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1)
- 2023(8260)
- 2022(6911)
- 2021(6649)
- 2020(5406)
- 2019(12273)
- 2018(11861)
- 2017(21541)
- 2016(11800)
- 2015(13394)
- 2014(13118)
- 2013(13032)
- 2012(12649)
- 2011(11704)
- 2010(11563)
- 2009(10800)
- 2008(10861)
- 2007(9697)
- 2006(8649)
- 2005(7951)
- 学科
- 济(55388)
- 经济(55341)
- 管理(25996)
- 业(22195)
- 方法(21904)
- 数学(19735)
- 数学方法(19460)
- 中国(17582)
- 企(16122)
- 企业(16122)
- 学(14627)
- 地方(13381)
- 农(12571)
- 贸(11932)
- 贸易(11926)
- 易(11592)
- 财(9313)
- 制(9097)
- 业经(8919)
- 环境(8754)
- 地方经济(8492)
- 农业(8183)
- 融(8063)
- 金融(8059)
- 银(7954)
- 银行(7924)
- 行(7743)
- 和(7633)
- 发(7432)
- 关系(7290)
- 机构
- 大学(178990)
- 学院(174037)
- 济(75648)
- 研究(74382)
- 经济(74231)
- 管理(57993)
- 中国(56516)
- 理学(49487)
- 理学院(48681)
- 科学(48079)
- 管理学(47506)
- 管理学院(47191)
- 京(41291)
- 所(39759)
- 研究所(36729)
- 农(32959)
- 财(31903)
- 中心(31879)
- 院(28299)
- 业大(27722)
- 北京(27083)
- 农业(25911)
- 财经(25757)
- 范(25706)
- 江(25632)
- 师范(25454)
- 经济学(25024)
- 经(23743)
- 科学院(23218)
- 经济学院(22506)
- 基金
- 项目(120970)
- 科学(95163)
- 基金(90307)
- 家(83095)
- 国家(82571)
- 研究(82164)
- 科学基金(67867)
- 社会(53753)
- 社会科(51061)
- 社会科学(51052)
- 基金项目(47053)
- 自然(44625)
- 自然科(43591)
- 自然科学(43577)
- 省(43173)
- 自然科学基金(42785)
- 划(38874)
- 资助(37837)
- 教育(36430)
- 编号(29667)
- 重点(28756)
- 部(27381)
- 发(26865)
- 中国(25218)
- 成果(24674)
- 国家社会(24104)
- 科研(23773)
- 创(23489)
- 计划(23007)
- 教育部(22478)
共检索到269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雄文 张新时 周广胜 陈锦正
本文用地统计学与分形方法对中国东北样带中 1 6个主要树种 (属 )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 :山杨、蒙古栎、色木槭和白桦的斑块大小在 3 72km左右 ,红松、黄檗、枫桦、椴、胡桃楸、榆、水曲柳、花曲柳、黑桦、云杉、臭松和落叶松的斑块都在 1 0km以下。通过克里格方法得到各树种在样带中的分布区域 ,黑桦、山杨、椴、蒙古栎分布于整个研究区 ,大多数树种分布在 1 2 0°E~ 1 3 1°E之间 ,根据分布位置得到树种的耐旱能力等级。耐旱能力中等的黄檗、胡桃楸、花曲柳、榆和水曲柳的分维数最高 ,它们的空间结构比不耐旱与耐旱的树种复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龙 韩丽君 何东坡 穆立蔷 曹军 姜利
测定绥满公路(301国道)海林至亚布力段森林区路侧土壤及红松等19种植物叶片中Pb,Cd,Cu,Zn,As的质量分数,研究5种重金属元素在公路路侧森林区土壤-植被中的质量分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5种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普遍高于背景值,土壤的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数计算结果显示,Cd为重污染,Zn,Cu,Pb,As为轻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等级达到中度污染,但重金属质量分数除Cd略高外,其余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Cd是道路交通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公路两侧植物叶片中Cd质量分数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中Cd质量分数随距离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表明,公路旁侧森林区土壤与植被主要重...
关键词:
绥满公路 森林区 土壤-植被 重金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健屏 吴楚才
The research on distribution of the microorganism groups in the air of some southern china forest area indicated: In the air over forest, moulds are the most species of microorganism, but in the urban areas, Bacterias are the majority one and its amount may be 100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forests air...
