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7)
- 2023(5927)
- 2022(4852)
- 2021(4644)
- 2020(3693)
- 2019(8464)
- 2018(8069)
- 2017(15085)
- 2016(7916)
- 2015(9222)
- 2014(8740)
- 2013(8848)
- 2012(8333)
- 2011(7957)
- 2010(7536)
- 2009(6890)
- 2008(6703)
- 2007(5636)
- 2006(4992)
- 2005(4649)
- 学科
- 济(44760)
- 经济(44733)
- 管理(18301)
- 方法(17908)
- 业(17750)
- 数学(16901)
- 数学方法(16842)
- 中国(14524)
- 农(11515)
- 地方(10716)
- 企(10335)
- 企业(10335)
- 贸(10182)
- 贸易(10177)
- 易(9988)
- 农业(8150)
- 地方经济(7441)
- 环境(7239)
- 业经(7053)
- 学(6619)
- 财(6616)
- 关系(6565)
- 发(6272)
- 制(6270)
- 出(6120)
- 融(6076)
- 金融(6073)
- 银(5855)
- 银行(5845)
- 行(5759)
- 机构
- 大学(120593)
- 学院(118013)
- 济(63288)
- 经济(62583)
- 研究(49417)
- 管理(43528)
- 中国(38364)
- 理学(37894)
- 理学院(37401)
- 管理学(37034)
- 管理学院(36806)
- 科学(27276)
- 京(26155)
- 所(24540)
- 财(24260)
- 研究所(22708)
- 经济学(22040)
- 中心(20897)
- 财经(20187)
- 经济学院(19908)
- 经(18786)
- 农(18401)
- 院(17646)
- 北京(16936)
- 科学院(16254)
- 范(15583)
- 师范(15486)
- 财经大学(15268)
- 业大(14970)
- 江(14709)
- 基金
- 项目(83098)
- 科学(67915)
- 基金(64594)
- 研究(61166)
- 家(57475)
- 国家(57123)
- 科学基金(48441)
- 社会(43673)
- 社会科(41712)
- 社会科学(41707)
- 基金项目(33222)
- 自然(28686)
- 自然科(28044)
- 省(28040)
- 自然科学(28037)
- 自然科学基金(27559)
- 教育(26417)
- 资助(26375)
- 划(25188)
- 编号(22028)
- 国家社会(20605)
- 中国(20521)
- 部(20370)
- 发(19714)
- 重点(19393)
- 教育部(17578)
- 成果(17476)
- 创(17084)
- 发展(16765)
- 展(16542)
共检索到175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翔
本文从丝绸生产的展开、丝绸生产重心的南移、江南丝绸业的繁盛以及广东丝绸业的崛起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蚕桑丝绸生产区域的推移与变迁,描绘出中国丝绸生产区域推移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特征。
关键词:
丝绸生产 区域推移 古代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娟 王琴梅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面板数据,文章构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核心区物流业TFP进行测度,从总体趋势和动力源两个方面对物流业TFP进行了分析,发现核心区物流业TFP增幅较小且存在区域差异,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是核心区物流业TFP增长的动力源,技术效率变动是主要动力源。并分别采用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对物流业TFP及其增长的动力源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物流业TFP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存在阶段性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其区域差异会逐步缩小;核心区物流业TFP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存在条件β收敛,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业专业化程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对其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智库概述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区域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海丝院")系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厅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财经智库,落户广西财经学院,并作为其独立建制的专门研究机构。海丝院是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广西重点建设的特色新型智库。目标定位海丝院以服务国家、广西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定位为打造开放性、国际化高端智库和学术高地。充分发挥复旦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学科综合优势,整合、协同两校内外战略和政策研究的队伍与资源,联合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和广西区域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着力在科学研究、咨政服务、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推进基地建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雯雯 赵炳新 于振磊
从复杂网络视角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本质上是由产业网络和地区网络耦合而成的区域协同网络,其网络结构及其效应是研究经济带各地区相互影响的基础,也是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战略和战略实施路径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区域间产业网络模型,并以该网络核内产业关联为依据建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区域网络模型。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定义了区域间产业网络和区域网络核结构效应,实证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产业网络和区域网络核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关键产业和重点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的地位、影响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区域产业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丽君 高志刚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以来,沿线各省积极勾勒发展蓝图,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出发点,促进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地区的开放合作。新疆作为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西部地区,积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五个互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通过加强能源、基建、经贸和投融资、货币兑换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提升经济合作水平。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经济合作 新疆 中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广奇 景马婕
西安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在政策、区位、金融业发展方面具有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势,但西安市与国内北京、上海两大金融中心在金融实力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而发展潜力较大。为将西安市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金融中心,应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成立丝路合作开发银行、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西安市分行、打造西安市黄金交易中心、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金融中心、发展互联网金融。
