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9)
- 2023(14659)
- 2022(12210)
- 2021(11485)
- 2020(9688)
- 2019(22201)
- 2018(21951)
- 2017(42668)
- 2016(22916)
- 2015(25983)
- 2014(25680)
- 2013(26001)
- 2012(24370)
- 2011(21986)
- 2010(22608)
- 2009(21885)
- 2008(22049)
- 2007(20021)
- 2006(18153)
- 2005(17183)
- 学科
- 济(105078)
- 经济(104913)
- 业(89241)
- 管理(81412)
- 企(79331)
- 企业(79331)
- 方法(44289)
- 数学(35182)
- 数学方法(34882)
- 财(34151)
- 农(31371)
- 中国(31233)
- 业经(30395)
- 制(27189)
- 贸(23176)
- 贸易(23160)
- 易(22633)
- 务(22527)
- 财务(22495)
- 财务管理(22460)
- 企业财务(21263)
- 农业(20853)
- 银(19774)
- 银行(19752)
- 融(19140)
- 金融(19137)
- 体(19125)
- 行(19100)
- 技术(18866)
- 策(18013)
- 机构
- 大学(345299)
- 学院(342769)
- 济(158370)
- 经济(155608)
- 管理(132943)
- 研究(119848)
- 理学(112385)
- 理学院(111221)
- 管理学(109870)
- 管理学院(109210)
- 中国(99081)
- 财(79315)
- 京(73908)
- 科学(64277)
- 财经(61532)
- 所(60228)
- 经(55957)
- 研究所(53315)
- 中心(52856)
- 江(52197)
- 农(51896)
- 经济学(50135)
- 北京(48088)
- 财经大学(45634)
- 经济学院(45112)
- 业大(42514)
- 院(42466)
- 范(41757)
- 师范(41438)
- 州(40690)
- 基金
- 项目(207879)
- 科学(166636)
- 研究(157266)
- 基金(155677)
- 家(133547)
- 国家(132437)
- 科学基金(114240)
- 社会(104549)
- 社会科(99262)
- 社会科学(99239)
- 基金项目(80604)
- 省(76041)
- 教育(71257)
- 自然(69990)
- 自然科(68411)
- 自然科学(68390)
- 自然科学基金(67289)
- 划(64827)
- 资助(64271)
- 编号(61564)
- 成果(52428)
- 部(49382)
- 重点(46667)
- 创(45583)
- 发(44805)
- 国家社会(44633)
- 制(44445)
- 教育部(43285)
- 课题(42751)
- 创新(41950)
- 期刊
- 济(184080)
- 经济(184080)
- 研究(114949)
- 中国(71155)
- 财(63886)
- 管理(56545)
- 农(49058)
- 科学(45899)
- 学报(44499)
- 融(41631)
- 金融(41631)
- 大学(35894)
- 学学(33515)
- 农业(33271)
- 教育(32517)
- 财经(32436)
- 经济研究(30305)
- 技术(29309)
- 业经(28465)
- 经(28035)
- 问题(24735)
- 贸(24451)
- 国际(22954)
- 世界(20385)
- 业(20165)
- 技术经济(19220)
- 现代(16916)
- 理论(16323)
- 商业(16120)
- 统计(15606)
共检索到548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景云 夏晓雅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的顶层设计,为高端装备"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许多大型制造业公司借此机会进军国际市场。但面对不同国别市场,公司需要应对不同的经济、政治、人文环境等问题。通过研究中国中车在印度、马来西亚、南非三个"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化实践,对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运营提出如下建议:国内外两个市场共同发力,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开展有效的公共关系,融入当地社会;因地制宜,推进本土化战略;建立自身优势,创造共享价值体系;布局国际化运营网络,结成"命运共同体"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瑞瑞 刘永旺 古丽娜尔·玉素甫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增长。文章基于2003—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面板数据,通过OLS、SLM、SEM回归方法论证了我国对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空间效应。以东道国市场潜力及制造业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以制造业OFDI为被解释变量的空间计量模型。结果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潜力影响显著;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存在多重效应,包括空间集聚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第三国效应;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空间效应主要表现为空间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对制造业OFDI有显著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德成 方璘 宋志龙
文章首先利用DSBM模型对2009—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21个制造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制造业整体还未出现产能过剩情况,但是产能利用率在逐年下降,有出现产能过剩的趋势,部分细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情况。东部地区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最高,有产能不足的情况出现;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能够提高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对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3)投资比重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劳动投入和外资占比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研发投入比重和国有占比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琦
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通过原产国形象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发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改变我国制造业低价廉质的刻板印象,实现我国制造产品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品牌影响力。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来实现我国制造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建议,从而使我国更快、更好地由"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惠 麦力开·色力木
本文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研发强度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异质性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提升大规模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国际化程度,且对中小规模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相对于内向型城市节点,"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外向型节点城市企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国际化范围的扩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彭蕙 亢升
合作动机、合作领域与合作共赢产生谐振,才是国家间长期合作的持久动力。随着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别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议题,制造业共赢合作是关键选项之一。在国际制造业竞争的"畋猎场"中,中国的制造业拥有独特优势,也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印度新政府完成了发展制造业的顶层设计,却难掩其短板,特别是随着印度莫迪政府"印度制造"宏伟蓝图的提出,长期以服务业为其经济"发动机"的印度,开始了振兴制造业之路,并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尽快提升制造业能力和打造"印度制造"国际品牌。缘于此,以"中国制造"誉满世界并提出制造业升级新方略的中国,与作为"一带"和"一路"同时覆盖并欲提升制造业能力的关键国家印度,藉"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展开制造业合作成为可能。在欧美世界"逆全球化"运动再次勃兴之际,中印政府若能策略性地避开掣肘因素并展开务实合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下实现制造业共赢合作,将裨益于思考中印产能优化合作、经济发展形成共振和经济关系良性互动的路径,共筑中印增信释疑与长久和平的经济基础,为发展中国家的共赢合作积累经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彭蕙 亢升
