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60)
2023(13795)
2022(12047)
2021(11582)
2020(9785)
2019(22952)
2018(22607)
2017(43036)
2016(23577)
2015(26839)
2014(26620)
2013(26485)
2012(24279)
2011(22229)
2010(22133)
2009(20527)
2008(19928)
2007(17052)
2006(14922)
2005(13141)
作者
(69639)
(58075)
(57642)
(54854)
(37106)
(27718)
(26075)
(22891)
(22171)
(20641)
(19901)
(19832)
(18550)
(18537)
(18085)
(17974)
(17185)
(16923)
(16614)
(16457)
(14505)
(14487)
(13990)
(13157)
(12921)
(12910)
(12879)
(12518)
(11755)
(11517)
学科
(96916)
经济(96816)
管理(65479)
(58737)
(48340)
企业(48340)
方法(47568)
数学(41799)
数学方法(41185)
中国(26252)
(24154)
(23980)
(20594)
业经(19535)
(18298)
贸易(18287)
环境(17937)
(17818)
地方(17498)
农业(16110)
(15996)
理论(15879)
(15501)
(13942)
(13918)
金融(13916)
技术(13907)
(13840)
银行(13790)
(13210)
机构
大学(343893)
学院(338295)
(134873)
管理(132306)
经济(132162)
研究(119370)
理学(115304)
理学院(113954)
管理学(111559)
管理学院(110978)
中国(88492)
科学(77000)
(75107)
(61102)
(57910)
(56746)
研究所(56508)
业大(53481)
中心(52358)
北京(48369)
财经(47728)
(46779)
(45735)
师范(45286)
农业(44374)
(43836)
(43638)
经济学(40687)
(38205)
师范大学(37033)
基金
项目(238518)
科学(186861)
基金(174345)
研究(169789)
(154435)
国家(153275)
科学基金(129808)
社会(106033)
社会科(100465)
社会科学(100438)
基金项目(92078)
(90354)
自然(86411)
自然科(84357)
自然科学(84334)
自然科学基金(82789)
(78052)
教育(77641)
资助(73485)
编号(66945)
成果(54644)
重点(53968)
(52807)
(50192)
(48438)
课题(46784)
科研(46084)
创新(45283)
教育部(44786)
大学(44189)
期刊
(142391)
经济(142391)
研究(97111)
中国(60273)
学报(59518)
科学(54507)
(50543)
管理(47445)
大学(44494)
学学(41916)
(40770)
农业(35752)
教育(35692)
技术(28605)
(25185)
金融(25185)
经济研究(22937)
财经(22769)
业经(21990)
(19414)
(19186)
问题(18930)
图书(18174)
科技(17427)
资源(16884)
林业(16464)
(16442)
技术经济(16392)
理论(15826)
统计(15550)
共检索到484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路倩倩  何洪林  朱先进  于贵瑞  王辉民  张军辉  闫俊华  
森林蒸散包括植被蒸腾、土壤蒸发、冠层截留蒸发三个组分,在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及能量流动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基于Priestley-Taylor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Model(PT-JPL)模型,估算温带针阔混交林、人工常绿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003—2008年蒸散(组分);在模拟结果基础上揭示了蒸散(组分)的季节变异规律及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PT-JPL模型在中国东部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估算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蒸散(组分)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规律差异较小,但主控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温带针阔混交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婉馨  张黎  任小丽  何洪林  吕妍  牛忠恩  常清青  
潜在蒸散(PET)是计算实际蒸散、评价区域干湿状况和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关键因子。本文基于1998—2017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1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分别采用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两种方法计算各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PET_PM和PET_PT),分析近20年潜在蒸散年总量的变化趋势及成因,并量化了基于邻近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计算的PET_(_CMA)偏差。两种方法均表明,近20年来7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呈下降趋势。风速是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和鹤山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潜在蒸散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净辐射主导了其他9个森林的潜在蒸散变化。PET_(_CMA)年总量较PET_PM偏高,主要是由于国家气象站下垫面的气温、风速和净辐射均高于森林定位研究站,而相对湿度偏低。北部和东部森林邻近气象站的风速和净辐射变化趋势偏高,导致PET_(_CMA)变化趋势偏高,而其他森林邻近气象站PET_(_CMA)变化趋势偏低主要源自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偏高和净辐射变化趋势偏低。研究可为认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嘉  张柏  宋开山  王宗明  曾丽红  
