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110.250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55)
2023(17938)
2022(15141)
2021(14113)
2020(11848)
2019(26957)
2018(26550)
2017(50356)
2016(26978)
2015(30431)
2014(30149)
2013(30171)
2012(27746)
2011(25172)
2010(25083)
2009(23452)
2008(23222)
2007(20566)
2006(18368)
2005(16420)
作者
(79325)
(66450)
(65859)
(62582)
(41992)
(31696)
(29870)
(26083)
(25166)
(23531)
(22567)
(22564)
(21243)
(21044)
(20420)
(20195)
(19572)
(19347)
(19005)
(18870)
(16469)
(16418)
(15861)
(15123)
(14862)
(14724)
(14691)
(14681)
(13235)
(13199)
学科
(120185)
经济(120045)
(100637)
管理(84895)
(81947)
企业(81947)
方法(51055)
(49192)
数学(41594)
数学方法(41173)
业经(34621)
农业(32815)
中国(31806)
(31523)
地方(25053)
(22872)
(22117)
(22094)
贸易(22079)
(21792)
财务(21729)
财务管理(21704)
(21496)
技术(20804)
企业财务(20542)
(20344)
理论(19465)
(18502)
(18377)
环境(17811)
机构
学院(395952)
大学(392907)
(166591)
经济(163402)
管理(159018)
理学(137328)
理学院(135881)
研究(134900)
管理学(133767)
管理学院(133051)
中国(104578)
(83992)
科学(82917)
(75427)
(72199)
(67797)
研究所(61781)
业大(61676)
中心(60997)
财经(58254)
(57991)
农业(57897)
北京(53199)
(53178)
(50394)
师范(49887)
经济学(49480)
(48616)
(46640)
经济学院(44768)
基金
项目(269139)
科学(212771)
研究(198113)
基金(196585)
(171328)
国家(169820)
科学基金(146411)
社会(126818)
社会科(119959)
社会科学(119928)
基金项目(104466)
(104380)
自然(94265)
自然科(92052)
自然科学(92028)
自然科学基金(90392)
教育(88764)
(86887)
编号(80168)
资助(79864)
成果(63889)
重点(60062)
(59728)
(58786)
(57055)
课题(54482)
创新(52836)
国家社会(52726)
教育部(50882)
科研(50721)
期刊
(189611)
经济(189611)
研究(115664)
中国(74181)
(74057)
学报(60878)
管理(60769)
科学(59161)
(54742)
农业(50539)
大学(46977)
学学(44689)
教育(37647)
技术(35986)
(35459)
金融(35459)
业经(35080)
经济研究(28658)
财经(28261)
(26428)
问题(25226)
(24304)
技术经济(21005)
世界(19925)
(19139)
科技(19105)
资源(18926)
现代(18707)
(18628)
理论(17526)
共检索到58584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采浦·哈拉尔特  张斌  景元书  唐家良  
In this paper, the hydrology of Sun Jia Catchment, a small catchment with mixed agriculture in Subtropical Southeast, China, is studied.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is to characterize the catchment flows in an agricultural catchment with an irrigation system in Subtropical China and to estimate c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羽  李悦  秦晓波  孔范龙  郗敏  李玉娥  
【目的】研究亚热带丘陵地区农业小流域水系溶存甲烷(CH_4)浓度分布特征及其扩散传输特性。【方法】在一年周期内(2014年4月13日至2015年4月12日),利用扩散模型法对湘江下游脱甲小流域4级河流溶存CH_4浓度及扩散通量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脱甲小流域水系溶存CH_4浓度年均值为(0.61±0.43)μmol·l~(-1),变化范围为0.03—2.23μmol·l~(-1);扩散通量在一年内的变化为1.71—290.08(63.36±50.76)μg C·m~(-2)·H~(-1),表现为大气CH_4的净源。河流溶存CH_4浓度和通量的时空分布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时空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文倩   李思琪   王美慧   李勇   沈健林   刘新亮   盛良学   宫殿林   朱奇宏   吴金水  
度量流域碳中和程度的年度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是二氧化碳(CO_2)、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CO_2当量总和,其中的CO_2净排放量大小由流域碳平衡计量。因此,为实现在2030年之前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即“双碳”目标),以流域为尺度单元全面了解其碳平衡情况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走访调查数据、MODIS数据集以及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的参考方法,对湖南省长沙县农业小流域——金井河流域的碳平衡进行估算研究。结果显示,2011—2020年该流域的碳吸收量(以纯碳计)范围为1.289万~1.982万 t/a,其中森林、茶园和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83.4%、2.6%和14.0%。流域的碳排放量范围为0.373万~1.342万 t/a,主要排放贡献源是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分别占总碳排放量的57.1%和28.8%。金井河流域碳平衡指数小于1,表明该流域为碳汇。本研究为以流域尺度的碳源汇清查提供了典型案例,并为研究区域制定“双碳”目标的实施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文倩   李思琪   王美慧   李勇   沈健林   刘新亮   盛良学   宫殿林   朱奇宏   吴金水  
