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5)
2023(12308)
2022(10309)
2021(9547)
2020(7868)
2019(17855)
2018(17686)
2017(32382)
2016(17640)
2015(20391)
2014(20516)
2013(20253)
2012(19154)
2011(17863)
2010(17856)
2009(17089)
2008(16720)
2007(14833)
2006(13563)
2005(12729)
作者
(51385)
(43215)
(42800)
(40962)
(27522)
(20391)
(19496)
(16769)
(16546)
(15246)
(15034)
(14428)
(14095)
(14030)
(13875)
(13312)
(12732)
(12450)
(12368)
(11972)
(11140)
(10476)
(10436)
(9935)
(9682)
(9597)
(9520)
(9277)
(8686)
(8546)
学科
(91839)
经济(91725)
管理(53225)
(44757)
(36241)
企业(36241)
方法(30682)
数学(27030)
数学方法(26820)
中国(26665)
(20919)
(20177)
地方(20169)
(20003)
业经(17705)
(17316)
(15430)
贸易(15420)
(15340)
(15008)
(14501)
金融(14494)
(14424)
银行(14406)
(13978)
地方经济(13626)
环境(13581)
农业(12818)
(11775)
(11209)
机构
大学(264393)
学院(260664)
(124146)
经济(121859)
研究(100914)
管理(93744)
理学(78954)
中国(78635)
理学院(78009)
管理学(76943)
管理学院(76440)
(58784)
(57287)
科学(55040)
(50691)
财经(45380)
研究所(45341)
中心(44488)
(41224)
经济学(40552)
(39649)
(39501)
北京(37125)
(36262)
经济学院(36132)
(33636)
财经大学(33495)
师范(33309)
业大(33169)
农业(30699)
基金
项目(164732)
科学(130776)
研究(123034)
基金(122034)
(106214)
国家(105408)
科学基金(89392)
社会(82528)
社会科(78335)
社会科学(78322)
基金项目(62645)
(60451)
教育(56109)
自然(53700)
自然科(52415)
自然科学(52398)
(52250)
自然科学基金(51492)
资助(50705)
编号(47331)
成果(40742)
(38838)
重点(37904)
(36382)
国家社会(36001)
(35151)
课题(34628)
教育部(33862)
(33478)
中国(33262)
期刊
(146595)
经济(146595)
研究(90108)
中国(60405)
(46563)
管理(38591)
学报(38474)
(37127)
科学(36997)
大学(30245)
学学(28349)
教育(27784)
(27517)
金融(27517)
农业(24948)
经济研究(24784)
财经(24667)
技术(22839)
(21490)
业经(19256)
问题(19200)
(17608)
世界(16569)
国际(16360)
(13847)
技术经济(13844)
统计(12515)
经济问题(11728)
现代(11606)
(11379)
共检索到425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甬军  
新中国建立以后 ,为什么选择计划经济体制 ,学界多有讨论。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其中有意识形态因素 ,也有通过加快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追求因素 ,也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制约。在这样的条件下 ,搞计划经济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不存在可以替代的道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向新  苏少之  
1 957— 1 978年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存在着一部分不可能或不可能完全纳入国家计划的非计划经济因素。这些经济因素在计划之外 ,从一定程度上调节着物资生产和流通 ,对计划起着重要的弥补和补充作用 ,并成为中国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期的渐进式改革的重要条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1993年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将减少百分之五十左右,工业总产值中指令性计划减少到百分之七左右,外贸进出口等计划指标也大幅度减少,以适应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要求。二是应该放开的商品价格将尽理放开。重点抓好国家级、区域级的有色金属、钢、煤、粮、棉、肉、油、、糖等市场建设,推动期货市场的形成,积极培育金融市场,继续搞好深沪股票交易试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江春泽  
原苏联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发源地。对这种体制的改革始于50年代初,直到80年代末,中国和苏联在改革进程和效果上已显示出极大的差异。对这些差异作比较研究,也许有助于加深对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转换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一、从发展的结果来检验转换的效果体制转换就是我们所说的改革。也就是把“体制优选”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来更有效地配置有限的资源,从而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那末,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就逻辑地成为检验改革效果的最主要的标准。中国经济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改革已使中国进入了建国以来经济生机最旺盛、经济实力增强最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新时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云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内生的,这种内生性决定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是不断强化和固化的,在这种强化和固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这种"中国特色"又决定了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可改革性",决定了改革必然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基本取向,决定了改革必然采取"渐进式"的推进模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怀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会计管理模式的转换,企业的会计行为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本文分别就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作理论分析,并就有关问题提出粗浅的意见。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根据对社会最终产品需求的预测和各类资源与产品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达昌  王映松  
论我国财政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李达昌王映松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的主要特征(一)预算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特性表现为高度的集中统一。——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权限都集中在中央。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进入了崭新的加速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正在逐步形成和进一步探索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立彦  
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与解体──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本刊特约记者王立彦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最近提出一个新观点:要编写新中国的经济史。应当以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它的逐步解体以及由此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变化,作为一条主线。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工商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力  秦青松  李海平  
一、青岛价格工作六十年的历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可将青岛价格工作60年的历程划分为:计划价格体制30年和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30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瞿商  
本文运用经济统计的方法,通过加入劳动力投入的总价值,重新估算了1957—1978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工农业分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同时,运用增长指数模型,计算了计划体制时期各项投入和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目的是与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即计划体制下,国民经济及工农业分部门的绩效很低,原因在于计划体制时期存在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的效率损失。因此,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唯一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曙东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重要理论观点的提出,冲破了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禁锢下把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90年代深化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90年代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们要完成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的历史任务;经济机制中的一些深层矛盾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更加复杂。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客观地认识改革所处的发展阶段,明确长远目标和当前的任务,在此基础上,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13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强,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这条路线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亿万群众之中,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中,中国能够牢牢地站稳脚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经济稳步增长,正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结果。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