关键词:
西安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域性金融中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文平 徐劲松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2007—2012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对比。结果表明:各地区创新效率差距较大,四川、重庆、陕西和甘肃在创新效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青海和宁夏的创新效率主要受制于创新规模,广西、云南和新疆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冗余;Malmquist指数表明经济带整体生产率略有下降,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瓶颈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卓乘风 白洋 邓峰
文章采用DEA-Windows法测算出2004-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创新效率,在控制创新空间关联效应的基础上,运用空间交叉模型考察了产业转移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异质性杠杆作用;并进一步对不同基础设施的最优投资结构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经济带各地区本地创新活动会抑制要素关联地区的创新活动;承接产业转移能够显著提升经济带各地区创新能力;尽管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相比一般性基础设施,其"撬动"产业转移发挥创新效应的杠杆作用更为显著;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当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超越9.4%时,产业转移对丝路带地区创新能力的边际效应有所削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进而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并测算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度的差异变动,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发展呈现出高水平耦合共振状态,但是当考虑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时,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经济带整体协调度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地区内差异是总体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聪颖 畅倩 霍学喜
采用GIS技术与重心理论及2005—2015年苹果生产数据,分析中国苹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土地产出率、生产集中度与产地集中度的区域分布特征及重心移动轨迹;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中国苹果生产区域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苹果生产已形成河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四川9省为主的地域分布格局;中国苹果生产重心"西移"特征明显,但"北扩"有待观察;苹果生产布局是温度、降雨量、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运输基础设施、技术进步与农业政策,以及种植业内部比较收益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区域内苹果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其政策含义是,应该依托苹果生产区域变迁规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注重发挥技术进步与资源禀赋的双重作用,优化中国苹果生产布局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剑 王小康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使得合作融合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潮的主旋律。选取中国与中亚国家1998年~2013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对经济基本面、外贸依存度、双边相互直接投资和区域文化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基础性条件,然后采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贸易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区域合作组织对促进区域贸易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地缘毗邻是促进双边贸易增长的显著优势;空间距离对区域贸易发展起反向阻碍作用等。提出加强双边或多边政府沟通,强化区域合作机制的经贸作用;发挥地缘毗邻和文化相近的优势,增进贸易合作;完善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减小空间距离对贸易发展的阻碍等。
关键词:
中国 中亚国家 区域经济合作 贸易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梦 李娟伟
复兴现代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合作基础为出发点,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建丝绸之路的必要性,并通过对中亚五国与中国在资源、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国之间的合作潜力。其战略选择在于通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合作,中亚国家能够借鉴中国在转轨过程中工业化的经验,迅速走上现代化工业的道路;而中国通过复兴古丝绸之路,在经济贸易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之外,又增添了新的文化与战略需求,同样促进了中国后工业化的改革。因此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与中亚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具有无限潜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磊 杨为程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开展国际旅游区域合作的优势在于关联带动性强、壁垒少、合作共识多,民间动力强。旅游资源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非常明显比较优势的人文经济资源,但是目前的中国中亚国际旅游区域合作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本文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立区域旅游合作决策与协调组织机构"中国中亚旅游合作开发委员会"、推进签证便利化的具体措施、与中亚国家签署航空自由化协议,促进西部城市航空自由化、创新融资方式等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张春晖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借鉴物理学领域中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1993—2012年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2)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份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旅游产业滞后型占居多数,且其综合发展水平相较于区域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极化态势;(3)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最终未迈入协调上升阶段,空间地域差异较为显著,南北地区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4)耦合协调度的地区总体差异在逐渐缩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