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08)
2023(17638)
2022(15213)
2021(14169)
2020(12031)
2019(27888)
2018(27168)
2017(51929)
2016(28133)
2015(31839)
2014(31124)
2013(30949)
2012(28405)
2011(25611)
2010(25159)
2009(22966)
2008(22186)
2007(18977)
2006(16469)
2005(14361)
作者
(81149)
(67689)
(67075)
(63829)
(43053)
(32235)
(30536)
(26469)
(25751)
(23780)
(23025)
(23002)
(21324)
(21175)
(20957)
(20813)
(20184)
(20114)
(19475)
(19295)
(16624)
(16470)
(16456)
(15391)
(15107)
(14962)
(14838)
(14674)
(13633)
(13395)
学科
(114025)
经济(113901)
管理(79778)
(75008)
(61255)
企业(61255)
方法(56721)
数学(50327)
数学方法(49718)
中国(31180)
(29938)
(29008)
(24499)
业经(24461)
(22760)
贸易(22751)
(22147)
地方(20297)
(20272)
农业(20147)
(17758)
财务(17681)
财务管理(17639)
(17588)
银行(17523)
理论(17456)
环境(17250)
技术(17073)
(17032)
企业财务(16741)
机构
大学(399491)
学院(394835)
(162895)
经济(159756)
管理(156293)
理学(136659)
研究(135633)
理学院(135170)
管理学(132677)
管理学院(131994)
中国(102222)
(85264)
科学(84757)
(71446)
(68040)
(67796)
研究所(62414)
业大(61990)
中心(61559)
财经(58606)
(55029)
农业(53867)
(53772)
北京(53644)
(50639)
经济学(50213)
师范(50040)
(49454)
经济学院(45482)
(44302)
基金
项目(279601)
科学(220165)
基金(205643)
研究(199477)
(181737)
国家(180317)
科学基金(154328)
社会(127010)
社会科(120539)
社会科学(120506)
基金项目(108082)
(106174)
自然(101935)
自然科(99635)
自然科学(99605)
自然科学基金(97840)
教育(91563)
(91090)
资助(86123)
编号(79247)
成果(63240)
重点(62967)
(62264)
(58879)
(57806)
科研(54284)
课题(54178)
创新(54067)
国家社会(53582)
教育部(53261)
期刊
(165670)
经济(165670)
研究(113114)
中国(72250)
学报(67181)
科学(60785)
(60023)
管理(55982)
(53038)
大学(50965)
学学(48012)
农业(42204)
教育(40167)
技术(34037)
(32159)
金融(32159)
财经(28357)
经济研究(28156)
业经(25678)
(24311)
(23016)
问题(21599)
图书(20686)
统计(19106)
技术经济(19056)
(18779)
科技(18581)
(18512)
理论(18449)
资源(17307)
共检索到566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晓璇  闫克远  李秀敏  
本文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数据,对中间品和最终品进口对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扩大了高技术劳动与资本和中、低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最终品进口缩小了中、低技术劳动与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中间品进口对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大于最终品进口对其的影响;中间品进口扩大了中国货物和服务行业中高技术劳动与资本和中、低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最终品进口缩小了中、低技术劳动与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中间品进口对服务行业的影响大于其对货物行业的影响,最终品进口对货物行业的影响大于其对服务行业的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庚华  吴云霞  
基于"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影响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进行了相应理论分析,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移动,将显著扩大中国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与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对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最大,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次之,中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最小;服务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对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庚华  吴云霞  
基于"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影响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进行了相应理论分析,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移动,将显著扩大中国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与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对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最大,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次之,中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最小;服务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对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显著大于货物行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云霞  蒋庚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云霞  马野驰  
文章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在相关理论框架下,实证研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中国行业内高、中和低技术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率扩大了全行业高技术劳动者与低技术劳动者就业差距,缩小了中技术劳动者与低技术劳动者就业差距。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率扩大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而后向参与率则缩小了就业差距。对于货物行业来说,呈现同样的影响效应。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率缩小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服务业后向参与率缩小了高、中、低劳动者就业差距。总之,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是由后向参与率对劳动者就业结构差距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沛  吴云霞  
本研究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从双边贸易总体、最终品和中间品贸易、不同行业贸易3个层面,对1995—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中两国所使用的国内生产要素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附加值贸易的角度来看,虽然中日两国在双边贸易中所使用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这4种国内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但中国对日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由资本和低技术劳动来完成的,日本对华出口主要是由资本和中技术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来完成的;日本对华出口所使用国内生产要素中高技术劳动占比相对中国对日出口所使用国内生产要素中高技术劳动占比要高,且这种情况在中日双边制造业贸易和最终品贸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说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长庚  张松彪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实证分析了行业垄断和企业劳动报酬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垄断行业企业不仅获得了高工资收入,而且获得了高福利。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企业劳动报酬差距、工资差距和福利差距分别达到12670元、8754元和3914元。