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27)
2023(5529)
2022(4662)
2021(4660)
2020(3738)
2019(8915)
2018(8516)
2017(16199)
2016(8836)
2015(10395)
2014(10029)
2013(10387)
2012(9921)
2011(9264)
2010(9083)
2009(8513)
2008(8561)
2007(7395)
2006(6865)
2005(6578)
作者
(26016)
(22000)
(21801)
(21023)
(13873)
(10464)
(9814)
(8402)
(8360)
(7755)
(7711)
(7261)
(7204)
(7156)
(6895)
(6707)
(6488)
(6284)
(6169)
(5989)
(5663)
(5395)
(5246)
(4945)
(4898)
(4796)
(4676)
(4542)
(4493)
(4434)
学科
(44111)
经济(44064)
管理(21947)
(21773)
方法(17726)
数学(16447)
数学方法(16287)
中国(15332)
(14606)
(13669)
企业(13669)
(11289)
贸易(11282)
(11071)
农业(9464)
(8948)
(8657)
地方(8591)
业经(8017)
(7216)
银行(7213)
(7181)
(7005)
环境(6846)
(6716)
金融(6715)
(6544)
(6391)
关系(6339)
(5894)
机构
大学(134480)
学院(132298)
(68355)
经济(67428)
研究(55928)
管理(46784)
中国(45807)
理学(39397)
理学院(38891)
管理学(38363)
管理学院(38124)
科学(31199)
(30206)
(29309)
(29048)
研究所(26469)
(24869)
中心(24368)
财经(23066)
经济学(23054)
(21201)
经济学院(20763)
北京(20208)
(19382)
农业(19311)
(18544)
科学院(18410)
业大(17992)
(17425)
师范(17310)
基金
项目(84717)
科学(67268)
基金(64530)
研究(62531)
(57870)
国家(57496)
科学基金(47362)
社会(42609)
社会科(40460)
社会科学(40454)
基金项目(32855)
自然(28430)
(27967)
自然科(27752)
自然科学(27745)
资助(27467)
自然科学基金(27272)
教育(27182)
(25634)
编号(22998)
中国(21060)
(20889)
重点(19847)
国家社会(19742)
(19675)
成果(19527)
教育部(17845)
(16783)
人文(16465)
发展(16446)
期刊
(76254)
经济(76254)
研究(46405)
中国(27792)
(24150)
(20662)
学报(20109)
科学(20057)
管理(17683)
农业(17061)
大学(15586)
(14775)
金融(14775)
学学(14657)
经济研究(12976)
财经(12259)
(11467)
问题(11252)
教育(11091)
世界(11063)
(10825)
国际(10276)
业经(10093)
技术(10049)
(10046)
资源(7445)
技术经济(7260)
经济问题(6925)
统计(6355)
(5663)
共检索到213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傅国斌  刘昌明  
该文概述东南地区在我国工农业生产地位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东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发展过程。将 90年代以来东南地区粮食增长幅度低于全国水平归于 3个原因 : ①耕地面积减少 ; ②粮食播种面积急剧下降 ; ③粮食单产增长幅度减少。并在分析东南地区水资源状况和粮食生产水需求问题的基础上 ,考虑该区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缩减、灌溉面积扩大和灌溉定额减小、以及城市生活和工业对农业用水的压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对未来该区的农业用水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蒲金涌  张存杰  赵红岩  姚小英  
干旱灾害是影响陇东南及陇东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候灾害。评估其对该地粮食生产的影响及粮食作物种植的风险程度,是干旱研究工作的目的之一。根据陇东南及陇东4市1981-2006年粮食产量及各地同期历年降水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4市的干旱灾害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该地冬小麦和玉米受干旱影响的减产程度,构造了评价冬小麦及玉米种植风险系数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陇东地区比陇东南地区更容易发生旱灾,春旱以陇东地区的庆阳最易发生且程度严重,初夏旱以陇东地区的平凉最易发生,伏旱以陇东南地区的天水最易发生。冬小麦的种植比玉米的种植风险大,陇东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的风险比陇东南地区大。冬小麦种植风险最大的地方为平凉,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雪雄  李倩  
利用我国七大粮食主销区近5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均粮食产量为切入点,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实证分析技术投入、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土地投入、自然条件五大关键变量对主销区粮食生产安全的作用方向与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主销区五大关键变量的变动都会引起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除自然灾害具有相反的作用外,其余变量的提高均能增加主销区的人均粮食产量,且土地投入产出弹性最大,对保护主销区的粮食生产安全来说最为重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静洁  任鸿遵  
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其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22%上升到1998年的29.6%。灌溉是保证该区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华北地区目前用水处于严重紧张状态 ,1997年人均综合用水量为315m3,农业是用水大户 ,工农业用水比为1∶5 ,水资源供需的主要矛盾在农业。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8.5% ,整体供水潜力所剩无几 ;随着工业和城镇的发展 ,农业用水分额将继续减少 ;同时 ,受频繁的旱涝灾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和大面积的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 ,农业供水保证率将进一步降低。分析指出 ,若无连续丰水年和外调水源的补给 ,要继续保证或发展本区的粮食生产规模 ,本...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操信春  吴普特  王玉宝  赵西宁  
以1998、2005及2009年459个灌区资料为基础,从区域尺度计算粮食生产水足迹,建立粮食生产用水水平综合评价指标I对灌区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粮食生产水足迹及其组成的区域间差异均较大,大值省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南,小值省区以黄淮海平原为核心集中分布;全国粮食生产水足迹多年均值为1.336 m3/kg,蓝、绿水比例分别为63.7%和35.8%,有35.1%的水足迹损失于粮食生产过程。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粮食生产用水水平综合评价指标I相似的省区在空间上显著地聚集,局部自相关属性为HH和LL的省区超过了20个,不同年份总体和局部的空间分异特征随时间变化均不明显;省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海燕  张世英  