关键词:
森林区 微生物 瀑布 负离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嘉楠 程立 刘慧 童伶俐 张前进 李若兰
为扩大城市树木保护的范围,促使城市居民更理性地了解和欣赏树木,更好地关爱和保护树木,积极参与及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以安徽省合肥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以历史见证和社会文化为定性指标,以树龄及活力、树木体量、树种、立地位置、美学价值等5个一级定量指标和树高、胸径、冠幅、色彩等12个二级定量指标构建城市森林显著树评定指标体系,以及综合量化评分的显著树认定方法,将城市森林显著树定义为城市中体量大、树型优美、位置重要、种类珍稀,视觉上醒目、突出,且备受公众关注、喜爱,或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树木。在此基础上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刚 吴清 杨俭波 刘书安
综合运用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7 586个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叠加分析法探测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总体空间分布上,国家森林乡村呈现"大集聚、小分散"分布格局,经向性特征显著,具有显著的东多西少的格局特征;(2)区域空间分布上,在三大地区、八大分区和省际层面上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地区森林乡村占比达40.23%,大西南、长江中游等6个区域占比达到79.79%;(3)空间密度分布上,高密度区域分布于黑河—腾冲一线以东的北京和苏浙皖赣湘交接区域,华北、华中与华南为两个核心绵延区;(4)空间关联特征上,呈现中东部热,西北、东北部冷的空间关联特征,冷点区域变化较小,热点区域呈现零散和带状分布向团状集聚转变的特征;(5)影响因素上,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受经济、社会、生态和自然地理多重因子影响,其中受生态因素的影响较大,河流、地形、气候对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也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尹赛男 王东昶 单延龙 韩喜越 高博 王明霞
【目的】根据森林火灾历史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由雷击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火源引起森林火灾的时空格局,为该地区火源管理和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97—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火源在不同月份和日内时刻造成火场总面积的差异性;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Ripley’s K函数)分析3种火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黑龙江省1997—2017年由雷击火引起的森林火灾最频繁,危害也最大,且近年来发生次数有所增加;雷击火主要聚集发生在大兴安岭地区,以6月和7月发生最频繁;每年9月16:00—16:59由雷击火引发的森林火灾每次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均值最大。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引起的森林火灾次数和火场总面积在1997—2017年呈波动式下降,且主要发生在4月和5月;农事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在6月12:00—12:59和9月16:00—16:59每次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均值最大;而野外吸烟火源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在月和日上均不存在差异,说明针对该种火源在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大的时间都应重点防范。从空间上看,农事用火主要聚集分布在黑河市市辖区、嫩江县、逊克县、七台河市等地;野外吸烟则主要聚集分布在松岭林业局、加格达奇林业局、逊克县、嘉荫县、七台河市和鸡东县等地。【结论】随着黑龙江省火源管控、林火监测和扑救能力的逐渐加强致使雷击火、野外吸烟、农事用火在近年造成的火场总面积相比之前都有大幅下降;森林火灾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 3种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在空间上都呈聚集分布,主要聚集在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北部黑河、伊春地区及东南部七台河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昌
以树种生长量信息和气候要素信息作为因变量;用大比例尺地形图、以对应于因变量的测绘信息作为自变量组成样本,建成具有定位功能的数量化混合模型(以下简称“定位化模型”)。求解后,利用地形图的公里网,按纵、横座标,以一定的水平距离进行机械布点,并查取这些点的测绘信息,用作自变量,代入回归方程,按确定的地点获得期望值,构成覆盖全研究区的空间分布信息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铭 张晓丽 霍朗宁 高凌寒
【目的】利用机载LiDAR点云数据能准确获取地物点三维坐标的特点,本文对森林区域LiDAR数据进行滤波分析,旨在提高点云滤波精度。【方法】基于改进的八叉树模型,将复杂地形分解为大量山坡地形,通过改变节点尺寸,既保留了点云的原始信息,又增强了点云数据分割的准确性。针对森林区域地形起伏不定的实际情况,在滤波算法中引入坡度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山坡低矮植被易被错分为地面点的情况。【结果】对于3组不同地形下的点云数据,滤波总错误率分别为4.57%、4.75%和5.83%。这一结果对森林区域不同地形下的点云滤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结论】本文提出的改进八叉树滤波算法可以充分利用数据结构特征实现快速、高精度的滤波,从而节约时间成本和运行成本,也为后续森林参数的提取奠定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鑫 欧阳勋志 刘琪璟
利用"十五"期间(2001—2005年)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根据优势树种生物量扩展方程,估算江西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江西省森林植被的总碳储量为263.87 Tg C(1 Tg C=106t),其中林分碳储量为214.70 Tg C。在11个地市中,赣州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大,为70.11 Tg C,其次是吉安市、上饶市和宜春市。江西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26.27 t/hm2,林分平均碳密度为27.20 t/hm2,各地市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景德镇市最大,为31.65 t/hm2,其次为宜春市、吉安市和鹰潭市。各森林类型中,杉木(Cunninghami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郄光发 曹丽雯 刘宏明 范欣