度量流域碳中和程度的年度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是二氧化碳(CO_2)、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CO_2当量总和,其中的CO_2净排放量大小由流域碳平衡计量。因此,为实现在2030年之前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即“双碳”目标),以流域为尺度单元全面了解其碳平衡情况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走访调查数据、MODIS数据集以及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的参考方法,对湖南省长沙县农业小流域——金井河流域的碳平衡进行估算研究。结果显示,2011—2020年该流域的碳吸收量(以纯碳计)范围为1.289万~1.982万 t/a,其中森林、茶园和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83.4%、2.6%和14.0%。流域的碳排放量范围为0.373万~1.342万 t/a,主要排放贡献源是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分别占总碳排放量的57.1%和28.8%。金井河流域碳平衡指数小于1,表明该流域为碳汇。本研究为以流域尺度的碳源汇清查提供了典型案例,并为研究区域制定“双碳”目标的实施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余定诚  
采用层次递减法对那湾小流域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温度对早玉米、甘蔗产量的制约均较大;水分对晚稻产量的制约最大,其次是旱作;气候年际变化与灾害性气候因素是制约光温水生产潜力的首要限制因素。那湾小流域当前的作物产量水平与高产典型和气候生产潜力之间的差距表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作物栽培技术是挖掘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南江  张仁开  
本文在调查研究广东农业观光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湛江南亚热带农业观光带建设的发展方针、模式和重点,就项目选择与布局、宣传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实施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凯华  吕立刚  
东南湿润区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困扰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尤其近些年来,在政府鼓励和市场推动双重作用下,丘陵山区的开发力度逐步加强,越来越多的原生态竹林被开发为经济型用地(如茶园)。但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变了下垫面土壤孔隙结构和土壤水文过程,从而极大地影响着营养盐随土壤水分的迁移和转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太湖流域丘陵区坡面土壤水文过程物理机制及模拟研究"的资助下,在以下3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2)坡面水文过程与水量平衡;(3)坡面土壤水文过程影响机制。目前对太湖流域丘陵区土壤水文过程研究虽取得一些进展,但其影响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上述成果的取得以及未来的持续探索,对于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与流域面源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进而为推动我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华  刘琪璟  
森林及其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自然生态系统,对其降雨、温度、蒸发和径流的长期研究有助于理解系统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根据江西九连山虾公塘气象观测场1975—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及4号水文观测堰2009—2013年小流域逐日径流资料,应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和小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一致性。结果表明:(1)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年平均温度为17.1℃,降雨量为1816.3mm,蒸发量为781.6mm,3—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2.6%;(2)多年平均温度在震荡中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任世奇  
