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92)
2023(16118)
2022(13110)
2021(12018)
2020(9649)
2019(21714)
2018(21078)
2017(39705)
2016(21298)
2015(23906)
2014(23851)
2013(23639)
2012(22044)
2011(20077)
2010(20370)
2009(19271)
2008(19402)
2007(17575)
2006(15993)
2005(15133)
作者
(60505)
(50567)
(50446)
(47748)
(32454)
(23880)
(22754)
(19498)
(19314)
(18028)
(17526)
(16930)
(16522)
(16260)
(15900)
(15343)
(15061)
(14596)
(14538)
(14297)
(12797)
(12409)
(12163)
(11599)
(11365)
(11329)
(11279)
(11249)
(10021)
(9995)
学科
(102164)
经济(102016)
(86336)
管理(77843)
(76591)
企业(76591)
方法(35653)
业经(32298)
中国(32131)
(32089)
(31189)
数学(27079)
数学方法(26900)
(24653)
地方(23415)
农业(22364)
(21162)
财务(21129)
财务管理(21096)
企业财务(20003)
(19500)
贸易(19480)
技术(19322)
(18937)
(18044)
(17664)
银行(17651)
(17513)
(17213)
金融(17210)
机构
学院(314705)
大学(310089)
(141899)
经济(139309)
管理(120970)
研究(110932)
理学(101999)
理学院(100915)
管理学(99856)
管理学院(99225)
中国(89644)
(68816)
(66599)
科学(60761)
(55010)
财经(52850)
中心(49658)
(49306)
研究所(48761)
(48759)
(47979)
经济学(43752)
北京(43094)
(39973)
(39676)
业大(39665)
师范(39353)
经济学院(39241)
财经大学(38828)
(38696)
基金
项目(196027)
科学(157468)
研究(151090)
基金(143657)
(122736)
国家(121577)
科学基金(105807)
社会(100362)
社会科(95221)
社会科学(95203)
(75698)
基金项目(74471)
教育(67867)
自然(63281)
(62688)
自然科(61787)
自然科学(61771)
自然科学基金(60743)
编号(60167)
资助(57598)
成果(49777)
(47344)
(44663)
重点(44158)
(43934)
课题(42817)
(42631)
国家社会(42432)
创新(40248)
(40049)
期刊
(172946)
经济(172946)
研究(103962)
中国(71048)
(56188)
管理(52416)
(48603)
科学(42139)
学报(40018)
(35819)
金融(35819)
教育(34185)
农业(33250)
大学(32573)
学学(30556)
业经(29199)
技术(28913)
财经(27581)
经济研究(27518)
(23954)
问题(22327)
(19435)
(19351)
世界(18810)
国际(17495)
技术经济(17404)
现代(15889)
商业(14691)
经济管理(14499)
经济问题(14085)
共检索到506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殷德生  
本文分析了世界大都市圈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逻辑。描述了东京-神户都市圈、纽约大都市圈以及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圈层结构以及产业转移过程,剖析了中国东部都市圈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特征以及新型道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燕翔  
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提供有力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背后中国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三个方面。但随着内部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传统优势绝对水平依然存在但相对领先幅度逐步缩小,未来需要探索新路径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未来,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体现在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完善为动力,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大中小优质企业梯度发展为格局,以制造业高效融合服务业为协同。建议未来政策重点关注四个方向:一是强化关键领域产业政策,二是用好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三是构建统一大市场挖掘规模经济潜力,四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新发展机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车建国  
文章首先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从产业分工逐渐深化为产品分工、要素分工、工序分工以及增值环节之间的分工。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分工和成本优势导致了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质量水平低和缺乏关键技术,使得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最后指出了中国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实现OEM向ODM、OBM和BPO阶段转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光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数字化。为此,文章从价值契合关系、技术路径与价值体系、价值创造路径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创造逻辑与实践路径。其一,从数字技术的理念、功能、重要作用以及增加企业价值等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关系,讨论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契合关系。其二,从数字技术的价值驱动引擎、赋能路径、价值体系和模式耦合等价值赋能视角,阐释了数字技术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与价值体系。其三,从数字技术驱动智能制造、赋能销售增收节支、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提高智能决策能力、从广度和深度优化价值管理流程以及提升制造企业生态价值六个价值创造渠道,探索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创造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世界经济史上先后出现过英、德、美、日等4个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或称"世界工厂"有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标志,网络时代世界制造业中心有其新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虽然还称不上"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其发展趋势是制造业各产业在由"加工型"和"生产车间型"的制造业中心向"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高级形式转变。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转移的重要目标产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晓玲  丁琦  
从21世纪初开始,在新一轮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转移"趋势日渐明显。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以何种方式加入国际产业链条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应如何克服地方性产业集群同质性竞争的格局,支持企业不断攀升全球产业链条的高端就为关注的焦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庆华  
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洋  王骏  刘盾  欧国立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的制造业逐渐失去了要素资源的比较优势,因此,需要对其"去工业化"。但"去工业化"并不是简单的摒弃制造业,而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对制造业进行细分,分别制定低端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元  李兆友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危机时代,全球节能减排的压力、国内发展战略的变革和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要求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转型,以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实际。文章认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应遵循科学性、环保性、动态性和实效性原则,通过采取置换转型、并行转型、升级转型、结构转型和规避转型等几种方式,以期实现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目标及预期收益,推动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潘彦廷  袁静  
长株潭都市圈作为湖南制造业的核心区域,如何借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从扩大内需、投资空间、对外开放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带来的动力,从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制造业发展能级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分析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内核因子,并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营商环境、绿色发展基础以及政策环境和贸易规则等方面分析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支撑环境。研究发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株潭都市圈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面临着高层次人才缺乏、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等障碍或困境,进而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提出了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潘彦廷  袁静  
长株潭都市圈作为湖南制造业的核心区域,如何借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从扩大内需、投资空间、对外开放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带来的动力,从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制造业发展能级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分析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内核因子,并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营商环境、绿色发展基础以及政策环境和贸易规则等方面分析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支撑环境。研究发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株潭都市圈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面临着高层次人才缺乏、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等障碍或困境,进而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提出了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宗国  刘亚男  
国际视野下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发展面临五大逻辑转向:外部环境由市场机制拉动向市场与政府二元机制驱动转变,创新主体由校企联动向官产学研多元创新主体互动转变,产业定位由产业集群培育向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转变,创新区域由郊区地带向“城—人—科—产”高度融合的创新城区转变,辐射范围由整合本地资源向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转变。对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成功实践范例的分析表明,政府主导引领、领军企业驱动、高精尖产业集群提升、高科技人才资源赋能、“软环境”“硬环境”培育、全球创新网络扩展是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创新路径。鉴于此,我国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在国家战略层面应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发挥国家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区域协调层面应统筹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支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园区层面应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定位,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对外开放层面应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国际合作与创新资源流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立强  
本文在比较分析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代工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中大国的国情,以代工推动下的自主成长模式为核心,提出了中国制造业的代工发展模式,即以自主成长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国的代工承接优势,以代工成长为推动力,参与国际生产分工,承接跨国公司及其在华投资企业的外包业务,促进企业学习创新能力的提升及价值链的跃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何宁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效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中国制造业正从工业化支撑发展到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引领创新驱动和升级发展,尤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在对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作出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正向工程的集群式升级路径、自主创新的具体方法,并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最后,提出强化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度关注装备制造业资产结构,打造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地;推动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基于技术成熟度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全球竞争力,积极融入国际分工网络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