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9)
- 2023(11366)
- 2022(9711)
- 2021(9000)
- 2020(7691)
- 2019(17999)
- 2018(17605)
- 2017(33181)
- 2016(18231)
- 2015(20676)
- 2014(20443)
- 2013(20580)
- 2012(19478)
- 2011(17871)
- 2010(17591)
- 2009(16068)
- 2008(15896)
- 2007(14219)
- 2006(12355)
- 2005(11168)
- 学科
- 济(83024)
- 经济(82963)
- 管理(47690)
- 业(45207)
- 方法(38934)
- 数学(35403)
- 数学方法(35115)
- 企(33451)
- 企业(33451)
- 中国(23458)
- 农(22537)
- 财(18568)
- 贸(17647)
- 贸易(17640)
- 学(17420)
- 易(17212)
- 地方(16139)
- 业经(15517)
- 环境(15452)
- 农业(15157)
- 制(13717)
- 和(12173)
- 银(12123)
- 银行(12078)
- 融(11976)
- 金融(11973)
- 行(11613)
- 划(10692)
- 务(10682)
- 财务(10662)
- 机构
- 大学(269116)
- 学院(264776)
- 济(119074)
- 经济(117013)
- 研究(98752)
- 管理(98742)
- 理学(85212)
- 理学院(84172)
- 管理学(82780)
- 管理学院(82292)
- 中国(74898)
- 科学(60607)
- 京(58205)
- 所(51150)
- 财(50798)
- 农(50090)
- 研究所(46995)
- 中心(44622)
- 业大(41899)
- 财经(41160)
- 农业(39716)
- 经济学(38770)
- 江(37979)
- 经(37592)
- 北京(37043)
- 经济学院(35223)
- 院(34987)
- 范(34148)
- 师范(33786)
- 科学院(30749)
- 基金
- 项目(180362)
- 科学(141535)
- 基金(133686)
- 研究(128010)
- 家(119152)
- 国家(118278)
- 科学基金(99189)
- 社会(82997)
- 社会科(78879)
- 社会科学(78855)
- 基金项目(70234)
- 省(66834)
- 自然(63681)
- 自然科(62244)
- 自然科学(62223)
- 自然科学基金(61143)
- 划(58342)
- 教育(57642)
- 资助(55455)
- 编号(49871)
- 重点(41417)
- 部(41222)
- 成果(40697)
- 发(39664)
- 创(36975)
- 国家社会(36339)
- 科研(35325)
- 教育部(34912)
- 创新(34799)
- 中国(34383)
- 期刊
- 济(123317)
- 经济(123317)
- 研究(77642)
- 中国(50203)
- 学报(46352)
- 农(44627)
- 科学(41711)
- 财(38354)
- 大学(34397)
- 管理(33466)
- 学学(32363)
- 农业(30530)
- 融(23191)
- 金融(23191)
- 教育(23076)
- 经济研究(21298)
- 技术(21143)
- 财经(20501)
- 业(18012)
- 业经(17858)
- 经(17795)
- 问题(17190)
- 贸(16273)
- 世界(14309)
- 统计(14018)
- 国际(13999)
- 技术经济(13985)
- 图书(13041)
- 版(13027)
- 资源(12980)
共检索到391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方林 陆洪波
文章利用2001—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各地区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各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并将其分解,再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1—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少数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水平较低,各地区每年全要素碳生产率不稳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为5.4%,其中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2%,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1.2%,全要素碳生产率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呈负相关,对外开放程度和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呈正相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姚萍 程盈莹
国际分散化生产对参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省际工业行业数据,分析国际分散化生产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分散化生产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性的差异。在东部和中部,国际分散化生产促进了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在西部,国际分散化生产却有负效应;人力资本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的生产率效应为负。
关键词:
分散化生产 全要素生产率 地区差异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春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中国29个省份200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全面测算,得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的增长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得到了改善。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结论是中国仍未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摆脱依赖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应继续增加科研力量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对其发挥显著作用。最后,从收敛性看,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β收敛。其中,收敛速度以西部最快,中部最慢,说明中国各个地区都存在各自的稳态水平,并且都收敛于各自的稳定水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健 盘宇章
基于1998—2014年期间中国30个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及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进行测算以及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将金融发展和实体部门经济之间的增长差异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纳入到实证模型中,检验金融发展与TFP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正增长,年均增速为1.6%。中国的TFP增长动力源泉为技术进步(2.2%)而非技术效率的改善(-0.6%)。金融发展和TFP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健 盘宇章
基于1998—2014年期间中国30个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及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进行测算以及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将金融发展和实体部门经济之间的增长差异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纳入到实证模型中,检验金融发展与TFP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正增长,年均增速为1.6%。中国的TFP增长动力源泉为技术进步(2.2%)而非技术效率的改善(-0.6%)。金融发展和TFP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即金融发展对TFP增长的影响取决于金融发展和实体部门经济发展之间的增长差异。当金融发展增速超过实体部门经济增速的54.5%时,金融发展抑制TFP的增长;当金融发展增速与实体部门经济增速之间的差异低于54.5%时,金融发展会促进TFP的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覃飞 陈亚会 徐长生
在我国强调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大背景下,法律执行效率这一软环境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2000—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地市级法律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律执行效率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进一步考虑要素投入、产权属性等企业异质性因素以及区域差异后还发现:法律执行效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且对劳动密集型私有企业的正面效应更大;较高的法律执行效率还能通过保护技术和专利等显著提升高研发投入型企业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因较差的法制环境削弱了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康志勇
