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9)
2023(12509)
2022(10629)
2021(9933)
2020(8548)
2019(19945)
2018(19544)
2017(37435)
2016(20610)
2015(23301)
2014(23269)
2013(23407)
2012(22194)
2011(20263)
2010(20381)
2009(19301)
2008(19550)
2007(17595)
2006(15350)
2005(14244)
作者
(60990)
(51403)
(51297)
(48981)
(32695)
(24535)
(23273)
(19907)
(19447)
(18214)
(17797)
(17279)
(16527)
(16525)
(16344)
(16112)
(15365)
(15206)
(14995)
(14831)
(13120)
(12703)
(12425)
(11723)
(11623)
(11593)
(11463)
(11146)
(10337)
(10195)
学科
(90072)
经济(89958)
管理(59568)
(55673)
(45098)
企业(45098)
方法(40012)
数学(35402)
数学方法(35080)
中国(26053)
(25194)
(23952)
(22079)
(19115)
(18562)
贸易(18555)
业经(18387)
(18074)
地方(15899)
(15545)
银行(15505)
(15236)
农业(15216)
(14855)
(14852)
金融(14850)
(14821)
财务(14790)
财务管理(14748)
企业财务(14008)
机构
大学(311353)
学院(305640)
(134585)
经济(132012)
管理(112629)
研究(112010)
理学(96605)
理学院(95363)
管理学(93796)
管理学院(93197)
中国(85546)
(66886)
科学(66816)
(63418)
(57640)
(52547)
研究所(52306)
财经(50082)
中心(49839)
(46092)
(45514)
业大(44022)
经济学(43599)
北京(42616)
农业(41404)
(40659)
师范(40250)
(40029)
经济学院(39327)
财经大学(37181)
基金
项目(199841)
科学(158333)
基金(148712)
研究(144198)
(130617)
国家(129650)
科学基金(109834)
社会(94258)
社会科(89477)
社会科学(89451)
基金项目(78417)
(74446)
自然(69943)
自然科(68348)
自然科学(68320)
自然科学基金(67159)
教育(66169)
(64497)
资助(61068)
编号(56040)
成果(47397)
(46654)
重点(46095)
(43006)
(40963)
国家社会(40414)
教育部(39937)
(39796)
课题(39526)
创新(38672)
期刊
(148446)
经济(148446)
研究(94988)
中国(60459)
(50034)
学报(49777)
(47711)
科学(46623)
管理(40883)
大学(37506)
学学(35358)
农业(31831)
(29251)
金融(29251)
教育(28725)
财经(25995)
经济研究(24598)
技术(24147)
(22378)
业经(21176)
问题(20458)
(18378)
(17615)
世界(16126)
国际(15993)
技术经济(15442)
(15299)
统计(14276)
理论(13997)
现代(13284)
共检索到461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景秋,杨吾扬  
经济空间结构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表现为在一定地域上的极化与扩散 ,从而引导区域经济从均衡向非均衡再向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中国临海地带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其经济空间结构表现为自近代工业萌芽时的双港结构演变为现在的多核心多组密集带状结构 ,经济发展重心经历了由南向北 ,再由北向南的的转移。而外资流向、增长极、腹地竞争和政府行为是引导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丽丽  黄绿筠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土地利用学等学科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开端 ,在未来近半个多世纪的时期中 ,将一直处于急剧突变进程之中。加强对我国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从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根源分析问题。本文简要概括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 ,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在空间上的两种表现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体、驱动力和驱动机制 ,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欧阳杰  苏千  
随着我国临空经济的持续发展,航空城逐渐成为区域空间发展中新的增长极,推动着机场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国内外航空城的发展概况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航空城在空间演进过程中存在的自身规律,进而对航空城空间结构演进过程中的动力机制以及演进路径进行详细分析,并以上海虹桥商务区及其周边的大虹桥区域为例进行实例验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欧阳杰  苏千  
随着我国临空经济的持续发展,航空城逐渐成为区域空间发展中新的增长极,推动着机场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国内外航空城的发展概况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航空城在空间演进过程中存在的自身规律,进而对航空城空间结构演进过程中的动力机制以及演进路径进行详细分析,并以上海虹桥商务区及其周边的大虹桥区域为例进行实例验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勇  
分工、专业化与集聚效应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动力,文章通过分析物流业对分工与集聚的影响,分析了物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基于空间结构演化的城市物流布局规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秋芳  王劲草  王杰  
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动态演化与环境质量的内在关联,采用夜间灯光卫星数据构建单中心指数,表征城市空间结构,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考察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同时利用面板门槛模型(PTM)从地理区划、城市规模维度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减排效应的异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交通运输在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单中心指数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碳排放抑制效应。在城市规模尺度上,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具有非线性门槛特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减排效应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异质特征,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能够通过铁路营运里程降低和私人交通需求降低等交通运输机制实现碳减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潘鑫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由"三无"阶段向土地有偿使用阶段的变迁,促进了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和城市功能提升。