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9)
- 2023(11814)
- 2022(9923)
- 2021(9156)
- 2020(7899)
- 2019(18368)
- 2018(17911)
- 2017(33470)
- 2016(18407)
- 2015(20932)
- 2014(20820)
- 2013(20817)
- 2012(19505)
- 2011(17769)
- 2010(17574)
- 2009(16530)
- 2008(16673)
- 2007(14774)
- 2006(12654)
- 2005(11420)
- 学科
- 济(80679)
- 经济(80591)
- 管理(48679)
- 业(47737)
- 方法(38346)
- 企(36362)
- 企业(36362)
- 数学(34648)
- 数学方法(34406)
- 中国(24196)
- 农(21365)
- 财(19523)
- 贸(19417)
- 贸易(19411)
- 易(18977)
- 学(17100)
- 业经(15380)
- 农业(14288)
- 制(14157)
- 地方(13631)
- 银(12394)
- 银行(12340)
- 融(12170)
- 金融(12168)
- 环境(11960)
- 行(11796)
- 务(11480)
- 财务(11465)
- 财务管理(11437)
- 和(11255)
- 机构
- 大学(279000)
- 学院(273352)
- 济(122261)
- 经济(120240)
- 管理(101622)
- 研究(101294)
- 理学(88371)
- 理学院(87294)
- 管理学(85965)
- 管理学院(85454)
- 中国(75333)
- 科学(62610)
- 京(59020)
- 农(54742)
- 所(52987)
- 财(52024)
- 研究所(48840)
- 业大(45162)
- 中心(44974)
- 农业(43967)
- 财经(42719)
- 经济学(39527)
- 经(39110)
- 江(38625)
- 北京(37431)
- 经济学院(36011)
- 院(35624)
- 范(34505)
- 师范(34016)
- 财经大学(31885)
- 基金
- 项目(186412)
- 科学(145760)
- 基金(137949)
- 研究(129095)
- 家(123890)
- 国家(122911)
- 科学基金(102692)
- 社会(84551)
- 社会科(80215)
- 社会科学(80191)
- 基金项目(72838)
- 省(69795)
- 自然(67028)
- 自然科(65531)
- 自然科学(65504)
- 自然科学基金(64416)
- 划(60932)
- 教育(58580)
- 资助(56588)
- 编号(49054)
- 重点(42939)
- 部(42650)
- 发(40533)
- 成果(39708)
- 创(38746)
- 科研(36695)
- 国家社会(36540)
- 创新(36392)
- 教育部(35955)
- 计划(35705)
- 期刊
- 济(125145)
- 经济(125145)
- 研究(78578)
- 学报(51351)
- 中国(50174)
- 农(48294)
- 科学(44549)
- 财(39054)
- 大学(37244)
- 学学(35430)
- 管理(34205)
- 农业(32741)
- 融(23043)
- 金融(23043)
- 教育(23030)
- 经济研究(22256)
- 财经(21467)
- 技术(20193)
- 业(18892)
- 经(18552)
- 业经(18548)
- 问题(17731)
- 贸(17499)
- 国际(15896)
- 世界(14821)
- 版(14152)
- 技术经济(13993)
- 统计(13202)
- 科技(12671)
- 业大(12605)
共检索到396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樊长科 杨镇标 林国彬
对外经济的发展,对东部乃至全国工业来说是个巨大机遇,同时也为工业就业的形势变化带来了不确定因素。本文从工业的贸易、投资和生产等三个角度提出工业开放对其就业影响的理论机制,实证分析2000年至2014年东部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总量的影响,重点比较东部各地区工业对外开放就业影响效应的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东部工业整体的对外开放与其就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关系。贸易和生产开放水平的提高都有利于东部工业整体就业总量的扩大,而投资开放对工业就业总量具有轻度的挤出效应。(2)工业开放对其就业总量影响在东部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樊长科 杨镇标 林国彬
对外经济的发展,对东部乃至全国工业来说是个巨大机遇,同时也为工业就业的形势变化带来了不确定因素。本文从工业的贸易、投资和生产等三个角度提出工业开放对其就业影响的理论机制,实证分析2000年至2014年东部工业对外开放对其就业总量的影响,重点比较东部各地区工业对外开放就业影响效应的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东部工业整体的对外开放与其就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关系。贸易和生产开放水平的提高都有利于东部工业整体就业总量的扩大,而投资开放对工业就业总量具有轻度的挤出效应。(2)工业开放对其就业总量影响在东部各地区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研究可以为各地政府制定产业与就业政策提供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金智娟 安礼伟 赵曙东
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障碍,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解构研究,分析了对外开放对再配置效应、功能性分配效应和要素基尼系数的影响,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收入差距 总体基尼系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咏梅
试论实行对外开放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黄咏梅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包括商品进口和商品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技术引进和技术出口、智力引进和劳务输出、土地对外转让和承租国外土地等多项内容。我国对外开放18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焕明
本文研究了地区差异条件下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一是从单因素的角度看,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中西部地区:二是从多因素关联的角度看,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于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而对外借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其它因素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边际产出有一定的差异,突出表现在西部地区劳动力投入的贡献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通过对解释变量的简单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本文对模型的系数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提出西部地区更应创造条件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相关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丁孟春 李泓欣 孙乃岩
一、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走过了一条通过试点逐渐扩大对外开放度和开放区域的循序渐进之路。目前我国的保险开放区域已从上海、广州扩大到深圳、重庆、大连、天津等地。中国保险市场上的外资保险公司共有20余家。此外,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的代表处也有200多个,其中100多家提出申请等候进入中国市场。在华设立的外资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的数量已超过中资保险公司。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晓亮
当前国内外关于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不一致。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长期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但对短期经济波动则没有显著影响;尽管在初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但是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外贸易;总的来看,对外开放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利用对外开放来维持其经济增长是必要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笋雨