蒸散发是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计算方法只能以点为基础进行计算。为排除蒸散发空间变异特性的影响,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的SEBAL模型,对别拉洪河流域典型生态系统的日蒸散情况进行了计算模拟,获取了相关地面特征参数及日蒸散量,并根据地表实测温度和涡度相关系统测量的蒸散量对遥感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2008年三期估算结果的地表温度误差分别为1.57K、0.72K、1.73K左右,2006年一期估算蒸散量的误差为12.86%,说明SEBAL模型的精度能够满足蒸散量遥感估算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蒸散量分布情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娟  吴志祥  杨川  
基于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观测实验站橡胶林涡度相关系统2013—2014年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南岛西部儋州地区橡胶林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蒸散量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橡胶林生态系统全年日蒸散变化特征为单峰型,雨季平均日蒸散量大于旱季,雨季平均日蒸散为3.69 mm/d,旱季平均日蒸散为1.45mm/d。2013—2014年不同年份相同月份月累积蒸散量相差不大,2013年总蒸散量大于2014年。2013年1—2月,2014年1—3月降雨量远远小于蒸散量,橡胶林严重缺水。(2)日尺度上,蒸散与净辐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林  闫文德  梁小翠  康文星  刘曙光  曾令旗  
以2013年安仁县"十二五"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作为依据,运用生物量、蓄积量为依据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安仁县9种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贮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安仁县的主要森林类型是杉木、慢生阔叶树、马尾松、中生阔叶树、湿地松、速生阔叶树、桉树组、柏木、杨树,其中杉木是优势树种,林分面积占乔木总面积的40.07%;幼龄林占乔木林面积的51.85%,中龄林占乔木林面积的21.15%,近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11.35%,成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7.25%,过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1.40%;主要树种的生物量、碳贮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斌  杨校生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4种地带性顶级森林群落类型,即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类型的碳含量和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哀牢山和长白山植被碳含量略高于西双版纳和鼎湖山,植被碳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西双版纳总碳密度为250.78t/hm2,鼎湖山为248.72t/hm2,哀牢山为530.13t/hm2,长白山为254.67t/hm2,其中西双版纳、鼎湖山和长白山植被层碳密度高于土壤层碳密度,而哀牢山土壤层碳密度要高于植被层碳密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竞红  蔡体久  葛树生  刘敬旭  琚存勇  孙晓新  
中俄输油管道工程漠河—大庆段贯穿大兴安岭地区及松嫩平原区,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森林植被和土壤产生影响。本文以大兴安岭典型的兴安杜鹃—白桦林、越桔—兴安落叶松林和胡枝子—樟子松林为对象,研究中俄输油管道工程建设对森林土壤化学性质、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输油管道工程建设对土壤p H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使土壤全磷量减少(P<0.05),而越桔—兴安落叶松林和胡枝子—樟子松林土壤全钾量基本没有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艳颖  毛克彪  
[目的]探究中国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揭示耕地蒸散发特征与干旱灾害间的关系,为我国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MODIS ET模型,将2001—2018年8天复合遥感数据及每日气象再分析数据输入模型估算陆面蒸散量,分析中国陆面蒸散量时空变化规律;根据土地覆盖类型提取中国耕地地块,探究中国耕地蒸散量变化特征;结合干旱灾害统计数据,揭示我国耕地地表类型中蒸散变化对干旱灾害的作用机制。[结果](1) 2001—2018年中国陆地年总蒸散量和年均蒸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东南—西北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低值区位于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2)不同季节、不同月份之间蒸散发差异较大,夏季的蒸散量最高,春、秋次之,冬季蒸散量最小。(3) 2001—2017年中国耕地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4年耕地面积达到峰值1.424亿hm2;截止2017年末,我国耕地面积达到谷值,为1.421亿hm2。(4) 2001—2018年全国耕地年蒸散总量整体呈略微上升趋势,年际变化较大。五大粮食主产区中,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年均蒸散量最大,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次之,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相对年均蒸散量最小。(5)在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蒸散发和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在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两者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结论]蒸散发作为大尺度可观测量在部分地区可以较好的反演干旱特征,研究中国不同下垫面蒸散发变化规律同时辅助其他变量,或许能为农业干旱监测预警进而估测粮食产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同谦  欧阳志云  郑华  王效科  苗鸿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客观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其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机制、类型和效用,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划分为提供产品、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四大类,建立了由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气候调节、光合固C、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环境、养分循环、防风固沙、文化多样性、休闲旅游、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多样性13项功能指标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10项功能指标以2000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10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兵  任晓旭  胡文  
