大多数人共享世界发展成果,成了每个国家,特别是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包容性发展"从发展理念的公平性、发展过程的全民参与性、发展内容的全面协调性、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性几个维度科学解答了这一发展的难题。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公平 全民参与 全民共享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耀彬 封亦代
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是健康城市化必要之路,体现了协调和共享的理念。分析中国城市化未来何去何从,需要预测分析与情景模拟。文章从经济、社会、城市功能、生态环境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将城市化率、环境污染、收入差距分为3种情况构建情景模拟模型,并通过中、长期的评价分析提出发展重点。结果表明:2个时期有相同重点;各情景得分随时间增长,不同情景得分差距随时间扩大;每个时期都应首先将重点放在收入差距缩小上,其次兼顾城市化率提升与环境改善,将生态建设与城市规划发展融合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苏文
本文基于制度质量视域,从制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公平性三维属性入手构建经济包容性发展的制度质量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制度质量影响经济包容性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评价中国经济包容性发展所面临的制度环境,最后探讨了中国经济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途径:改善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提升制度质量,优化制度安排,以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来实现经济增长,以改进制度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来实现权利获得、机会均等和成果共享,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明斗 王雅莉
中国的城市化到了由排斥性演进向包容性发展转变的时代,促进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包容性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通过对新型城市化道路包容性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包容性内核的诠释,从发展主体的全民性、发展内容的全面性、发展过程的公平性及发展成效的共享性四个方面入手,提出营造宽松氛围、创造发展机会与平台、城市内部系统协调和城市外部系统拓展互动、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及完善公共政策、规范公共管理等实现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包容性发展的优化路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闫海洲 张明珅
世界银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为破解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提供了思路,也为金融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金融性包容发展的概念和意义,继而从收入平等、私人部门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等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的不包容性,最后从金融市场、金融组织结构和金融监管等角度提出了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包容性发展 包容性金融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理应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导致学校对学生发展不负责的症结,并不在于学校对其基本职能的把握上的偏颇,也不宜简单归结为校长和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而是在于校长和教师对其切身利益的谋求。学校真正对学生负责,就必须在加强校长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通过制度的改造与创新,使校长和教师切身利益的获取同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实绩紧密关联起来。教育理论工作者有责任为这种制度设计提供具体的科学论证乃至基本架构。
关键词:
学生发展 职业道德 制度设计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葛东升 宋磊
大国的崛起往往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日本企业的实践在八、九十年代对企业战略理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即是典型的例子。相对地,在大国经济的相对停滞期,与其实践相关的社会科学理论也往往归于沉寂。但是,近10余年来,在日本企业竞争力相对衰落的同时,产品建构理论的日本学派却呈现出极度的繁荣。这一现象与产品建构理论的内在结构、模块化的深层逻辑、日本企业竞争力的形态和日本学界的研究传统密切相关,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学术倾向的保守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