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3)
2023(14462)
2022(12649)
2021(12214)
2020(10303)
2019(24285)
2018(23990)
2017(45944)
2016(25080)
2015(28492)
2014(28339)
2013(28389)
2012(26461)
2011(23892)
2010(23690)
2009(21834)
2008(20958)
2007(17897)
2006(15892)
2005(13957)
作者
(72052)
(60387)
(59621)
(56845)
(38754)
(29016)
(27218)
(23650)
(23066)
(21461)
(20768)
(20430)
(19312)
(19132)
(18479)
(18461)
(17769)
(17726)
(17343)
(17112)
(14924)
(14873)
(14513)
(13605)
(13409)
(13403)
(13179)
(13162)
(12083)
(11918)
学科
(107850)
经济(107748)
管理(67807)
(63084)
(49842)
企业(49842)
方法(49366)
数学(43869)
数学方法(43290)
(29467)
中国(28743)
地方(25421)
(23457)
(22136)
业经(21268)
农业(20024)
(19198)
贸易(19186)
(18601)
环境(17490)
(16971)
(16737)
理论(15623)
技术(14531)
(13672)
(13576)
金融(13572)
(13487)
(13447)
银行(13412)
机构
大学(354944)
学院(351499)
(142934)
管理(140244)
经济(139914)
研究(123438)
理学(121726)
理学院(120290)
管理学(117998)
管理学院(117369)
中国(92520)
科学(77874)
(77691)
(62272)
(60907)
(59411)
研究所(57299)
中心(56298)
业大(54227)
(50481)
北京(49622)
财经(49615)
(48383)
师范(47994)
农业(46477)
(45310)
(44683)
经济学(42891)
(42753)
师范大学(39137)
基金
项目(246668)
科学(193744)
基金(179573)
研究(178730)
(157342)
国家(156115)
科学基金(133346)
社会(112363)
社会科(106398)
社会科学(106363)
基金项目(95610)
(94927)
自然(87745)
自然科(85620)
自然科学(85600)
自然科学基金(83996)
教育(81375)
(80444)
资助(74880)
编号(72453)
成果(58439)
重点(55129)
(54954)
(53101)
(50203)
课题(49824)
科研(47012)
创新(46922)
教育部(46693)
国家社会(46235)
期刊
(154193)
经济(154193)
研究(102159)
中国(70872)
学报(56944)
(53812)
科学(53619)
管理(49271)
(43280)
大学(42192)
学学(39322)
农业(37913)
教育(37773)
技术(30251)
(27052)
金融(27052)
经济研究(24105)
业经(24057)
财经(23132)
图书(21448)
问题(20726)
资源(20712)
(20554)
(19737)
技术经济(17314)
科技(17003)
理论(16447)
统计(16110)
(15958)
(15815)
共检索到516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健  濮励杰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特点,评判出滁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水平指数,揭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提出对策。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线性加权函数进行综合测算。研究结论:安徽省滁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水平指数为63.16%,处于可持续利用发展阶段,针对主要的障碍因素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艳  刘传龙  
城市边缘区处于城乡之间,区域内的廊道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并能够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景观空间。基于这个主题,以滁州市城市边缘区为例,分析了廊道的形态,探讨了廊道的网络结构,阐述了廊道的形成因素,指出了廊道连通作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廊道的三种规划与发展模式:绿色生态模式、多节点沿轴线分布模式和有机生长模式。欲使城市边缘区廊道成为连接城市建成区与乡村的桥梁,让城市融入广阔的乡村自然环境之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武  韩喜秋  朱国美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花生新品种的采用现状以及影响农户花生新品种采用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花生新品种的采用率较低,许多农户仍在种植延用了几十年的老品种。Probit模型分析表明,家庭人均收入、花生种植面积在全部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示范户身份以及打工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对花生新品种的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耕地面积和块均耕地面积对花生新品种的采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年龄对花生新品种的采用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尚林  刘兵  
本文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背景,对安徽对接“长三角”,实施“东向战略”过程中滁州市的发展思路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分析了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段智红  
由于受生产资质、技术条件、资金状况的制约,全国的汽车生产厂家为数不多,而各地的汽车经销商却发展迅猛。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2003年底经营汽贸行业的纳税人只有57家,2006年7月底已发展到121家。与火爆的市场销售相比,汽贸行业实现的税款却很不相称。2006年1~7月,汽贸行业的营业额为3.53亿元,占整个批发和零售业营业额的6.4%,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松坚  何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志刚  黄贤金  
在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 ,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 4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域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共选择了 2 5个参评因子。然后对江阴市 1991年、1994年和 1997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江阴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也日益增强 ,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但是 ,1997年与 1991年相比 ,资源、环境两要素的可持续性分别下降了10 35%和 12 2 3 % ,若不加以重视 ,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导致江阴市土地资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小兵  朱大奎  葛晨东  邹欣庆  刘青松  魏永军  
本文以江苏吴县市为例 ,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 ,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实现耕地动态平衡、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易  李嘉莉  刘志颐  
在新形势下大力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农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对中部地区安徽省农业"走出去"相关情况的实地调研,归纳提炼了中部地区农业"走出去"的特点,以及境外资源开发类、农产品出口类、过剩产能转移类等不同类型企业"走出去"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为推动基于区域差异特征的国家农业一盘棋"走出去"提供启示和政策建议,对于拓展中国农业发展空间,营造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崔登攀  陈红霞  
集约利用土地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我国中部有色金属城市安徽省铜陵市为例,根据铜陵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结合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特点以及资源开发状况,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采取综合评价法对铜陵市2002-2006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得出2002-2006年铜陵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由极不集约向集约转变的发展过程,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城市发展条件的差异和城市发展动力因素的不同是其内在的主要动因,因此应及时采取对策尽快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胜利  岳燕珍  
文章从大农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论述了区域土地资源分等评价的方法和步骤。以安徽省为例,选择9 个评价因素,在GIS 支持下,用限制因素指数和模型进行土地分等评价,从而对研究方法作了具体的阐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纪建悦  刘艳青  刘宝生  
文章在已建的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中部地区安徽省为例,结合其实际情况,对原有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并以安徽省1997年~200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评价体系,为其他省份制定吸引科技人才政策提供了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淑豪  黄贤金  谭仲春  
在科学确定大城市市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区域差异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聚类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南京市郊区和郊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区,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区土地利用特征,提出了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