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5)
2023(11857)
2022(9776)
2021(9117)
2020(7355)
2019(16518)
2018(16039)
2017(30490)
2016(16092)
2015(18108)
2014(17858)
2013(18306)
2012(17512)
2011(16454)
2010(16638)
2009(15614)
2008(15202)
2007(13646)
2006(12658)
2005(11499)
作者
(48298)
(41471)
(40778)
(38967)
(26017)
(19653)
(18179)
(15909)
(15680)
(14690)
(14415)
(13707)
(13317)
(13236)
(13081)
(12530)
(11785)
(11775)
(11621)
(11319)
(10543)
(10123)
(9986)
(9683)
(9435)
(9304)
(8880)
(8719)
(8397)
(8320)
学科
(99468)
经济(99392)
(50359)
(42889)
管理(34502)
农业(33603)
方法(30468)
数学(27698)
数学方法(27533)
地方(25757)
中国(25376)
业经(21978)
(20039)
企业(20039)
(17878)
(15752)
贸易(15743)
(15342)
(15331)
(15292)
地方经济(14607)
(14216)
环境(13450)
农业经济(12689)
(12683)
金融(12680)
(12181)
银行(12160)
发展(12080)
(12060)
机构
学院(248905)
大学(246969)
(123740)
经济(121815)
研究(98990)
管理(89066)
中国(76988)
理学(76559)
理学院(75592)
管理学(74506)
管理学院(74040)
(59800)
科学(57278)
(52276)
(50764)
(50271)
研究所(46146)
农业(45458)
中心(43540)
经济学(40178)
财经(39917)
业大(39675)
(37606)
(36498)
经济学院(36078)
(34247)
(33655)
师范(33418)
北京(33045)
科学院(32534)
基金
项目(163353)
科学(130132)
基金(121818)
研究(121309)
(107050)
国家(106140)
科学基金(89308)
社会(83015)
社会科(78442)
社会科学(78425)
基金项目(63761)
(61096)
自然(53051)
教育(51777)
自然科(51764)
自然科学(51748)
(51419)
自然科学基金(50834)
资助(48677)
编号(47008)
(39435)
成果(38231)
(38074)
重点(37387)
国家社会(36657)
(34031)
中国(33383)
(32921)
发展(32904)
课题(32587)
期刊
(149916)
经济(149916)
研究(79982)
(64374)
中国(51545)
农业(43902)
学报(39693)
科学(39252)
(34500)
大学(30937)
学学(29814)
管理(29384)
(27142)
金融(27142)
业经(26452)
经济研究(23241)
问题(20939)
财经(20713)
(20636)
技术(18705)
世界(18480)
(18126)
教育(17999)
(15688)
农业经济(15198)
农村(15121)
(15121)
资源(14413)
经济问题(14312)
技术经济(14077)
共检索到390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秧分  刘彦随  龙花楼  
基于东部沿海地区县域1980、1990、2000和2005年的农村发展数据,分析农村经济增长的差异特征,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农村经济增长的差异成因。结果显示:东部沿海整体及各省市内部农村经济增长区域差异趋于收敛,但省际的差异逐年增大;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村经济增长,区位条件影响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明显;农地资源丰度与农村经济增长水平存在负向关系,人力资本强化了农村经济增长差异;经济基础是决定农村发展地域差异的主要成因,产业非农化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差异;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显著,政策等社会因素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川  
本文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面板数据,以江苏省的南通与徐州两地为实证进行分析,对江苏沿海县域与内陆县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比较,得出影响两地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差距,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柏寒茁  吴彪  周桐  邵明晖  
为分析农村物流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以黑龙江省鸡东县2007-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农村物流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选取货物周转量代表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表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了货物周转量与地区生产总值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利用Engle-Granger两步法检验了货物周转量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货物周转量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短期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鸡东县货物周转量和地区生产总值一阶协整,二者之间不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也有18.56%的力度调整修正短期偏离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腰华  
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在八大经济区之间差异明显,这种差异的成因是多因素造成的,主要在于县域间自然资源禀赋、地理区位条件、生产要素投入、产业结构、城镇化、生产效率、市场和政策等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差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仁寿  
沿海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与区域文化的比较研究张仁寿80年代中期以来,我对温州农村进行跟踪调研,同时也先后在苏南、珠江三角洲等地作过实地考察。回头来看,虽然我曾意识到温州模式形成中的文化因素(参见张仁寿等,1990,第26-28页),但总的来说,对不同农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论交通与沿海县域经济的发展○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县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那么是哪些因素促成了沿海开放地区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县域成功的经验中,有没有可供内陆不发达县域借鉴之处?经过实证考察及理论研究之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晓,朱农  
文章从基本经济理论出发,首先使用微观调查数据,计算各种层次教育的回报率,在此基础上测量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然后使用1989~1995年29个省的宏观数据,将人力资本引入到生产函数中,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村地区产出的作用。计量经济学回归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特别明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蔡柏良  
