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3)
2023(11697)
2022(10270)
2021(10014)
2020(8323)
2019(19587)
2018(19408)
2017(37364)
2016(20221)
2015(23073)
2014(22861)
2013(22873)
2012(20992)
2011(19034)
2010(18648)
2009(17047)
2008(16552)
2007(13975)
2006(12150)
2005(10698)
作者
(57514)
(47795)
(47340)
(45069)
(30547)
(22801)
(21505)
(18901)
(18255)
(16945)
(16307)
(16147)
(15146)
(14999)
(14762)
(14631)
(14235)
(14053)
(13581)
(13442)
(11821)
(11688)
(11289)
(10779)
(10628)
(10567)
(10459)
(10358)
(9512)
(9489)
学科
(83141)
经济(83044)
管理(54536)
(52269)
(41803)
企业(41803)
方法(39634)
数学(34833)
数学方法(34470)
中国(24810)
(21938)
(19212)
(17996)
(17442)
贸易(17434)
(16935)
业经(16787)
地方(15383)
农业(14850)
(14259)
(13369)
环境(12850)
理论(12539)
(12006)
银行(11963)
技术(11954)
(11634)
金融(11631)
(11467)
(11203)
机构
大学(291530)
学院(285519)
(120378)
经济(118076)
管理(114972)
研究(101034)
理学(100485)
理学院(99356)
管理学(97758)
管理学院(97239)
中国(74546)
(62809)
科学(61317)
(51661)
(50654)
研究所(46617)
中心(44159)
(43950)
财经(42549)
业大(41793)
北京(40400)
(38987)
(37945)
(37853)
师范(37527)
经济学(37072)
(36383)
农业(34574)
经济学院(33475)
财经大学(31962)
基金
项目(200306)
科学(157900)
基金(147565)
研究(146872)
(128879)
国家(127852)
科学基金(109289)
社会(93421)
社会科(88509)
社会科学(88486)
基金项目(78322)
(74299)
自然(70677)
自然科(69050)
自然科学(69036)
自然科学基金(67795)
教育(66624)
(63852)
资助(61452)
编号(58686)
成果(48055)
(45678)
重点(44438)
(42300)
(41068)
课题(39952)
教育部(39356)
国家社会(38988)
创新(38382)
科研(38222)
期刊
(124796)
经济(124796)
研究(87221)
中国(50788)
学报(45067)
科学(42984)
管理(40817)
(39648)
(36285)
大学(34132)
学学(31920)
教育(29983)
农业(28477)
技术(22900)
(21621)
金融(21621)
经济研究(20871)
财经(20292)
业经(18430)
(17337)
问题(16630)
图书(15674)
(15132)
(14269)
理论(14100)
世界(13697)
科技(13696)
技术经济(13588)
实践(12724)
(12724)
共检索到409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  
一 中国人口迁移的类型 (一)两类迁移人口 人口迁移可按户籍变更状况划分为永久性人口迁移和暂时性人口迁移两类。永久性人口迁移指的是常住人口改变常住户口地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办理了户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伯华,梁春龙  
近年来,在死亡率、生育率均已显著下降的背景下,中国人口的迁移和流动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1988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2‰人口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在该调查的住户调查表中,包括了一部分人口迁移流动的信息。本文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侠,王维志  
建国以来学术界和某些实际工作部门对于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和特点,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是十分可贵的。但由于缺少完整资料,难以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诸如封闭式的城乡人口定居状况是否会妨碍计划性商品经济的发展,控制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如何,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迁移的本质特点、成因和模式是什么,这些涉及人口发展过程、城市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正河  谭向勇  
本文力图研制出一个普遍适用的框架,以涵盖中国的乡城人口迁移;从公理出发,演绎出一些关于迁移决定、迁移规模、迁移流向及迁移者特点的一些理论观点;着墨研究了乡城人口的准城市化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对城乡建设的双刃剑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友苏  
人口迁移研究和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的研究,构成人口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活动与城市化过程更是有关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迁移活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及个人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迁移活动可以改变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影响劳动力供求关系,从而影响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民族人口迁移在中国封建社会移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重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王朝或政权所采取的民族人口迁移政策作了探讨。文章认为,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族人口迁移政策主要有两种形式:强制性迁移和招抚性迁移;招抚性迁移是当时社会一种可称道的政策。不过从历史发展趋势上看,无论哪一种政策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抄军  罗能生  
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2000年以来城市化及人口迁移的特征。从全国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较快,但有减缓的趋势;新增城镇人口和农村—城镇净迁入人口规模仍然较大,但都趋于递减,且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下降。从城市层面上看:城市规模越大,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净迁移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就越大;东、西部城市的净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都大于中部城市。进一步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吴丽丽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流动迁移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率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迁移对生育率有着非常显著影响,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不仅显著低于农村本地人口,而且也低于城市本地人口;远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要低于近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出现了与已有的迁移生育率理论的不一致。1990年代中国的迁移生育率发生了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启明  
本文以人口为基本出发点,从控制论角度提出人口迁移空间过程的一般数学表达,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物理场论及最大熵原理,初步提出迁移场理论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 一、人口迁移空间过程的一般数学表达 人口迁移过程首先是由区域外部的动因作用于区域内部,然后再由区域内部向区域外部扩散的过程,即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刘建波  
文章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和第四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主要根据罗杰斯年龄—迁移率模型,考察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省际人口迁移基本状况。研究发现,由于中国人口迁移受户籍制度等二元社会体制的强烈制约,省际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年轻劳动者外出打工,年龄分布更高度集中于20~30岁组。另外,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省际迁入人口的吸引力各有特点,珠三角地区几乎完全表现为经济吸引力,而长三角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吸引力。这与两地区的历史传统、经济结构、产业模式及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淑英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及各少数民族生活在祖国各地。同汉民族一样,少数民族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曾作出卓越的贡献,起过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两汉时期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的历史状况,探讨中国历史时期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金星,贾秀嵩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某种消费水平下,保证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经济环境良性发展的最高人口数。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区差异性极大,各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实际人口数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对我国的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对了解我国未来人口迁移的趋势及人口迁移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庭户的部分特征对老年人迁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