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68)
- 2023(15087)
- 2022(12554)
- 2021(11635)
- 2020(9327)
- 2019(21256)
- 2018(20564)
- 2017(38255)
- 2016(20828)
- 2015(23181)
- 2014(22630)
- 2013(22498)
- 2012(21380)
- 2011(19646)
- 2010(19457)
- 2009(17444)
- 2008(17002)
- 2007(14696)
- 2006(13328)
- 2005(12032)
- 学科
- 济(94253)
- 经济(94171)
- 管理(50521)
- 业(49202)
- 企(34633)
- 企业(34633)
- 方法(33433)
- 中国(30905)
- 数学(30015)
- 数学方法(29809)
- 地方(29431)
- 农(28144)
- 业经(20244)
- 贸(19763)
- 贸易(19746)
- 农业(19519)
- 易(19130)
- 学(18716)
- 财(18634)
- 环境(16400)
- 地方经济(15695)
- 制(15641)
- 融(15112)
- 金融(15110)
- 银(14698)
- 银行(14645)
- 发(14624)
- 行(14239)
- 技术(13419)
- 和(12404)
- 机构
- 学院(293620)
- 大学(293183)
- 济(127079)
- 经济(124778)
- 研究(114270)
- 管理(105577)
- 理学(90593)
- 理学院(89343)
- 管理学(87937)
- 管理学院(87382)
- 中国(85786)
- 科学(71337)
- 京(64197)
- 所(59210)
- 农(58589)
- 研究所(54347)
- 财(53729)
- 中心(50674)
- 江(47571)
- 业大(46994)
- 农业(46271)
- 财经(42590)
- 范(41932)
- 师范(41398)
- 院(41248)
- 北京(40272)
- 经济学(39808)
- 经(38909)
- 经济学院(36000)
- 科学院(35895)
- 基金
- 项目(202598)
- 科学(159355)
- 基金(146857)
- 研究(144439)
- 家(131295)
- 国家(130183)
- 科学基金(109380)
- 社会(94337)
- 社会科(89391)
- 社会科学(89368)
- 省(79340)
- 基金项目(78003)
- 自然(69853)
- 自然科(68175)
- 自然科学(68153)
- 划(67409)
- 自然科学基金(66931)
- 教育(64418)
- 资助(58673)
- 编号(55922)
- 发(50112)
- 重点(47191)
- 部(44423)
- 成果(44267)
- 创(42318)
- 课题(40619)
- 国家社会(40087)
- 创新(39778)
- 发展(39724)
- 展(39133)
- 期刊
- 济(143329)
- 经济(143329)
- 研究(89698)
- 中国(64555)
- 农(53400)
- 学报(52048)
- 科学(47780)
- 大学(38538)
- 财(38235)
- 管理(37940)
- 农业(37145)
- 学学(36382)
- 教育(31483)
- 融(29083)
- 金融(29083)
- 经济研究(24426)
- 业经(23906)
- 技术(23185)
- 财经(20931)
- 业(20647)
- 问题(19368)
- 经(18211)
- 资源(17470)
- 贸(16967)
- 世界(15626)
- 国际(15339)
- 科技(14522)
- 版(14358)
- 技术经济(13826)
- 图书(13473)
共检索到452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占风,瞿凌云
本文主要采用经济计量模型、因子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以湖北、浙江、上海为代表,对中、东部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区域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由此对中部崛起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强调能够自觉利用区域差距而不可以完全消除区域差距对于东部地区通过发挥先发优势和中部地区通过发挥后发优势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耿虹 李彦群 范在予
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乡村旅游经济的重要业态,我国农家乐表现出显著的东、中、西区域非均衡发展差异格局。以浙江、湖北、四川3省为研究样本,基于网络数据平台爬取农家乐空间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综合比较农家乐地域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3省农家乐均呈凝聚型空间分布状态,但空间集聚格局与均衡指数具有显著的省际差异;其中浙江省农家乐呈网络状均衡集聚;湖北省农家乐点状集聚于武汉、宜昌等市,省域分布不均衡;四川省农家乐团状集聚于成都平原,省内空间分布较均衡。进一步探讨省际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发现区域政策供给导向是农家乐空间集聚的驱力,高经济水平是农家乐规模扩张的基础,完善的设施供给是农家乐空间分布的外部依赖,山脉与平原地貌交错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则成为农家乐集聚的沃土与温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彩瑶 王宁 孔凡斌 沈月琴
【目的】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背景下,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县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维县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县域发展水平和县域发展差距,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InVEST模型、Super-SBM模型以及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量化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县域发展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2)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总体上显著上升,生态发展类县实现效率略高于跨越发展类县。3)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提高能够有效缩小县域发展差距,对于跨越发展类县的效应要略优于生态发展类县。4)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能够通过提高林业二三产业产值、技术应用水平、人力资本等路径缩小县域发展差距。【结论】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和县域发展水平均呈现显著提升的变化趋势,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水平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县域均衡协调发展。因此,各县域单元需要从创新森林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技术应用和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增强县域间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等方面发力,全面提高“绿水青山”资源优势向“金山银山”发展优势转化的效率,推动山区县协调发展,率先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山区县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关键词:
县域发展差距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效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国平 梁鹏
本文采用湖北省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建立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之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湖北省服务业创新能力的要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投入、市场竞争指数提高、政策支持等三个因素对于湖北省服务创新能力有着显著影响,而员工素质、市场需求、技术应用、技术研发、市场开放指数以及知识产权等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创新 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姜培培 沈威
本文以全国电子商务发展较早、较成熟的浙江省54个县及县级城市为例,以阿里研究院提供的浙江省54个县及县级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aEDI)和统计数据为数据基础,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浙江省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解释。结果表明:从影响因素看,影响电子商务和网商发展的因素较为一致,而影响网购发展的因素区别于前两者。从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类型来看,可将影响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因素划分为内部发展因素、外部驱动因素、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
关键词:
县域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 浙江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玉萍 陈传波 丁士军
本文目的是分析南方水稻生产干旱特征及降雨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估计干旱导致的水稻生产直接损失。利用湖北、广西、浙江三省份30个县近20年降雨量和水稻生产的历史数据分析水稻生产对降雨量的弹性,运用干旱虚拟变量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干旱导致的水稻生产直接损失。分析发现,南方干旱以夏秋季干旱(伏秋旱)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较大;水稻生产对降雨量变化的弹性不显著,在省县级层面上降雨量的变化对水稻生产没有显著性影响;通过干旱虚拟变量估计的季节性干旱对南方省县级宏观层面的水稻生产直接损失缺乏统计显著性。从南方地理范围来看,干旱对南方研究省份整体水稻生产影响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干旱对南方水稻生产的影响是地域化(或局部化)...
