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7)
- 2023(12811)
- 2022(11108)
- 2021(10591)
- 2020(8817)
- 2019(20675)
- 2018(20346)
- 2017(39644)
- 2016(21107)
- 2015(23921)
- 2014(23721)
- 2013(23839)
- 2012(21842)
- 2011(19902)
- 2010(19607)
- 2009(17784)
- 2008(17153)
- 2007(14607)
- 2006(12703)
- 2005(11234)
- 学科
- 济(91654)
- 经济(91562)
- 管理(58177)
- 业(56933)
- 企(45456)
- 企业(45456)
- 方法(42120)
- 数学(36999)
- 数学方法(36687)
- 农(25923)
- 中国(25409)
- 贸(22458)
- 贸易(22450)
- 易(21982)
- 财(20237)
- 业经(19889)
- 地方(17866)
- 学(17615)
- 农业(15861)
- 制(15294)
- 技术(14122)
- 和(13792)
- 出(13766)
- 环境(13663)
- 产业(13321)
- 银(12831)
- 银行(12799)
- 理论(12764)
- 行(12294)
- 融(11972)
- 机构
- 大学(302292)
- 学院(299670)
- 济(130771)
- 经济(128428)
- 管理(122226)
- 理学(106609)
- 理学院(105507)
- 管理学(104025)
- 管理学院(103506)
- 研究(103504)
- 中国(77225)
- 京(64775)
- 科学(61670)
- 财(55109)
- 所(50842)
- 研究所(46650)
- 中心(45748)
- 农(45313)
- 财经(45249)
- 业大(43028)
- 经(41412)
- 北京(41408)
- 江(40542)
- 经济学(40424)
- 范(38560)
- 师范(38254)
- 院(37628)
- 经济学院(36651)
- 农业(35598)
- 财经大学(33842)
- 基金
- 项目(208944)
- 科学(165356)
- 研究(154650)
- 基金(153830)
- 家(133382)
- 国家(132358)
- 科学基金(113953)
- 社会(99395)
- 社会科(94452)
- 社会科学(94429)
- 基金项目(81653)
- 省(78496)
- 自然(72629)
- 自然科(70941)
- 自然科学(70926)
- 自然科学基金(69676)
- 教育(69094)
- 划(66395)
- 资助(63793)
- 编号(61688)
- 成果(49420)
- 部(47384)
- 重点(46205)
- 发(45372)
- 创(43550)
- 课题(41880)
- 国家社会(41578)
- 教育部(40901)
- 创新(40650)
- 人文(39872)
- 期刊
- 济(137661)
- 经济(137661)
- 研究(90936)
- 中国(52503)
- 学报(44310)
- 管理(44187)
- 科学(42729)
- 农(41198)
- 财(38626)
- 大学(33920)
- 学学(31780)
- 农业(29635)
- 教育(29336)
- 技术(24941)
- 经济研究(23636)
- 融(23302)
- 金融(23302)
- 业经(22348)
- 财经(21655)
- 问题(18689)
- 经(18618)
- 贸(17255)
- 业(16001)
- 图书(15537)
- 技术经济(15228)
- 理论(14830)
- 世界(14809)
- 科技(14478)
- 国际(14399)
- 现代(13482)
共检索到431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彬 桑百川
就全球来看,最终产品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在降低,而中间产品的作用在提升,并且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历程也证实了这一点。文章在说明中间产品出口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中间产品出口现状,并通过投入产出表和实证分析,具体量化说明中间品出口对国内产业的关联效应和附加值的提升作用弱,进而指出其对国内产业升级作用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间产品 出口现状 产业关联 产业升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菲
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产业升级效应具体包括学习效应和结构变动效应两个方面。本文首先利用出口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学习效应,除一般贸易方式部门具有绝对技术效率优势外,其余结构性部门和整个出口部门均属于低绝对技术效率生产部门,但高技术产品出口部门及其不同贸易方式的出口部门在推动三次产业发展中具有显著的学习效应。其次利用分解技术和VAR模型研究了结构变动效应,发现在长期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贸易方式结构变动有更显著的反应,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最后从制度建设、贸易方式、商品结构、贸易主体和产业集聚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迁影 刘志中
本文基于CEPII数据库测算了2000—2020年中国向贸易协定伙伴国出口的数字产品质量,同时利用TAPED数据库,实证考察了数字知识产权规则深化对中国数字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知识产权规则深化能够显著促进中国数字产品出口质量升级,数字知识产权规则深度水平越高,越能提升中国数字产品出口质量;数字知识产权规则深化不仅能够降低双边贸易成本,而且能够提升双边创新能力,进而通过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促进数字产品出口质量升级;数字知识产权规则深化对中国数字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因数字产品类型不同和国家收入水平不同而具有异质性;数字知识产权规则深化显著促进了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通信设备、电子元件和杂项电子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与高收入水平国家签署包含深度数字知识产权规则的贸易协定更能促进中国数字产品出口质量升级。本研究为制度型开放背景下,中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构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霞 金缀桥
在中国不断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基于创新和价格的质量竞争力效应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产品出口质量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CEPII中2002—2019年产品层面数据,实证检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可显著提升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质量,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市场创新能力、降低贸易成本而实现的,结果通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拓展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质量的正向促进作用因出口目的国收入水平和高技术产品的不同类别而存在差异,其中对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以及电器机械和机械制造类产品的出口质量提升作用显著。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春秋
近年来,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产品认证体系日臻完善。然而,我国中药类产品贸易出口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导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基于此,本文运用相关事实数据具体分析了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隆国强 张丽平 胡江云
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额为464.2亿美元,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已经达到60.3%。1993年-1999年间,外商投资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33.6%,远远高于同期内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年均12.5%的增长速度。在这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妍 赵帮宏
