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515)
- 2023(21713)
- 2022(18176)
- 2021(17032)
- 2020(14222)
- 2019(32220)
- 2018(31515)
- 2017(59769)
- 2016(32655)
- 2015(36512)
- 2014(35906)
- 2013(35488)
- 2012(32479)
- 2011(29355)
- 2010(29309)
- 2009(27471)
- 2008(27220)
- 2007(24272)
- 2006(21544)
- 2005(19460)
- 学科
- 济(130462)
- 经济(130283)
- 业(110187)
- 管理(105776)
- 企(96378)
- 企业(96378)
- 方法(56530)
- 数学(45983)
- 数学方法(45498)
- 农(41176)
- 财(39548)
- 业经(37588)
- 中国(36806)
- 制(29834)
- 农业(27201)
- 务(26524)
- 财务(26451)
- 财务管理(26413)
- 贸(25891)
- 贸易(25874)
- 学(25749)
- 易(25214)
- 企业财务(25058)
- 技术(24439)
- 理论(23569)
- 地方(23311)
- 和(22343)
- 银(21609)
- 银行(21532)
- 体(21236)
- 机构
- 学院(466572)
- 大学(464923)
- 济(189582)
- 经济(185723)
- 管理(181122)
- 研究(158344)
- 理学(155779)
- 理学院(154054)
- 管理学(151573)
- 管理学院(150714)
- 中国(121789)
- 京(99992)
- 科学(97634)
- 财(88779)
- 农(83877)
- 所(80233)
- 研究所(72744)
- 业大(72458)
- 中心(71149)
- 财经(70170)
- 江(69672)
- 农业(66108)
- 经(63913)
- 北京(63295)
- 范(58709)
- 师范(58028)
- 院(57078)
- 经济学(56957)
- 州(55420)
- 财经大学(51915)
- 基金
- 项目(312107)
- 科学(244899)
- 研究(226536)
- 基金(226040)
- 家(198841)
- 国家(197146)
- 科学基金(168383)
- 社会(143378)
- 社会科(135900)
- 社会科学(135864)
- 省(121952)
- 基金项目(119256)
- 自然(109383)
- 自然科(106843)
- 自然科学(106811)
- 自然科学基金(104949)
- 教育(103498)
- 划(102457)
- 资助(92452)
- 编号(90780)
- 成果(73674)
- 重点(70401)
- 部(68470)
- 创(67810)
- 发(66716)
- 课题(63317)
- 创新(62831)
- 国家社会(59390)
- 科研(59329)
- 教育部(58423)
- 期刊
- 济(213239)
- 经济(213239)
- 研究(138625)
- 中国(94347)
- 农(77926)
- 学报(77416)
- 管理(72005)
- 财(70890)
- 科学(70001)
- 大学(58707)
- 学学(55536)
- 农业(53447)
- 教育(51009)
- 融(42025)
- 金融(42025)
- 技术(41363)
- 业经(36076)
- 财经(35280)
- 经济研究(34152)
- 业(30503)
- 经(30401)
- 问题(27609)
- 技术经济(23682)
- 科技(23612)
- 版(23031)
- 贸(22593)
- 现代(21558)
- 世界(21069)
- 图书(20771)
- 理论(20752)
共检索到699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雪艳 岑雅婷 徐振琳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内部与外部因素制约下,中小制造企业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短板。根据设计驱动创新理论,将技术、市场需求和产品语意3个方面有机整合,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情景下,通过对其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基于设计驱动型创新视角,以实地调研、网络搜集、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方法探讨在设计创新整合过程中,企业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和产品语意设计能力三大影响因素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三大影响因素中的子变量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制造企业在工业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内外兼修、深度融合三大原则,并为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路径设计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雪艳 岑雅婷 徐振琳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内部与外部因素制约下,中小制造企业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短板。根据设计驱动创新理论,将技术、市场需求和产品语意3个方面有机整合,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情景下,通过对其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基于设计驱动型创新视角,以实地调研、网络搜集、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方法探讨在设计创新整合过程中,企业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和产品语意设计能力三大影响因素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三大影响因素中的子变量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制造企业在工业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内外兼修、深度融合三大原则,并为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路径设计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锁箭 李先军 毛剑梅
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创新理论和转型发展理论,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创新和转型的经验,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理论逻辑及路径设计。我国中小企业可选择在资源配置、战略选择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调整,借以实现自身在增长方式、发展战略和目标市场等方面的转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成刚 石春生 孙红烈
随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HEM)的发展,针对HEM企业组织创新课题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总结相关研究,建立针对HEM企业的组织创新测度指标体系,并且利用模糊综合测度数学模型分析HEM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因素;通过模型数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中国HEM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组织结构亟需优化、组织资源配置需进一步合理规划、专业性人才资源匮乏等。受中国经济良好发展势头影响,中国HEM企业在组织的外部环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牟彤华 杜放 倪赤丹
本文以中小采矿设备制造企业为目标,研究企业创新路径优化选择的方法,提出了通过创新要素组合,构建和拓展中小企业创新路径的模式和实施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该模式的应用流程和方法,为中小企业创新路径的设计和创新模式的拓展与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玲玲 张悦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目前全球制造业进入新一轮技术升级周期,创新促进制造业重新洗牌。然而,制造企业在创新质量的提升方面仍然面临极大挑战。本文基于TOE框架构建了驱动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多因素模型,并应用fsQCA方法对收集到的382家制造企业进行了组态路径的分析。结果表明:单个因素并不足以构成驱动制造企业达到高水平创新质量的必要条件;驱动制造企业实现高水平创新质量的组态路径有3条,即数字技术驱动下的组织韧性和IP管理路径、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政府主导型路径及产业链整合能力驱动下的组织韧性和IP管理路径。造成低水平创新质量的组态结果有2条,与实现高水平创新质量的组态结果是不对称的;在一定的情境下,前因条件之间存在相应的替代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制造企业实现高水平创新质量背后的复杂成因,以期为制造企业根植于自身情景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创新质量提升路径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楼旭明 徐聪聪