关键词:
南方 水稻 干旱 影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邓银城
从宏观角度来考察教育资源,可以将其分为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在这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项目组抽取了东部的浙江省和中部的湖北省,对这两个省农村基础教育所配置的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了数量上的比较,以便在比较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认识不同区域、不同省份的农村基础教育在资源配置和办学条件上的巨大差距,并指出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力图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吕永华
发展存货质押贷款业务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条有效途经,对盘活企业资产、切断担保链风险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2013年以来四成业务萎缩,部分业务陷入困境,主要受不良率、仓储不便利等因素影响,亟需政策配套。
关键词:
存货 质押贷款 因素 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和荣 周宇
文章利用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上升,空间异质性较为显著。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省份在东部集聚,低水平和较低水平由西部集聚到中部集聚。(2)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均等化程度增强,但区域差距依然明显。三大区域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基尼系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3)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及就业水平对本地基本型民生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依次递减;人口密度对基本型民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财政分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要注重基本型民生发展的区域均衡,增强基本型民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通过加大基本型民生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明兴 张冬 章奇
本文试图从非正式政治权力结构的角度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思路。各地区解放前不同的革命传统塑造了地方政权内部的非正式政治权力结构,而非正式权力结构进一步影响了地方干部的行为动机,这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前各地区在经济政策取向上的差异,最终影响了各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绩效。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江浙两省内部的县域经济差距显著地受到了革命传统以及解放后地方非正式权力结构的影响。由于省级政治精英来源结构及其与地方干部非正式政治关系的差异,解放前浙江省地方革命力量强的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而江苏省此类地区的经济增长则相对较慢。
关键词:
非正式权力结构 经济增长 地区差距 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青
湖州港是我国内河大港,是湖州在杭宁带城市崛起最可利用的战略资源。本文通过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针对湖州港口物流在发展中遇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港口物流 湖州港 增长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旭红 瞿商
现代区域经济理论为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湖北省现有的"两圈一带"战略定位的依据是区域分工,这并不符合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层级性特点。湖北省应该定位于区域梯级发展战略。具体设计是以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经济发展要素最富集的武汉城市圈和江汉平原为先发,以形成湖北省区域发展的双引擎。在此基础上,利用襄阳和宜昌两市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形成湖北省区域发展的两翼。恩施和十堰以及神农架林区作为尾翼,发展轻型的旅游服务业,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最终形成湖北省区域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发展 战略定位 战略设计 湖北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万靖 周小兵 刘蒂 黄锦鹏
省级终端能源消费的分解及需求预测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对终端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都有显著影响。本文以湖北省的数据为例,首先采用LMDI模型把湖北省1996~2012年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产出效应是促进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而效率效应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抑制作用是湖北省近年来能源消费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殊性,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抑制作用还未凸显。其次,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回归模型对湖北省终端能源消费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这些分析方法和结果,不仅可以为湖北省制定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提供科技支撑,也为其他发展中的中西部省区提供了方法学的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钱士茹 伍婷
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不同区域人力资本的差异造成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文章选取人力资本总量、人力资本质量、人力资本投入的三大指标,全面比较安徽省与浙江省的人力资本差异,同时探析安徽省与浙江省自然与经济现状差距悖论的根本原因——人力资本质量与能力的差异化。因此,必须通过构建现代教育战略体系,创新人才引进体系,重塑人力资源能力,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四大渠道,推动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增长。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 差异 人力资本能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艺夺 胡瑞法 张超
本文基于长江流域贵州、湖北、江苏和浙江4省1 11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考察了外出务工经历对水稻种植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外出务工经历的返乡农户正成为长江流域水稻生产的重要力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务农决策人的外出务工经历使得水稻的种植规模扩大0.74公顷。外出务工经历可以通过提高家庭财富水平间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同时,尽管农业知识水平可以显著扩大水稻的种植规模,但是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户农业知识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忽略外出务工经历的自选择问题会低估外出务工经历对水稻种植规模的正向影响。务农决策人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参加技术培训也是影响水稻种植规模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