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4)
- 2023(15167)
- 2022(12994)
- 2021(12381)
- 2020(10227)
- 2019(24029)
- 2018(23463)
- 2017(45282)
- 2016(23987)
- 2015(26713)
- 2014(26351)
- 2013(26308)
- 2012(24076)
- 2011(21832)
- 2010(21506)
- 2009(19831)
- 2008(19279)
- 2007(16394)
- 2006(14388)
- 2005(12878)
- 学科
- 济(99820)
- 经济(99708)
- 管理(69242)
- 业(65042)
- 企(54277)
- 企业(54277)
- 方法(46145)
- 数学(40151)
- 数学方法(39731)
- 中国(28531)
- 财(25758)
- 农(24735)
- 业经(21025)
- 学(20200)
- 贸(19880)
- 贸易(19867)
- 易(19364)
- 制(17902)
- 地方(17555)
- 农业(16441)
- 务(16168)
- 财务(16100)
- 财务管理(16076)
- 理论(15958)
- 企业财务(15356)
- 银(15285)
- 银行(15249)
- 和(15180)
- 融(14981)
- 金融(14980)
- 机构
- 大学(343628)
- 学院(337157)
- 济(143609)
- 经济(140893)
- 管理(136133)
- 理学(118534)
- 理学院(117259)
- 研究(116044)
- 管理学(115399)
- 管理学院(114783)
- 中国(87396)
- 京(72988)
- 科学(68323)
- 财(65191)
- 所(56775)
- 财经(53063)
- 研究所(51854)
- 中心(51427)
- 农(49175)
- 经(48627)
- 业大(47181)
- 北京(46741)
- 江(46063)
- 范(44512)
- 经济学(44424)
- 师范(44183)
- 院(42180)
- 经济学院(40146)
- 财经大学(39941)
- 农业(38365)
- 基金
- 项目(233337)
- 科学(185441)
- 基金(173005)
- 研究(172430)
- 家(150371)
- 国家(149191)
- 科学基金(128761)
- 社会(111509)
- 社会科(105853)
- 社会科学(105825)
- 基金项目(91468)
- 省(86461)
- 自然(82543)
- 自然科(80706)
- 自然科学(80690)
- 自然科学基金(79230)
- 教育(78804)
- 划(74043)
- 资助(71027)
- 编号(68820)
- 成果(56033)
- 部(53424)
- 重点(51755)
- 发(48745)
- 创(48441)
- 国家社会(46958)
- 教育部(46617)
- 课题(46540)
- 创新(45107)
- 人文(45016)
- 期刊
- 济(151466)
- 经济(151466)
- 研究(104821)
- 中国(62547)
- 学报(51250)
- 管理(50033)
- 科学(48366)
- 财(48309)
- 农(44026)
- 大学(39647)
- 教育(37408)
- 学学(36859)
- 农业(30967)
- 融(28745)
- 金融(28745)
- 技术(27612)
- 财经(26197)
- 经济研究(25923)
- 业经(22761)
- 经(22529)
- 问题(19804)
- 图书(17751)
- 贸(17749)
- 业(16923)
- 技术经济(16602)
- 理论(16102)
- 世界(15646)
- 国际(15524)
- 科技(15463)
- 现代(14802)
共检索到492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武佳薇 汪昌云 陈紫琳 Jie Michael Guo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过早卖出盈利股票而长期持有亏损股票的现象。大量文献表明金融市场投资者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但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存在争议。本文在前景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包含投资者非理性预期的离散时间投资组合决策模型,发现处置效应随投资者情绪升高而减弱。本文使用我国某券商2007—2009年近177万个人投资者股票账户的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与理论模型预测的一致结果,即投资者情绪与投资者处置效应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受情绪影响,投资者处置效应在估值难度较大的股票中更弱。本文结论对理解投资者处置效应、优化投资者卖出决策和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处置效应 投资者情绪 非理性预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兰俊美 郝旭光 卢苏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理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健康稳定。本文基于有情境元素的问卷调查,构建包含投资者类别为自变量,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16种常见非理性行为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都存在严重的非理性行为;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更为严重;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偏好逆转、证实性偏差、沉没成本、模糊厌恶、处置效应和损失厌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投资者防范非理性行为提供建议,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淘 杨慧青 费若愚 杨帆
本文认为处置效应是一种“非理性交易行为”,即该行为较大概率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造成不利影响。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本文对基于交易盈亏的处置效应与基于交易次数的处置效应进行了验证。同时,考虑到处置效应对应的交易行为,从最大止损比例、平均止盈比例、平均止盈天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建模,构建了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整体倾向于尽早止盈、更晚止损,即处置效应普遍存在。通过多维度分析,不同处置效应程度的投资者的收益率有明显的区分度。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特征的投资者处置效应也有明显的差异,包括学历、年龄、性别和地域等五大维度。本文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推动行为金融学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落地应用;二是通过量化“处置效应”这一行为特征来对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捕捉和观察;三是通过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投资者在“处置效应”上的表现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处置效应”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处置效应 有限理性 非理性行为 止盈止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蒙 龙子泉
本文对中小投资者非理性羊群行为的影响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规避减少中小投资者非理性羊群行为的发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羊群效应 羊群行为 非理性 中小投资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卿小权 高升好
