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1)
2023(12126)
2022(10054)
2021(9408)
2020(7765)
2019(17501)
2018(16695)
2017(31670)
2016(16450)
2015(18195)
2014(17032)
2013(16831)
2012(15449)
2011(13811)
2010(13729)
2009(13214)
2008(12060)
2007(10295)
2006(9318)
2005(8833)
作者
(42450)
(35167)
(35086)
(33636)
(22495)
(16776)
(15956)
(13725)
(13426)
(12416)
(12139)
(11652)
(11118)
(11065)
(11046)
(10947)
(10378)
(10352)
(10051)
(9728)
(8813)
(8390)
(8307)
(8098)
(7902)
(7856)
(7605)
(7442)
(7034)
(6904)
学科
(66588)
经济(66520)
管理(43089)
(41609)
(34114)
企业(34114)
中国(28553)
(27141)
金融(27140)
方法(26251)
(24786)
银行(24776)
(24104)
数学(23170)
数学方法(22955)
(19879)
贸易(19860)
(19466)
(18675)
(17815)
(16437)
业经(14782)
地方(13042)
(12427)
农业(11795)
(11570)
财务(11538)
财务管理(11520)
中国金融(11454)
企业财务(10973)
机构
大学(219047)
学院(217828)
(102973)
经济(101296)
研究(79651)
管理(78840)
中国(69241)
理学(67245)
理学院(66544)
管理学(65474)
管理学院(65075)
(48260)
(45933)
科学(42548)
(38499)
财经(38241)
中心(37908)
(35140)
经济学(35008)
研究所(34729)
经济学院(31669)
(31574)
(30770)
北京(29359)
财经大学(28848)
(28789)
(27691)
师范(27424)
业大(26644)
(25142)
基金
项目(143876)
科学(115125)
研究(109343)
基金(108018)
(93725)
国家(92999)
科学基金(79738)
社会(73694)
社会科(70143)
社会科学(70130)
基金项目(55174)
(52339)
教育(49708)
自然(47780)
自然科(46789)
自然科学(46774)
自然科学基金(45971)
(45035)
资助(44341)
编号(42654)
成果(35311)
(33586)
重点(33043)
国家社会(32566)
(32046)
(31088)
中国(29825)
教育部(29784)
课题(29726)
创新(29105)
期刊
(110042)
经济(110042)
研究(72992)
中国(46003)
(37450)
金融(37450)
(36857)
管理(30910)
学报(30793)
(29655)
科学(29549)
大学(24478)
教育(23024)
学学(22882)
经济研究(20809)
财经(19911)
农业(19616)
(17363)
(17307)
技术(16608)
业经(16275)
国际(15804)
问题(14725)
世界(13430)
(11171)
技术经济(9816)
理论(9679)
统计(9283)
(9074)
现代(9062)
共检索到345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德旭  饶明  
本文在两缺口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分析了我国金融系统转化国内储蓄为投资的过程,发现由于金融系统对内资企业的融资支持效率低下和外汇市场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在企业层面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还存在着引进外资的微观基础。从金融角度解释了我国大量引进外资与两缺口不缺的矛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玄  
本文从外资的需求与供给两个角度综述中国两缺口不缺背景下外资进入的原因,并对一些已有的理论阐明自己的思考。其基本结论是虽然国内的各类引资主体将外资看成弥补传统"两缺口"之外的其他缺口的工具,但在外资不是无限供给的条件下,外资之所以会进入是出于其个体利益的考虑,而绝不是为了主动弥补外资需求方的所谓缺口。因此,引资方的某些目的未必会随着外资的到来而实现,外资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和我们的利益产生冲突而带来种种负面效应。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相应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小林  刘冲  王树春  
本文通过对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分析,从中得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路径及关键因素:地方政府应成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应以农村为重点,并以合理制度确保其持续优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萧安富  徐彦斐  
金融生态是当前金融机构赖以存在的重要外部变量。本文以西部老工业城市自贡为例,从微观角度界定了金融生态的包含因素:经济结构与制度环境,由此分析了金融生态影响金融运行的途径及其制约下金融运行的新特点,结论是:在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中,必须把制度变迁放在优先和重要的位置,以此推动整体金融生态的改善,并最终提高金融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汤文仙  韩福荣  
我国目前有关引进外资的论著,大多是以60年代后期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引进外资理论──“双缺口模型”为依据的。但是,该模型在中国利用外资行为上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通过对中国引进外资的实证研究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有效性分析之后,提出“双缺口模型”的改进模型──三缺口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学彦  
钱纳里和斯特罗特在《国外援助和经济发展》一文中所提出的两缺口理论,其实质内容与三缺口理论是一致的,它是一种技术约束下的两缺口理论。技术约束才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硬约束,引进外资的实质是缓解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技术约束。虽然我国大多数年份并不存在储蓄、外汇缺口,现阶段甚至还表现为双重过剩,但两缺口分析中的技术约束对今天的中国仍很严重,这也正是我国在双重过剩下仍然有大量外资流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提高引资质量,制定更有利于技术转化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对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能力,以及通过发展对外投资来降低技术约束是我们的可行战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耀  