直到现在 ,理论模型还无法把对外开放与更快的均衡增长联系起来 ,而且 ,实证文献有严重的数据方面的问题。因此 ,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但是 ,最近的内生增长理论已经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指出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对中国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以 1 0 0 0×外国直接投资 /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的对外开放的扩大挤出中国企业投资 ,但对 2年后中国经济增长 (实际GDP的增长 )起积极作用。由此 ,可以认为外国直接投资比中国企业投资更有效率。而且对外开放度指数和GDP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 ,以 1 0 0 0× (出口 +进口 ) ...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书嵘 刘义圣
对外开放被认为是影响利率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外开放对利率效应影响的理论分析,证明了对外开放与利率效应之间存在一种递减关系,即对外开放度越大,利率效应越小:利率的产出效应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而不断减弱,利率的价格效应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而不断放大。在对外开放条件下,不管是通过财政政策渠道,还是通过货币政策渠道,利率下降在短期内具有明显的产出效应,总产出会增加,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但在长期内,利率效应将趋于中性状态,利率的产出效应只是暂时性增加了总产出和就业,利率效应最终会释放到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放大效应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红 李纯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外贸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发达国家通过废弃物贸易或直接将污染产业转移到我国,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而且,我国在对外开放初期买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也给我国环境保护增加了压力。本文认为环境成本外部化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尽量运用各种经济手段以及环境规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以降低环境成本外部化的程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杜昌勇
本文研究的是1993年至2005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2005年,进入21世纪以来,东部地区的外资依存度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尤其是广东、福建和天津;我国FDI流入占当年固定资产形成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现逐年下滑态势;东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且比全国的贸易依存度高20%~30%左右;由于存在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高等原因,实际东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并不高。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外贸依存度 外资依存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骏 蔡贤恩
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1990—2007年福建省的农业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然后,利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动态模拟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度)对福建省农业技术进步变化率、技术效率变化率的影响,以及对外开放和两者的协整关系,进而说明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作用。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对外开放与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福建省对外经济开放对福建省农业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农业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邢军伟
文章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减弱经济波动的同时促进了经济长期增长,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增加了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表现为1996年以前影响不显著,1996年后有正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但1996年之前和1996年之后影响不同,分别是正影响和负影响,此外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弱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且当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超过一定临界值后,这一影响转而为正。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方 曹文婷
由于国家(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利用1995—2013年中国—东盟10个样本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总体上有助于金融发展;金融开放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但对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不确定;银行集中度的下降能促进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显著促进金融发展,而制度质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出现不确定性的原因不仅在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更在于其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不协调(结构不匹配)。因此,中国—东盟各国应积极推动贸易开放,适度金融开放并逐渐消减利益集团的阻挠,提高金融开放与贸易开放的协调性,并加强金融合作,以促进各国金融发展及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方 曹文婷
由于国家(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利用1995—2013年中国—东盟10个样本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总体上有助于金融发展;金融开放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但对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不确定;银行集中度的下降能促进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显著促进金融发展,而制度质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出现不确定性的原因不仅在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更在于其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不协调(结构不匹配)。因此,中国—东盟各国应积极推动贸易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