江苏沿海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发展水平关系着整个江苏省、东部沿海乃至东北亚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该地区正处于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区位优势开始显现,产业基础明显改善,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明显;产业规模扩张迅速,经济实力逐步提高;产业布局"双转移",资源优势日益显现;产业政策开始向沿海地区倾斜,"多管齐下"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当然,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资本、技术、产业集聚能力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必须高起点规划,创新开发模式;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形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突破沿海开发的投融资瓶颈,创新投融资模式与机制;加强政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晨光  厉英珍  张迪  薄文广  
本文通过理论和计量分析,以中国东部沿海环渤海、长三角和华南3大都市带FDI对城市基础设施存量的总体偏好和结构性偏好为例,探究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影响FDI从而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发现:(1)FDI是否存在对城市基础设施总体存量的偏好或结构性偏好,取决于相应基础设施存量是否跨越了FDI对基础设施偏好的最低门槛和“饱和”门槛;(2)受城市是否存在能激发FDI对经济增长正向溢出因素的影响,FDI存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偏好,却不必然存在基础设施通过吸引FDI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机制;(3)城市基础设施调节FDI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取决于FDI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主效应,而且取决于基础设施改善对FDI投资区域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中国当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政策实践具有重要理论借鉴与决策参考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汪海  
当代世界的创新增长极,是以硅谷为代表的产学研紧密融合、协同创新的科学园区。新加坡等东亚新兴经济体的经验表明,创建科学园区,打造创新增长极,能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在打造升级版的创新增长极。我国现有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新区虽已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分属商务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分管产、学、研的不同部门,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可选取若干科技中心城市为试点,把产学研各自为政的各类开发区整合成一体化的国际科学园区,打造升级版的创新增长极,能有力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忠  张效莉  
文章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之上,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借助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后,采用改进的TOPSIS法进行实际测算。经过聚类分析与横向比较得出:沿海11个省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现“一高、四中、六低”的“金字塔形”三级梯队结构。上海经济增长质量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处于中等水平,由山东、海南、辽宁、福建、广西、河北沿海6省组成的第三梯队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较低。进一步地从准则层再到要素层剖析了沿海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瓶颈所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傅昌銮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着眼于探讨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从县域金融结构的角度,把金融机构变量纳入传统的经济增长分析模型,并使用2008—2011年浙江省的样本数据发现,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结构更适合于县域经济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所占市场份额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研究同时发现,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是目前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FDI、固定投资以及对外贸易等对县域经济的增长并没产生明显的影响;资源利用效率的不高是可能的解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科  李宙甲  刘家琳  
随着县域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传统银行为主导的县域金融机构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使用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整理得到的2000-2019年中国县级行政单位内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情况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中西部地区和交通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够通过资金渠道与产业渠道影响县域经济增长,即通过促进县域资金回流和工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存在溢出效应与协同效应。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接壤县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协同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本文为准确把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经济效应,并据此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县域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铁明太  
作为县域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农村职业教育在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在综述农村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教育培训内容缺陷、生产服务缺陷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县域经济增长促进功能的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农村职业教育改进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