以2013—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交叉效率模型对样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次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及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之间技术创新效率差距较大且整体效率偏低,年平均效率集中在0.35~0.4之间,但随着时间推移,整体呈上升趋势;甄别影响因素发现,企业偿还能力、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营运能力、企业规模和智能制造领域核心产业的市场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其中企业运营能力影响显著,而企业规模影响较小。最后就提高我国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出3点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忠 邓郁南 谢卫红
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以45家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企业技术、组织以及环境对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资源、高管技术背景、人才基础、市场竞争、政府支持等因素并不是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必要条件,单个因素无法有效促进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2)形成制造业数字化创新共有5条路径,被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技术-环境协同型、技术-组织协同型、技术-组织-环境协同型;(3)工业互联网应用和人才基础对于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具有普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背后多重因素的协同作用机制,为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葛红岩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企业文化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与AMOS软件对模型与假设进行了检验,找出了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路径。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显著正向驱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相比较,企业的精神文化对技术创新的驱动效果最大,并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现状,建议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抓手与核心,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辅助,配合以制度文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正向驱动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郑江淮
本文在大量调查问卷基础上,以江苏省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行为方式层面考察了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品牌、企业家背景、人力资本、行业与地区相关因素,企业规模与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而且存在"门槛效应"。集聚效应在现阶段对企业的创新活动非但没有产生促进作用,相反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出口因素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形成了复杂影响效应,表现在创新活动随着出口比例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呈现出"俘获"效应。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企业产品更新与升级换代进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行为模式,验证了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行为特征差异与特有的人力资本竞争机制,以及它们对企业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文营 吕艳红 李成
介绍了工业设计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低碳生活的概念,通过分析影响产品设计的因素,探讨在低碳生活时代背景下设计师如何依靠产品设计手段来改变人类生活习惯和方式,并具体提出实现这一目的的策略,达到减少人类日常生活的浪费、降低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关键词:
低碳生活 产品 设计 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莹莹 綦良群 徐晓微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是快速有效的途径。为了探究影响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深度访谈,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研究框架,提炼影响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六个主范畴:低碳技术创新采纳收益、流行性规范压力、制造企业间相互作用、政府规制、中介机构参与行为和低碳技术创新采纳障碍,并对核心范畴与主范畴间的关系、主范畴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阐释,最后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为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决策及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建中 曲小瑜
通过深度访谈,应用质化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探究驱动装备制造企业实施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深层次因素。结果发现,创新意愿、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这4个主范畴对环境技术创新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创新意愿是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直接驱动因素,创新态度和主观规范通过影响创新意愿间接驱动环境技术创新行为,是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间接驱动因素,知觉行为控制既可以直接影响环境技术创新行为,也可以通过创新意愿间接影响环境技术创新行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由14个副范畴、4个主范畴(创新意愿、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1个核心范畴(装备制造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构成的驱动因素模型,开发相应的测量量表,并使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维双 魏冬冬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小民营制造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辽宁省中小民营制造企业尽管数量很多,但存活率低。除了外部宏观环境对于其有一定的忽略与限制之外,同时很多中小民营制造企业对于自身的技术创新现状认识也不清,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进行技术创新能力低。文章针对辽宁中小民营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分析并指出了辽宁省中小民营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探索促进辽宁省中小民营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 制造业 技术创新 对策研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若辉 关惠元
中小型制造企业有别于大型企业,其生态化发展的道路也有所差异。相较于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具有成本投入低、周期短等特点,更适合经营灵活、资本和研发能力有限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生态化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设计创新出发,以中小型制造企业为对象,梳理了当前企业生态设计创新的理念规划和实践方法,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分析了Norman提出的"本能—行为—反思"3个设计层面的内涵和表征,寻求一条"物—人—社会"逐步深化的设计创新维度,进而构建了系统化的企业生态设计理论框架,并对每一种维度下可行的具体设计创新方法进行了论述,为中小型制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