在考虑了企业效率和特征等因素之后,由行业垄断导致的企业劳动报酬差距依然达到了7827元,相当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36.74%。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发现,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之间的企业劳动报酬差距、工资差距和福利差距中不合理部分的比重分别达到了27.00%、23.07%和40.41%。进一步按所有制和地区分组分解结果表明,国有垄断企业高劳动报酬...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刘珅  王悦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贸易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中间品进口结构如何影响最终品出口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解中国中间品和最终品进出口数据,对中间品贸易、最终品贸易两者间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在引力方程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中间品进口、最终品出口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在中国中间品贸易模式中,中间品中半成品进口和零配件进口主要拉动最终资本品出口,中间品中初级产品进口主要带动最终消费品出口,中国从出口劳动密集型最终消费品向出口高技术含量最终资本品转移。这说明中国正逐步以高附加值产品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以实现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玉  姜青克  
基于1995—2009年跨国制造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2SLS)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后向参与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整体上,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前向参与产生的促进作用略大;融入高收入发达经济体生产网络的生产率效应相对较大;相较于低生产率制造行业,高生产率制造行业通过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能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效应;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的生产率效应均能通过"技术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实现;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但不同经济体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存在差异,即高收入发达经济体通过前向参与促进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率提升,中低收入经济体则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艳乐  于江曼  向鹏飞  
采用CHIP数据库中2002年和2007年的城镇调查数据,利用截面Probit模型和Heckman两步法,基于产品的异质性,分别从中间品和最终品两个层面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两性就业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对两性就业都表现出显著的积极效应,并且二者对男性就业的影响大于女性。引入交互项的实证研究显示,贸易自由化通过不同的职业类别和技能水平对两性就业产生差异化影响,且影响更加集中于特定人群。此外,中间品贸易对两性就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开放型经济,深化产品内分工,扩大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从而带动就业。同时,要大力发展技能培训事业,提高女性劳动力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艳乐; 于江曼; 向鹏飞;  
采用CHIP数据库中2002年和2007年的城镇调查数据,利用截面Probit模型和Heckman两步法,基于产品的异质性,分别从中间品和最终品两个层面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两性就业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对两性就业都表现出显著的积极效应,并且二者对男性就业的影响大于女性。引入交互项的实证研究显示,贸易自由化通过不同的职业类别和技能水平对两性就业产生差异化影响,且影响更加集中于特定人群。此外,中间品贸易对两性就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开放型经济,深化产品内分工,扩大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从而带动就业。同时,要大力发展技能培训事业,提高女性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爱文  李唐  
价值链贸易强度拉大了中国资本和低技术劳动同高、中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的报酬差距;直接中间品贸易强度拉大了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同中、低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的报酬差距,间接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强度均拉大了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同中、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上的报酬差距,且直接中间品贸易强度对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要大于间接中间品贸易强度和最终品贸易强度对其的影响;价值链贸易强度对服务行业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要大于其对货物行业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中、低技术劳动力的再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财税制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初晓  李平  
将2004—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匹配,从行业异质性和进口来源国异质性两个方面系统探究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可显著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从行业异质性分析,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率方面,对第三产业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效率方面,且影响行业吸收能力的人力资本、绩效水平和规模水平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从来源国异质性分析,来自发达、自由度高、竞争力强、治理严格国家的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可通过激励效应和学习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初晓  李平  
将2004—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匹配,从行业异质性和进口来源国异质性两个方面系统探究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可显著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从行业异质性分析,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率方面,对第三产业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效率方面,且影响行业吸收能力的人力资本、绩效水平和规模水平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从来源国异质性分析,来自发达、自由度高、竞争力强、治理严格国家的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可通过激励效应和学习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对高技术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而言,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尚未跨过门槛,亟待提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童伟伟  
基于世界银行贸易协定数据库等数据来源,对中国FTA深度及其中间品进口效应的研究主要有三点结论:(1)中国的FTA深度具有显著区域特征:与南美等国的FTA深度较高,但可执行性较弱;与瑞士、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FTA虽然深度一般,但可执行性很强;(2)FTA深度对中国中间品进口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不论是否考虑可执行性以及采用何种类型的FTA深度,这一结论始终成立;(3)中国FTA深度主要通过促进进口数量增加和集约边际扩张,进而带动中间品进口增长,对扩展边际反而具有抑制效应。以上结论表明:中国有必要加快高水平自贸区的建设进程;在FTA谈判过程中应适度增强主动性,尽早确立中国FTA模板,并以此为基准推动FTA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