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6)
2023(8523)
2022(7243)
2021(6966)
2020(6055)
2019(14239)
2018(13909)
2017(26340)
2016(14496)
2015(16875)
2014(16709)
2013(17094)
2012(16291)
2011(14974)
2010(14870)
2009(13899)
2008(14038)
2007(12492)
2006(10640)
2005(9750)
作者
(44472)
(37494)
(37469)
(35899)
(23658)
(18079)
(17041)
(14744)
(14145)
(13102)
(13019)
(12556)
(12056)
(12023)
(11846)
(11735)
(11451)
(11059)
(10874)
(10804)
(9465)
(9349)
(9288)
(8601)
(8462)
(8459)
(8314)
(8127)
(7669)
(7510)
学科
(65090)
经济(65034)
管理(35080)
(34496)
方法(31676)
数学(28860)
数学方法(28662)
(25810)
企业(25810)
中国(19367)
(17416)
(15463)
(15163)
(15136)
贸易(15130)
(14789)
(11710)
农业(11269)
业经(11166)
地方(10648)
(10164)
银行(10125)
(9752)
环境(9689)
(9648)
(9577)
金融(9575)
(8639)
财务(8624)
财务管理(8600)
机构
大学(219577)
学院(215467)
(96492)
经济(94790)
研究(84011)
管理(77299)
理学(66420)
理学院(65534)
中国(64700)
管理学(64391)
管理学院(63977)
科学(52495)
(48009)
(44693)
(42134)
(41765)
研究所(41219)
中心(37284)
财经(34021)
业大(33697)
农业(33337)
经济学(31669)
(31158)
(31074)
北京(31048)
(29961)
经济学院(28778)
(28395)
师范(28107)
科学院(26508)
基金
项目(144279)
科学(112744)
基金(107038)
研究(100813)
(96148)
国家(95479)
科学基金(78940)
社会(64410)
社会科(61053)
社会科学(61036)
基金项目(56205)
(52269)
自然(51561)
自然科(50325)
自然科学(50308)
自然科学基金(49444)
(46720)
教育(45457)
资助(44775)
编号(38828)
重点(34052)
(33591)
成果(32024)
(31737)
中国(29348)
(28978)
科研(28649)
教育部(27985)
国家社会(27982)
计划(27517)
期刊
(101022)
经济(101022)
研究(64489)
中国(40629)
学报(39171)
(36862)
科学(35473)
(31900)
大学(28448)
学学(26982)
管理(25645)
农业(25002)
(18972)
金融(18972)
经济研究(17780)
教育(17707)
财经(17278)
技术(16272)
(15039)
(14960)
问题(14177)
(13990)
业经(13957)
世界(12417)
国际(12340)
资源(11849)
技术经济(11041)
(10843)
统计(10576)
理论(9606)
共检索到319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伟东  史军  穆海振  
利用中国东部1951年-2007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及NECP/NCAR再分析资料、NINO3-4区海温资料、欧亚纬向风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57年间,中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温带地区增温最为显著而热带地区增温幅度最小。3个气候带冬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但≥0.1mm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副热带地区≥5.0mm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热带和温带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气候带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郝振华  余锦华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00°E以东)140个气象观测站1951-2010年的逐月降水和地面气温资料,在去除气温的线性趋势的基础上采用联合EOF分析等方法,对春季(3-5月)的降水异常型和气温异常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第一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28.13%)中,降水异常型态为南方型,存在3个暖异常区域:华北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陕西汉中地区以及西南地区;3个冷异常中心:一个位于长江以南地区,一个位于东北地区,一个位于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西部。时间系数存在准3年、4~5年和8年尺度振荡周期;②在第二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16.57%)中,降水异常型态为中间型,气温异常偏高区基本位于南岭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伍俊艺  房一禾  顾正强  朱玲  徐红  王涛  
分析我国冬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冬季气温的预测提供参考。研究我国冬季以50a为研究时段(1960~2009年)的201个台站,逐日均一化处理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旋转主成分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区域特征。结果表明:1960~2009年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全国冬季一致为异常偏冷或异常偏暖的特征,且在研究时段内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近50a来我国的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南方的均方差普遍小于北方;三者在全国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上升趋势显著,南方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宝龙  张明军  魏军林  王圣杰  马潜  李小飞  