合作动机、合作领域与合作共赢产生谐振,才是国家间长期合作的持久动力。随着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别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议题,制造业共赢合作是关键选项之一。在国际制造业竞争的"畋猎场"中,中国的制造业拥有独特优势,也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印度新政府完成了发展制造业的顶层设计,却难掩其短板,特别是随着印度莫迪政府"印度制造"宏伟蓝图的提出,长期以服务业为其经济"发动机"的印度,开始了振兴制造业之路,并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尽快提升制造业能力和打造"印度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孟祺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形式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但面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局面,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需要构建新型全球价值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此提供了机遇。本文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竞争力指标,计算了"一带一路"分区域的制造业竞争力状况,发现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构建全球价值链,区域内部分国家迫切需要制造业合作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区域内国家制造业可以合作构造全球价值链以打造命运共同体。构建"一带一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需要优化制造业贸易结构以促进贸易平衡,扩大制造业产能合作以推动共同发展,根据不同国家要素禀赋特征差异化进行制造业产业合作等。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构建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慧 张潇叶 周晓宇 Tufail Hussain
文章基于ADB-MRIO数据库2010—2020年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一带一路”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通过QAP二次指派程序法重点分析其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呈现“多核心”格局和“多圈层”特点,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经济、技术、文化、组织与产业结构邻近性是影响贸易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地理距离、共同语言、制度距离、关税壁垒发挥在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多维邻近性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各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畔 刘林
文章运用面板VAR模型,研究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高端制造业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支出与投资自由度对高端制造业贸易有显著的正影响;货币自由度和商业自由度能够促进高端制造业贸易但具有滞后效应;财政自由度对高端制造业贸易有较强的解释作用,且所得结果基本与预期相符。文章提出,进出口贸易对外合作要注重对方的制度环境,加快贸易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加紧对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贸易壁垒协商谈判等促进我国高端制造业贸易的相关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华欣 盛红艳
本文以东道国的视角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潜力越大、基础设施情况越好、自然资源禀赋越丰裕,中国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模式;而"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水平越高,中国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模式。政府应提高海外投资信息服务水平,为企业深入了解东道国环境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模式提供便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艳红
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主要是民营中小型企业参与其中,多以欧美发达国家为目的地,且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我国国际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空间、给国内过剩产能转移提供了新去向,也给制造业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提供了机会。应综合借鉴以市场为导向的美国模式和以成本为导向的日本模式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海外转移模式、制定完善的制造业海外转移政策体系、加快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重视制造业海外转移软实力建设,不断促进我国制造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转移,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服务。
关键词:
制造业 海外转移 “一带一路” 借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苏杭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目标是在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前提下全面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在这一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内部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有望转化成为我国制造业海外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我国已成为资本输出大国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将成为我国加速经济空间格局优化、提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欧阳艳
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发展战略,其宗旨是谋求沿线各国和地区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中资本密集型细分行业转移,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自身价值增值。以产出投入占比筛选细分行业,基于"微笑曲线"四要素理论阐述中国制造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增值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产出投入占比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偏低、参与度较高、显优排名逐年上升;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间差异性较大,发展电子、光学等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是提高增值能力的根本;应加大自有资金投入力度,结合技术商业化、利用风险资本投入巩固先进技术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并强化微笑曲线中高利润点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的价值增值能力,同时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通过掌控增值环节形成比较优势,进而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蔡玲 袁春晓
2013年中国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制造业出口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约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五分之一。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强国的新思路下,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撬动作用,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提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