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4)
- 2023(10175)
- 2022(8181)
- 2021(7648)
- 2020(6140)
- 2019(14058)
- 2018(13714)
- 2017(26350)
- 2016(14289)
- 2015(16192)
- 2014(15946)
- 2013(15685)
- 2012(14590)
- 2011(13452)
- 2010(13384)
- 2009(12508)
- 2008(12268)
- 2007(10882)
- 2006(10107)
- 2005(9478)
- 学科
- 济(64547)
- 经济(64481)
- 管理(38189)
- 业(36748)
- 企(27292)
- 企业(27292)
- 方法(24281)
- 中国(23552)
- 数学(21822)
- 数学方法(21611)
- 农(20418)
- 财(14895)
- 贸(14801)
- 贸易(14791)
- 易(14407)
- 业经(13899)
- 制(13042)
- 农业(13017)
- 地方(12301)
- 策(11834)
- 银(11161)
- 银行(11149)
- 学(10880)
- 行(10820)
- 发(10587)
- 融(10219)
- 金融(10218)
- 环境(9399)
- 及其(9140)
- 体(9112)
- 机构
- 大学(206393)
- 学院(204633)
- 济(98874)
- 经济(97206)
- 研究(79592)
- 管理(75813)
- 理学(64146)
- 理学院(63423)
- 管理学(62531)
- 中国(62314)
- 管理学院(62129)
- 财(45040)
- 京(44685)
- 科学(43265)
- 所(39615)
- 研究所(35676)
- 财经(35019)
- 中心(34844)
- 经济学(32593)
- 经(32162)
- 农(32143)
- 江(31007)
- 经济学院(29310)
- 北京(29017)
- 院(28598)
- 范(27690)
- 师范(27501)
- 财经大学(25955)
- 业大(25655)
- 农业(24733)
- 基金
- 项目(131168)
- 科学(105477)
- 研究(99545)
- 基金(98579)
- 家(85791)
- 国家(85119)
- 科学基金(72519)
- 社会(67089)
- 社会科(63730)
- 社会科学(63719)
- 基金项目(49756)
- 省(46872)
- 教育(44988)
- 自然(43582)
- 自然科(42639)
- 自然科学(42630)
- 自然科学基金(41925)
- 资助(41230)
- 划(40746)
- 编号(38716)
- 成果(32950)
- 部(31306)
- 重点(29969)
- 发(29783)
- 国家社会(29444)
- 中国(28025)
- 课题(27765)
- 教育部(27223)
- 创(26572)
- 性(25955)
共检索到325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春生
对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差的经济内涵、演变趋势、形成原因和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城镇化率之差可以近似地表示农村户籍半城镇化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省、市一级的两个城镇化率之差没有经济意义;两个城镇化率之差整体上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超过了农村户籍人口落户城镇的速度。提出要缩小两个城镇化率的差距,必须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核心,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推动制度变革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相伟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1996年~2009年,城镇化率由30.5%提高到46.6%,年均增长近1.2个百分点,即使未来几年城镇化速度有所下降,"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也将达到甚至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因此,"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即将迎来战略节点期,也将是城镇化战略转型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业苗
认为相较于"物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的要求更高。不同农业人口群体在城镇化中的处境不同,他们的城镇化诉求也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差别,人的城镇化需要回应这些诉求。此外,人的城镇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进城、成为城镇居民的过程,还是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市民化权益的过程。因此,人的城镇化发展应建立在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之上,即唯有消弭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城镇化。
关键词:
人的城镇化 基本内涵 实现条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利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未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明显加速。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和规模扩张,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城镇规模结构失衡、产业特色不鲜明和资源环境压力过大。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求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玲
传统的城镇化并没有让进城务工人员真正成为"城里人",他们像候鸟一样在城乡之间移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资源有限的农业大国现状,让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并不是最佳选择。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应该探索更适宜我国现状的城镇化道路,就近城镇化就是途径之一。通过发展产业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新型居住环境、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就近城镇化的实现。
关键词:
就近城镇化 内涵 问题 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园 刘科伟 牛俊蜻 刘林 赵丹
2011年我国已进入了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而目前许多城市还难以满足城市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为此,文章从城市型社会内涵角度出发,在对陕西现状城镇化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城市型社会的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半城市化问题显著、城镇化空间布局不合理、进城人口市民化程度较低、城镇特色缺失、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革新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城镇化发展空间、倡导城市型生活方式、塑造鲜明的城市特色、统筹城乡和谐发展是实现陕西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型社会 陕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元 孙新章
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至2010年,城镇化率由17.92%迅速提高到49.95%,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一批区域性城市群正在加速形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形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城镇化也带来了突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过度膨胀,城市病集中爆发,经济增长与宜居性背道而驰;城市面貌千篇一律,野蛮拆迁横行,土地型资本运作难以持续;进城易,定居难,城乡"二元社会"问题正演变为城市内定居群体与流动群体"二元社会"问题;城市间恶性竞争,产业同构,建立分工协作的机制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未来10...
关键词:
城镇化 改革开放 反思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文
"空间的生产"是近年来新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城市空间研究最重要的理论进展。通过对"空间的生产"理论内涵及逻辑体系的解析,认为"空间的生产"是资本、权力和利益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空间重新塑造,并以其作为底板、介质或产物,形成空间的社会化结构和社会的空间性关系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内外部环境影响下,资本逻辑和权力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空间生产的异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应深度理解空间资本化的双重逻辑,警觉资本逻辑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另类牵引,新型城镇化空间实践的价值取向应平衡"资本"与"人本"的关系,在实践和研究中明确空间生产效能"以人为本"的需求面向。
关键词:
空间的生产 内涵与逻辑 新型城镇化实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史育龙 申兵 袁朱 李忠 欧阳慧
一、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总结城镇化的实践经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与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伟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成部分,其理论坐标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系下的二级子目录,归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体系,与该体系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经济结构优化道路、共赢平衡高效开放道路一并形成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搭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许颖 黄匡时
本文在梳理以人为本城镇化理念和政策形成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指标和政策框架进行深入探讨,认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基本内涵不仅体现在形式城镇化,即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实质城镇化,即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包括人口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健康、绿色、可持续、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全覆盖、稳定的就业岗位和体面的居住。传统以GDP为核心的城镇化思路忽略实质城镇化而片面追求形式城镇化,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实质城镇化为重点和关键,其政策框架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人的素质为基石,以人的就业为关键,以人的保障为支撑,以人的居住为重点。
关键词:
以人为核心 城镇化 绿色城镇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怡睿 黄煌 石培基
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在Arc GIS等相关软件的支持下,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3年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得出城镇化质量体系综合评价结果,并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从城镇化质量动态变化来看,2003—2013年中国城镇化质量逐年升高,各区域增速明显,增长轨迹相似,但发展较不平衡,各地区差异较大。从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来看,中国城镇化质量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城镇化质量分区具有显著的阶梯性。中国城镇化质量时空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衡量城镇化质量3个子系统发展速度不同,其中城市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质量对城镇化质量贡献作用较大,城乡统筹质量持续低迷,不增反降。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综合评价体系 时空演变 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康春鹏
什么是城市化?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生态学、军事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对其进行了定义。笔者认为城市化就是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人口转移和集中的过程,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成为一种以现代工业、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且居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素质全面改善和提高的过程。在我国一般不直接提城市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龙顺 李婵 宋娜娜 黄森慰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思维,然而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却差强人意。为了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对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其次基于山东菏泽两个村庄的调查,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及精准管理三个方面提出精准扶贫具体实践中面临的困境;最后针对精准扶贫的困境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实践困境 贫困群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