采用1960—2009年西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对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预测了未来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形。研究表明:近50 a以来,西北地区夏季天数、生物生长季、热夜天数、高温天数分别以2.31、2.98、1.07、0.45 d.(10 a)-1的速度显著增加;结冰天数、最大连续霜冻天数、低温天数分别以-2.51、-1.79、-3.62 d.(10 a)-1的趋势在显著减少;极端气温年较差也以-0.39℃.(10 a)-1的速度在减少;除极端气温年较差外,极端温度指数和年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大的1和5天降水总量、逐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林丽  史军  
利用SPOT 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1998—2010年期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NDVI对当月气温和前1月降水变化响应最为强烈。空间上,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在整个研究区差异不明显,而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在北部地区较在中部和南部强。NDVI在多数地区都同步响应于当月气温变化,在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对气温变化滞后响应1个月左右。NDVI对降水变化在北部地区滞后响应1个月左右,而在南部地区滞后响应2~3个月。研究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时间特征、空间分布及总体滞后期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南部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秋雪  李跃清  蒋兴文  张静  
论文基于195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和1969—200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应用统计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侧雅安降水量、降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整个四川省的降水变化一致,近58 a"雅安天漏"的年降水总量和年雨日是减少的,并且后者比前者减少得更加显著;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的显著减少是雨日和雨强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除冬季外,春、夏、秋三季的降水量和雨日均呈减小趋势,其中秋季减少最明显;汛期降水量减少占年降水量减少量的92.7%,汛期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显著,占年雨日减少的62.9%;21世纪初期后,"雅安天漏"强降水月份减少,雨日集中时段缩短;"雅安天漏"夜雨特征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赖欣  范广洲  董一平  华维  刘雅星  郁珍艳  周定文  
以中国596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夏季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近47a中国夏季降水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得到夏季全国和8个区的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序列。按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降水强度分类,探讨了不同强度降水在我国降水变化中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总体夏季除降水频率呈减小趋势外,降水总量、降水强度都呈增加趋势;西北西部在8个区域中的变化相对显著。降水量的增加是小雨级别降水频率和中雨以上级别降水强度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北、华北、西北东部降水减少主要是小雨降水频率减少的结果;长江中下游和华南降水量增加主要是大雨、暴雨降水频率和暴雨降水强度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一民  章新平  
利用青藏高原87个地面气象台站41年(1960~2000年)的月降水资料,并在Arcgis 9.0中通过Kriging插值方法对少数站点的缺测值进行了插补,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高原四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区域上的差异。为了保证本研究的完整性,对高原年降水也做了相应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冬春两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冬季雅鲁藏布江下游、春季高原东北部为降水减少区,高原其他区域均表现为增加;夏秋两季降水量基本保持不变,但夏季高原中部和川西降水减少,高原南部和北部降水表现为增加;秋季高原中部、南部降水增加,川西降水减少。(2)高原年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区域上高原南部大致以东经102度为界,该线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彬  张勃  周丹  张耀宗  王国强  唐敏  
研究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采用0.5°×0.5°中国地面气温和降水数据集,通过分析东部季风区季节和年尺度干旱覆盖率、频率以及单位面积干旱强度,揭示了中国东部季风区1961—2013年干旱特征时空分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近20 a东部季风区干旱特征变化明显,特别是1997年之后东部季风区干旱覆盖率和单位面积干旱强度显著增加;东北地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西南地区干旱频率增加,高频率覆盖范围扩大明显;气象干旱极端危险区扩大。全球变暖背景下东部季风区干旱呈现出极端化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兆飞  王蕊  姚治君  