本文通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和制度质量的传导路径深入探讨农产品出口质量影响农业产业升级的理论机制,并运用2010—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直接效应中,农产品出口质量总体上能显著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中部地区的影响效果最明显。传导效应中,物质资本最能发挥有效传导,其在西部地区最有效;科学技术次之,其在中部地区最有效;最后是制度质量的传导,其在东部地区最有效;然而,人力资本并无显著传导性。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从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加快农业产业高级化进程、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及提供坚实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产品 出口质量 农业产业升级 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春晖 唐要家
产业技术模式影响发展中国家制造企业的创新来源及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升级路径。基于产业技术模式类型划分,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典型产品进行出口竞争力的测度表明,不同产业技术模式下的产品出口竞争力状况和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技术模式是造成不同产业国际竞争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基于不同的产业技术模式,来推进中国制造业升级。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技术模式 出口竞争力 升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鞠荣华 李小云
本文在计算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单价和农产品出口名义有效汇率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实证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情况。通过对平行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中国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较低,出口商看市定价,吸收了大部分的汇率变化;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不同,在国际市场上占较大份额的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较高,而份额较小的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较低。
关键词:
农产品出口价格 汇率传递 看市定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凤芹 刘蕊
本文在菲德尔(Feder)经典两部门模型的基础上,将其拓展为由工业非出口部门、工业中非高技术产品出口部门和工业中高技术产品出口部门组成的三部门模型,以中国2007—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对工业的外溢效应。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对工业非出口部门的存在外溢弱效应;在区域层面,高技术产品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高技术产品出口对工业非出口部门不存在外溢效应,在西部地区高技术产品出口对工业非出口部门存在外溢弱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树全 张秀霞
本文利用1989-2008共20年中国出口到美国农产品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来研究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研究发现这一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很短,HS10分位农产品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9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年,生存时间众数为1。同时分析了贸易持续时间和初始贸易量的相关性,并对各章进行归纳分类,研究它们的共性和区别。稳健性检验表明产品分类的不同层次对结果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生存分析 贸易关系 持续时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重力
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中国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而导致出口产品结构不够优化、竞争力不强已成为制约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瓶颈”。为了使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合理而有效地促进出口贸易增长,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必须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出发,对于传统出口产业,摆脱过分强调中国同其他国家经济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的比较优势指导思想,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对出口贸易结构采取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并举的方针,合理确定传统出口产业、出口支柱产业和战略性出口产业,并辅之以相应的政策工具,通过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
关键词:
出口结构 贸易增长 政策措施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谭宁 陈纯
本文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以不完全替代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2005~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数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贸易伙伴国国内生产总值构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模型。通过ADF单位根检验法对数据的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对2005~2012年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规避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不利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 持续升值 机电产品出口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祖军 张大红
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但也面临着日益恶化的国际经济环境、西方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等外部因素与产品知识含量不高、产业整体缺乏规模化经营、对行业的监管不力等内部条件的制约。基于面临的诸多挑战,应该从政府的政策支持、目标市场多元化、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知识含量、拓宽原材料获取途径等方面改善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环境。
关键词:
林产品 出口 贸易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艳
利用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农产品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研究了1999—2008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结构。研究发现,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深受日本农产品市场需求规模与结构的影响,中国出口农产品与日本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匹配性不足,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较弱。因此,中国应注重出口质量与竞争力的提升,提高出口产品的分散程度,保持出口持续增长。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农产品出口 贸易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