探讨了土地使用制度缺陷所导致的上海市城市空间非理性扩张和城市内部更新动力不足,提出通过政府和规划干预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彪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旅游经济空间错位动态变动的趋势及其具体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旅游空间错位的分布具有空间集聚和路径依赖的特性,并且这种差异化程度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势。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对空间错位的影响路径相反,前者使得旅游经济的发展摆脱了旅游资源的限制,从而加剧了空间错位,而后者则有利于发挥旅游资源的区域比较优势,从而降低了空间错位程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庞晶  叶裕民  
论文认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归根结底是微观经济主体,尤其是企业的生产行为和区位选择行为推动的。企业对生产组织和空间布局的不同选择,直接影响着两种不同的空间发展模式——集中化和分散化。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了生产技术方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演进,对企业区位选择、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产生了重要影响,都市圈、城市群成为当今先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重要空间载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大禹  
本文选取了2000-2011年浙江省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程对浙江各地级市之间空间作用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协作、产业发展差异、全球化动力、地理区位差异等因素是浙江省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动力。就此结合当前浙江省区域经济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艳军  李诚固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社会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本文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回顾了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轨迹,划分六个发展阶段,认为因子促生-支撑、产业催化-带动以及政府调控-引导是驱动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机制。分析了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育城市南部"副中心"、强化城市地域功能结构调整、推进中心城区的空间轴向扩展以及构建城市空间优化的支撑系统等方面提出了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调控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卞显红  
长江三角洲呈现出多层次、多核心的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特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总体演变态势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的极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第二层面上的核心城市;南京等日益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旅游核心城市;常州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边缘区的地位日益提升;泰州等旅游城市持续被边缘化。城市旅游交通枢纽的形成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圈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机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成龙  庄贵阳  
基于2006—2015年环境规制与工业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定量分析环境规制对工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2006—2015年环境规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2012年之后高环境规制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低环境规制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2006—2015年工业空间格局呈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演化规律,其中,高环境规制地区的工业空间结构呈扩散模式,低环境规制地区的工业空间结构呈集聚模式;(3)环境规制对工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效应,即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与工业空间结构呈倒U型关系,而高环境规制地区环境规制与工业空间结构呈负相关关系,低环境规制地区环境规制与工业空间结构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政策对工业增加值比重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对工业增加值比重具有负向影响,城镇化对区域工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勇  李广斌  施雯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城市空间生产的特征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苏州城市空间生产呈现从"空间中物的生产"到"空间本身的生产",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资本化,从权力空间化到权力关系再生产的演化特征。在城市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的过程中,资本和权力间的耦合成为推动苏州城市空间生产及演化的根本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立新  晋秀龙  
环城游憩带(ReBAC)已成大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布局的主要形式。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是否受行政边界的影响?这种影响以何种形式表现?文章以行政上隶属安徽省,但城市空间作用却属于环南京城市游憩带的滁州市ReBAC为研究个案,对跨行政区的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及其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都市圈经济的无缝对接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