蒙古高原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压力,研究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模式评估对该地区气候及生态环境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整个蒙古高原为研究区,研究蒙古高原气温与降水要素的变化趋势,对比研究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评价了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模式输出的气温与降水序列在研究区的表现,利用一种改进的秩评分方法对CMIP5模式的模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蒙古高原过去几十年整体呈增温减湿的趋势,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升温幅度,中国内蒙古地区变暖趋势强于蒙古国地区;CMIP5模式模拟的平均气温普遍偏低,且低估了该区域的增温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涛  陶辉  杨强  
以南通地区7个观测站点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1960年-2007年南通地区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和突变、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年-2007年,年际变化以最低气温的较大增幅和较早突变为特征。季节变化以秋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明显,且冬季降水量增加,以及秋冬季增暖突变较早为主要特征。周期变化上,气温和降水参数多存在较大时间尺度上较为稳定的变化特征,如年平均气温21~30a和春季降水量14~25a时间尺度的变化。小尺度上(10a以下)的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钊  陈宝瑞  辛晓平  
[目的]利用1960—2015年呼伦贝尔草原区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该地区这56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方法]文章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和Sen’s斜率估计分析了温度、降水变化的趋势和变化速度。[结果](1)呼伦贝尔草原区过去56年中气温呈现出极显著波动增加的趋势,其中第二季度增温的趋势最明显,年均温增加中值0. 05℃。海拉尔区增温速度为草原区最快,年增加中值0. 04℃。(2)呼伦贝尔草原区这56年中降水呈现出不显著的波动下降趋势,年降水减少中值0. 41mm。其中第三季度降水量显著减少,年降水减少中值0. 92mm,第一、四季度降水量显著增加,年降水增加中值0. 07~0. 23mm。第二季度变化较小。满洲里市降水量极显著下降,下降速度为草原区最高,年降水减少中值1. 25mm。(3) 1~5mm降水次数和总降水贡献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增加中值0. 102%,5~30mm降水次数和降水贡献呈现减少趋势,单次降水30mm以上频率很低。(4)历时1~2d的降水是研究区最主要的连续降水类型,独立单日降水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2~3d连续降水呈现不显著减少趋势,连续4d和4d以上降水事件较为罕见。[结论]呼伦贝尔草原区过去56年整体看呈现出暖干化的趋势,年内尺度看降水呈现均匀化趋势,第三季度减少,第一、四季度增加。降水格局表现为分散化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减少,小雨增加;连续降水减少,单日独立降水增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通  陈少勇  高蓉  张燕霞  
利用中国东部季风区375个测站,近46a年平均地面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REOF、Mann-Kendall、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季风区秋季气温的变暖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东部季风区秋季气温增温明显,1961年~2006年46年期间增温率为0.22℃/10a,其中11月份增温最大;从1974年开始气温呈增加趋势,1987年有一次显著突变;秋季气候变暖中,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存在区域差异,大部分地方以最低气温的升高为主,而中西部最高气温的增温比较突出;②秋季气温的稳定性,黄河南部高于北部;③季风区大多数区域秋季气温变化有明显上升趋势,增温率从南向北增大,气温变化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覃卫坚  李栋梁  
利用1961—2012年广西8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广西各级降水的气候趋势特征,结果得到:春季大雨和中雨降水占总雨量百分率最大;夏季暴雨百分率最大,其次为大雨和中雨,最小为小雨;秋季中雨百分率最大,其次为小雨和大雨,最小为暴雨;冬季小雨百分率最大,其次为中雨和大雨,最小为暴雨。小雨雨量占总雨量的百分率在春夏季广西大部地区呈减小趋势;中雨雨量百分率在春夏季有减小的变化趋势,秋冬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大雨雨量百分率在春夏秋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冬季有增大的趋势;广西大部分地区暴雨雨量百分率在一年四季里均有增多的趋势,尤其在夏季增多趋势最明显。总的来看,广西的降水结构有向极端强降水转移的发展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玲萍  陈雷  王荣喆  殷玉春  
本文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1年冬季的逐日降雪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的气候变化特征,最后利用1982-2012年NCEP时间间隔为6h的1°×1°格点资料研究该地冬季降雪的环流特征以及用相关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冬季降雪的大气环流。其结果表明:由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降雪日数和降雪量总体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雪量大于白天,降雪日数北部平原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1月份,而南部山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2月份。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日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