本文利用1980~2004年各省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分析了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全样本数据还是沿海或内陆地区样本数据,都证实了我国出口对TFP增长存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但就整体效果而言,出口对我国TFP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产生这一问题的首要原因可能和中国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格局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出口对TFP的影响在沿海和内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沿海地区模型中,无论是技术溢出长短期效应还是整体效应都十分显著,且整体效应为正,即出口促进了TFP的增长;而内陆地区只有短期效应显著,且整体效应为负,即出口制约了TFP的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晗 何枭吟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及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出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服务业开放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有利于提高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经济规模、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四个因素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对于经济规模、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门槛而言,服务业开放的正向作用始终存在,且跨过门槛值之后不断扩大,而环境规制的影响效应则跨过第一个门槛值后由负转正并逐渐增强;跨越经济规模门槛和环境规制门槛的省份较多,跨越人力资本门槛的省份次之,而跨越金融发展门槛的省份仍然较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叶飞 周敏 石鹏 汤振朋
碳排放约束下利用超效率VRS-DEA模型和扩展STIRPAT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河北和辽宁之外,沿海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技术进步、经济水平、政府干预、能源价格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和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祺 隋杨
本文使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和高度细化的进口数据,考察垂直专业化对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运用DEA-SBM模型估算中国全部企业、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的基础上,分析垂直专业化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关系,我们发现中国并没有明显获得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中国的技术升级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跨国公司的生产和出口网络。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晶晶 陈启斐
利用122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出口竞争效应和进口技术溢出两个维度分析金融部门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部门的出口竞争效应可以显著促进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进口溢出效应会抑制其提高,两者的净效应为正。在分组别研究中,高收入国家金融部门的出口竞争效应可以促进技术进步,进口溢出效应会抑制技术进步;低收入国家出口竞争效应和进口溢出效应都可以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明霞 高珊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化以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但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而技术效率略显不足;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相较于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产出效率,对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一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晶晶 陈启斐
利用122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出口竞争效应和进口技术溢出两个维度分析金融部门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部门的出口竞争效应可以显著促进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进口溢出效应会抑制其提高,两者的净效应为正。在分组别研究中,高收入国家金融部门的出口竞争效应可以促进技术进步,进口溢出效应会抑制技术进步;低收入国家出口竞争效应和进口溢出效应都可以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海波 葛小南
测算了包含环境要素的Malmquist-Luenberger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以其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代理指标。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R&D投入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98~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但R&D投入结构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异质性影响。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更为深远,试验发展影响更为直接有效,应用研究影响最小。R&D投入与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应用研究的空间溢出增长效应最大,基础研究次之,试验发展最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玉鹏 王茜
利用中国1987—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构成和生产率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高技术人力资本和低技术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高技术人力资本的作用更大;两种层次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依赖于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全国最高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距离,高技术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当生产率差距较小时,高技术人力资本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较大,当生产率差距较大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主要依赖于低技术人力资本的积累。
关键词:
人力资本构成 生产率差距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制度组态视角下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多元路径探析——基于动态QCA的面板数据分析
中国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关系演变研究——基于11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相互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贡献——基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存在结构红利吗?——基于中国18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分析
所得税负担会影响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差异性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公共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面板分析
农业FDI提升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的分析
中国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及其空间差异——基于2001-2007年省域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
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