本文研究我国26个省份的粮食产量问题,对全国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建模,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的整体情况;对26个省份粮食生产数据建立平行数据模型,分析粮食生产的地区差异;然后利用分层聚类分析法把26个省份的粮食生产结构情况分为四类,进一步研究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希柏  李菊梅  
应用中国各地区1990~2000年化肥总施用量、粮食总产量及播种面积等统计数据,以粮食生产为主要对象,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化肥的最大施用量、施用量增长空间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等。结果表明,中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最大施用量为225~375 kgha-1;其中高施肥量地区最大施肥量为300~375 kgha-1,平均达306.8 kgha-1;而施肥量225~300 kgha-1的县主要分布在中施肥量地区,平均达262.4 kgha-1;此外施肥量150~225 kgha-1的县则主要分布在低施肥量地区,平均为217.2 kgha-1。这3类施肥区通过施肥所能获得的单位面积粮食最高产量分别为6 0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东勋  
粮食安全和粮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近年来国际粮价的不断攀升及其对中国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出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基础性地位问题重新受到重视。同时,城市化浪潮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粮食生产产生着持续的冲击,在农业劳动力减少和耕地不断被城市化所蚕食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能否得以维持甚或有所增长?影响全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爱芝  裴少峰  李崇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吴政  
现有关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通常假定省区和产品的生产具有同质性。本文修正了这个假定,通过一个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我国各省区的粮食生产空间结构,经过理论分析,推出了3个命题: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获得主要是依靠规模优势,而不是效率优势;各省区某种粮食的产量占比,与这种粮食的比较优势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特定省区在某些粮食上的比较优势与在其他粮食上的比较优势,通常是不可兼得的。利用2003年各省区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命题能够得到支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星明  
本文论述了我国粮食市场持续疲软的内在机制,简述了部分省市实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政策偏差,以及1992年以来粮食产销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在确定2000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总量目标为52000万吨的前提下,提出了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若干战略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荣青  戴尔阜  吴绍洪  
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安全一方面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对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围绕中国粮食生产力问题学术界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本文总结粮食生产力的计算指标、粮食生产力格局与驱动机制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目前提出的生产力计算方法和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区域生产力水平和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作为中国生产力格局的最突出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各种地域层次和生产能力的差异,粮食生产力格局的变化主要是粮食生产重心和粮食主要生产区的变化以及某一时间点的潜在生产力变化;同时,影响粮食生产格局与变化的因素众多,各种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深刻地影响着粮食生产力。各种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不同,所起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建寨  张建华  孔繁涛  
近年来,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供需区域性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基于重心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移动方向、速度、距离等演变特征,阐述了两者的空间耦合关系,并探讨了应对政策选择。结果表明,1995—2012年,中国粮食生产、消费重心皆位于地理重心偏东方向,粮食供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粮食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明显大于消费重心,生产空间格局相对更加不稳定;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重心距离以2000年为界表现为先降后升,供需空间匹配性总体下降;无论是移动距离还是移动方向,两者变化与阶段性的国家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促进、食物消费引导等管理政策基本吻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锦英  韩晓娜  方行明  
2004~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七连增",但随着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供给缺口仍然巨大,而以化肥、农药等生产性资源高投入所推动的粮食产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粗放性,不利于粮食产量的可持续增长。更为严峻的是,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本文基于Malmquist-DEA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来计算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对其要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在粮食产量"七连增"年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下降了0.7%,而技术进步年均指数的大幅度下降则成为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DEA方法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冗余(即要素投入的粗放性)问题突出。因此,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杰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