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9)
- 2023(10281)
- 2022(8679)
- 2021(8289)
- 2020(6951)
- 2019(16658)
- 2018(16303)
- 2017(31009)
- 2016(16944)
- 2015(19662)
- 2014(19748)
- 2013(20154)
- 2012(19290)
- 2011(17751)
- 2010(17867)
- 2009(16642)
- 2008(16763)
- 2007(15208)
- 2006(13265)
- 2005(11649)
- 学科
- 济(80300)
- 经济(80225)
- 管理(42456)
- 业(38969)
- 方法(34802)
- 数学(31412)
- 数学方法(31205)
- 企(28446)
- 企业(28446)
- 中国(25956)
- 农(21996)
- 地方(18821)
- 财(17039)
- 学(16257)
- 贸(16177)
- 贸易(16170)
- 易(15715)
- 农业(14472)
- 业经(14052)
- 制(13464)
- 环境(12455)
- 和(11479)
- 银(11260)
- 银行(11224)
- 融(11061)
- 金融(11058)
- 行(10799)
- 发(10601)
- 务(9332)
- 财务(9301)
- 机构
- 大学(254816)
- 学院(251518)
- 济(110711)
- 经济(108411)
- 研究(96177)
- 管理(90985)
- 理学(77276)
- 理学院(76215)
- 管理学(74983)
- 管理学院(74489)
- 中国(73533)
- 科学(58769)
- 京(57078)
- 所(50184)
- 财(48234)
- 农(46296)
- 研究所(45713)
- 中心(43243)
- 财经(38454)
- 业大(38048)
- 江(37765)
- 北京(36752)
- 农业(36662)
- 经济学(35831)
- 经(35049)
- 院(34594)
- 范(34490)
- 师范(34187)
- 经济学院(32461)
- 科学院(30226)
- 基金
- 项目(165815)
- 科学(129298)
- 基金(120781)
- 研究(119549)
- 家(106963)
- 国家(106141)
- 科学基金(88494)
- 社会(76322)
- 社会科(72212)
- 社会科学(72186)
- 基金项目(63878)
- 省(61384)
- 自然(56402)
- 自然科(55024)
- 自然科学(55006)
- 教育(54099)
- 自然科学基金(54000)
- 划(53955)
- 资助(50002)
- 编号(47376)
- 成果(39057)
- 重点(38308)
- 部(38132)
- 发(37133)
- 课题(33622)
- 创(32912)
- 国家社会(32509)
- 中国(32280)
- 教育部(32021)
- 科研(31860)
- 期刊
- 济(122610)
- 经济(122610)
- 研究(77910)
- 中国(52484)
- 农(41686)
- 学报(41306)
- 科学(38501)
- 财(36472)
- 管理(30762)
- 大学(30207)
- 农业(28364)
- 学学(28121)
- 教育(24868)
- 融(22309)
- 金融(22309)
- 技术(20850)
- 经济研究(20024)
- 财经(19461)
- 问题(18432)
- 业经(17687)
- 经(16897)
- 业(16528)
- 贸(15390)
- 资源(14292)
- 世界(13636)
- 国际(13428)
- 图书(13182)
- 技术经济(12959)
- 统计(11940)
- 版(11867)
共检索到384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银贵 周伟 乔陆印 许多
此次研究以中国东部地区87个城市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08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规律及变化的原因,并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展利用效益分类与判定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并利用ArcGIS 9.2,将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空间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增长非常大,增长速度非常快;②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呈降低的趋势,不同阶段差异明显;③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在省域和区域经济圈内差异明显;④城市建设用地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最高,经济投入的增加与人口的增长推动了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⑤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分为5类,并且第3类城市的总数为488个,占到样本总体的62.32%,地均建设用地第二产值对聚类结果的影响最大;⑥对5类城市建设用地效益进行了判别,确定了各类别的判别式,并达到检验的要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钟国辉
人们在利用城市建设用地过程中,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而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文章通过构建模型,实证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城市未处理污水与生态效益。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未处理污水的弹性系数为负,意味着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未处理污水会减少。青海、广西的边际城市未处理污水的绝对值相对较高,而山东和新疆的边际城市未处理污水的绝对值相对较低。在东中西之间,城市建设用地边际城市未处理污水的绝对值由高到低依次是中部、西部和东部。因此在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差别化配置的过程中,有必要兼顾各区域城市建设用地边际城市未处理污水的差异。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污水 生态效益 边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强真 杜舰 吴尚昆
从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出发,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角度对现阶段我国各省(区、市)城市建设用地的综合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效益偏低的省份为18个,占60%,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利用效益较高的省份为7个,主要位于东部沿海等地。本研究方法克服了以往单因素评价方法的不足,即片面追求经济总量不一定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同时,为从空间角度调控土地利用效益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综合效益 因子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乔陆印
本文以中国东部地区10省市8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2000-200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寻找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从人口承载、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的角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经济产出成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均值的变化最大,其他东部9省市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均值的变化趋势类似,变化相对平缓。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均值的标准差最大,海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的标准差起伏最大。③多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均分布在0.1000~0.2000之间。④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72个城市通过了规定条件的检验。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原因 中国东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乐 朱建玲 刘南 张丰 刘仁义
基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8)》中宁波、台州和温州3市的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应用经济学区位熵、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方法,对浙江省东部沿海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在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分布的区域优势方面,居住用地总体趋向于各县级市,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总体趋向于宁波、台州和温州的核心城区,另外,台州各地的公共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区域优势较为明显,温州市区内道路广场用地、绿地、特殊用地的区域优势都非常明显;在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差异度方面,特殊用地的区域分布差距较大(其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0.4),绿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分布相对合理,仓储用地分布比较平均,居住、公共设施、工业、对外交通和道路广场用地的分布都处于绝对平均水平。研究结论:城市建设用地的区域优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很好地反映了其经济、社会、人口等多个层面的发展状况。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祖强 梁曙霞
