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3)
- 2023(10654)
- 2022(8991)
- 2021(8198)
- 2020(6984)
- 2019(16376)
- 2018(16041)
- 2017(30431)
- 2016(16592)
- 2015(19046)
- 2014(19080)
- 2013(19338)
- 2012(18391)
- 2011(16942)
- 2010(16766)
- 2009(15377)
- 2008(15187)
- 2007(13588)
- 2006(11782)
- 2005(10646)
- 学科
- 济(78517)
- 经济(78456)
- 管理(44196)
- 业(40932)
- 方法(36326)
- 数学(33140)
- 数学方法(32914)
- 企(30043)
- 企业(30043)
- 中国(21967)
- 农(21199)
- 贸(17352)
- 贸易(17347)
- 易(16894)
- 财(16369)
- 学(15945)
- 环境(15609)
- 地方(15312)
- 业经(14410)
- 农业(14235)
- 制(12608)
- 和(11537)
- 银(11221)
- 银行(11183)
- 融(11040)
- 金融(11037)
- 行(10801)
- 划(10276)
- 发(9706)
- 出(9135)
- 机构
- 大学(251575)
- 学院(248651)
- 济(113980)
- 经济(112101)
- 管理(92896)
- 研究(92056)
- 理学(80363)
- 理学院(79384)
- 管理学(78210)
- 管理学院(77755)
- 中国(69247)
- 科学(55425)
- 京(53485)
- 财(47752)
- 所(47496)
- 农(45342)
- 研究所(43569)
- 中心(41141)
- 财经(39101)
- 业大(38105)
- 经济学(36904)
- 农业(36077)
- 经(35658)
- 江(35155)
- 北京(34049)
- 经济学院(33516)
- 范(32530)
- 院(32463)
- 师范(32218)
- 财经大学(29039)
- 基金
- 项目(167369)
- 科学(131734)
- 基金(123974)
- 研究(119874)
- 家(109470)
- 国家(108652)
- 科学基金(91471)
- 社会(78365)
- 社会科(74416)
- 社会科学(74392)
- 基金项目(65529)
- 省(62253)
- 自然(58158)
- 自然科(56830)
- 自然科学(56811)
- 自然科学基金(55841)
- 教育(54209)
- 划(54015)
- 资助(50795)
- 编号(46643)
- 部(38678)
- 重点(38342)
- 成果(37591)
- 发(37556)
- 创(34450)
- 国家社会(33866)
- 教育部(32912)
- 中国(32524)
- 创新(32473)
- 科研(32472)
- 期刊
- 济(121939)
- 经济(121939)
- 研究(74022)
- 中国(45512)
- 学报(41235)
- 农(40427)
- 科学(38183)
- 财(35181)
- 管理(31638)
- 大学(30592)
- 学学(28935)
- 农业(27670)
- 经济研究(21477)
- 教育(21171)
- 融(20885)
- 金融(20885)
- 技术(19565)
- 财经(19479)
- 业经(18371)
- 经(16923)
- 问题(16536)
- 业(16240)
- 贸(15441)
- 世界(13517)
- 国际(13279)
- 技术经济(13249)
- 统计(12562)
- 资源(12082)
- 商业(11871)
- 版(11826)
共检索到364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强 伍世代 林羽珊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分析了东南沿海地区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变化主要受产出规模的增效应和工业能源强度的减效应影响,且正效应远远高于负效应;2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区域工业节能减排,但其作用相对较小;3碳排放主要受中度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中度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等经济规模增长拉动而增加,同时,这些产业能源强度下降幅度也相对较大,可见,能源消费总量最大的产业也是节能减排成效和潜力最大的产业;4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经济外向型特征显著,受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较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叶飞 周敏 石鹏 汤振朋
碳排放约束下利用超效率VRS-DEA模型和扩展STIRPAT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河北和辽宁之外,沿海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技术进步、经济水平、政府干预、能源价格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和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新通 朱鹤健
用景观格局指数与GIS方法,记录了大南坂农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在42 a期间的变化,并赋予其时空分布的内涵。研究结果除了定量反映景观类型和景观类型格局的变化外,还跟踪了不同时期的变化与引起这些变化的驱动因素之间的联系。为闽东南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生态设计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格局指数 驱动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光耀 任苏灵
文章利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方法分析了1997—2015年中国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核密度函数呈现单峰特征,近年来分散程度有所提高。(2)虽然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存在较大的惯性,但是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城镇化率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强度的增加均会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增加。
关键词:
核密度估计 马尔科夫链 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光耀 任苏灵
文章利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方法分析了1997—2015年中国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核密度函数呈现单峰特征,近年来分散程度有所提高。(2)虽然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存在较大的惯性,但是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城镇化率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强度的增加均会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增加。
关键词:
核密度估计 马尔科夫链 碳排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 王慧敏 陈辉 孙雪丽 李亚春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江苏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碳排放呈增长趋势。为了研究影响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的因素,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建立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2000~2008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和贡献率均呈指数增长趋势,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比较有限,经济发展是造成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为江苏沿海地区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提供一些...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模型分解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美 朱静敏 孙才志 孙康
为展现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现状,并根据其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促进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超效率SBM-Global模型、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方法,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2000—2015年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与一阶段相比,三阶段海洋经济效率整体上升,各省市排名出现不同程度变动;(2)时间演变上,全国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呈上升趋势,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不断变大;(3)空间演变上,全国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格局分布,面积由小变大,效率分布由收缩趋势变为分散趋势,最终呈北、中、南三级格局分布,与三大海洋经济圈分布相吻合;三大海洋经济圈标准差椭圆面积都逐渐缩小,效率分布出现极化现象;(4)海洋经济区位熵、海洋科研人力资本、海洋环保技术水平与海洋经济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陆域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对海洋科技支持力度、海洋经济政策力度对海洋经济效率呈显著正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兴辉 蔡沛丰 袁裴培
