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9)
- 2023(17233)
- 2022(14475)
- 2021(13535)
- 2020(11419)
- 2019(26282)
- 2018(25583)
- 2017(46611)
- 2016(25393)
- 2015(28860)
- 2014(28503)
- 2013(28169)
- 2012(26059)
- 2011(23596)
- 2010(23140)
- 2009(21615)
- 2008(21201)
- 2007(18333)
- 2006(15652)
- 2005(13846)
- 学科
- 济(105730)
- 经济(105617)
- 管理(68712)
- 业(67237)
- 企(53060)
- 企业(53060)
- 方法(50012)
- 数学(44801)
- 数学方法(44270)
- 农(32140)
- 中国(30549)
- 财(27202)
- 业经(23788)
- 贸(22391)
- 贸易(22381)
- 学(22365)
- 易(21828)
- 农业(21631)
- 地方(19295)
- 制(18694)
- 务(16435)
- 财务(16393)
- 财务管理(16357)
- 银(15901)
- 银行(15835)
- 企业财务(15508)
- 融(15435)
- 金融(15432)
- 环境(15222)
- 行(15132)
- 机构
- 大学(366272)
- 学院(363643)
- 济(152005)
- 经济(149169)
- 管理(138320)
- 研究(128849)
- 理学(120331)
- 理学院(118912)
- 管理学(116705)
- 管理学院(116041)
- 中国(96864)
- 科学(81224)
- 京(77313)
- 农(71177)
- 财(66434)
- 所(66041)
- 研究所(60773)
- 中心(59839)
- 业大(59797)
- 农业(56366)
- 财经(53817)
- 江(52412)
- 经(49256)
- 北京(48214)
- 经济学(47248)
- 范(46950)
- 师范(46341)
- 院(45843)
- 经济学院(42791)
- 州(41317)
- 基金
- 项目(254185)
- 科学(199384)
- 基金(186804)
- 研究(177524)
- 家(166907)
- 国家(165555)
- 科学基金(140180)
- 社会(114220)
- 社会科(108306)
- 社会科学(108275)
- 基金项目(98517)
- 省(97877)
- 自然(92762)
- 自然科(90704)
- 自然科学(90671)
- 自然科学基金(89095)
- 划(84055)
- 教育(81515)
- 资助(76299)
- 编号(69350)
- 重点(58196)
- 部(56350)
- 成果(55600)
- 发(54437)
- 创(52775)
- 科研(50134)
- 创新(49477)
- 国家社会(48745)
- 计划(48660)
- 课题(47849)
- 期刊
- 济(157249)
- 经济(157249)
- 研究(100480)
- 中国(69613)
- 学报(67254)
- 农(65146)
- 科学(58963)
- 财(51348)
- 大学(49632)
- 管理(47950)
- 学学(46906)
- 农业(44533)
- 教育(33988)
- 融(30622)
- 金融(30622)
- 技术(29934)
- 经济研究(26444)
- 财经(26167)
- 业经(25669)
- 业(24465)
- 经(22579)
- 问题(20976)
- 版(19631)
- 贸(19542)
- 统计(18941)
- 图书(18124)
- 技术经济(17402)
- 业大(17397)
- 世界(17370)
- 国际(17242)
共检索到530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明锋 张立龙 熊文靓
文章从宏观(社会变迁)和微观(父母—子女)层次探讨了丧偶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或分居的形成机制。从传统孝道约束力已经衰弱的前提出发,提出当代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主要受亲子需求、家庭资源和个人偏好影响的假设,并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为研究假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分析结果表明,亲子间需求越小、家庭资源越充足、丧偶老年人自主权力越大,独居的可能性越大。随着住房拥有率的提高和自理期的延长,丧偶老年人独居比例将继续增长。从年龄维度看,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呈现倒U形轨迹,独居的可能性随年龄而增加,在85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趋于下降,重返子女家庭或入住养老机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仁兴
本文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山东省数据,利用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产生显著影响。与独居老人相比,与配偶和与子女同住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并在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心理咨询、上门看病等具体需求上存在异质性。同时,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将居住安排变量纳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分析框架,通过精准识别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并将独居老人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通过采取多元思维化解其养老困境,积极构建独居老人社会支持体系。
关键词:
居住安排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独居老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兵明,应风其,王冠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易成栋 丁志宏 黄友琴
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成为中国的快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社区物理环境和养老服务的可得性是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核心部分。基于居住环境的内涵和数据的可得性,利用我国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追踪调查数据,从住房状况、居住安排、邻里关系、社区设施和养老服务方面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发现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地区间和城市间差异明显。中国城市老年人住房消费数量、住房设施齐全度、住房自有率、老人独居比例呈增加趋势;社区设施可得性提高,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并采用聚类方法发现城市老年人宜居环境的梯度差异的空间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收入和地方...