本文基于2003年1月—2015年7月的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数据,首次对涵盖消费领域16个商品部门间的价格传导关系进行了实证探索,从网络层面解构了中国城市、农村乃至全国的部门价格传导关系及对应的传导时滞特点,并基于城乡价格传导网络进一步探索了城乡价格关联的部门传导微观机制。研究发现:部门价格传导普遍存在于城乡市场中,全国、城市、农村三个价格传导网络中均不存在价格孤立波动的商品部门;城乡市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传导部门极化现象,且农村市场的极化现象尤为突出,抓关键、调重点、有的放矢的价格监控策略符合现阶段中国城乡市场的基本属性;食品、五金建材、交通通信三部门在城乡市场中均具有较强的价格影响力,由于五金建材、交通通信部门的价格传导时滞期普遍较长,两者对整体价格的影响同时具有一定的"隐性"特征;价格波动由城市向农村单向溢出的商品部门在农村价格传导网络中均具有很强的价格影响力,反之则不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董志强  汤灿晴  
"道德滑坡"论和"制度缺陷"论不曾深入讨论大规模诚信缺失为何与"转轨"这一动态过程联系在一起。文章从转轨的两大特征(即市场规模扩大和法治逐步加强)出发,基于交易个体的微观行为讨论了从关系型治理社会向法治型治理社会转轨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原因:市场规模扩大和法治加强,都对关系型治理有破坏作用,使交易对长期关系的依赖程度下降,削弱了基于长期关系的诚信行为,法治加强虽可强化短期关系中的诚信行为,但市场扩大却会弱化短期关系中的诚信行为,加之法治建设通常会滞后于市场实践,结果转轨时期短期关系中的诚信行为总的来说被弱化了。文章还逻辑地推导出,加快发展市场经济和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对于治理诚信缺失非常重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仲伟  任国良  文春晖  
本文将转型期商业银行在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风险规避变动因素引入Heiner&Vercelli模型,推导出扩展模型,并利用其从"融资门槛"视角分析中国小微企业"麦克米伦缺口"不断加大的原因。分析发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重组上市后,自身功能属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其风险管理的诉求以及风险规避水平的提升是加剧"麦克米伦缺口"的直接原因。而在转型期商业银行因自身认知能力不足、社会经济制度动态变动、监管政策无法预期而产生的风险规避,则是抬高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门槛的间接原因。针对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龚少珍  
自1990年开始,我国出现了国内储蓄过剩与以FDI为主的外资涌入并存的现象,与传统发展经济学中的"双缺口"理论相悖。对此,本文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存在的"二元金融",使得国内储蓄过剩,与此同时,以FDI为主的外资的涌入,出于"效率互补",利用其配置资源的优势,弥补国内金融控制的缺陷,促进国内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圣道  韩学广  许浩然  
金融缺口的刚性存在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造成中小企业金融缺口的主要原因有信息不对称、政府管制、金融结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原因。而宏观方面和制度层面的制约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克服中小企业自身障碍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金融创新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幅减少了交易成本,是缩小中小企业金融缺口和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实选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许祥云  孔凯歌  丁晓峰  
信贷缺口作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逆周期资本缓冲管理和危机预警的重要指标,从提出到使用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一方面,信贷缺口无论是在逆周期资本缓冲方面,还是在金融危机预警方面,确实是一个有效的指示器和早期预警指标;另一方面,该指标也存在测度争议及对于部分经济体来说适用性不足等问题,还有一定程度的改进空间。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不能机械地照搬,需要根据各经济体的实际情况和应用领域对该指标进行适当调整,以期构建更合理、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指标。尽管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信贷缺口作为金融风险预警的一个有效指示信号,逐渐成为很多国家进行金融监管的参考指标。在当前我国信贷风险防控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合理、有效地运用该指标对于改进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研究:一是改进信贷缺口指标的测度方法 ;二是进一步研究信贷缺口指标的测算口径;三是基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挂钩变量和参考指标,进一步探索信贷缺口在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构建及实施中的应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万玺  
文章基于AMO理论建立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微观框架模型,并依此为框架梳理了国内外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进展,提出了中国情境下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初步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中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提出了发展路线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魏建  
企业集团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突出优势在于综合利用企业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它同时也具有一些劣势,如多元化导致的管理成本上升、“集团折扣”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薇  
文章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将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行为内生化,全面地考虑了企业进口地位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点,将中间品进口的促进机制延伸至最终品出口结构。继而构建计量模型,经过检验进一步发现,从出口增长方式上讲,零部件的进口尤其是扩展边际的增加有利于最终资本品出口扩展边际的提高,而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实现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