文章主要选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基于我国沿海地区10个省、直辖市2008—2014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其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沿海省、直辖市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呈南高北低;环渤海及长江经济圈出现中心地带高边缘地带低的特点;省间差距趋于收敛的态势;河北、辽宁两省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效率水平远低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分析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市场化水平对服务业的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FDI的作用较弱;劳动力素质与城市化水平对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效率提升作用极为显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亚云 谭曾豪迪 姚月 张大红
文章通过运用IPCC(2006)提供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出20002014年我国及30个省域的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并对全国和各省的碳排放量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运用扩展的Kaya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法,将20002014年全国的碳排放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增长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并对每一种效应进行详细分析。最终结论:(1)我国20002014年间的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一直在不断地升高,碳排放形势堪忧,需采取更强力的措施来促进节能减排;(2)全国不同省域之间的排放量差异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亚云 谭曾豪迪 姚月 张大红
文章通过运用IPCC(2006)提供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出2000~2014年我国及30个省域的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并对全国和各省的碳排放量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运用扩展的Kaya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法,将2000~2014年全国的碳排放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增长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并对每一种效应进行详细分析。最终结论:(1)我国2000~2014年间的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一直在不断地升高,碳排放形势堪忧,需采取更强力的措施来促进节能减排;(2)全国不同省域之间的排放量差异不断扩大,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几个排放大省;(3)驱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增长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其中前者对碳排放起拉动作用,而后者是抑制作用。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减缓碳排放增长,发展低碳经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翟仁祥
对中国沿海地区2009—2016年海洋经济产出数据的LMDI全分解结果表明: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规模、陆海统筹发展、海洋资本价值构成、海洋科技创新四个指标表现为增量效应,而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产出表现为减量效应,两类效应共同对全国海洋经济增长起到增量效果;六种效应的变异系数绝对值揭示出陆海统筹发展效应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贡献;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价值构成两种效应,显示沿海地区的海洋劳动和海洋资本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海洋三次就业结构和海洋经济结构升级。从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加大陆海统筹发展力度,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融合发展、提高海洋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加快海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质量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方林 陆洪波
文章利用2001—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各地区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各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并将其分解,再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1—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少数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水平较低,各地区每年全要素碳生产率不稳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为5.4%,其中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2%,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1.2%,全要素碳生产率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呈负相关,对外开放程度和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呈正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盖美 刘丹丹 曲本亮
基于SFA方法运用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沿海11省市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α趋同、β趋同等方法对我国沿海地区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和动态分析。然后通过TobiT模型的构建,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我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有较大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之间仍有一定差距;海洋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驱动,且海洋经济的增长需要牺牲一定的环境成本,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河北、天津、广东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水平较高,海南效率水平最低,效率水平越高的地区效率增长率越低;不同时期效率水平的空间差异不同,随着时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钢民 贾雪娇
河北省沿海地区旅游业在全省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分量。了解有哪些因素在推动河北省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这些动力要素以何种组织关联构成一个动力系统,是确定该地区旅游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在阐述河北省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该地区旅游发展动力系统及其运行机制,分析动力系统的构成要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动力因子进行量化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提取的主因子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庞晓敏 孙志祥 张楠
通过对萧山区基层馆员在"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水平"等方面与东南沿海地区正式馆员的差异比较,发现萧山区基层馆员的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都显著低于东南沿海地区正式馆员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对基层馆员的人力资源开发还有待加强。
关键词:
萧山图书馆 基层馆员 正式馆员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