桉树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主要商品林树种之一,其生长速度快,可在短期内提供大量木材,对缓解国内木材不足压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桉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桉树与水分关系争议日益突出,尤其2010年西南5省干旱以来,桉树过度耗水问题愈演愈烈,阻碍了桉树继续发展。为此,急切开展桉树与水分关系研究,了解桉树生长与水分利用的互作关系,这对今后桉树人工林发展的合理规划、科学经营、高效用水和保护区域水资源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大面积桉树人工林采取多代连栽模式定向培育“尾巨桉无性系”小径级纤维材,因而本文以二代尾巨桉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欢  甘永德  贾仰文  徐飞  牛存稳  
降雨入渗时,部分空气会被禁锢在土壤中,影响水分下渗。目前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过程中,尚未考虑空气阻力对降雨入渗的影响,这制约着模型的适用性。论文基于Green-Ampt模型,引入土壤含水量饱和度系数、土壤导水系数饱和度系数、土壤进气值和土壤进水值4个参数量化空气阻力影响,改进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最后,选择清水河流域和柳江流域进行实例研究,检验WEP-L模型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WEP-L模型相比,改进的WEP-L模型在清水河流域(面积较小)应用时可显著提高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精度,尤其是在暴雨洪水期,日径流模拟相对误差由40.57%降低到9.43%,Nash效率系数由-0.24提高到0.57。而在柳江流域(面积较大)应用时,模型改进后模拟效果虽有所改善,但不够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美慧  周脚根  韩增  孟岑  杨文  焦军霞  程牧春  李裕元  吴金水  
磷素(P)在环境中的过量累积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论文以湖南省长沙县脱甲河农区小流域(52 km2)和涧山河森林-农区小流域(50 km2)为研究单元,基于入户调查资料和连续4 a的流域把口站水文水质定位观测数据,采用物质流分析法,对比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区典型小流域P的收支平衡及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农区小流域出口地表水总磷(TP)含量变化为0.03~0.68 mg·L-1,平均含量为0.21 mg·L-1,整体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森林-农区小流域TP含量变化范围为0.01~0.35 mg·L-1,平均为0.08 mg·L-1,整体为Ⅱ类水质,表明森林-农区小流域地表水水质明显优于农区小流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梦霞  周脚根  黄新  谢可军  李冀  吕殿青  李裕元  
化学需氧量(COD)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长沙县9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5 a(2011-2015)的定位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亚热带典型小流域COD浓度与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5 a来COD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31-42.63 mg/L,平均值为12.95 mg/L。不同类型小流域COD平均浓度的变化顺序为:种养>养殖>森林-种植>森林,从季节变化来看,COD浓度夏秋季节较高,而冬季与春季相对较低;从年际变化来看,从2011年到2015年COD浓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梦霞  周脚根  黄新  谢可军  李冀  吕殿青  李裕元  
化学需氧量(COD)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长沙县9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5 a(2011-2015)的定位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亚热带典型小流域COD浓度与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5 a来COD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31-42.63 mg/L,平均值为12.95 mg/L。不同类型小流域COD平均浓度的变化顺序为:种养>养殖>森林-种植>森林,从季节变化来看,COD浓度夏秋季节较高,而冬季与春季相对较低;从年际变化来看,从2011年到2015年COD浓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COD月负荷的变化范围为3.15-1 086.6 kg/hm~2,研究区平均值为152.06 kg/hm2,不同类型小流域COD负荷时空变化规律与浓度基本一致。3)COD浓度主要与畜禽养殖密度及人口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6(P<0.05)和0.69(P<0.05);COD负荷则与养殖密度、种植比例、径流深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P<0.05)、0.69(P<0.05)和0.54(P<0.05)。适当控制畜禽养殖密度、加强小流域生活污水治理以及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控制亚热带小流域COD排放的关键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6月19日,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科学与创新处科技领事Peter Harrington先生和科技代表张帆女士访问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兼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谭支良研究员接见了客人一行。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