关键词:
居住环境 老年人 中国城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凡 杜姗姗 陶涛
随着流动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逐渐引起公众的关注。文章以迁移的推拉理论为研究框架,利用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国流动人口的失业状况进行了描述,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流动人口失业状况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而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2015年流动人口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4.9%。除了个人特征以外,与流入地、流出地和流动过程相关的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流动人口的失业风险。因此,要重视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将流动政策与就业政策进行通盘考虑,为流动人口提供多样化的工作岗位,提高他们的行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关键词:
失业 流动人口 推拉理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俊山
利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城市数据,通过住房对老年人迁移愿望的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老年人,尽管住房面积小、室内设施较差,但大部分不愿意迁移,居住在子女住房,街道年数越长的老人尤甚。面对部分愿意迁移的老年人,应建造专门的住房类型并精心评估其住房选择。
关键词:
住房 老年人 迁移愿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201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直系家庭生活的比例第一次降至50%以下,表明老年人与已婚子女同居共爨已不占多数,但城乡老年人居住家庭类型存在差异。老年人独居、与已婚子女共同生活是目前两种并存的方式,表现出"传统"和"现代"居制交织的特征。但无论城乡,老年人独居均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老年人口中,高龄、丧偶和无生活自理能力者与已婚子女同住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不过独居也较2000年之前明显提升。老年人居住家庭类型选择与养老保障方式有很大关系,并成为城乡老年人居住家庭类型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城乡老年人在三代及以上直系家庭生活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中农村老年群体对小家庭的提升作用明显。文章认为,老年人独居增多对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和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年人与子孙的亲情沟通不能忽视。
关键词:
老年人 家庭类型 人口普查 居住安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易成栋 李玉瑶 任建宇 丁志宏
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成为中国快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很少从生命历程视角分析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变化。基于居住环境的内涵和数据的可得性,利用我国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追踪调查数据,建立了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年龄作为个体老化的标志,从住房状况、居住安排、邻里关系、社区设施和养老服务方面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的动态变化,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城市老年人的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均住房间数波动式变化,大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趋势;单独房间比例在高龄阶段减少;年龄越高,住房设施齐全度越低;随着年龄的增加,住房自有率下降;老人独居比例下降;社区设施和养老服务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年龄越高,居住年数越长,邻里串门比例越低。这反映了老化过程带来的居住环境需求的变化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对依据个体老化过程来完善供给和政策支持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居住环境 老年人 老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生命增加年龄,年龄增加又终止生命”——这是1946年世界第一本《老年学杂志》创刊号封面上的副标题。然而40多年来“终止生命”的“年龄增加”却有不断延长的趋势,大街小巷楚楚窜动的人头中多了不少白发老人,使人类在经历人口激增冲击的同时,正面临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玲 李秉龙
本文根据对山东省445位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现存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存在问题,以及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指出:在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家庭规模日益缩小的情况下,老年人通过年老后获取劳动所得实现个人养老的能力将越来越弱,老年人子女的经济供养能力也将越来越弱,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应鼓励农民通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方式,提高老年人的个人养老能力,从而减轻其子女的供养压力。
关键词:
农村 养老保障 山东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钢 邱毅勇 李承榕 石建国 李德才 黄萍 张韵萱 任佳燕
1987年开展第三次来华旅游者抽样调查以后的三年中,我国国际旅游业走过了一段高峰——低谷——恢复发展的曲折历程,国际客源市场结构变动较大。为全面了解近几年来华旅游者在华期间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的新情况,为“八·五”前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较为可靠的决策依据,我局于1990年8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四次来华旅游者抽样调查,现将这次调查的实施情况及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利用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原始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特别是从1982年存活到1990年的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家庭总体上正趋于核心化,但就老年人家庭而言,三代户家庭仍然是最主要的居住方式,而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其比例趋向于不断提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祝志杰 刘艳茹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如何解决好城乡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10年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调查,通过对城乡老年人在经济来源、居住模式、精神慰藉方面基本状况的分析,建立养老担心度量表,利用相关指标对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养老担心度进行测度,湖北省老年人养老担心度普遍较低,城乡差距明显。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对比分析 养老担心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雪辉
21世纪以来,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高龄化和失能化则是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伴随的重要发展趋势,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不断膨胀。本文通过构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评估指标体系,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河南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户口类型、子女数、日常生活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儿子儿媳或女儿等变量对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迁移状况和人口分布研究
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与贫困发生率估计
四城市城镇居民就业状况抽样调查分析
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经济福利对抑郁状况影响研究
中国城乡困难人群的社会心态与社会参与——基于一项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2006~2016年中国生育状况报告——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分析
中国三四十年代生育率的估计——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在历史生育率研究中的应用
送托一定会提高女性再生育意愿吗?——来自第七次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的发现
西部农村妇女农业生产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对四川省24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
负性生活事件与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兼论社会网络、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