根据全国第7次(2005—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路(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应用由国家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2009年全国及各省级行政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万亿元.a-1;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空间格局分布特点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四川和云南)和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以及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春来  张耀生  孙广春  
采用改进的离体连续快速称重法对7~9月燕麦(Avena Sativa)、豌豆(Pisum Sativum)、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枝和叶片的蒸腾速率、蒸腾量及土面蒸发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豌豆的枝蒸腾速率和叶片蒸腾速率均最高,其次为紫花苜蓿和燕麦,无芒雀麦最低。在7~9月中,8月4种作物整株和叶片的平均日蒸腾量均最高,9月次之,7月最低。4种作物群落土面蒸发量的日变化无明显规律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兵  任晓旭  胡文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环境和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由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统一评估体系和计算公式,利用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全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级。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47.61亿元/a;各省区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主要分布在4.00万~5.00万元/(hm2·a)之间;我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平分布不均,各省区间差异较大;低纬度和高纬度省区的综合评价指数较高,中纬度地区的省区综合评价指数较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泽龙  李艳忠  梁康  星寅聪  李超凡  马燮铫  韩越  
植被变化可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的方式,调节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的分配比例,进而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水循环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程,全国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极大提高,其中尤以黄河中游最为显著。以黄河中游6个典型植被恢复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PML_V2模型和水文气象数据,验证了该模型模拟植被快速变化环境下的蒸散性能,并分析了2003—2018年间植被恢复工程背景下,黄河中游蒸散发(ET)及其组分(植被蒸腾Ec,截留蒸发Ei,土壤蒸发Es)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对比流域水量平衡ET与PML模型结果,发现该模型在黄河中游具有较好的适用性(NSE>0.6)。(2)Ec对ET的分布格局起着主导作用,蒸散发及其组分的空间格局由夏季风作用下的植被空间分布所控制。Ec与ET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相似,Es与其相反。ET、Ec、Ei均呈显著增加趋势,Es则呈显著减小趋势,尤以流域中下游最为明显。(3)植被恢复背景下,黄河中游典型流域的蒸散发及其组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相较于所在流域,流域中植被恢复区ET、Ec、Es、Ei分别偏高2.20%、5.86%、0.86%、7.44%,速率分别偏高-0.51 mm/a、0.55 mm/a、-1.11 mm/a、0.05 mm/a。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飞宇  占车生  胡实  贾仰文  牛存稳  邹靖  
基于考虑了水资源开采利用方案和农作物生长的新型陆面模式CLM_CERES,利用CMIP5多模式集合数据集驱动该模式,使用基于全球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的地表蒸散发估算数据("MTE"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系统分析了中国典型山地(太行山地、横断山地、黔桂喀斯特山地)基准期(1951-2005年)和预估期(2006-2060年)蒸散量时空变化。结果显示:三个区域CLM_CERES模拟蒸散量与MTE数据在月尺度上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性均在0.76~0.88之间。1951-2060年太行山地和横断山地总蒸散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0.9806和0.7569mm/a(P<0.001),以植被蒸散为主,黔桂喀斯特山地总蒸散量无显著增加趋势,以土壤蒸发为主;三个区域蒸散量的季节变化均呈现单峰曲线,峰值位于5-9月。太行山地和横断山地蒸散量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黔桂喀斯特山地受其特殊的地表、地下水二元结构影响,对蒸散量的响应机制相对复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