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和文化名片,科学选用市树对于优化城市人文生态环境、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国家林业局2017年全国市树调查统计数据,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34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市树选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汇总,探讨市树的选择程序与确定原则,分析我国市树选择应用整体状况、区域分布特征和市树应用中的有关问题,以期为我国城市市树选择应用与绿化工作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共有245个城市已确定市树,占全部城市总数的70.4%,并有27个城市同时选用两个树种作为市树,其中,北京、天津和重庆三个直辖市及河北、江苏、浙江和江西4个省份的全部地级城市已完成市树的选定工作;从树种组成来看,市树种类涵盖29科56属的81个树种,主要集中在松科、豆科、蔷薇科、木犀科、柏科、樟科等,其中国槐、香樟和银杏是选用率最高的三大市树树种,分别被49、49和19个城市选做市树,占已选定市树城市总数的20.0%、20.0%和7.8%,同时,榕树、黄葛树和小叶榕等也是南方城市常用的市树种类;从地理区位的比较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城市选用国槐、雪松、油松、榆、垂柳和白蜡等树种作为市树较多,长江流域沿线城市市树选用香樟、油樟、栾树、玉兰等树种较多,东南沿海地区城市选择香樟、凤凰木、扁桃树、桂花等树种作为市树的城市较多;我国不同区域城市的市树选择各具特色,华北、西北地区国槐选用率最高,分别占该区域内已选定市树城市总数的53.3%和50.0%,华中、华东地区香樟选用率最高,分别占该区域内已选定市树城市总数的46.2%和20.3%,而港澳台地区则与华南地区城市在市树选择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其重合度达50%。同时,市树选用过程中还存在应用不广泛、运用不合理、名称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科学规范地选用市树仍是我国城市绿化建设过程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市树 树种 分布 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尹昌君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果树吸水根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以期为苹麦复合系统苹果根系吸水运移模型的建立及水分生态特征的分析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 :垂直方向上 ,苹果吸水根根量主要集中 0~ 80cm土层内 ,约占总量 94 33% ,且 0~ 4 0cm所占比例较大 ,达 6 3 76 % ,80cm土层以下仅约为总量的 5 6 7%左右 ;在水平方向上 ,分布在林带区和作物区内各占 39 71%和 6 0 2 9% ,其中作物区内的根量主要集中在 4 0~ 12 0cm带距范围内 ,约占作物区内的 74 7% ;吸水根根长密度 (RD :cm·cm- 3)与距...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晏寒冰 彭丽潭 唐旭清
以我国东北地区森林树种兴安落叶松、白桦和红皮云杉1981—1990年分布区域内气候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模糊邻近关系的分层聚类和信息融合的理论与方法,获取影响3个树种的气候因子指标。进而建立树种分布预测的随机预测数学模型,进行相应的算法研究。在ArGIS 9.3界面下,利用MATLAB进行程序设计与运行,获得3个树种在2041—2050年的最适应、次适应和可适应分布区域预测图。进一步分析表明:气候变化使得我国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白桦和红皮云杉的分布向北漂移,且兴安落叶松和白桦向西北方向漂移,而红皮云杉向东北方向漂移。同时气候变化是影响3个树种分布预测的主要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敏 廖为明 王立国 邓荣根
利用立木蓄积量、森林面积及森林土壤碳储量等基本监测数据,对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 286.37×106t,年碳汇能力为53.92×106t,其经济价值分别为3 923.429亿元和164.47亿元,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47.57 t/hm2。预计江西省年2010年到2020年间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278.09×106t碳或1 020.59×106t CO2,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可达53.01亿元。同时还对江西省11个市的森林碳储量、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得出了全省各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魏琦 欧阳勋志
利用空间计量地理方法以及专家评分法,对江西省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结构性、均衡性和组合性分析。研究表明:江西省国家森林公园呈弱凝聚分布态势;森林公园在地域上分布弱均衡性,赣北地区分布较多,主要集中在上饶、赣州、九江等地市;资源组合性较好,资源组合优良的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分布在庐山、明月山、武功山、瑶里等著名旅游区。应通过优化空间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推动江西省国家森林公园的整体协调发展。
关键词:
国家森林公园 空间分布特征 江西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秀婧
选择对森林和湿地负离子密度影响较大的几个生态因子,采用ALOS遥感影像、区划图、地形图,结合少量地面调查数据,借助于变异分析和3S技术的空间插值及叠加分析方法,对青岛市森林和湿地进行大尺度的定性、定量和可视化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植被生长初期负离子最大影响矢距为10m,生长中期最大影响矢距为40m。2)不同林种释放负离子顺序:生长初期,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湿地>经济林,生长中期,经济林>湿地>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3)生长初期一二级分布在市区、胶州和崂山区,平均密度1651个·cm-3,平均相对湿度35.38%,平均温度16.05℃,面积77.01km2,其中林地面积40.85k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