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3)
- 2023(14825)
- 2022(12768)
- 2021(12206)
- 2020(10274)
- 2019(23649)
- 2018(23393)
- 2017(44964)
- 2016(24185)
- 2015(27305)
- 2014(26550)
- 2013(26447)
- 2012(24306)
- 2011(21957)
- 2010(21778)
- 2009(20023)
- 2008(19512)
- 2007(16924)
- 2006(14859)
- 2005(13107)
- 学科
- 济(100234)
- 经济(100132)
- 业(77275)
- 管理(76415)
- 企(67444)
- 企业(67444)
- 方法(45674)
- 数学(39422)
- 数学方法(39075)
- 中国(28163)
- 财(27485)
- 农(24719)
- 业经(23585)
- 技术(21180)
- 地方(19137)
- 制(19005)
- 贸(18992)
- 贸易(18978)
- 务(18599)
- 财务(18538)
- 学(18535)
- 财务管理(18511)
- 易(18509)
- 企业财务(17683)
- 农业(16428)
- 和(15663)
- 理论(15514)
- 银(15218)
- 银行(15182)
- 环境(14821)
- 机构
- 大学(339896)
- 学院(337273)
- 济(144151)
- 经济(141473)
- 管理(139702)
- 理学(121613)
- 理学院(120369)
- 管理学(118744)
- 管理学院(118124)
- 研究(112415)
- 中国(85641)
- 京(72536)
- 科学(66252)
- 财(64130)
- 所(54717)
- 财经(51837)
- 中心(50201)
- 研究所(49840)
- 经(47366)
- 农(46878)
- 江(46841)
- 业大(46456)
- 北京(46342)
- 经济学(43787)
- 范(42821)
- 师范(42494)
- 院(40819)
- 经济学院(39568)
- 财经大学(38769)
- 州(38293)
- 基金
- 项目(231154)
- 科学(184061)
- 研究(172434)
- 基金(169985)
- 家(146666)
- 国家(145486)
- 科学基金(126612)
- 社会(111215)
- 社会科(105634)
- 社会科学(105611)
- 基金项目(90617)
- 省(88298)
- 自然(80572)
- 自然科(78763)
- 自然科学(78747)
- 教育(78096)
- 自然科学基金(77407)
- 划(73979)
- 资助(69372)
- 编号(68805)
- 成果(55669)
- 部(52098)
- 创(51976)
- 重点(51057)
- 发(49455)
- 创新(47842)
- 课题(47040)
- 国家社会(46212)
- 教育部(45474)
- 人文(44475)
- 期刊
- 济(153294)
- 经济(153294)
- 研究(101882)
- 中国(63317)
- 管理(53534)
- 财(49266)
- 学报(47597)
- 科学(46709)
- 农(41796)
- 大学(36921)
- 教育(36371)
- 学学(34583)
- 农业(29709)
- 融(28900)
- 金融(28900)
- 技术(28828)
- 经济研究(25712)
- 财经(25318)
- 业经(24440)
- 经(21733)
- 问题(19784)
- 技术经济(17676)
- 科技(17648)
- 业(17137)
- 图书(16763)
- 贸(16450)
- 理论(15952)
- 现代(15435)
- 世界(15177)
- 商业(14747)
共检索到491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国庆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而产业创新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的系统集成,是国家竞争力的基本决定因素。本文构建了包括创新外溢效应、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产业效应等变量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2006、2007、2008年的创新活动调查分析,检验了创新绩效与上述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绩效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创新环境与行业背景如政府支持力度和创新机遇等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甚至呈负相关,与外溢效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公司年龄、公司Q值也呈现负相关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玉娇 覃巍
企业生态网络包含规模、集中度、反馈机制、企业家精神、行业环境、企业内部六大层面。本文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158组抽样数据进行实证,发现不同行业的企业生态网络存在差异,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与政府、金融市场的联系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产学研平台、资源整合能力、研发投入、组织间反馈等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但不显著;与大客户关系的集中程度与创新绩效呈显著倒"U"关系;市场地位负向影响创新绩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玉娇 覃巍
企业生态网络包含规模、集中度、反馈机制、企业家精神、行业环境、企业内部六大层面。本文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158组抽样数据进行实证,发现不同行业的企业生态网络存在差异,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与政府、金融市场的联系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产学研平台、资源整合能力、研发投入、组织间反馈等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但不显著;与大客户关系的集中程度与创新绩效呈显著倒"U"关系;市场地位负向影响创新绩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宝杰
以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作为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大于非高技术企业,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大于非国有企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皇甫玉婷 刘澄 王未卿
通过建立风险投资筛选的Probit模型,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筛选效应,并建立混合效应模型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增值效应,区分了IPO前后增值效应的差异。结果发现,风险投资具有投前筛选效应,而且对传统行业的筛选效应更为明显,政府背景风险投资机构更倾向于高科技企业投资;而风险投资增值效应在IPO后及传统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这说明IPO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尤其是创新能力低的传统行业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并实现增值。
关键词:
风险投资 企业创新 筛选效应 增值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德伟
本文以连续三年披露研发支出的7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股权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所有权性质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影响,民营产权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但民营产权弱化了这种激励效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不具有统计上的相关性;外资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终极所有权 股权结构 技术创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康俊