基于2006~2011年来自A股市场的871起股权再融资事件,从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对股权再融资宣告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三类股权再融资事件中,宣告定向增发的公司的股票市场表现明显优于配股或公开增发;预案披露前的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强,股权再融资宣告效应越差;"牛市"环境下的股权再融资宣告效应显著优于熊市环境。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全流通背景下的股权再融资宣告效应提供了新的一致性解释。
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宣告效应 投资者异质信念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牧
本文修订了现代收益率分布模型的基本理论假定,在总结前人的成果基础上将其改进成为收益率分布观念模型,进而应用该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股票市场运行规律的认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先玲 吕东锴 张婷
本文以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的沪深两市所有A股股票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基于广义误差分布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ED-GARCH)对我国股票市场一月效应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一月效应"。接着,本文利用Fama-MacBeth时间序列横截面回归法验证了我国存在"一月价值溢价效应"。最后,本文研究发现春节文化可以作为解释"一月价值溢价效应"的依据。个人投资者在春节前获得大笔年终奖金后,偏好于投资高风险的股票,导致了该效应的产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新路 张文修
利用中国个体投资者交易帐户的交易数据,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处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考察了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十二月效应”对“处置效应”的影响。依据情绪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心理学结论,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个体投资者“处置效应”的特征。本文研究表明,中国个体投资者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并在不同市场态势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十二月份存在“反处置效应”现象。
关键词:
投资者行为 处置效应 市场态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蓉 李金龙 陈实
股票投资能否获利,除了与买入行为有关,更与出售行为有关。以往研究揭示,投资者的出售行为系统偏离理性预期,并不依据未来收益,而是依据过去盈亏做决策。投资者倾向于“售盈”而“持亏”,被称为处置效应。本文利用2011~2017年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大样本账户数据,对投资者的出售行为进行画像。首先,发现了处置效应的存在性,个人投资者90%的情况下持股时间不超过20个交易日,持股时间越短,处置效应越明显。其次,发现了处置效应具有不对称的形状,即投资者对“售盈”和“持亏”的敏感度不同,并与美国市场表现不同。为了剖析中国投资者独特的处置效应形状的成因,根据处置效应的原理将出售行为特征划分为两个部分:(1)“扳本”效应,在持股收益由负变正时投资者出售倾向跃升,即处置效应在参考点处陡增。这部分原因约占总体处置效应的13%,且对处置效应的贡献度随持股时间的增加而减小。(2)盈亏敏感性差异,卖出决策对盈利的敏感性大于对亏损的敏感性,处置效应呈现不对称V形,出售对盈利的敏感度是亏损的6.03倍。上述成因在理性程度不同的个人投资者、公募基金样本的对比分析中得到验证。本文的结果有助于理解A股的价格形成机制,对投资者能否以及如何才能实现收益有启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雷 何少华 宿成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胡昌生 池阳春
本文对目前广泛使用的Baker and Wurgler(2006)情绪指数构建进行了质疑,分析了BW情绪指数构建的前提条件,根据提取共同因子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区分理性和非理性情绪的新思路。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并没有仅将"理性"与基本因素相联系,而是从投资者追求财富最大化的角度对情绪指数中"理性"的范畴进行了重新界定:理性情绪反映的是"高明的投资",对应地,非理性情绪反映的是"弱智的投资"。最后,我们对15种常用的单一情绪代理变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很好地支持了本文的理论观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莉亚 丁剑平 赵建晖
自2001年以来,经常项目账户和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顺差的指数型增长将我国推向了全球国际收支平衡问题的风口浪尖。在国际金融危机频发、跨境流动资金波动剧烈的背景下,我国反常顺差所具有的潜在风险非常值得关注。鉴于此,文章的研究重点在于:(1)采用涉及27个国家股票市场的数据,构建并计算了反映国际投资者情绪变化的风险偏好指数;(2)将国际市场投资者情绪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影响国际资金在我国跨境流动的驱动因素,以辨别跨境资金中的不稳定成分,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投机资金 市场情绪 非理性因素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高俊山 李占雷
一、投资者非理性视角下公司融资决策模型在投资者非理性研究视角下,假设市场无效,管理者理性,即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影响了股票价格,管理者能够感知这种股票市价与其基本价值的背离,且管理者致力于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覃士珍
文章以2010至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回归分析检验投资者异质信念、未预期盈余与公司盈余公告效应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显著的盈余公告效应,投资者异质信念、未预期盈余是盈余公告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投资者会提前对公司盈余公告信息作出反应,由于对公司盈余信息的获取程度不一、对公司股票的未来走势有不同观点,股票流向愿意出更高价格的乐观的投资者手中,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卖方获得的超额收益越大。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降低,股票价格逐步回归其基本价值,累计超额收益也因此降低。总体上,投资者异质信念对未预期盈余与累计超额收益的关系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投资者异质信念 未预期盈余 盈余公告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龙静
笔者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数据,通过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关系模型实证研究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由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参观存在,导致了股票价格偏离其价值,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这为证券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有效利用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调节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异质信念 配置效率 关系模型 优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