东部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开放度最高、开放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开放型经济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东部地区利用外资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稳定性的背景下,东部地区利用外资面临新的问题。这将倒逼东部地区加快利用外资的转型升级,以延伸产业链、攀升价值链为重点调整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综合效益,为开放型经济的率先转型发展和打造升级版作出新的探索,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利用外资发挥引领作用,创造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志远 苗建军 崔玮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与其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针对省际建设用地,构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基于松弛测度的SBM模型,测算各省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碳排放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结果表明:(1)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集约利用碳排放综合效率并不保持普遍一致;(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高的省份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3)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技术效率不足是导致大多数省份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而规模效率不足对综合效率影响较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茹 尹志强 姚亦锋 胡美娟 洪永胜
基于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安徽省2000~2011年建设用地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及区域差异变化,探讨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表明:安徽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以每年5.8%的速度不断增长;安徽省城市建设用地系统结构性增强,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方向发展;从安徽省各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区域特征来看,各市的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差异明显,东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变化幅度较大,西部和北部建设用地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道路设施完善是安徽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郝振华 余锦华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00°E以东)140个气象观测站1951-2010年的逐月降水和地面气温资料,在去除气温的线性趋势的基础上采用联合EOF分析等方法,对春季(3-5月)的降水异常型和气温异常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第一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28.13%)中,降水异常型态为南方型,存在3个暖异常区域:华北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陕西汉中地区以及西南地区;3个冷异常中心:一个位于长江以南地区,一个位于东北地区,一个位于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西部。时间系数存在准3年、4~5年和8年尺度振荡周期;②在第二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16.57%)中,降水异常型态为中间型,气温异常偏高区基本位于南岭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卢幸烨 马晓明 熊思琴
交通运输业是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之一。通过super-SBM模型测算分析中国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碳排放效率后可以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各省市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环境效率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省市的交通运输业还存在着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卢幸烨 马晓明 熊思琴
交通运输业是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之一。通过super-SBM模型测算分析中国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碳排放效率后可以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各省市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环境效率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省市的交通运输业还存在着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昊生 孙久文 张泽邦
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的关键时期,明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时空演变的特征,可以为城市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微观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聚类分析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刻画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在空间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在全国和各省内部均呈现出集聚状态;(2)在时空演变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呈现出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势;(3)在供应结构方面,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用地在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集聚。进一步从制度角度分析了上述特征出现的内在原因:层层下达的土地指标分配逻辑和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经营城市的逻辑决定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时空演变 土地供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戈丽 陶健 董金玮 徐兴良
内蒙古东部地区气候变化较全国平均水平更为剧烈,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呈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作为典型的农林牧交错区,该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选取0℃和10℃(牧草和喜温作物生长重要的临界温度)作为生长季指标,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自1960s以来稳定通过0℃和10℃生长季(简称0℃和10℃生长季)的初日、终日、生长季长度的时空变化,以及稳定通过0℃和10℃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研究表明:①因气候变暖,研究区大兴安岭以东大部分地区逐年代初、终日等日线均向西北地区推移,以西地区向东北方向推移;其中初日等日线变化趋势较终日推移更为显著,且以1990s和2000s时期变化最为明显;0℃和10℃生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丽红 陈文波 邵虹
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已经成为地理学、土地科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从中观尺度科学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和趋势,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全域Moran′s I和局域Moran′s I系数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度的空间自相关格局(依赖性),揭示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局部聚集和局部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全域空间相关性和局域空间相关性指标均显著,从城市边缘到中心区(或副中心)呈现递增的空间形态,其中居住功能区集约度空间相关性最高,教育功能区则最低;各功能区都存在正局域相关,空间分布呈现典型...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空间相关性 南昌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