选择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本公司2010—2013年的财务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其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公司资金来源中资产负债率最大,其次是股权融资率,内源融资率最小;资产负债率和经营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流动负债率、公司规模、内源融资率和经营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股权融资率和经营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绩效。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结构 经营绩效 资产负债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萱 罗飞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和薪酬激励理论,采用聚类分析法和FGLS,以2009-2014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中小企业高管团体特征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高管货币薪酬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特征影响企业创新行为,高管货币薪酬在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中具有正加强效应,即高管货币薪酬在企业创新行为中发挥重要的激励促进作用,能调节高管团队特征在企业创新行为中的影响。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管理者异质性和高层梯队理论,为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有助于政府部门全面掌握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中小板上市公司创新行为提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之明 汪晨菊 张琦
从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角度出发,利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在2004—2014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建模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瓶颈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国中小上市公司的投资与其内部现金流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中小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现象,且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融资瓶颈约束缓释效果越强,即减缓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之明 汪晨菊 张琦
从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角度出发,利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在2004—2014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建模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瓶颈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国中小上市公司的投资与其内部现金流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中小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现象,且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融资瓶颈约束缓释效果越强,即减缓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之明 汪晨菊 张琦
从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角度出发,利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在2004—2014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建模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瓶颈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国中小上市公司的投资与其内部现金流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中小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现象,且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融资瓶颈约束缓释效果越强,即减缓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单春霞 仲伟周 张林鑫
选择2013-2015年深市中小板的58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并研究企业成长性、员工受教育程度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企业成长性、员工受教育程度对企业绩效都存在正向影响,且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着滞后效应,即滞后二期的影响大于滞后一期的影响;企业成长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员工受教育程度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不存在调节作用。中小企业应加强与研发机构和高校等的合作,提高人员技术创新的效率,注重企业自身的成长性;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单春霞 仲伟周 张林鑫
选择2013-2015年深市中小板的58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并研究企业成长性、员工受教育程度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企业成长性、员工受教育程度对企业绩效都存在正向影响,且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着滞后效应,即滞后二期的影响大于滞后一期的影响;企业成长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员工受教育程度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不存在调节作用。中小企业应加强与研发机构和高校等的合作,提高人员技术创新的效率,注重企业自身的成长性;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中小企业创新研发基金,减免创新产出的税费等措施,提高中小企业的绩效。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根福 张玉超 温军
本文对局部变权法进行了改良,并利用改良后的局部变权法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指标评价体系,对我国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最优,中小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次之,主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差。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开启有利于为技术创新能力较好的中小企业募集资金,促进其技术创新,从而推动我国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齐芬霞 赵秀清
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2013年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租赁的财务效应。研究发现: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来看,融资租赁具有节税融资、提高短期偿债能力和改善筹资现金流的财务效应,没有发现融资租赁具有降低用资成本的作用,但这也从另一角度验证了租赁和借债之间的互补性关系。
关键词:
中小板上市公司 融资租赁 财务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